中国珍贵文物之最(一)
文、方圆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不少文物珍宝,每一件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科技含量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现行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把所有文物藏品分为两大类: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为一、二、三级,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一级文物;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二级文物;具有比较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三级文物。而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一般文物。
据2017年国家文物局资料,全国共有可移动文物10815万件(套),珍贵文物3856268件,其中一级文物218911件,二级文物551192件,三级文物3086165件。2002年起,为了更好地保护一级文物,避免特别重要的一级文物流失海外,国家开始公布禁止出国(境)展览的一级文物,截至目前公布了三批次:第一批共有64件(套)文物,第二批共有37件(套),第三批有94件(套),累计共有195件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名单。
这195件名列“禁止出国(境)文物”的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国宝中的国宝”!
这195件都是何方神圣呢?自本期起,本刊特以《国家宝藏》栏目系列推出,以飨读者。
一、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新石器时代前期仰绍文化的葬具,绝对年代距今5000年,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
彩陶缸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
陶画内容分为两部分,分别表现了捆绑在木棒上的石斧和鹳鸟衔鱼的形象。作者根据石斧、鹳、鱼的不同形象、内容和要求,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去表现。石斧和鱼,用黑色线条勾勒轮廓,粗犷有力。起承转合刚柔互用的笔致,把表现对象的形状和神情描绘得十分生动;鹳则直接用色彩涂染形体,惟有眼睛,用浓重的黑线勾圈,中间用黑色圆点表现眼睛,显得分外有神。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二、陶鹰鼎
新石器时代后期仰绍文化时期文物,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
陶鹰鼎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周身光洁不加纹饰。鹰体健硕,双腿粗壮,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鹰眼圆睁,喙部有力呈钩状,结构简洁,威武雄壮,彰显出一种强大的张力。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紧密结合似背抱状,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三、后母戊鼎
原称司母戊鼎,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
由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又被称为“马槽鼎”。
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蝉体图案线条清晰。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利簋
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
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该簋最为重要,也最有价值的是该器腹内底部所铸4行33字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利簋的主要部位腹上用饕餮纹来装饰,属于幻想的神话动物。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饕餮纹的形象被刻画为以鼻梁为中心,眉、眼、耳、角分别以对称形式排列在左右两侧。
饕餮纹所呈现出的狰狞恐怖具有一种神秘的威严感,体现了奴隶主上升阶段时的历史必然力量,是一种“狞厉之美”;但也体现了兽性的残忍,即美中有丑。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五、大盂鼎
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眉县礼村。
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器厚立耳,折沿,敛口,腹部横向宽大,壁斜外张、下垂,近足外底处曲率较小,下承三蹄足。器以云雷纹为地,颈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样,雄伟凝重。
大盂鼎造型雄浑,工艺精湛。其内壁铸有铭文19行,291字。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六、虢季子白盘
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陕西宝鸡。
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重215.5千克。形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
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
虢季子白盘原本在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为时任眉县县令的徐燮所得,徐卸任返籍时将虢盘带回了常州。至太平天国时期,护王陈坤书镇守常州,虢盘又易手成了护王的珍藏。
清同治三年的初夏,时任直隶提督的淮军将领刘铭传,随李鸿章镇压太平军。这日,官军拿下了常州城,刘铭传就住进了护王府内。时至午夜,刘铭传正在灯下读书,万籁俱寂当中传来悦耳的金属叩击之声,声音不大但极有穿透力。
刘顿生好奇之心,当下秉烛往寻。转到屋后见有马厩,声音即由此传出。细审视,始知是马笼头上的铁环碰了马槽所发出的声响,但这声响非同一般。刘铭传蹲下细看,见此马槽硕大,槽壁在烛光中发着深沉的幽光;伸手一试,重不可举;轻叩之,发声清远玄妙。刘心中有数,此马槽绝非寻常之马槽。次日一早,刘铭传命马夫将马槽刷洗干净。见其外壁四边各饰两个兽首衔环;整个外壁满布纹饰;内底具长铭,通篇工整严谨。刘知是宝物,旋即命人押运送回合肥老家的刘老圩村,西乡大潜山下之蟠龙墩。
刘铭传得到虢季子白盘,却给他一家四代带了极大的麻烦。军阀、日寇、国民党官吏纷纷索取。刘家人不得不把盘埋于深土,举家出逃。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刘铭传第四代孙刘肃曾才将盘挖出,献给国家。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七、九龙九凤冠
明神宗(万历皇帝)孝端王皇后凤冠,1957年出土于北京明定陵。
九龙九凤冠高27厘米、口径23.7厘米、重2320克,有珍珠3500余颗,各色宝石150余块。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9条金龙,龙为金累丝工艺制成。有8只点翠金凤,凤以纸胎点翠工艺制成。龙凤口衔珍珠及红蓝宝石珠滴。后部也有一金凤,共9龙9凤。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这顶豪华的凤冠,共嵌红宝石百余粒、珍珠5000余粒,华美艳丽无比。
凤冠出土之后纸胎及点翠已经腐烂。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过问下,文物部门找到了点翠名家肖志峰,由他带领几位师兄弟修复凤冠。几位点翠大师在修复中对原材料精挑细选,工艺操作一丝不苟,将传统点翠技艺发挥到极致,凤冠终于重现华美。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八、嵌绿松石象牙杯
商代饮酒器,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
高30.5厘米,用象牙根段制成,杯口部分的杯壁很薄,中间腰部微微的有一些收,杯身一侧有与杯身等高的夔龙形把手。
杯身有雕刻精细的花纹且具有相当的装饰性,上下边口为两条素地宽边,中间由绿松石的条带间隔为四段,第一段为饕餮纹三组,两侧有身有尾,眼、眉、鼻镶嵌绿松石。第二段是杯身纹饰的上体部分,二组饕餮纹面部结构清晰,兽口下面为一个大三角纹,三角纹两侧有对称的夔纹,头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纹都镶嵌绿松石。第三段刻三个变形夔纹,眼部镶嵌绿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绿松石带相隔。第四段的三组饕餮纹眼鼻同样是镶嵌绿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饰以三组饕餮纹,但形态却各异,采用了浮雕、线刻、镶嵌等多种手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九、晋侯苏钟
西周打击乐器,全套共16件,因随葬于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第七代晋侯稣的墓中而得名。
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大小相次,排编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谐和的编钟。
有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记载了在西周晚期某王三十三年,晋侯苏奉王命讨伐山东的夙夷,折首执讯,大获全胜,周王劳师,并两次嘉奖赏赐晋侯的史实。铭文除记载了这次重要的史书无载的战争之外,还为我们留下了两项难得的记录:一是记录“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方死霸”五个记时词语。在一件器上有这么完整的时间记录,前所未有,是探讨西周历法的重要资料。二是全篇铭文用利器刻出,且笔画流畅规正,为研究西周晚期冶金工艺的重要材料。
现14件藏于上海博物馆,2件藏于山西博物院。
十、大克鼎
西周晚期(孝王时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
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主要记录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的内容。
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是商代柱足演变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证。
出土后,首先被天津人柯劭态买下,当时金石大家潘祖荫又用重金从柯氏手里购得,成为大克鼎的主人。
民国初年,曾有美籍人士专程来华找潘氏商谈求让大鼎,出价达数百两黄金之巨。但终为潘家所回绝。
抗战时,潘家连夜把大克鼎和一批青铜器装箱深藏到屋子底下,书画和小件古董三十几箱藏进夹壁。城陷后,潘家前后闯进7批日本强盗,一遍遍搜刮,财产什物损失殆尽,连日军司令松井都查问潘家收藏,却没有发现踪迹。
1951年7月,移居上海的潘家后人寄出一封信:“窃念盂克二大鼎为具有全国性之重要文物,亟宜贮藏得所,克保永久。诚愿将两大鼎呈献……”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十一、太保鼎
西周早期青铜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山东省寿张县梁山出土。
太保鼎为方形,高57.6厘米,长35.8厘米,宽22.8厘米,重26公斤。四柱足,口上铸双立耳,耳上浮雕双兽。鼎腹部四面饰蕉叶纹与饕餮纹,四角饰扉棱。最为显著的是柱足上装饰的扉棱和柱足中部装饰的圆盘,这在商周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非常奇异。
鼎腹内壁铸“大保铸”三字。大保即太保,太保为官职名,西周始置,为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
先后被山东济宁锺氏、南海李山农、日照丁跋臣等人收藏。1917年,清光绪年进士、时任袁世凯政府国务卿的徐世昌将太保鼎连同西周太师鼎、小克鼎、克钟一并收藏。此后,太保鼎一直由徐家收藏,新中国建立之后,徐家后人将它们捐献给国家。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十二、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新石器时代漆器,1977年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
碗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由一块木头旋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
整段木头镂挖而成。外壁雕刻成瓜棱形。敛口,扁鼓腹,矮圈足。斑驳的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出土时有所残损,但仍能看出形制。此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圈足和外壁上涂的朱红色涂料。出土时,这层薄薄的涂料剥落得很严重。
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专家们确定这就是天然生漆。
这一发现表明,早在六、七千年之前,中国长江流域的人们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十三、良渚出土“玉琮王”
新石器时代玉制礼器,出土于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
高8.8厘米,射径17.1-17.6厘米,孔径4.9厘米。黄白色,有规则紫红色瑕斑。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琮体四面中间由约5厘米宽的直槽一分为二,由横槽分为四节。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琮王”。
玉琮是良渚人所用的宗教法器,每当丰收或祭日时,就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良渚先民就用它来与天地神灵沟通。
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十四、水晶杯
战国时期器具,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
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宝用器皿,是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较大的一件。杯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底圆,圈足外撇,酷似今天我们使用的玻璃杯。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
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十五、淅川云纹铜禁
春秋中期铜器,1978年出土于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
禁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飨时摆放卣、壶等盛酒器皿的几案,传世作品皆为铜质,最早的为西周初期,春秋战国时人们仍有使用。
云纹铜禁呈长方形,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四面为透空的祥云纹,由5层粗细不一的铜梗组合而成。最内一层铜梗最粗,作为梁架,每根梁架两侧,伸出数条支梗,类似建筑构件斗拱。支梗纵横交错,相互卷曲盘绕,却又互不相连,都单独以最内层、也是最粗的铜梗梁架作为支撑。禁面四周,攀附着12只龙形怪兽,排列有序,曲腰卷尾,长舌伸向禁面中心。铜禁下方,有序蹲伏着12只虎形异兽,张口吐舌。各具姿态的怪兽与层层迭迭的祥云纹相映生辉,美轮美奂。
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文献所见中国最早用失蜡法工艺的时间在唐代初年,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失蜡法工艺源自印度。但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由此,学界认为失蜡法铸造工艺至少在25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相当成熟。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十六、莲鹤铜方壶
春秋时期青铜器,1923年在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国君大墓出土,其主人可能是郑国国君子婴。
莲鹤铜方壶共两件,只是在高度上有细微的差别,故宫藏高125.7厘米,河南藏高126.5厘米,重量均为64.28公斤,方口,长30.5厘米,宽54厘米。壶身为扁方体,壶的腹部装饰着蟠龙纹,龙角竖立。壶体四面还各装饰有一只神兽,兽角弯曲,肩生双翼,长尾上卷。圈足下有两条卷尾兽,身作鳞纹,头转向外侧,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卷尾兽和壶体上装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互相呼应。壶盖被铸造成莲花瓣的形状,一圈肥硕的双层花瓣向四周张开,花瓣上布满镂空的小孔。莲瓣的中央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盖,上面有一只仙鹤站在花瓣中央,昂首振翅,翘首望着远方,造型灵动。
莲鹤方壶的整个装饰工艺中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技法。其精湛的工艺,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时代风貌,也展现了春秋时期郑国青铜铸造水准在当时独领风骚的一面。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南省博物院。
大家都在看
-
山西的一个文物大市,国保单位22处,拥有4个“全国之最” 山西文物资源丰富,且不说运城、大同这些地级市,就连晋城市的高平市,也以惊人的文物数量,令人叹为观止。高平市属于县级市,也是文物大市,据统计,全市不可移动文物157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22处,其中,四个“全 ... 文物之最10-23
-
3000年前古人“搓澡巾”长啥样?商代文物“陶㼽”亮相,看样子摩擦系数挺高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今天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是我国首座全景式展现商代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 ... 文物之最10-23
-
新华全媒+丨文明交流互鉴产生的青铜巅峰 新华社郑州2月22日电(记者桂娟 吴刚)鼎立于洹河之滨的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将于2月26日正式开馆。这是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外景。新华社发(安阳市委宣传部供图)“殷墟博物馆 ... 文物之最10-23
-
三组“世界之最”国宝文物带你溯源中华文明,City不City呀? 屹立千年不到,“世界三大奇塔”之一在应县!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中国智慧”让世界惊叹。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上班通勤”必经之桥,竟然也会堵车?“海马祥云”石雕壁画再现北宋东京城的繁荣与恢弘。 ... 文物之最07-21
-
这座梁思成三次拜访的小城,值得所有人去一趟 你好,我是阿慕,一名行走天涯的旅行爱好者|分享旅行故事,好玩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雄伟壮观的古城墙,还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寺,古塔。 踏入正定古城,阿慕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千年前的繁华盛世。 ... 文物之最07-12
-
毛主席生前将两盘录音带视为珍宝!走近1970年,感受中国惊天巨变 毛主席堪称是中国航天事业最大的推动者和支持者,他高瞻远瞩、决心坚定,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升空,这是新中国科技力量的伟大体现,也是毛主席英明领导与 ... 文物之最07-10
-
看过来!山西这项排名全国第一! 7月23日,据新华网微博消息,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全国第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的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走在山西的地界上,不仅能看到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平遥 ... 文物之最06-11
-
中国文物中的“世界之最” 装饰之最各色釉大瓶是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烧造的,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洗口,长颈,瓜棱鼓腹,胫部内收,圈足外撇,颈部一对夔龙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各种 ... 文物之最05-09
-
最奇怪的城市随州,五一我去了一趟,有几点实在想不到 湖北最奇怪的城市随州,五一我去了一趟,有几点实在想不到五一小长假,我和朋友约好自驾游,目的地定在了湖北省的随州市。对于这个城市,我原先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擂鼓墩曾侯乙墓"和"编钟之乡"这两个 ... 文物之最05-09
-
馆藏在美国的中国文物,样样精品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以珍贵稀有的东亚文物闻名于世,其中,属中国和日本的收藏最多。美术馆的创始人弗利尔醉心于迷人悠远的中国文化,因此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很多中国古代珍宝。这里收藏了近3万件的文物,中国古代的绘 ... 文物之最05-05
相关文章
- 看过来!山西这项排名全国第一!
- 近年之最!全国11省500余处文物在洪灾中受损
- 中国文物中的“世界之最”
- 最奇怪的城市随州,五一我去了一趟,有几点实在想不到
- 馆藏在美国的中国文物,样样精品
- 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全国第一 这些文物古迹你知道几个
- “与辉同行”游安阳:甲骨文奇遇记
-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 「隆尧风物」隆尧有个石刻馆
- 世界最“逆天”3大文物,图2“非地球之物”,汉代黑科技上榜
- 25类冷知识,最后两条当牢记
- 武则天墓珍宝之谜揭晓:800吨宝藏为何让盗墓贼望而却步?
- 中国考古界的“奥斯卡”,河南荣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最!
- 2500年前的美食家“曾侯乙”
- 这个专家眼中的古代“坦克”,战力究竟有多强?
- 从“一片甲骨”到地下古城,在殷墟遥望一个王朝的背影
- 与殷墟博物馆约一场数字穿越
- 她本比妇好更显赫:多少殷商历史被吞进了肚中
- 看看3000年前的商代都有啥宝贝
- 殷墟穿越千年 文脉向史而新
热门阅读
-
骑木马驴为女性设计,尖硬的木桩直接戳入女性下体 07-13
-
最经典黄易武侠小说盘点,看一代武侠大师的呕心之作 07-13
-
上古十大神器真实排名,东皇钟第一轩辕剑排第二 07-13
-
江苏最难懂的十大方言 排名第一的曾被用作军事密码 05-06
-
中国四大名绣世界闻名 苏绣曾是清朝皇宫御用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