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雕版馆31日开放,15000件宫藏雕版文物将亮相

发布者:会剃头的兵 2023-10-31 11:02

“多尔衮《令旨》是一件存世罕见的、用来印刷政令文书的底版”“这是清代宫廷版画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是国子监有志以来最好的刻本”……31日,故宫博物院太和门内东南崇楼及朝房雕版馆将开放,15000余件雕版文物库房式展出,32件(套)重点展出文物都戴着“之最”桂冠。这是故宫建院以来首次举办该类专题文物展览。 一书付之梨枣,可化一为千百,为后世留下大量精美典籍。但历史进程中,难免经历书厄浩劫。如档案记载乾隆五十五年西华门清字经馆大火、同治八年武英殿修书处大火、1923年建福宫大火等,对雕版造成的破坏是无法估量的,故留存至今者,早已是凤毛麟角,可谓吉光片羽。“这也是雕版馆首展——‘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名字的由来。”故宫博物院专家解释,故宫院藏内府雕版21万余块,时代上至明代,下迄晚清,内容囊括经史子集、政令文书等,文种包括汉、满、蒙、藏4种。此次展览精选了其中的一万五千余件。

展厅内,顶天落地的巨大书架里,15000余件雕版文物整齐地排列着,每一件上面都标注有号码。展柜里陈列着32件文物。开门文物是清内府顺治元年五月刻《摄政王令旨》雕版。专家说,结合《清实录》记载,该《令旨》发布于清军入京后,内容大意为:摄政王多尔衮告诫各位王公和大臣,在此进取中原之际,应各尽其职,不得为一时之利而贪赃枉法,违者必将严惩。“很有汉高祖‘约法三章’的意味”。 黑色的雕版上方,是档案、印刷品的展示。“它们相互佐证,为清内府早期从事印刷活动的重要实物依据。”专家说,可以看到雕版四周没有边框,但到了印刷时就已经套印了龙纹边框,规制极高。 清宫内府也讲究“省钱”。展出的康熙二十五年(1686)内府重修版上,有些被挖补重新填充的痕迹。其实,明嘉靖年间,南京国子监曾将所收的宋元旧书版进行整理、并修补刷印。万历时,北京国子监据“南监本”重刻《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不仅是当时士人、学子研习学术的主要资料,也是清代官方编修经学、史学著作的重要底本。 清初,百废待兴,这两部书卷帙浩繁,而书籍又关系文教。据康熙朝实录有:“明代南北两雍,皆有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刻版。今国学所藏漫漶残缺,宜及时修补”的记载。因此将“北监本”雕版书口处的万历年款挖去,嵌入“康熙二十五年重修”的字样后,重新刷印。

还有一些历史之谜可以在雕版中找答案。比如一些典籍的御制序文落款处多印有帝王的闲章。就其为钤印还是刷印曾有过争论。随着展出的康熙“体元主人”“万几余暇”印文雕版的发现,这一问题迎刃而解——雕版上已经刻好了两枚印章。 收尾的文物是由光绪钦定,张之洞在苏州书局付梓刊刻的。因当时国库亏空,刊行“补图”的钱款大多由张之洞自行筹措。书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达到谕教皇子的目的,是清代宫廷版画的最后一部作品,代表着清末宫廷木刻版画的高水平。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此次展览是对故宫院藏雕版文物整理与研究的成果性展示,意义非凡。故宫将继续加强对雕版文物的整理、保护、研究与展示,做好雕版文物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造性转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