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就出现的现代卡尺,盘点中国最逆天的文物!

发布者:章豆豆 2023-11-17 19:06

一,战国水晶杯

战国水晶杯为战国晚期水晶器皿,于1990年出土于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现藏于杭州博物馆。

战国水晶杯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局部可见絮状包裹体;器身为敞口,平唇,斜直壁,圆底,圈足外撇;光素无纹,造型简洁,杯底及中部有少量海绵体状的自然结晶。

它是由一整块水晶打磨而成,后期经过了极其细致的抛光,一眼看去,好似现代的玻璃杯穿越了一样。如果将这杯子放在任何一个公众场所,一般人可能直接都会对其无视,以为是最普通的玻璃制品呢。因为它的造型和我们今天喝水的杯子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证明它来自两千多年前。水晶属于硬度较高的矿石,几乎没有柔韧性和延展性。世上能够打磨抛光水晶的只有金刚砂类物质,而且打磨过程中极易损坏。这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制造难度可想而知。即使目前不使用现代工具的话,要制成这样一件工艺品的难度也非常大。


战国水晶杯

二,素纱襌衣

西汉直裾素纱襌衣,国家一级文物,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藏于湖南博物院。

素纱襌衣为交领、右衽、直裾,类似汉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而袖口较宽。除衣领和袖口边缘用织锦做装饰外,整件衣服以素纱为面料,没有衬里,没有颜色,故出土遣册称之为素纱襌衣。它由精缫的蚕丝织造,以单经单纬丝交织的方孔平纹而成,丝缕极细,轻盈精湛,孔眼均匀清晰,通身重量仅49克,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

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其高超的制作技艺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玉片最多,玉衣长174厘米、宽68厘米,用1576克金丝连缀起424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最精,玉衣设计精巧,做工精致,拼合得天衣无缝,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薄如蝉翼的素纱襌衣

三,曾侯乙尊盘

战国早期。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

精美细腻的镂孔附饰,玲珑剔透,精巧华丽。其铸造上的高度技巧,有着鬼斧神工之妙。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逐渐成熟并且应用在文物保护过程中。专家们试图用现代科学技术去复制文物,但这一次以失败而告终。3D打印技术在复制铜尊上一筹莫展,很多细节都没有办法处理。

重量约30公斤,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颈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盘内底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


曾侯乙尊盘


四,游标卡尺

原名是新莽铜卡尺。出土于一座东汉的古墓中,目前存世有三件,这件卡尺同现在使用的卡尺外形一致,并且也可以滑动,卡尺上有铭文“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因此不得不佩服古代人在比我们早几千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卡尺了。


五,造型像“手机”的农具

“石头手机”实际上是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铲,经考古学见鉴定,此石铲为青铜器时期的石器,距今约有5000-7000年的历史了,但是因为它外形酷似现在的手机,上面还带有两个圆孔,就好比手机上的摄像头,因此令人匪夷所思。


石铲

六,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

出土于山东龙山文化遗址,高22.6厘米,口径9厘米,为泥质黑陶制成。之所以有个“蛋壳”的称呼,是因为它全重仅约40克,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历经四五千年,依然保存完整无缺,是整个人类历史上的陶器制作巅峰。


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

七,汉简《算数书》

古代老祖宗逆天的数学天赋。

一九八四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出土的《算数书》是我国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数学专著。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数学著作《算数书》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张家山汉初的一座墓葬当中,约200支竹简7000多字。

经过17年的破译和注释,《算数书》中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整数、分数、比例、盈不足、几何部分、体积等几大类。同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等古老文明的数学思想对比也不落后,甚至尤有胜出。

《算数书》

八,曜变天目茶盏

窑中烧制的时候出现窑变,导致曜变天目茶碗的纹样发生特殊的变化,纹样如同在深夜的大海边可以看到绚丽璀璨的星空一般,而且这个碗在黑夜里还会散发光芒,身上的纹样随着光芒变换。

瓷器上的光泽是因为遵循严格的温度进行烧制而成的,并且在烧制的时候会使用特殊的技巧,让瓷器表面出现铁结晶,这就是茶碗显示光芒的原因。

这些经验技巧只有非常成熟的烧窑匠传人可以学习到,在以前古人没有温度计等科技的情况下经验都是依靠口口相传。这也就导致现在的人在样式上可以仿制,但是铁结晶发出的光泽,是现在的人还没有解决的谜题

九,曾侯乙建鼓底座

曾侯乙建鼓底座的造型,想象力丰富到近乎奇特。底座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缠绕的小龙构成,龙身互相缠绕,无数条首尾纠缠的小龙盘在一起,向上攀爬,给人既纷繁缭乱、变幻莫测又舒展开朗、生动有序的奇特感受,底座整体镂空并镶嵌绿松石。还没有一个人能数清上面到底有多少条小龙。湖北省博物馆一位负责人说到一件有意思的事:一个外国朋友参观时在建鼓底座独立柜那儿整整数了一天,到下午下班的时候才走,他说他数的结果是108条!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曾侯乙建鼓底座至今都难以复制


曾侯乙建鼓底座


十,商代四羊方尊

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炭河里遗址),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商四羊青铜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千克,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商四羊青铜方尊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商代四羊方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