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观察

发布者:零点巡夜 2024-2-28 19:19

大象新闻记者 王琳 王韶卿 周兰

3000多年前古人用的“搓澡巾”长啥样?当时的动物跟现在是一样的吗?中国第一位女将军用啥容器喝酒?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近4000件套精美文物揭开神秘面纱,其中近3000件套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馆新馆里到底有什么?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如何“读”懂中国?

有3000多年前的中国

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展陈的各类珍贵文物有近4000件套,数量之多、类型之全,堪称商代文物展览之最。

“大家以前在媒体上见过的、听过的,甚至闻所未闻的文物,都将出现在新馆。”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介绍,新馆中近3000件套文物是首次亮相。例如,商代中期的青铜器,殷墟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藏坑出土的甲骨等,新馆此次首次集中展示110余片。这些文物,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3000多年前青铜文明的鼎盛面貌。

在新馆一楼车马遗迹专题展厅内,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集中展示了殷墟出土的23辆马车,一窥当年“车辚辚,马萧萧”的壮阔景象。

“这些珍贵文物的首次亮相,意义非常重大,它们虽静默无声,却生动而鲜活地‘讲述’着‘商’是一个何等伟大的文明。”郑州大学教授、文学院副院长齐航福如是说。这些文物在殷墟博物馆新馆的集中展出,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3000多年前青铜文明的鼎盛面貌,也让游客看到了3000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

据了解,殷墟的发现和确定,是探索商文化、夏文化及上溯中华文明起源的原点和基石。自1928年殷墟发掘开始,重要遗迹逐渐浮出水面,甲骨文、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的出土,基本廓清了殷墟的分布范围与结构布局,也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为中华文明探源奠定了重要基石。

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根源

与很多博物馆单个展示出土文物不一样,殷墟博物馆新馆将出土文物全部成组展出, 这样观众不仅能了解墓主人的全部信息,还能从文物的摆放方式中,了解到商代的政治制度、军事思想和丧葬习惯等。

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展览中,“子何人哉”、“长从何来”两个专题展备受关注。其中,“长从何来”围绕商代将军亚长,系统展出了亚长墓中出土的觚爵鼎尊、钺刀戈矛等文物,让商朝的戎马生活变得完整而立体。据殷墟博物馆新馆工作人员,专家通过“锶同位素”检测等方法,推测出亚长很有可能是一位“异乡人”,可能来自现在的河南东南部这一带,周口这一区域;而“子何人哉”专题展,则集中展示了110余片精选的刻辞甲骨,通过让观众了解卜辞中蕴藏的珍贵历史信息,生动还原了商代“王子”的形象。

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工作站站长杨树刚看来,殷墟博物馆新馆不单单是一座展现殷墟考古发掘成果的博物馆,展厅更是立足整个商代文化,全景式聚焦商文明,展现出一幅辉煌的商代历史图景。

“就考古学而言,没有哪处遗址的重要性超过殷墟。”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大教授李伯谦这样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表示,殷墟博物馆的建立,实际上是了了几代人的一个梦想。“我们通过考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把商文明尤其是商代晚期的文明给揭露出来了,从政治到经济到文化到社会到技术,到他们的社会生活,得到了一个相当全面的揭露。”陈星灿说。

有我们文化自信的“密码”

考古发掘,重拾的不仅是历史的痕迹,更是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将目光重新聚焦到殷墟博物馆新馆,有业内人士特别指出,新馆巧妙融入了殷商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理念,着力打造陈列、艺术、精神等大场域展陈空间,不仅让观众切身感受商文明的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也进一步树立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自觉守护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郜向平进一步解读,商代晚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中国早期国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以殷墟为都城的晚商国家,在多元人群与文化汇聚、地缘社会组织整合、社会等级和官僚系统构建、广域国家控制上,都有新的发展,这些成果和经验被周王朝所继承,构成了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特质。

“对殷墟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与展示,无疑有助于深入探索商代文明,揭示中国文化的根脉和核心特质,进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郜向平说。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要运用新思路、新手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活化,推动其创新性发展,在唤起大众文化自信的同时,更推动传统文明在赓续中发扬光大。

“一种文明传承了几千年,辉煌了几千年,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更有资本讨论‘文明’,这就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齐航福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