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买下两幅古画,曾被藏进厕所数十年,如今价值超过10亿
1983年的一个夏夜,时任大庆市文化局副局长的赵明勋接到了大庆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邵泽波打来的电话。
对方在电话里告诉赵明勋,自己刚刚收到来自北京方面的消息,大庆市之前在文物搜集活动中发现的两幅古画《蚕织图》、《瑶池醉归图》,经专家鉴定确认是古人真迹,而且十分稀有,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赵明勋听到这个消息后,惊喜万分,困意全消,高兴得一晚没睡着。

绝世名画 流落民间
清朝末年到民国期间,局势动荡,军阀混战。无数珍贵文物因战乱流落民间,不知所踪,直到建国后才由国家慢慢找回。
这其中,就包括两幅价值不菲的传世名画——《仿马和之瑶池醉归图》与《蚕织图》。
《瑶池醉归图》出自元代画家之手,此画作取材于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描绘了西王母在“瑶池”宴请群仙后,一位醉酒仙女在众仙家的簇拥之下,骑神鹿而归的场景。

西王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最著名的女神仙。作者构思精巧,下笔如神,在画纸上呈现了一个仙气飘渺,远离尘世的仙境。
整幅画的主体部分就是醉酒后骑鹿归去的仙子,她醉意朦胧,肤色胜雪,眉眼如波,身旁围绕着三名仙侍,一人牵鹿、一人抱琴、一人手扶仙子,远处山峦重重,白云渺渺,有仙阁若隐若现,让观画人情不自禁产生“景随人迁,人随景移”之感。
整副《瑶池醉归图》用兰叶描绘而成,布局合理,章法独到,色彩淡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据文献记载,这幅画本来藏于元代宫廷,后成为清王室的珍藏。清王朝覆灭后,末代皇帝溥仪曾将此画赐给弟弟爱新觉罗·溥杰,后不知为何在民间流失。
而《蚕织图》则是南宋高宗时期,翰林院根据楼琦所献的《拼织图》所临摹而成的画卷,所绘内容是800年前江浙一带的养蚕户养蚕、织帛的整个生产过程,是中国最早记录蚕织生产技术的绘画作品。
画卷长10.56米,宽0.28米,场景宏达,画中74个人物,其中包括老年男子23人,妇女41人,少年3人,少女5人,婴儿2人,所有人皆穿着宋代服饰,栩栩如生,画中呈现的养蚕器具如箱、笼、斧、瓮,纺织用具如机、纤子等,无不忠实于原物。

作为人物劳作背景的屋宇树木布局合理,统一和谐,线条清劲质朴、明快简练。
最为难得的是,画中每个场景都配有小楷标注的说明文字,书写者乃是宋高宗的吴皇后。
《蚕织图》问世后,先后历经多位主人,在清朝乾隆年间被收入清宫。20世纪30年代,溥仪将一批珍贵文物偷运出宫流亡东北,这其中就包括《蚕织图》,后因各种变故被多次买卖。
20世纪40年代前后,《瑶池醉归图》和《蚕织图》双双流散于民间,最后辗转落入一名叫冯义信的东北人手中。

机缘巧合 买下古画
冯义信,于1920年出生在东北一大户人家。
10多岁时,他随家人搬迁到黑龙江大庆,成年后在大庆市轻工局当了一名工人。
由于出身不错,幼时受过教育,即使后来家道中落,成了工人,冯义信依然对书画等艺术抱有热爱之情,并且鉴赏能力不凡。
1947年,冯义信去长春探亲,在长春街头闲逛时看到有人兜售古画,他忍不住停下脚步观赏。在随手打开了两幅画卷后,冯义信惊呆了。
虽然他不了解这些画作的来向和背景,但是一眼就看出这些画绝非凡品。于是,他花了三个银元和一些粮食买下了其中两幅。
而他随手选中并买下的两幅画,正是当年流散在民间的《瑶池醉归图》和《蚕织图》。
1966年,十年动荡开始后,许多名人字画开始被收缴焚毁。冯义信担心这两幅画难逃一劫,想尽了办法保护它们,甚至有一段时间藏之于厕所。可惜的是,古画最终还是被发现并带走了。

看着被带走的宝贝,冯义信心痛担忧不已,他声色俱厉地警告道:“你们要是不把这两幅画保存好,将来都会有杀头之罪!”
正是这句话,才使这两幅画没有被付之一炬,而是被放在了当时大庆油田水电指挥部保卫室的一个箱子内,使若干年之后的人们,还能有机会得见这两幅“国宝”的真容。
过了几年后,水电指挥部拆分成了三个部门,分别是供水、供电、通讯。而冯义信也进入了供水部门工作。
原来那个装着查抄来的“四旧”文物的木柜太旧太破,谁也不肯花时间处理,就被丢在了走廊过道上。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供水指挥部工会把柜子抬了去,为腾地方把那两卷古画拿了出来,险些被当作无用的杂物烧掉。

后来,这两幅古画又被扔到了木卷柜顶上的破筐里,久而久之落满了灰尘,无人问津,所有人都忘了它们的存在。
1983年,大庆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邵泽波在大庆油田水电指挥部执行工作时,无意中听说了这两幅画的事情。
邵主任平时爱好书画,对古字画有一定的研究,他让供水工会的同志把那两幅古画找来看看。
工作人员翻箱倒柜找到了画卷,抖去上面的灰尘,展开一看,所有人都怔住了。
这两幅画,一幅是仙女图,另一幅是蚕织图。更重要的是,古画两端有很多朱红印章。经仔细辨认,有一枚印章上写着“乾隆御览之宝”等字样。

历经波折 重现人世
邵泽波看到古画上盖的印章的一刹那,就意识到这两幅画必定来头不小。
他惊喜有加,同时又满怀疑惑,大庆的石油工人怎么可能持有“皇家宫院”里的珍藏品呢?为了慎重起见,他让让供水工会的人把画放到保险柜里锁好,并让他们把冯义信请来亲自面谈。

冯义信诉说了自己购买并收藏古画的故事,邵泽波更加确信了这两幅画是难得一见的真品。他对冯义信说,这两幅古画是不是原作真品还有待专家鉴定,如果是真品,那可是“国宝”呀。
在征得冯义信同意后,这两幅古画暂时被放进了保险柜里保存。
随后,邵泽波打电话找到时任大庆市文化局副局长的赵明勋,说有事商量。
两人见面后,邵主任兴高采烈地把他在供水指挥部发现两幅古画的事说了一遍,并询问赵明勋在文物界有没有认识的古画鉴定专家。

赵明勋想了一会儿,说:“我们展览馆的赵守志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学习一段时间,还有杨惠钦在故宫学习过字画装裱,他俩兴许有认识人。不过,此事关系重大,建议你还是通过市文物管理站,以公家的名义请人鉴定好一些。”
邵主任思考了一下,说:“你说得对,古画若是真迹,社会上早晚要知道。”
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带着那两幅古画来到大庆市文化局,把发现古画的过程做了汇报。
文化局的姚明礼局长看过古画后十分重视,当即打电话给市文物管理站站长,责令他把此事抓紧办好。市文物管理站立刻请来了当时在大庆工作的著名书法家和文物鉴定家史世奇先生鉴定画作。

史世奇先生一看这两幅画,就觉得有可能是稀世罕见的文物。
于是,他和另一文物专家杨惠钦带着古画乘火车去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火车上,史世奇和杨惠钦对古画的真假有不同意见。
史世奇觉得《蚕织图》说不定是后人临摹的赝品。杨惠钦则不以为然,他觉得虽然那副《蚕织图》从绘画角度看不是十分精致,便于临摹。
但古画上有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清代乾隆皇帝等人的题跋,还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多方印玺,这些题跋和印章是却很难仿制的。于是两人打赌,谁输了谁请客。

捐献国宝 义举感人
1983年7月16日,经北京故宫博物院徐邦达、刘九庵、王以坤、王南访等多位著名书画鉴定专家鉴定,确认在大庆市发现的《瑶池醉归图》和《蚕织图》是清宫旧藏,均为故宫博物院待寻访的书画,曾著录于《石渠宝籍》、《故宫已佚名书画目》。

尤其是《蚕织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为研究、了解我国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手工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等方面,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第一手珍贵史料,被国家认定为一级文物、甲级之最。
史世奇先生将这一巨大的喜讯传递给了远在大庆的邵泽波,邵泽波又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赵明勋。
赵明勋打电话给刚从北京回来的杨惠钦,询问他这两幅古画是怎么样从故宫里被盗出去的。
杨惠钦说,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介绍,《蚕织图》、《瑶池醉归图》很可能是末代皇帝溥仪在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时,与弟弟溥杰带着大批的文物辗转天津时被带走的。溥仪最后逃到东北,在长春当上了傀儡皇帝。由于国破家亡,连年战乱,《蚕织图》、《瑶池醉归图》两幅古画就此遗失民间。
“国宝”失而复得的消息不胫而走,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省博物馆的负责人来大庆找到市文化局姚明礼局长,要求一同做冯义信的工作,动员他把《蚕织图》、《瑶池醉归图》献给国家。

冯义信听说自己当年买的古画是古人真迹时惊呆了。
在回过神来后,冯义信老人对着上门的工作人员感叹道:“这是国宝啊,万一损坏了我就是历史罪人啊,我要把这两幅画捐给国家,让国家来保存它。”
就这样,这两幅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无私老人毫无保留地捐了出去。
事后,曾有人问冯义信老人:“当年您拼命想保画,为何现在却要无偿捐给国家呢?”
老人答道:“那时候我保,是怕这两幅画被毁,现在国家太平了,这两幅画放在国家那里,比放在我这里更有价值。真正的爱画不是要把它据为己有,而是要让它的价值得以实现,要让更多的人欣赏它的美。”

1983年1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正式下发“83第2337号”文件,决定这两幅国宝级名画由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
《蚕织图》和《瑶池醉归图》的发现,是大庆市在文物征集工作中的重大收获。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4年3月,大庆市文化局和黑龙江省政府先后召开表彰大会,表扬冯义信保存、捐献古画的的爱国行为,并向他颁发了奖金和奖状。

结语
冯义信老人早已经不在人世,他当初无私捐献国宝的义举也少有人知。
但老人当初拼命保护下来的《蚕织图》和《瑶池醉归图》,如今估价已超过十亿人民币,成为了黑龙江省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这两幅传世名作,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战火的摧残后,静静地躺在展厅内,向每一个慕名而来的游客,无声地诉说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瑰丽灿烂。

参考资料
[1]赵明勋.“国宝”重现记.大庆社会科学.2008(05)
[2]唐国文,靳维柏,刘云峰.宋《蚕织图》、元《瑶池醉归图》述略.大庆社会科学.1993(S1)
[3]何媛,靳勇.他把无价宝捐给了国家.大庆日报.2010.1.13
大家都在看
-
再次入选国家级榜单!正定又火了一把~ #多彩石家庄 文旅新征程##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多彩旅行·畅游河北#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马蜂窝联合发布的《中国魅力小城旅游研究报告》,揭晓了国内100座“值得去的小城”榜单。其中,石家庄市正定县以“中 ... 文物之最03-08
-
以“文物之最”为匙,解锁故宫茶世界的宝藏器物! 千年岁月如茶沉浮间沉淀出文明的底色一片茶叶,一盏清茗既注点过唐宋文人的风雅亦浸润过明清雅士的风范故宫·茶世界观茶——茶文化精品文物展正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热展中故宫博物院典藏的众多茶文化瑰宝悉数亮相从 ... 文物之最03-07
-
这件镶嵌绿松石的精美甲骨,蕴藏了哪些重要信息?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2月26日,位于河 ... 文物之最02-28
-
探索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纪念馆,感受2400多年历史的魅力 大家好,我是Tommy。在随州来到了另外一个景区,就是曾侯乙墓纪念馆,一起看看。这里有一个曾侯乙墓景区的导览图、旅游图,不是很大,也来看看。这属于随州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的一部分,前面这两个像鼎一样的青铜器 ... 文物之最02-28
-
中国出土黄金文物重量之最 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9号展厅,有一件国宝级文物,誉为“镇护之宝”:金兽。金兽,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长17.5厘米、宽16厘米、高10.2厘米,重9100克,含金量高达99%,是目前中国出土古代黄金铸器中最重的 ... 文物之最02-28
-
跟着旅行博主房琪打卡石家庄正定古城~ 旅行博主房琪最近来石家庄打卡了河北的这座古城正 定正定古城用古寺古塔环出一段浑身是胆的燕赵历史隆兴寺端坐“东方美神”那是鲁迅形容这座五彩观音像时用的词87版红楼梦荣国府的取景地是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房 ... 文物之最12-29
-
石家庄正定隆兴寺:京外名刹之首 宝藏级千年古寺 正定隆兴寺始建于隋,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有六处文物堪称国内之最,摩尼殿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孤例”,倒坐观音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走进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千年古刹,了解国宝文物的故事。01正 ... 文物之最12-29
-
山西的一个文物大市,国保单位22处,拥有4个“全国之最” 山西文物资源丰富,且不说运城、大同这些地级市,就连晋城市的高平市,也以惊人的文物数量,令人叹为观止。高平市属于县级市,也是文物大市,据统计,全市不可移动文物157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22处,其中,四个“全 ... 文物之最10-23
-
3000年前古人“搓澡巾”长啥样?商代文物“陶㼽”亮相,看样子摩擦系数挺高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今天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是我国首座全景式展现商代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 ... 文物之最10-23
-
新华全媒+丨文明交流互鉴产生的青铜巅峰 新华社郑州2月22日电(记者桂娟 吴刚)鼎立于洹河之滨的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将于2月26日正式开馆。这是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外景。新华社发(安阳市委宣传部供图)“殷墟博物馆 ... 文物之最10-23
相关文章
- 新华全媒+丨文明交流互鉴产生的青铜巅峰
- 原创中国最逆天的文物,曾飞出地球,被誉九大镇国宝”之首
- 三组“世界之最”国宝文物带你溯源中华文明,City不City呀?
- 这座大墓被盗200多次,仍然占据了中国考古学史上五个之最
- 这座梁思成三次拜访的小城,值得所有人去一趟
- 毛主席生前将两盘录音带视为珍宝!走近1970年,感受中国惊天巨变
- 端午假期,河北博物院,我来了
- 看过来!山西这项排名全国第一!
- 近年之最!全国11省500余处文物在洪灾中受损
- 中国文物中的“世界之最”
- 最奇怪的城市随州,五一我去了一趟,有几点实在想不到
- 馆藏在美国的中国文物,样样精品
- 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全国第一 这些文物古迹你知道几个
- “与辉同行”游安阳:甲骨文奇遇记
-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 「隆尧风物」隆尧有个石刻馆
- 世界最“逆天”3大文物,图2“非地球之物”,汉代黑科技上榜
- 25类冷知识,最后两条当牢记
- 武则天墓珍宝之谜揭晓:800吨宝藏为何让盗墓贼望而却步?
- 中国考古界的“奥斯卡”,河南荣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最!
热门阅读
-
中国四大名绣世界闻名 苏绣曾是清朝皇宫御用 07-13
-
最经典黄易武侠小说盘点,看一代武侠大师的呕心之作 07-13
-
上古十大神器真实排名,东皇钟第一轩辕剑排第二 07-13
-
骑木马驴为女性设计,尖硬的木桩直接戳入女性下体 07-13
-
江苏最难懂的十大方言 排名第一的曾被用作军事密码 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