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以最古和最高两个第一,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木塔
图文/刘新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山西大地,文物荟萃,尤以古建筑闻名。
据统计,总计有28000处之多,其中宋辽金之前的木构建筑就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有“地上文物看山西”之说。
如此众多的古建筑,犹如沧海遗珠,星罗棋布于三晋大地,即使每处只看一眼,恐怕穷极一生也未必实现。
但有一处例外,我总共来过两次山西,却看访两次,那就是“应县木塔”!
木塔大名“佛宫寺释迦塔”,坐落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和寺院相比,塔太出名了,所以小名“应县木塔”更广为人知。
应县木塔,以最古和最高两个第一,当之无愧为“中国第一木塔”,同时也名列世界最知名的三大奇塔之一,另两座是比萨斜塔和埃菲尔铁塔。
先说说最古老。
据考证,应县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距今已有967年了。当时的应县叫应州,靠近辽宋边境辽国这一侧。
辽王朝存续了200多年,历九代帝王,个个痴迷佛教,兴建了大批的寺庙和佛塔,应州的“佛宫寺释迦塔”就是辽兴宗的皇后倡议修建的。
再说说最高。
只要一进应县城北,老远就能看见一座古色古香的高塔,纵使被现代建筑包围,依然鹤立鸡群。及到塔下,压迫感扑面而来,仿佛真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应县木塔高达67.31米,如果对数字没概念,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栋20多层的现代高楼。中国第二高木塔,大同华严寺塔只有43.5米,凭借高出第二名近24米的优势,应县木塔一跃成为中国现存最高木塔。201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木塔。
星罗棋布的宝塔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据统计,从东汉到清末,修造的塔不下数万座,现存还有25000余座。
塔的构建,木结构和砖石垒砌都曾是主要形制,只不过和砖石相比,木材质地脆弱,不耐久,在时代变迁中,绝大多数木塔都已湮灭殆尽。
而应县木塔却作为唯一的例外,矗立千年,风姿未减,让今天的我们,不仅可以见识木构建筑的最高成就,也由衷叹服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走近木塔,所遇的第一处建筑为清代添建的塔前牌楼,飞檐高挑,斗拱重叠,牌楼为全木质,与木塔一脉相承。
牌楼正面有匾【浮图宝刹】,背面【千仞玲珑】。穿过木牌楼,雄伟壮观的木塔便映入眼帘。
塔院大门为现代所建,也是佛宫寺的山门天王殿。蓝底金字大匾【佛宫寺】为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
门前一尊白色的观音菩萨像含笑不语,有传说观音样貌与倡建木塔的萧太后神似。
穿过山门,一座高塔整个地扑入眼帘。
塔太高了,必须仰望,塔顶好似直接云霄,云飞塔移,心醉神迷,那种压迫感,那种心灵震撼,恐怕万米大山也不及。
1933年,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第一次见到这座塔后惊叹:“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
木塔位于佛宫寺南北中轴线上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式布局。
塔基两层,砖石垒砌,高约4米。塔身平面为八边形,底层直径30.27米,往上逐层递收,轮廓优美。第一层为重檐,往上每层单檐,檐角微微上翘,显得轻巧灵动。八角攒尖顶之上是12米高的铁质塔刹,造型精巧,比例适当,与塔身十分协调。
站在这中国第一木塔下,耳听风铃清脆,仰望白云悠悠,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当你知道,这座像摩天巨人一般高耸的古塔,在这里以一成不变的姿势孤寂地站立了近一千年的时候,心中满是敬畏。
一千年前的摩天大楼,一千年前的帝国大厦,成为一千年后的世界之最!
其实,比应县木塔更古老、更高的塔还有许多,但都是其他材质的。应县木塔作为纯木结构建筑而历经千年屹立不倒,即是中国唯一,亦是世界唯一。
近千年间, 木塔经40余次大地震,200余次枪击炮轰,无数次电闪雷击,但强震不倒,炮击不毁,雷击不焚,堪称木构建筑的天花板,人类建筑的奇迹。
东方的建筑文明,其实就是木构文明,我们的建筑被称为土木结构,木材在我们的文明史中举足轻重。
但木材的质地又常常让人觉得,它不具备支撑高大建筑的能力,因此许多人认为西方的石砌建筑可以向高处延伸,东方的木构建筑则只能横向铺陈。
但应县木塔却以一己之力,矫正了世人的偏见,证明木构建筑也可以高耸入云。
木塔的建造是个传奇,全塔除了塔基和塔刹,整体架构全为松木和榆木,没用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卯榫互联。
六十多米的木塔,将木构的神奇发挥到淋漓尽致,诚如梁思成先生所言:“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根据修缮题记记载,木塔一直到金明昌六年(1195年)方才增修完毕,期间断断续续修造了近140年。修造一座木塔需要百年之多,可见工程之艰难,也可见其精益求精之恒心。
在人力和国力都有限的情况下,木塔却被一代代无名匠人送上古建中的最高峰。
木塔在千年风雨的浸染中,表层老化,色彩剥落,棱角变得圆钝,触感变得温润…
这种面貌是经历了风霜雨露,经历了沧海桑田,经历比人生长了很多倍的时光,才缓慢形成的独具魅力的品格,而这正是木塔最令人动容的地方。
塔下仰望,印象最深的是那一丛一簇,层层叠叠的斗拱,宛如佛陀的坐莲从地面开上了天,古人说,那叫“百尺莲开”。
所谓斗拱,就是由多组小型木块铺叠而成,承上启下,将梁柱完美地联接在一起。斗拱分布在塔的各个层,从底层到顶层,从明层到暗层,从外层到里层,据统计,全塔共使用了54种形制,480组。
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斗拱样式如此之多,有的如浪花飘向空中,有的如弯月挂在疏桐,一层一层,一簇一簇,如众星拱月般把木塔之巅送进云彩里。
或许在建筑之初,没有人会想到,作为木构基本技法的斗拱,在后世会如精绝艺术品般的存在。
斗栱由多块木头拼接组合,彼此间缝隙叠加,有一定的弹性,可以起到缓冲作用,物理术语来讲,就是一种“阻尼装置”,能有效地抵消外力冲击的能量。
大量斗拱的使用可不只是为了美观,更是科学和智慧,这也是木塔历千年而不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专家说,辽金建筑比宋更完整地继承了先古的传统风格,木塔的斗拱就颇具汉风唐韵,气魄宏伟,舒展开朗。
斗拱用料硕大,出挑深远,只是木构互相咬合而已,没有多余装饰,更没有明清那种繁复的雕花,明艳的彩画,给人的感觉质朴又自然,恢弘又大气。
木塔底层南北各开一扇门,前门匾【万古观瞻】,后门匾【法天慧莲】。说明这里既是令人敬仰的建筑奇观,也是清净神圣的佛门净土。
塔内看到,由内外相套的两圈八边形泥墙,呈双层套筒状支撑起木塔的第一层。泥墙厚度超过一米,高度超过十米。内筒墙壁上绘有六幅佛像,门洞两侧还有金刚、天王等彩绘,均系辽代真品。
正对前门,内筒泥墙环护的中心,一尊高大的释迦牟尼像结跏趺坐于高大的莲花宝座上。莲花台被八个力士扛着,个个力举千钧,形象生动。
塔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塔,这尊高达11米的佛像可是我国最大的室内塑像啊!
本就空间狭仄,佛像又如此高大,仰望之,果有压倒众生,高高在上之感,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佛祖端坐莲花,面相丰满,神态安详,裸露的身体和脸部均贴金处理,斜披袈裟,坦胸正坐,左手微微下垂,右手上曲作环状,仿佛正与众生讲经说法。
细看的话,会发现这尊佛像有点特别,唇上竟绘有绿色胡须,这非常罕见,我想大概是以蓄须为美的契丹风格吧。
抬头仰望,楼顶装有带彩绘图案的八角形藻井,像一只撑开的伞,给人带来高深莫测的感觉。
两堵墙筒之间,是人行过道,有十多米长的木梯直通二层。但为了保护珍贵的国宝级古建,不允许上楼参观,所以只能望楼兴叹了。
16年前,第一次来木塔时,还可以上到二楼参观,曾经见过两层之间还隔着一个空间,大概半层楼高,内部梁柱斜戗,交叉支撑,因正好在塔檐之后从外面看不见,于是就变成了暗层。
从塔外看,木塔好像只有五层,因为有五层格窗,六个屋檐,然而当一层层仔细剖析,就会发现每层之间都有一个暗层,加上四个暗层,其实它是一座九层宝塔。
其中,明层较高,宽敞明亮,廊柱稀疏,窗阁典雅,一圈围栏还可供人出塔眺望。
而暗层除了楼梯以外,没有人的活动空间,密布梁架与斜撑,以增加结构强度。
明层与暗层叠加交替,即俊秀挺拔,又坚固沉稳,达到了刚柔并济的效果。
由于不让上楼,无法拍照,用文字我无法描绘清楚,当时的设计者是如何构思,如何设计,如何一根一根地把重达2600多吨,3000多立方米的木头变成一座摩天大楼的。所以只能借用网上一幅现代人复原的结构图,来一窥木塔的内部结构。
出木塔后门,就是佛宫寺主殿大雄宝殿(俗称九间殿)。大雄宝殿雄伟庄严,不过刚从木塔出来,相比之下,感觉气度上还是相差不少,
据说九间殿始建于后晋天福年间,比木塔还早100余年。九间是古代建筑的最高规制,从九间殿的名字可以知道,当年一定是典型的皇家寺院。
台基为当年遗存,其规模完全可以媲美辽宁义县的奉国寺,只可惜大殿两次毁于大火,现为清同治年间所建,规模已大大缩减。
其实整个佛宫寺,除了木塔,其余建筑均为清代遗存或近代重建,对于木塔而言都可以称为附属建筑。
木塔,只有木塔从落成那天起,一直站在原地,成为晋北大地的一个地标,千百年来,无数人纷至沓来,也只为木塔而来。
绕塔一周,塔外悬挂的48块匾牌(塔内还有12块),为木塔增添了浓浓的历史厚重感。那是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佛门高僧瞻仰游览木塔时,挥毫泼墨留下的历史印记。
历史学家在纸堆里翻阅历史,考古学家在土堆里搜寻历史,其实来到塔下,只需一抬眼,千年风云便一目了然。
匾太多了,只说说正面上方的三块匾吧。
最上方的两块为皇帝御题。第五层【峻极神工】,峻极写木塔高大至极,神工指工艺神奇高超,题写此匾的就是大明第三位皇帝,鼎鼎大名的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
第四层【天下奇观】,赞美天下罕见的木塔奇景,题写者是大明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中间的是全塔唯一的一块竖匾,上面题写木塔的大名【释迦塔】,释迦为释迦牟尼的略称,也就是佛祖塔的意思,暗含这里供奉着佛牙舍利之意。
“释迦塔”三字,由金代书法家王献于1194年书写,距今已有829年了,是木塔最古老的一块匾。
【释迦塔】匾不仅是罕见的书法珍品,而且还是研究应县木塔创建的珍贵资料。
“释迦塔”三字两边,还有236字的题记,题记共有六次,前后历时277年,记录了早期历次修塔的历史。题文中“大辽清宁二年特建宝塔”,成为木塔断代的重要依据。
数千年来,我们的典籍从不理会建筑,纵使缔造了奇迹的建筑,除了出资方能留下只言片语外,设计者、建筑师、匠人,没人会关注他们。千百年来,他们如同沉默的人,只把一代又一代的工艺累积下来,把智慧与美留在漫漫长河里。
历史上数不清的木建筑,也寂寂死去没有留下一丝灰烬,悄无声息再不被人提起。
只有应县木塔是个孤例,它没有与其他同时代的建筑一样,隐入尘烟,回归大地,而是凭一己之力没让历史出现空白。
即使同伴们都消失在历史的更迭之中,即使这大地上只留下了它孤单的身影,即使站得歪歪斜斜,即使时间已过了将近一千年,它还是倔强地站在我们面前,告诉我们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
大家都在看
-
山西的一个文物大市,国保单位22处,拥有4个“全国之最” 山西文物资源丰富,且不说运城、大同这些地级市,就连晋城市的高平市,也以惊人的文物数量,令人叹为观止。高平市属于县级市,也是文物大市,据统计,全市不可移动文物157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22处,其中,四个“全 ... 文物之最10-23
-
3000年前古人“搓澡巾”长啥样?商代文物“陶㼽”亮相,看样子摩擦系数挺高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今天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是我国首座全景式展现商代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 ... 文物之最10-23
-
新华全媒+丨文明交流互鉴产生的青铜巅峰 新华社郑州2月22日电(记者桂娟 吴刚)鼎立于洹河之滨的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将于2月26日正式开馆。这是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外景。新华社发(安阳市委宣传部供图)“殷墟博物馆 ... 文物之最10-23
-
三组“世界之最”国宝文物带你溯源中华文明,City不City呀? 屹立千年不到,“世界三大奇塔”之一在应县!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中国智慧”让世界惊叹。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上班通勤”必经之桥,竟然也会堵车?“海马祥云”石雕壁画再现北宋东京城的繁荣与恢弘。 ... 文物之最07-21
-
这座梁思成三次拜访的小城,值得所有人去一趟 你好,我是阿慕,一名行走天涯的旅行爱好者|分享旅行故事,好玩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雄伟壮观的古城墙,还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寺,古塔。 踏入正定古城,阿慕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千年前的繁华盛世。 ... 文物之最07-12
-
毛主席生前将两盘录音带视为珍宝!走近1970年,感受中国惊天巨变 毛主席堪称是中国航天事业最大的推动者和支持者,他高瞻远瞩、决心坚定,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升空,这是新中国科技力量的伟大体现,也是毛主席英明领导与 ... 文物之最07-10
-
看过来!山西这项排名全国第一! 7月23日,据新华网微博消息,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全国第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的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走在山西的地界上,不仅能看到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平遥 ... 文物之最06-11
-
中国文物中的“世界之最” 装饰之最各色釉大瓶是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烧造的,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洗口,长颈,瓜棱鼓腹,胫部内收,圈足外撇,颈部一对夔龙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各种 ... 文物之最05-09
-
最奇怪的城市随州,五一我去了一趟,有几点实在想不到 湖北最奇怪的城市随州,五一我去了一趟,有几点实在想不到五一小长假,我和朋友约好自驾游,目的地定在了湖北省的随州市。对于这个城市,我原先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擂鼓墩曾侯乙墓"和"编钟之乡"这两个 ... 文物之最05-09
-
馆藏在美国的中国文物,样样精品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以珍贵稀有的东亚文物闻名于世,其中,属中国和日本的收藏最多。美术馆的创始人弗利尔醉心于迷人悠远的中国文化,因此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很多中国古代珍宝。这里收藏了近3万件的文物,中国古代的绘 ... 文物之最05-05
相关文章
- 看过来!山西这项排名全国第一!
- 近年之最!全国11省500余处文物在洪灾中受损
- 中国文物中的“世界之最”
- 最奇怪的城市随州,五一我去了一趟,有几点实在想不到
- 馆藏在美国的中国文物,样样精品
- 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全国第一 这些文物古迹你知道几个
- “与辉同行”游安阳:甲骨文奇遇记
-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 「隆尧风物」隆尧有个石刻馆
- 世界最“逆天”3大文物,图2“非地球之物”,汉代黑科技上榜
- 25类冷知识,最后两条当牢记
- 武则天墓珍宝之谜揭晓:800吨宝藏为何让盗墓贼望而却步?
- 中国考古界的“奥斯卡”,河南荣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最!
- 2500年前的美食家“曾侯乙”
- 这个专家眼中的古代“坦克”,战力究竟有多强?
- 从“一片甲骨”到地下古城,在殷墟遥望一个王朝的背影
- 与殷墟博物馆约一场数字穿越
- 她本比妇好更显赫:多少殷商历史被吞进了肚中
- 看看3000年前的商代都有啥宝贝
- 殷墟穿越千年 文脉向史而新
热门阅读
-
中国四大名绣世界闻名 苏绣曾是清朝皇宫御用 07-13
-
最经典黄易武侠小说盘点,看一代武侠大师的呕心之作 07-13
-
上古十大神器真实排名,东皇钟第一轩辕剑排第二 07-13
-
骑木马驴为女性设计,尖硬的木桩直接戳入女性下体 07-13
-
江苏最难懂的十大方言 排名第一的曾被用作军事密码 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