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锹一铲越古今 十年间,浙江文物事业取得累累硕果

良渚遗址
之江大地,文脉源远流长。
这里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实证地,向世界宣告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真实过往,无愧于“文物之邦”的美誉;这里是百年党史的起航地,一叶红船向未来扬帆远航;这里是千年宋韵文化传承展示高地,衔接起古今的浩瀚时空与深厚积淀。
追根溯源,是2003年开始实施的“八八战略”,把进一步发挥浙江人文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为重要举措,推动浙江文物工作砥砺前行。
继往开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把文物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浙江文物事业取得不俗成绩——
十年来,浙江新增世界文化遗产3处,新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处,建成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布25个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81处增加至281处,全省登记备案博物馆从252座增加至420座……遍布全省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展现着古老文明的绚丽风采,书写出这片土地上的文物事业新篇章。

浦江上山遗址
洛阳铲——
持续发掘历史大成果
一把洛阳铲,“挖”出了人类历史长河的记忆碎片。从史前星火,到古代辉煌,再到近代变革,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被不断发掘,始终流光溢彩。
2022年,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再现“千年商港”盛况。瓮城、水门头、成组码头等保存较好的古代遗迹,沉船及数以吨计的瓷片堆积等,还原了宋元时繁荣的港口景象,国内外罕见。
此非个例。细数这十年,浙江考古成果丰硕,享誉中外——
“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屡见浙江身影;七里亭遗址把浙江人类史上溯至100万年前;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了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遗存;余姚施岙遗址发现了迄今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古稻田遗存;义乌桥头遗址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彩陶、米酒;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遗址;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项目等获评堪称中国考古界“奥斯卡”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十年探索,积微成著。浙江累计考古发掘项目537项,发掘面积超56.3万平方米。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浙江段)和良渚古城遗址相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项项考古成果,实证了浙江是世界稻作、茶叶、漆作、瓷器的主要起源地,成就了浙江作为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丝之源、茶之源和瓷之源的美誉。
红色印记,铸就浙江百年奋斗最鲜明的底色。
十年来,《关于浙江省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的意见》出台,全面启动了革命文物的专项调查、抢救保护、管理研究等工程。我省公布了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547处、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9061件/套,现有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218家,让红色革命遗迹可追可寻。
依托红色根脉,一条条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延伸开来,走进百姓生活;“百年党史文物说”“革命文物青年说”系列活动,传颂革命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376个红色主题展览、2127场相关活动,接待观众近1000万人次,让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得更加生动鲜活。
各色文物遗迹,绘就浙江独有的斑斓色彩。我们也欣喜地发现,浙江的文化土壤正变得愈发深厚。

义乌古月桥
皮卷尺——
精心丈量文保强屏障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皮卷尺,多用于测量挖掘坑深度和长度,以及物品的位置。浙江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就是拿出一把皮卷尺,及时、准确、全方位地为文物测算“保护区”,构筑起铜墙铁壁的保护屏障。
未雨绸缪。历经八百年岁月洗礼的古月桥,在义乌家喻户晓。雨打风吹,它逐渐变为危桥。在对古月桥进行预防性保护修缮后,年久失修的古桥得以通行,“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重回宁静的村庄。因古月桥修缮工程成功践行了最小干预、预防性保护的理念,荣获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优异项目奖。
十年来,我省文物保存状况得到有效改善。523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项目、907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项目陆续完成;启动“拯救老屋行动”,试点县松阳的265幢老屋均成功修缮并通过验收,1200多幢传统建筑实现挂牌保护;200多座宗祠、20多座古廊桥得到修缮,相关成果获得2019年联合国人居大会推介,在全国推广。
十年来,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省级《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制定出台,《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温州泰顺廊桥保护条例》《台州府城墙保护条例》《丽水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等27部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全省文化遗产法制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
我们看到,全省上下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保护屏障日益牢固。
十年间,我省查处整治文物安全隐患7321处、文物法人违法案件48起;省公安厅、省文物局联合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5次,破获一批文物犯罪案件;省消防救援总队、省文物局开展文物火灾专项整治行动8次,消除一批重大文物火灾隐患;率全国之先组建省级文物安全巡查队,推动各地成立“妈妈护宝队”“企业家护宝队”等护宝志愿者队伍,着力构建“人人都是文保员”的群防群治新格局等。
如今,保护文物的意识在这片中华文化的富集之地不断觉醒,承载着使命与荣光的浙江文物事业,必将继续绽放绚烂光辉。

龙门石窟数字化考古调查工作现场。
编织袋——
智治兜住文博妙乾坤
一件文物,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一处遗产,包含着文明传承的密码。提取后的文物,往往会被贴上标签,放入编织袋。每个标签,都是文物的身份证。
如何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深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
作为数字化改革排头兵的浙江,以数字科技创新,为文物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全省实施文博领域数字化改革。建成浙江省文物博物馆综合管理系统,打造文物资源的数据驾驶舱;上线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应用,实现文物安全分色预警管理。
丝蛋白加固技术、绉丝纱包覆技术等纺织品文物保护“黑科技”,将来自仰韶时期、北魏、唐、南宋、明清的脆弱丝绢一一复原,在博物馆内供观众领略古老技艺的魅力。
全球领先的扫描、建模、3D打印技术,让端坐于石窟中的佛像走出悬崖峭壁,实现不可移动文物跨地域展览,中国五大石窟在同一展厅内汇聚一堂。
一桩桩凝聚民族文化情怀的愿望得以实现;一项项重大文化工程落成,昭示历史。分藏两岸60多年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卷、无用师卷在台北合璧展出,成就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历时16年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12450件(套)中国古代画作建立起精准数字化档案,让“国宝”级文物以“数字化”形式回家;《越地藏珍——浙江馆藏文物大典》、《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第一辑)等出版,勾勒之江大地的文物故事;“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探究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技术工艺等,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提供新路径。
文明的声音,传得更远了。
连续3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浙江带来的“互联网+中华文明”展览成为特色亮点;连续3年举办的“丝绸之路周”活动,吸引22个国家的200多家文化机构、累计5000余万人次参与联动,并推出“丝绸与丝路:从杭州到撒马尔罕”等国际性展览;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行活动、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可持续发展2021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不断提升浙江文物事业的国际影响力。
新时代十年,浙江文物工作被一系列新成就点燃。如今,我们到了从文物资源大省向文博强省进军的重要关口。唯有披荆斩棘、奋勇直前,才能不负新时代的使命。
大家都在看
-
再次入选国家级榜单!正定又火了一把~ #多彩石家庄 文旅新征程##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多彩旅行·畅游河北#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马蜂窝联合发布的《中国魅力小城旅游研究报告》,揭晓了国内100座“值得去的小城”榜单。其中,石家庄市正定县以“中 ... 文物之最03-08
-
以“文物之最”为匙,解锁故宫茶世界的宝藏器物! 千年岁月如茶沉浮间沉淀出文明的底色一片茶叶,一盏清茗既注点过唐宋文人的风雅亦浸润过明清雅士的风范故宫·茶世界观茶——茶文化精品文物展正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热展中故宫博物院典藏的众多茶文化瑰宝悉数亮相从 ... 文物之最03-07
-
这件镶嵌绿松石的精美甲骨,蕴藏了哪些重要信息?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2月26日,位于河 ... 文物之最02-28
-
探索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纪念馆,感受2400多年历史的魅力 大家好,我是Tommy。在随州来到了另外一个景区,就是曾侯乙墓纪念馆,一起看看。这里有一个曾侯乙墓景区的导览图、旅游图,不是很大,也来看看。这属于随州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的一部分,前面这两个像鼎一样的青铜器 ... 文物之最02-28
-
中国出土黄金文物重量之最 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9号展厅,有一件国宝级文物,誉为“镇护之宝”:金兽。金兽,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长17.5厘米、宽16厘米、高10.2厘米,重9100克,含金量高达99%,是目前中国出土古代黄金铸器中最重的 ... 文物之最02-28
-
跟着旅行博主房琪打卡石家庄正定古城~ 旅行博主房琪最近来石家庄打卡了河北的这座古城正 定正定古城用古寺古塔环出一段浑身是胆的燕赵历史隆兴寺端坐“东方美神”那是鲁迅形容这座五彩观音像时用的词87版红楼梦荣国府的取景地是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房 ... 文物之最12-29
-
石家庄正定隆兴寺:京外名刹之首 宝藏级千年古寺 正定隆兴寺始建于隋,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有六处文物堪称国内之最,摩尼殿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孤例”,倒坐观音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走进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千年古刹,了解国宝文物的故事。01正 ... 文物之最12-29
-
山西的一个文物大市,国保单位22处,拥有4个“全国之最” 山西文物资源丰富,且不说运城、大同这些地级市,就连晋城市的高平市,也以惊人的文物数量,令人叹为观止。高平市属于县级市,也是文物大市,据统计,全市不可移动文物157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22处,其中,四个“全 ... 文物之最10-23
-
3000年前古人“搓澡巾”长啥样?商代文物“陶㼽”亮相,看样子摩擦系数挺高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今天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是我国首座全景式展现商代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 ... 文物之最10-23
-
新华全媒+丨文明交流互鉴产生的青铜巅峰 新华社郑州2月22日电(记者桂娟 吴刚)鼎立于洹河之滨的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将于2月26日正式开馆。这是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外景。新华社发(安阳市委宣传部供图)“殷墟博物馆 ... 文物之最10-23
相关文章
- 新华全媒+丨文明交流互鉴产生的青铜巅峰
- 原创中国最逆天的文物,曾飞出地球,被誉九大镇国宝”之首
- 三组“世界之最”国宝文物带你溯源中华文明,City不City呀?
- 这座大墓被盗200多次,仍然占据了中国考古学史上五个之最
- 这座梁思成三次拜访的小城,值得所有人去一趟
- 毛主席生前将两盘录音带视为珍宝!走近1970年,感受中国惊天巨变
- 端午假期,河北博物院,我来了
- 看过来!山西这项排名全国第一!
- 近年之最!全国11省500余处文物在洪灾中受损
- 中国文物中的“世界之最”
- 最奇怪的城市随州,五一我去了一趟,有几点实在想不到
- 馆藏在美国的中国文物,样样精品
- 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全国第一 这些文物古迹你知道几个
- “与辉同行”游安阳:甲骨文奇遇记
-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 「隆尧风物」隆尧有个石刻馆
- 世界最“逆天”3大文物,图2“非地球之物”,汉代黑科技上榜
- 25类冷知识,最后两条当牢记
- 武则天墓珍宝之谜揭晓:800吨宝藏为何让盗墓贼望而却步?
- 中国考古界的“奥斯卡”,河南荣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最!
热门阅读
-
中国四大名绣世界闻名 苏绣曾是清朝皇宫御用 07-13
-
最经典黄易武侠小说盘点,看一代武侠大师的呕心之作 07-13
-
上古十大神器真实排名,东皇钟第一轩辕剑排第二 07-13
-
骑木马驴为女性设计,尖硬的木桩直接戳入女性下体 07-13
-
江苏最难懂的十大方言 排名第一的曾被用作军事密码 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