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首批禁止出境文物西汉刘胜金缕玉衣

发布者:古莲花池 2023-3-23 12:40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奋进新时代 美丽石家庄##奋进新时代 魅力新承德#

这也是一件非常熟悉的文物了,它除了确实非常令人瞩目,更在特殊的年代因为特殊的意义而被广为宣传,从而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代表性文物,这就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西汉刘胜金缕玉衣,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通长188厘米,共2498块玉片,金丝重1.1千克,玉衣内还有18块玉璧块,以及饭含和佩戴之物。

该衣是我国考古首次发现最完整的汉代金缕玉衣,现藏于河北博物院,2002年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

刘胜是西汉景帝的第九个儿子,虽然是汉武帝刘彻的哥哥,但早早就退出了政治核心,被分封到了战国时中山国之地,也称为中山国,核心位于现在河北定州一带,嫡脉传了六世,之后有其他刘姓也封为中山王,直到新莽时彻底废除了中山国。

刘胜的父亲汉景帝一生致力于削藩,汉武帝更是雄才大略,所以刘胜偏居北方后在政治上很低调,将所有的精力用于享乐,快快乐乐地活到了53岁,史书中说他光儿子就有上百个,难怪两百多年后的刘备都沦落为织席贩履,只能逢人就说“吾乃汉室宗亲、景帝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刘胜死后以诸侯王之礼厚葬于满城的陵山,但他在史书中只有寥寥几笔,史学家都不大注意他,大众更只是因为刘备才知道刘胜,他和他的奢华生活一直尘封在黑暗中,直到1968年7月23日。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全国各地进行了大量防空洞建设,无意中发现了一大批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有甘肃武威汉代铜奔马,河南郑州商代杜岭一号大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还有就是河北满城的中山靖王夫妇墓。

1968年夏天,解放军某部在河北满城县陵山上进行建设施工,偶然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凿岩崖墓,规模宏大堪称山中宫殿。初步判断是汉代墓,又根据出土物品上的文字,认定为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也称为河北满城一号汉墓。

1968年时社会氛围有所平缓,在周总理和郭沫若院长的关怀指导下,那时归中国科学院的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共同进行了考古发掘。

中山王刘胜墓是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在不主动发掘帝陵的要求下,这是汉代考古发掘的高等级王墓,也是汉代王墓中从未受盗扰,保存最完整的。

郭沫若亲临了发掘现场,根据西汉帝王陵同茔异穴的特点,推定附近山中应还有一座大墓,后来果然在刘胜墓北侧发现了另一座相似规模的大崖墓,称为二号墓,根据出土印章,认定墓主为刘胜的王后窦绾。

刘胜是第一代中山王,与皇室的关系最近,又生活在西汉最鼎盛时期,活的年头还挺长,因此生前享有大量珍品,有很多直接来自宫廷,死后就全带进了山中的陵墓。

这两座墓中出土了上万件文物,其中珍贵文物4000多件,如举世闻名的长信宫灯、鸟篆错金铜壶、朱雀衔环杯、错金银博山炉等,充分显示了汉代精湛的工艺技术,而两墓中各出土的一套金缕玉衣,更是精华中的精华,一经出土就轰动了国内外。

中国人在新石器时代就广泛使用玉,后来更认为玉能保存尸身不朽。据出土文物考证,商代就开始敛葬用玉,西周时演化出缀玉面幕,到汉代出现了仿照人体形状的殓服玉衣,由金银铜线穿缀,专供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

在被认为是周勃或周亚夫墓的咸阳杨家湾汉墓里,就发现过200多片银缕玉衣片,因此可能玉衣出现于文景时期,到武帝时作为殓服而盛行。汉武帝及之后的历位皇帝都应穿着金缕玉衣躺在一座座帝陵中。

不过发现的西汉玉衣中用金缕还是银缕似乎比较随意,刘胜夫妇就都用金缕玉衣,其他诸侯王也有用银缕和铜缕的,南越王墓还出土了丝缕玉衣,可能这时更注重使用玉而不在意缕。

到了东汉时玉衣分级使用制度确立,《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贵人、公主使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目前发现了近二十座出土玉衣的东汉墓,用缕情况与史书所载基本相符,像刘胜这样的诸侯王在东汉只能用银缕玉衣,窦绾这样的王后更只能用铜缕。

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20余件,其中有8套是金缕玉衣。在中山孝王刘兴的墓中也出土了金缕玉衣,但有一部分裤腿被拆下来放在了腹部。推测汉代的玉衣可能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制作再分发下去,刘兴的身材比较小,统一制作的玉衣太大,就截了一断下来。

三国时期连年战乱民生凋敝,占据北方的曹操推崇节约和薄葬,曹丕时就彻底禁用玉衣。玉衣在两汉共流行了400年,可以说随汉而兴,也随汉而终。

此后史书中的玉匣、玉柙、玉衣再无人知晓,直到满城汉墓发现,才第一次见到了汉代玉衣的真面貌,刘胜金缕玉衣也是出土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1994年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了一件景帝时期的金缕玉衣,由3400片和田玉片缀成,是出土玉衣中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的。但可惜该墓在汉代就被盗过,1000多片玉片损毁,金线几乎全被抽走,历史信息缺失严重,后来参考徐州火山西汉墓中出土的一套完整银缕玉衣进行了修复。

相比之下,刘胜金缕玉衣保存得非常完整, 反映了明确丰富的历史信息,对研究汉代玉衣和中国敛服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被列为了禁止出境文物。

刘胜玉衣全长1.88米,以2498片玉片拼合而成,玉片有绿、灰白、淡黄褐等色,为产自新疆的软玉。

玉衣造型与人体相仿,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鞋五个部分,尸身罩合其内,各部位边缘用织物或铁条封边。有些玉片上有墨书编号,由此可见玉衣是事先根据人体设计过的。

在古代的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尸身随葬金玉而令尸身不坏的记载,因此从商周起,帝王尸身的身腹内外孔穴皆要充满金玉。刘胜玉衣就有身体各个孔穴的不同形状玉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

玉衣的形状和人体差不多,头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头部的脸盖上刻划出眼,鼻和嘴的形象。奇怪,怎么没有耳朵,窦绾玉衣上可是有的啊。

上衣由前片和后片及左、右袖筒组成,裤由左、右裤筒组成各自分开。前胸和后背共置玉璧18块,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玉衣的头部。

各部分都由许多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玉片组成,玉片角上穿孔,玉片之间用纯度98%的纤细金丝编缀,体现了精心设计和高超工艺技术水平。有些玉片背面有残留的花纹,可能是用旧玉璧改做的,生殖器盒是用玉琮改的。

据推算,汉代制作一件玉衣,需要一名玉工费时10余年。

刘胜和其他汉代帝王将相们为心后不朽动尽了心机,但刘胜墓发掘时,只在玉衣内发现了几块牙齿骨渣,身体早就化为了一滩泥土。

至于其他的王侯就更惨了,美伦美奂的玉衣和奢华的厚葬品吸引了一代代的盗墓贼,还有命名为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公开毁墓,尸骨随玉衣一同被毁。这样看来深藏于山中墓室的刘胜还算幸运的了。

刘胜与窦绾的生前生活不知如何,身后同茔异穴了两千多年,现在并列躺在博物馆展厅正中,全世界能享受这种待遇的夫妻应该没有了吧。不过也正因此,还能看到两件金缕玉衣上的差异。

最显眼的,窦绾玉衣的上身不是金丝组合,是以丝带和麻布粘贴组合而成,看上去像缠了一圈圈绷带,而刘胜玉衣全身都是由金缕编缀。此外,窦绾玉衣比较短小,没有做出腹部和臀部的形状,刘胜玉衣却形体肥大,腹部和臀部突鼓。

不过这个大肚子并不代表刘胜真是草包,他在汉武帝登基不久借酒撒疯,连哭带骂朝廷监管太紧,迫使刚登基不得不显出兄弟情的汉武帝放松了对诸侯王们的监视。

此后他就彻底不问政事了,一辈子花天酒地。他有一个儿子大概不能忍受这种一眼看到头的无聊,到朝廷里当丞相去了,结果在政局变幻中全家都被腰斩。

根据考古勘测,认为刘胜和窦绾身着玉衣,安葬于嵌着玉璧的漆木大棺内,外面还有搭建的四阿式顶长方形幄帐。不过两千多年来,幄帐全朽烂了,刘胜的大棺也腐朽没了。

所以刘胜玉衣被发现时已有一些伤残,整体被压扁变形,部分玉片因连缀的金丝断落而散乱。窦绾玉衣的上身因非金丝组合,是以丝带和麻布粘贴组合而成,因此更加散乱。

考古人员对刘胜玉衣进行了上下衣整体提取,窦绾玉衣分层编号提取,然后进行了第一次修复,用铜丝替换残断金丝,粘合残损玉片。

1971年,经过修复的两套金缕玉衣参加了北京故宫慈宁宫的全国出土文物展览,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此后多次出国巡回展出,1987年起作为常设展览对外展出。

第一次修复时因为年代原因,采用的技术和材料随着时间对玉衣造成了一些损害,因此1995年和2013年,采取更先进技术和材料又进行了两次修复,现在刘胜、窦绾金缕玉衣在更现代化的展厅中对外展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