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美学

发布者:自由的坚冰 2023-4-27 12:30

文案|视界说Talk

编辑|视界说Talk


留白,也就是所谓的“余玉”,是一种绘画中常用的技巧。

所谓“留白”,并非单纯的留出大量的空白,它更符合观者的视觉心理,以淡淡的墨色和淡淡的色彩,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使画面充满无限的魅力,留给观者无限的遐想,使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留”是一种真实,“白”是一种虚幻,这种虚幻与真实的相互映衬,使人赏心悦目,独具特色。

用一寸一寸的空间来表现世界的辽阔,这似乎是一种减法,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锦上添花。

比如中国有名的八大山人,其传世之作中,最突出的就是留白,舍本逐末,以求意境,这是一种纯净无瑕的艺术追求。

留白美学的理念渊源

留白的美学思想是从儒释道三家那里得来的。儒释道三家关于“虚”与“实”、“阴”与“阳”的主张,是山水留白审美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儒学对其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儒家崇尚“中庸”,注重人的精神状态,讲究“礼法张弛”

“满招损,谦受益”,也就是说做人不能太满,要把握好一个合适的度。儒家所追求的是一种艺术与道德相融合的境界,要维持一种中和之美,这一点与留白美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用一片空白来容纳一切,这是儒学的精华所在。佛教讲究“色即是空”,所谓“空”,就是对一切事物的一种超脱,一种放手。

这种“色空”的观点,正好契合了留白审美的“画外之境”的“清远”、“静淡”的内涵。在佛教世界里,一切都是虚无的,而“色”与“空”的关系,使中国山水画具有一种空寂的美感。

画家以“色”来表现生活在真实世界中的视觉感受,以“空”来传达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在留白中,有一种无边无际的意念,以黑与白,呈现出一种遥远的世界。

《道德经》中所说的“有为之利”“无为之用”,同样也是对留白的一种回应。道教注重“无为而治”,主张人间、世界、宇宙中的一切都遵循“道”的规律,“道”接近于一片虚无,没有人为干预。

在现代,这样的观念可能太过负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山水画受道家观念的影响,以虚与空,创造出一种空灵的美感,在一片似乎空无一物的空间里,却蕴藏森罗万象,达到了极致。

留白蕴含着中国儒家、佛教、道教等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态更加丰富,使其作品具有“无中生有”的艺术境界。

留白美学的历史发展

对于留白的研究,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时代。在当时的壁画,甲骨文,以及陶瓷中,虽然也有一些“留白”的痕迹,但还不能算是“留白”,更像是一种下意识的结果。

到了先秦时代,留白才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形式。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创作思想。

根据研究表明,山水画论是在晋代形成的,而山水画论的留白美学则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顾恺之《洛神赋图》,线条圆润,层次感强,其中有许多空白处,由虚化实,让人浮想联翩。

尽管隋朝的山水画很少,但《游春图》中仍运用了大量的留白,使群山起伏,使人产生一种豁达的感觉。

到了唐代,山水画风开始放飞自我,“白画”一词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有所体现,表明留白美已逐步形成一种审美观念。

到了宋代,留白的运用更加普遍,宋人不断地在艺术上进行革新,使得留白成为一种主要的构成手法。

到了元代,留白的山水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时期,有“元四家”,也有很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山水画,都是以水墨为主,很有特色。

倪瓒常“三段式”的结构,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恬淡、恬静、空灵的感觉。在明初“吴门画派”与清初“金陵八家”的影响下,留白审美在中国山水画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即使是在现代,我们也可以从李可染黄宾虹等大师的作品中窥见一丝留白的美感。

山水画中留白美学的表现形式

(一)构图留白

所谓“留白”,就是给画面留出适当的空隙,以增加画面的艺术性。

为了让构成的对象看起来集中统一,稳定协调,我们必须给画面留一些空间。

风景画中构成的留白,往往是描摹物的一种形式,即局部化。这样的留白,虽然比较特别,但是却有一种层次的感觉。

山水画是一种抽象化的艺术,它以作者的主观意识为基础,对客观世界进行表达的艺术。

(二)意境留白

中国山水画法中的“意蕴留白”,即画家在山水画卷中故意留出一片空白,以营造一种意境,增加画面的美感。

山水画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点,如“画树无枝”“画山无山”“画水无水”等等。空白不是无中生有,也不需要刻意地为留白而留白。

作者以“留白”来表达空间中的“虚”与“实”的转换,使“空”与“深”相融。

(三)虚实留白

虚与实,空与白,是中国风景画中最基本的组成要素。所谓“实”指的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所谓“虚”指的是留下的空白。

无“空”就无“实”,有“空”则有“虚”。“空”和“虚”这两个既矛盾又统一的概念,给人以一种飘渺空灵的感觉。

实体与虚物之间的留白互相补充,互相衬托,使得两者的形象与内容在画面上维持着一种比较稳定的空间位置关系,让观众在有限的画面空间里自由发挥自己的无限想象力。

(四)景物留白

山水画的留白主要是通过景物来表达,比如云气,山石,流水,树木等等。

云,是山水画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漂浮在空中,没有任何的颜色,也没有任何的形态,可以随意挥洒,充满了勃勃生机。

虽然云是无色的,但万物都是有颜色的,而这些云气又与画面中的景物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从而更能突出画面中的景物。

山水画派在描绘云彩时,经常运用勾云法、染云法等手法,以显示云彩随势而动,飘忽不定,变幻莫测的特点。“云气”在谢赫所谓“气韵生动”的审美意义上,是一种浅显的留白审美。

云气必须纯净,不能玷污,这样,山水画卷就会有一种飘渺如仙的感觉。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各地的岩石形态也不尽相同,所以山丘和峡谷也各具特色。

在描绘山石时,注重立体,在绘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不可低估。

留白往往是用墨色和黑色的反差来创造的,使人产生一种自然的感觉。在风景画中,水是最受画家重视的对象。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画家以“水”作为写景的手段,往往会把水的“留白”看作是艺术家的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

水的留白不受水源的形态限制,可以表现出一种生机,以水为基础的大面积的留白,可以营造出一种宽广的意境,又可以避免画面中的元素太多,从而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和真实的感觉。

树也是表达留白美感的基本要素。当画家在画树的时候,他会把树和石头放在一起,以维持画面的整体和谐。

山和石头都是没有生命的,他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却没有改变他们的面貌;而树则是有生命力的,它们的姿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一幅山水画中,如果只有流水和山石的留白,那就会显得索然无味。

因此在树木上进行留白,就可以减弱画面中那种僵硬和死气沉沉的感觉,同时树枝的疏密、树叶的浓淡、光与影的对比,都可以赋予画面更强的生命力。

留白美学的价值体现

留白作为中国传统画法中的一种美学创作方式,是风景画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之一。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留白”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一种艺术。

留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层次,是一种极具欣赏价值的风景画。所谓“以少胜多”,就是在一幅画中留出一定量的空白,让画中有一种空空荡荡、富丽堂皇之感。

在山水画中,留白还常用于烘托意境,衬托主体与周围的景物。

留白并非一片空白或胡乱涂鸦,它是对整个画面的一种取舍。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留白既能反映出画面的意境,又能反映出作者对客观物象表达的意图,还能表达出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所追求的形式美,让欣赏者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山水画“意在笔先”,是指用墨在画中留白的手法,创造出一种意境,是中国绘画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

留白是中国传统画法中的一种主要表达方式,它与中国传统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无画处皆成妙境”“咫尺千里”“不画处皆可画”说的都是留白对一幅画的影响,这才有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空灵境界,唯有在情与景的和谐境界中,才能创造出意境的美感。

留白是构成作品的一种手段,它具有强烈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感染力。恰当的留白,既能突出主体又不显得喧宾夺主,还能实现“满”与“虚实”的统一。

留白使画面中的各种形象更加生动活泼,突出了画面的主题,使画面的结构得到了优化,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艺术性。

比如,画家可以用浓墨或淡墨来描绘自己想象出来的一片云,从而构成“浓-淡-干-湿”的画面结构,用大片的白色与黑色来衬托景物主体。

在所画的物体上,如树木、天空、水流等,都会留下较大的空白,这样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意境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从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一树三分色”

中国传统山水画法与西方油画画法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山水画和西洋油画呈现出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中国画的色彩观,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带有哲学性质的东西,它注重宇宙的本源,注重黑白两色的对立统一,所以在各个朝代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寥寥几种颜色,而留白则有着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

西方人的色彩观则是高度重视光谱,重视光线和阴影的明暗度,所以西方人的绘画也喜欢用各种颜色,极少用黑与白。

留白美学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启示

留白审美是通过多种渠道来表现其美的。留白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灵性和智慧。

留白是一种审美思维模式,是一种理性的审美追求。留白在每一幅作品中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空”之意可以包容一切。

事物具有客观性,而思维具有主观性。

艺术创作要与现实生活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不能异想天开,要始终牢记“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文艺创作者也不能限制自己的视野。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留白审美则是在岁月的沉淀中一步一步的蜕变。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有一种创新和探索的精神,我们要继续发扬留白美学,创造出更多的精品。

留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审美现象,它承载了中国从远古时代就有的文化传统与精神意蕴,而且它的运用也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盈而不溢”为“极”,留白美学应被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去挖掘其中的奥妙。

[参考文献]

[1]郑爽,黄素涌.留白美学渊源[J].文化产业,2020(36):57-58.

[2]郑斯麒.山水画留白艺术探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8-36.

[3]刘颖.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国画留白的审美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8:7-18.

[4]侯庆通.浅谈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技巧[J]艺术大观,2020(20):13-14.

[5]黄霖清.中国画创作中“留白”美学背后的意蕴[J].名作欣赏,2021(11):183-184.

[6]李慧.无印良品的“空”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留白”的对比[J].艺术品鉴,2022(6):61-63,114.

大家都在看

  • 冬游青岛,在海上,在山间

    冬游青岛,在海上,在山间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名单。“最美滨海旅游风景道—青岛崂山旅游路”入选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示范案例名单。“海上看青岛”交旅融合项目,入选省级交通运输 ... 艺术之最12-19

  • 龙门石窟,中国石雕艺术之最!#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中国石雕艺术之最!#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这里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营造时间最长、照相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位列中国四大石窟之首的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武帝年间,是北魏的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的。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 ... 艺术之最12-01

  • 传统美术:进贤文港微雕

    传统美术:进贤文港微雕 进贤文港微雕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微雕,是一种以最小的刀具锋毫在最小空间创作最小浮雕、立体雕、篆刻、平面图文雕,肉眼无法看清,需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艺术作品。微雕艺术则是一门集雕刻、书画、 ... 艺术之最10-21

  • 《长生殿》为何能成为清代戏曲艺术表现之最?

    《长生殿》为何能成为清代戏曲艺术表现之最? 《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讲述了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一方面颂扬了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方面又联系唐杨爱情,揭开了安史之乱后的广阔社会背景。《长生殿》被称为清代戏曲艺术表现之最,广受好评,其原因是多 ... 艺术之最08-04

  • 王嫩人体油画:裸体之美,艺术的灵魂深处!

    王嫩人体油画:裸体之美,艺术的灵魂深处! 在当代艺术界,有些艺术家不仅仅是创作者,更是生活的诗意化身。王嫩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教学方法,深深地影响着许多人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王嫩老师的作品不拘一格,每一幅画都如同一首鲜活 ... 艺术之最07-28

  • 不愧是艺术之都!名画“潜水”看巴黎奥运开幕式

    不愧是艺术之都!名画“潜水”看巴黎奥运开幕式 夕阳余晖下,世界名画以装置艺术的造型出现在塞纳河畔上,不同年代的画作主角们静静注视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们乘船驶过……这一幕,注定是一次很不一样的奥运会开幕式。北京时间27日凌晨1时30分,巴黎奥运会开 ... 艺术之最07-28

  • 为什么说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它的美360度无死角!

    为什么说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它的美360度无死角! 昆曲,这一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表演艺术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为何说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让我们一同探寻其奥秘。昆曲之美,首先体现在其婉转悠扬的唱腔上。那细 ... 艺术之最07-28

  • 汉字黑洞一尘埃

    汉字黑洞一尘埃 迄今已知宇宙中成长最快的黑洞,它每天吞噬掉的物质相当于一个太阳。汉字也是黑洞,吞入数千年来一切成其为汉字元素,吞入无数学者、专家和爱好者的时间与精力。与别的天体相比,黑洞十分特殊。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 ... 艺术之最05-29

  • 中国绘画艺术之最知多少!

    中国绘画艺术之最知多少! 1. 中国绘画艺术最早的工具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描绘所用的近似兽尾或羽毛的“毛笔”。2. 中国最早的绘画可追溯到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西安半坡彩陶盆上的陶器画。3.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地区的两件大铜鼎,被认为是中 ... 艺术之最04-11

  •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在哪里,你知道吗?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在哪里,你知道吗? 我国历史上建设了许多著名的古城,不管是从文学作品上还是影视作品上,一些古城规模庞大,富丽堂皇,设计精巧,布局完美,堪称是世界艺术之最。那么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古城在哪里呢?估计大家一定会想到唐代的长安 ... 艺术之最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