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光耀赣鄱

发布者:红衣大砲 2023-5-3 18:20

赣鄱大地,郁郁乎文哉。

意蕴深厚、内涵丰富的赣鄱文化,一直是全省改革发展中最充沛的养分、最深沉的力量。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提升江西文化影响力,是时代的呼声,更是实现江西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扣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主动作为,铸文化之魂、强文化之基、兴文化之业,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进步。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人文荟萃的江西,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一路铿锵、踏歌而行,奏响了一曲曲余音绕梁的文化之歌、发展之歌。

(一)

凝心铸魂,激扬奋进动力。

2022年,仲夏时节,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在井冈山举行。研讨会坚定不移高举思想之旗、精神之旗,围绕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取得了一批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论氛围。

高擎新时代的思想旗帜,让发展方向更明、路径更清。一年来,省委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突出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夯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有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省组建由13名省委常委和20名省直单位负责人及专家学者组成的省委宣讲团深入各地各相关单位开展集中宣讲53场,线上线下听众达6.7万人次。在“喜庆党的二十大 万场宣讲进基层”宣讲活动中,全省各类宣讲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阵地,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讲活动,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22年,围绕高质量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我省建立红色基因传承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统筹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等8个方面26项重点工作,赓续红色血脉、擦亮红色品牌;联合中央有关单位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成立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着力打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高地、海内外红色文化学术交流重要平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高端智库、红色资源共建共享数据中心;举办纪念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和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等系列活动;全面升级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数字展馆云平台,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的受众访问,累计访问量突破1.5亿次。

精神的力量,深远持久。2022年,我省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县乡村全覆盖,推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质增效。建好用好江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单平台,深入实施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工程”,全面启动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行动,让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根植于百姓心中。

文明的魅力,浸润人心。我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道德活动的实践养成作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公民道德品质、社会道德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全省33组3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位居全国第二,向善之美、诚信之美、奉献之美在赣鄱大地不断绽放,进一步唱响“江西好人文化”品牌。

(二)

江西之美,见于青山绿水间,更蕴藏在厚重的人文精神里。

展开2022年江西文化画卷,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占据着“C位”。习近平总书记向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致贺信,这是对江西的巨大关心关怀、鼓舞鞭策。本届艺术节选择在景德镇市举办,充分彰显了景德镇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的重要历史地位,体现了景德镇在用陶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江西故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一年来,我省用足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传播主流价值、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基层群众,进一步讲好江西故事、传播江西声音、展现江西形象。

江西故事愈加动人——

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重要要求、重点工作,举办省级层面新闻发布会149场,我省新闻发布工作连续四年被中宣部评定为优秀。2022年,我省1人获长江韬奋奖,11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数量和获奖总数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分列第三位、第五位,创下我省历史最好成绩。这些获奖新闻作品,用脚步丈量红土圣地,用笔和镜头记录时代脉搏,讲述了一个个真实而动人的中国故事、江西故事。

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电视剧《爱拼会赢》、广播剧《信念树》、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图书《琵琶围》等5件作品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门类和数量分列全国第四位、第六位,省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是2017年评奖改革以来,我省获奖作品艺术门类最广、数量最多、积分最高的一届。散文集《回乡记》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是我省时隔24年再次获奖。

文化传承成效凸显——

出台《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江西省“十四五”考古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指导景德镇申创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景德镇御窑遗址和“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用陶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助推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文化服务提质升级——

全省建成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539个,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阅读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延时开放、夜间开放,进一步丰富城乡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惠民温暖人心——

举办第三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活动,开展“文化进万家”下基层、“学习宣传二十大·踔厉奋发新时代”电影惠民等活动。全年“送戏下乡”共10862场次,受益观众731.49万人次,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对外交流拓展深化——

开展“江西文化符号”对外推广,推出“江西文化符号”丛书(第一辑)英文版图书,组织首届江西国际传播短视频大赛。实施江西国际传播合作计划,推出《行走赣鄱大地 感知江西精彩》等外宣产品,累计海外受众覆盖量超25亿人次。《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江西文化符号”对外推广案例》入选2022年度全国“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

(三)

改革攻坚,释放发展活力。

出台《江西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明确5个领域、14个方面84项重点任务,抚州、赣州、萍乡三地入选全国60个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宜春基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贵溪市移风易俗改革、景德镇“夜珠山”消费带、德安县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等一批改革项目先行先试,激活文化发展一池春水。

制定《江西省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17条重点举措,着力在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文化资本布局、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攻坚发力、破冰前行。2022年,分户处置一批省直国有文化企业,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完成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脱钩移交集中统一监管工作。《江西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促进文化企业发展提质增效》《江西石城深化移风易俗改革推动“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蔚然成风》等经验做法被中央改革工作简报刊发;《江西锚定文化强省目标 加快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江西分宜推动县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入选中宣部文改办《新时代文化改革发展案例选编》。

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过去一年,我省深入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智慧文旅建设,成功组建江西省文化和旅游陶瓷科技创新联合体,持续推进“一部手机游江西”项目建设,“云游江西”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1290万户。组织开展“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活动,拉动线上线下消费550亿元。全省5A级、4A级景区增长至14家、212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文化经营主体培大育强。推动组建江西省电影集团、省数字文化集团、省文投公司,设立省文投基金,首期募资14亿元。定期举办政银企对接会,持续做大“文企贷”信贷规模,162家文化企业获批5.92亿元贷款,有效缓解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题。拿出近3000万元省财政资金,以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资金奖励的方式,扶持91个数字文化、文化创意、文旅融合、文化智造类项目。组织开展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省级特色文化街区、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工作,着力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2022年,全省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文化企业增加2家,10亿至50亿元增加9家。

文化产业平台不断壮大。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招商三年行动计划,在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组织江西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招商活动,共签约文旅项目64个,签约总金额达668亿元,成功招引一批业态先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文旅大项目落户江西。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印发《江西省文化数字化战略行动方案》,举办江西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助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江西版权云”上线运营,成功探索版权经济价值转换新模式。举办首届江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实现项目签约23.9亿元,观展人数达8万余人次。2022年,全省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305.11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十一位,增长7.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6.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四位。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江西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大力推进更具创造力、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强省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贡献文化的力量。(记者 刘 斐)

大家都在看

  • 冬游青岛,在海上,在山间

    冬游青岛,在海上,在山间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名单。“最美滨海旅游风景道—青岛崂山旅游路”入选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示范案例名单。“海上看青岛”交旅融合项目,入选省级交通运输 ... 艺术之最12-19

  • 龙门石窟,中国石雕艺术之最!#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中国石雕艺术之最!#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这里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营造时间最长、照相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位列中国四大石窟之首的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武帝年间,是北魏的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的。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 ... 艺术之最12-01

  • 传统美术:进贤文港微雕

    传统美术:进贤文港微雕 进贤文港微雕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微雕,是一种以最小的刀具锋毫在最小空间创作最小浮雕、立体雕、篆刻、平面图文雕,肉眼无法看清,需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艺术作品。微雕艺术则是一门集雕刻、书画、 ... 艺术之最10-21

  • 《长生殿》为何能成为清代戏曲艺术表现之最?

    《长生殿》为何能成为清代戏曲艺术表现之最? 《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讲述了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一方面颂扬了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方面又联系唐杨爱情,揭开了安史之乱后的广阔社会背景。《长生殿》被称为清代戏曲艺术表现之最,广受好评,其原因是多 ... 艺术之最08-04

  • 王嫩人体油画:裸体之美,艺术的灵魂深处!

    王嫩人体油画:裸体之美,艺术的灵魂深处! 在当代艺术界,有些艺术家不仅仅是创作者,更是生活的诗意化身。王嫩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教学方法,深深地影响着许多人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王嫩老师的作品不拘一格,每一幅画都如同一首鲜活 ... 艺术之最07-28

  • 不愧是艺术之都!名画“潜水”看巴黎奥运开幕式

    不愧是艺术之都!名画“潜水”看巴黎奥运开幕式 夕阳余晖下,世界名画以装置艺术的造型出现在塞纳河畔上,不同年代的画作主角们静静注视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们乘船驶过……这一幕,注定是一次很不一样的奥运会开幕式。北京时间27日凌晨1时30分,巴黎奥运会开 ... 艺术之最07-28

  • 为什么说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它的美360度无死角!

    为什么说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它的美360度无死角! 昆曲,这一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表演艺术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为何说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让我们一同探寻其奥秘。昆曲之美,首先体现在其婉转悠扬的唱腔上。那细 ... 艺术之最07-28

  • 汉字黑洞一尘埃

    汉字黑洞一尘埃 迄今已知宇宙中成长最快的黑洞,它每天吞噬掉的物质相当于一个太阳。汉字也是黑洞,吞入数千年来一切成其为汉字元素,吞入无数学者、专家和爱好者的时间与精力。与别的天体相比,黑洞十分特殊。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 ... 艺术之最05-29

  • 中国绘画艺术之最知多少!

    中国绘画艺术之最知多少! 1. 中国绘画艺术最早的工具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描绘所用的近似兽尾或羽毛的“毛笔”。2. 中国最早的绘画可追溯到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西安半坡彩陶盆上的陶器画。3.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地区的两件大铜鼎,被认为是中 ... 艺术之最04-11

  •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在哪里,你知道吗?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在哪里,你知道吗? 我国历史上建设了许多著名的古城,不管是从文学作品上还是影视作品上,一些古城规模庞大,富丽堂皇,设计精巧,布局完美,堪称是世界艺术之最。那么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古城在哪里呢?估计大家一定会想到唐代的长安 ... 艺术之最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