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齐鲁名邑,千年古县,饮誉千年的雕刻艺术源远流长

发布者:华山欧阳锋 2023-5-16 01:08


在漫长的旧、新石器时代,石器加工已成为我们原始先民谋生的手段。距今一二十万年前,先民们就开始筑石为屋、雕石为器。随着时间的推进,雕石便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石雕艺术,开始由实用向审美的转变。不同时期,石雕艺术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有很大演变。从某种意义上说,石雕的历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社会的进步史。

平阴是千年古县,齐鲁名邑,其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平阴县东阿镇黄石山是秦末汉初五大隐士之一黄石公的家乡。相传,黄石公隐居黄石山,著书立说,写有《太公兵法》和《雕刻天书》。他把前者传与张良,使张良帮刘邦夺得了天下;把《雕刻天书》传与宋天昊、杨艺源二位弟子,黄石公也因之被尊为平阴雕刻始祖。

汉代《张迁碑》是平阴人最伟大的雕刻杰作。该碑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碑高290厘米,宽107厘米。该碑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现存于泰安岱庙。

碑文记载了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和张骞的功绩,并涉及黄巾起义军的有关情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张迁碑》字型古朴淳厚,雄强大气,堪称汉碑中此类风格的代表作。

碑文虽不知何人所撰,亦不知知何人书丹,但刻石人却很明确,他的名字叫孙兴,是平阴县孙庄人。该碑用笔以方为主,许多笔画棱角分明,且笔笔饱满,字内布白较少,古朴厚重感、苍劲雄浑。结体以扁方为主,构字形态独特。

自汉以降,千百年来,雕刻技艺在平阴大地代代相传,一代代石雕艺人们用手中的铁锤和钢钎打造出无数的雕刻精品,用精美的石头谱写着平阴雕刻文化的绚丽乐章。

明朝时期,平阴石刻的代表作当数永济桥了。桥的石栏板与石栏板之间各有16根方形石望柱。石桥两侧中部石望柱的柱头上,还雕有7对石狮和1对石猴。石柱头上雕刻的狮子神态各异,有立有坐, 有威武的雄狮,也有慈爱的雌狮, 有的表情活泼可爱,有的则庄重威严,有的左掌拿球,有的右掌扶球,还有双掌抱球的石狮……这些形态各异的石狮,充分体现了相当高的雕刻水平。

在平阴县窦山村,“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人人是石匠,个个有一手。”从这祖祖辈辈流传的古老歌谣里,可以看到窦山石雕源远流长。开始,也许仅仅是为了生活,他们就地取材,用石头打一些石磨、石碾、石砘子,石碓,牛槽,猪食槽,水磨等实用工具。后来,为了房屋的美观,便雕一些含有吉祥寓意的花纹图案的石头,嵌入房屋的门和窗上,石雕便有了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有些达官贵人和富裕的人家,在先人离世后,为了彰显生前的荣华,会大做坟地文章。于是,窦山的石匠们便开始雕刻墓碑、牌坊、翁仲、石马、石羊、石猴等石刻雕像。这时候,也许是他们大显手艺的时候。雕龙刻凤、刻狮挖猴,个个生灵活现。

民国时期,平阴石刻的经典之作当数位于平阴县安城镇兴隆镇村中的“八棱碑”。该碑建于民国十八年。碑由八块高2.3米,宽0.6米的巨石扣结成八面体碑柱。碑柱下为八面体碑座,每面都有造型生动、雕琢精美的浮雕图案。碑亭碑刻基座有八面,由12块石材,构成11副图案,均为浮雕。刀工精湛,美轮美奂,堪称平阴石刻中的杰作。

这些身怀绝技的石匠,多来自安城镇的北栾村。他们是张绪信、张绪珠、张传芹、刘振文。也许,因为他们仅仅是石匠,身份卑微,碑上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如果不是有主修人王好义后人王祖生的记忆,也许他们就会永远地弥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个时期的石匠,最多的要数玫瑰镇窦山村最多了。雕刻专业户姜学和,技艺高超,常年带领子弟、徒弟在东北三省承接大型雕刻工程,他雕刻的笼中鸟,能独立于笼中;雕刻的石算盘,珠子能滑动;雕刻人物栩栩如生,眉目可以传情。在东北雕刻同行中,无人能出其右。大名鼎鼎,人送外号“盖三省”。窥斑知豹,窦山石匠的技艺实在了得。

新中国成立后,平阴出现了一大批誉满京城、名闻遐迩的可敬可佩的石雕艺人。张连成、周庆太、宗传林、张连明、周脉阳、王德普、宗希义……我们可以开列出一长串的名字,如果让他们站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庞大的方阵。

窦山石匠美名蜚声大江南北。国内有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都要聘请窦山石匠。“没有窦山石匠,心里就会慌张。”无论多大的工程,只要有窦山石匠在,那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无论是莱芜雪野水库滚水坝、还是大连中苏友好纪念塔,无论是泰安冯玉祥将军墓、还是长春解放纪念碑,窦山石匠无不大显身手。

凭着不凡的业绩,窦山石匠走进了国家领导人的视野,于是,窦山石匠迎来了最能引以为豪的辉煌时期。他们被选拔进京,先后参与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历史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北京十大建筑。他们工作认真、手艺高超,因为贡献突出,因此受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高度赞誉。

窦山石雕刻有多种方法:窦山石匠手艺精湛,阴雕、浮雕、圆雕、沉雕、影雕、镂雕、透雕等等。

阴雕。此法多用于刻字。先把字的一周用特细刻刀,刻画出一条细线,再用粗刻刀顺字的中间刻一道沟,再慢慢地按字的笔画加深、加大到字边,要疏密有致,刚柔相济,粗细如钢丝,粗犷处似劈斧。把每个字的点、折、勾、捺的重点表示出来,达到逼真的刻画以及苍劲有力的效果。该村有“三分写家,七分刻家”之说,写得好不如刻的好,如果刻不好,写得再好的字,也精神不起来。

浮雕。此法多用于雕图。此雕刻注重刀法,苍劲有力,人物表情、眼神、鸟兽毛发、爪翅、花草茎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每字每画都要有立体感,给人一个真气充盈,慷慨激昂,指点墨海、酣畅淋漓的感觉。

在多年的艺术探索中,平阴石匠还独创了剥荒、定型、雕琢、磨光、打亮相结合的镂雕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一代石雕艺术之先河。

当下,最有名的当数艺雕大师王子明了。他创作的《三大仕》、《卧兽观音》、《坐兽观音》作品,被定为国宝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三大士”各持法器,泰然自若,面部表情乍看相差无几,细瞧却各个不同,观音“大悲”,文殊“大智”,普贤“大行”。在刀法处理上,王子明吸取了牙雕、玉雕的处理手法,借鉴了吴道子“吴带当风”和曹仲达“曹衣出水”的艺术风格。既有荡衣出水之感,又有随风飘举之势。

王子明石雕、玉雕、牙雕、微雕、木雕、核雕……无不可雕;圆雕、浮雕、阴雕、影雕……众雕皆擅。他的微雕更是精致绝伦,一粒大米上,能让一篇三百多字的《兰亭序》稳稳妥妥、不拥不挤、疏密有致地安排其中。你若用大视角的放大镜去仔细看,那神韵、那笔力、那布局,竟和原作别无二致。

随着历史的演进,平阴石刻也渐渐成为了历史,留给我们的多是让人引以为傲却渐去渐远的回忆。好在,有王子明这样一位大师,他会让我们、让我们的后来人继续为平阴石刻自豪下去。


原创: 展恩华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