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失败的勇气从何未来?六问当代小剧场“后起之秀”

发布者:云淡风轻 2023-1-6 19:25

去年乌镇戏剧节上,由胡璇艺编剧,何齐导演,改编自郑执同名短篇小说的《霹雳》,作为特邀剧目亮相乌镇戏剧节,在这部作品中,观众看到了新生代戏剧人的困境与坚持,也看到了年轻人对自己和社会的拷问。而今年另外两位新生代青年导演肖竞与洪天贻,将再度出发带着各自的作品《桃花扇》与《幸运观众》首演参加乌镇戏剧节,作为新生代导演的代表,她们通过各自不同风格的戏剧作品,在舞台上展现了当代戏剧新生力量的创作态度与精神风貌,她们也是我们正在寻找的,现在中国小剧场创作群体里,最有态度、坚持创作理想、拥有开阔视野的小剧场年轻创作者。通过他们的一场同题问答,我们或许能窥见已发展40年的中国当代小剧场创作,在未来还会呈现什么令人惊喜的样貌。

[同题问答]

Q1、小剧场的魅力在哪里?

Q2、最关注的小剧场话题或者创作形式是什么?

Q3、理想状态下,你最想做出什么样的小剧场作品?

Q4、目前的创作困境是什么?

Q5、一句话描述一下,想象中自己5-10年后的样子。

Q6、你一直坚守的创作态度是什么?

1、胡璇艺(青年编剧)

胡璇艺在剧场创作。 受访者供图

目前主要以编剧与戏剧构作的身份实践创作。2018年,与何齐共创作品《自然死亡演绎》入围第六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原创剧本《狗还在叫》于第二届中间剧场科技艺术节首演,后受邀参与第八届乌镇戏剧节;小说改编剧本《霹雳》受邀参与第八届乌镇戏剧节,后参与广州大剧院女性艺术节。

A1.这种形式会让我看到特别多的细节,我想通过控制CUE点(编者注:指舞台上各工种工作流程的提示点)变化的节奏,来弥补一些即时的问题或是辅助某个瞬间的灵光,所以我们的戏我总是会负责某一个部门的CUE点。但这件事在剧场里是非常危险的,我每次都很怕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另外,小剧场能让人很明确地感受到观众,这种观演关系会给我带来幸福感,当然也有很多挫败感。这些危险、幸福和挫败,对我来说,都是它的魅力。

A2.我不太知道小剧场创作有什么专属的话题。但创作形式的话,我喜欢那种创作:几个人组成一个分工不明确的小团伙,从排练到装台到演出到拆台基本上都是这几个人做的(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会请教外援),整个过程特别完整、自由,彼此尊重,大家都知道每一步的重点,绝对不会糊弄。

胡璇艺与何齐合作《静态人像》。 岳元 摄

A3.我想做上一题我回答的那种。

A4.在创作方面,我比较难识别什么是困境。好像是因为没有一条前人留下来的,可以在这样的时代中复制的路,所以开始挖一条自己的路,所以不知道我所面对的到底是困境还是顺境。

A5.五年后我也能成为他人的泉水,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和底气,十年后不会让现在的自己看不起。

A6.面对失败,不断重来,信任伙伴,也让自己值得信赖。

2、何齐(青年导演)

目前主要以导演和演员的身份实践创作。2018年,与胡璇艺共创作品《自然死亡演绎》入围第六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编导作品《静态人像》,于第二届中间剧场科技艺术节首演,后受邀参与第二届阿那亚生活艺术节和2021年静安戏剧谷;导演作品《霹雳》,受邀参与第八届乌镇戏剧节,后参与广州大剧院女性艺术节。

《霹雳》(导演:何齐)。 塔苏 摄

A1.对于我来说,因为它空间小,观众距离舞台比较近,他们更可以看到一些细节,那些具有生活感的、细腻的东西可以更好的传达。并且因为如此,它也更适合实验一些不那么确定会成功的形式,因为无论如何,情感能量都可以比较好地传递给观众。

A2.与当下密切相关的话题,以及所有对创作者本人来说有所突破和探索的形式。

A3.连剧场的安保大叔都可以津津有味地看连排的小剧场作品。

A4.因为环境比较不稳定,所以无法持续探索同一类型的作品。某种程度上,每个作品都是全新的尝试,所以总处在不太成熟的创作中。

A5.一个可以熟练打包行李的还算年轻的创作者。

A6.准确清晰不说谎。

3、洪天贻(青年导演)

洪天贻与其团队在剧场创作。 受访者供图

创作聚焦于日常生活的荒诞性。导演作品:《你喜欢高椰子树,还是矮椰子树?》(2021前滩31青年创艺计划首轮扶持作品);《百词斩》(2021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48小时V戏剧单元“最佳作品奖”“最具创意作品奖”)、《房间里游泳》(2021杭州国际戏剧节)、《花园》(2022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幸运观众》(2022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

A1.我想,对于不依赖体制和院校的独立创作者来说,小剧场也许是一个开启创作之路的起点。即使一无所有,你也真的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从这里开始,做点什么。

由于制作成本低、观众群体的针对性较强,小剧场创作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有着更高的自由度和包容性。它天然地催生更为私人化、作者化的表达。也许这也就是它最大的魅力之一:你总能在这里感到惊喜,看到或新锐、或生猛、或另类的真诚表达——他们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他们真的想说,不是为了完成业绩指标,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因为自由,所以真挚。

这其中,有着某种源发自人本真的光芒。这光芒的背后是一群人的坚持,坚持对艺术与现实进行独立思考,坚持身体力行地创作、生活。

A2.我关注的小剧场类型很多样。观众参与式互动演出、声音漫游剧场、讲演剧场、偶剧、默剧都很喜欢,只是目前能在国内小剧场中实际看到的演出类型很有限。

A3.想了半天,没想出来。未来可能挺想试试有童话色彩的作品的。

洪天贻导演作品。 受访者供图

A4.每次的排练周期都特别短,特别紧张,总像在赶工,这其实很不利于潜心创作,看到最后成品中由于这些问题所导致的缺憾,自己会非常愧疚。

排练场地也比较受限。每次构思有别,对排练场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如果是一个高度视觉化的戏,那日常的排练就需要和大型舞美制景一起进行,那势必就需要更大的空间,更长的工作时间。

这两个硬件上的问题,主要是受限于能够联系到的场地资源和制作预算,不是能够完全依靠我个人的能力来应对的。如果能够加以改善,才能真的在公演之前做到精打细磨,把作品的质量往上推一层。

还有个更紧迫的事就是目前的制作团队尚不完善,这是接下来要首先着力解决的问题。明年应该会公开招募,寻找能够长期合作的、有经验的制作伙伴。

A5.一个有很多朋友的,实践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手艺人。

A6.清醒独立地思考,尽全力克服困难。相信缘分。

4、肖竞(青年导演)

肖竞在剧场中创作。 受访者供图

致力于实践当代剧场创作,主要作品有讨论城市犯罪的纪录剧场《第二种游戏》,关注奥运改造城市的话剧《长夏》,从语言学角度回顾历史的文献剧《无名的时间》等,导演作品有讨论资本、科技与当代人关系的《动物之名》,今年,肖竞运用当下语言重写了三百年前《桃花扇》的经典故事,将在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首演。

A1.小剧场里观众和创作者的关系更像是在对话,观众不仅是被动在观看或聆听。小剧场里演员和观众距离很近,这种同呼吸的感觉是和大剧场不太一样的。

A2.最关注的话题是城市发展,集体记忆。最关注的创作形式是记录剧场、编作剧场和新写作剧场作品。

A3.美的,不是消费品的,与观众真的有互相交流的;可以认真打磨文本,并且有充足时间排练,和优秀的演员合作,做大胆而且有意思的作品。

A4.目前,更多是演出经常延期改期,演出机会也大幅减少了。

A5.还在为创作努力、痛苦、快乐。

A6.希望一直做关乎现实生活的有趣的不媚俗的作品。

《桃花扇》排练照。 受访者供图

[前辈回电]

作为中国当代小剧场创作最初一批实践者,易立明看好未来年轻人的艺术表达,他觉得在演出空间更加完善、能更便利看到外面世界的今天,年轻的艺术创作者最重要、可能也较难的是坚持“忠于自我”。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当下青年创作者的发展?

易立明:对此我一直比较乐观的。我们从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走过来,是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因此我们可能相对而言会更勇敢一点。今天的导演不一样,他们的物质条件相对比较好,演出的空间、舞台设备相对来说也比较完善,这里面可能思想就会产生变化,可能不像我们那时候要表达一种力量的感觉,他们可能会要表达一种无力感,其实更难。

新京报:作为前辈,你会有什么建议给他们?

易立明:如果按照一个导演艺术家的标准来要求,还是要钻研和学习很多艺术技巧,不是说我在戏剧学院上学,了解“声台行表”就懂得了一切,还是要想尽办法了解更多的东西。创作者需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才能完成一个艺术创作。

新京报:你觉得青年创作者共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易立明:也不能说是问题,相对而言思维简单化,他们似乎不愿意去看清这个时代的本质,不愿意真正发现这个时代的痛苦与快乐,艺术表达总是浮于表面。我认为,一个艺术家的感知,应该是成千上万倍地超过观众所感知到的痛苦与快乐,这样你的作品才有价值。如果你所感受的与大家都一样,那艺术家还做什么艺术,大家聚到一起聊个天也行。

新京报:你对青年创作者的未来持怎样的态度?

易立明:总体来说,我是乐观的。终归社会发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开放,但人的思想在能够更方便地接触到各种东西的时候,其实也容易失焦。

新京报: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他们?

易立明:今天的年轻戏剧工作者,其实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比我们过去要大得多。比如,我跟牟森合作《零档案》之前,我们都没有到外国去看过戏剧,但无知者无畏我们就去做了。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他们什么都看过,再去让他们做一个匪夷所思的作品其实很难,但是话又说回来,戏剧难道是要去做一个匪夷所思的作品吗?当然不是的,他更多是要表达真挚的情感和真诚的态度,这才是最宝贵的。很多时候年轻导演很容易忘掉这一条,容易受样式审美上面的思考而忘了自我。我认为年轻导演只要学会忠于自己,比学习什么都强,只有忠于自己,你才能有完整的表达。

新京报记者 刘臻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陈荻雁

大家都在看

  • 冬游青岛,在海上,在山间

    冬游青岛,在海上,在山间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名单。“最美滨海旅游风景道—青岛崂山旅游路”入选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示范案例名单。“海上看青岛”交旅融合项目,入选省级交通运输 ... 艺术之最12-19

  • 龙门石窟,中国石雕艺术之最!#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中国石雕艺术之最!#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这里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营造时间最长、照相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位列中国四大石窟之首的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武帝年间,是北魏的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的。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 ... 艺术之最12-01

  • 传统美术:进贤文港微雕

    传统美术:进贤文港微雕 进贤文港微雕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微雕,是一种以最小的刀具锋毫在最小空间创作最小浮雕、立体雕、篆刻、平面图文雕,肉眼无法看清,需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艺术作品。微雕艺术则是一门集雕刻、书画、 ... 艺术之最10-21

  • 《长生殿》为何能成为清代戏曲艺术表现之最?

    《长生殿》为何能成为清代戏曲艺术表现之最? 《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讲述了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一方面颂扬了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方面又联系唐杨爱情,揭开了安史之乱后的广阔社会背景。《长生殿》被称为清代戏曲艺术表现之最,广受好评,其原因是多 ... 艺术之最08-04

  • 王嫩人体油画:裸体之美,艺术的灵魂深处!

    王嫩人体油画:裸体之美,艺术的灵魂深处! 在当代艺术界,有些艺术家不仅仅是创作者,更是生活的诗意化身。王嫩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教学方法,深深地影响着许多人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王嫩老师的作品不拘一格,每一幅画都如同一首鲜活 ... 艺术之最07-28

  • 不愧是艺术之都!名画“潜水”看巴黎奥运开幕式

    不愧是艺术之都!名画“潜水”看巴黎奥运开幕式 夕阳余晖下,世界名画以装置艺术的造型出现在塞纳河畔上,不同年代的画作主角们静静注视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们乘船驶过……这一幕,注定是一次很不一样的奥运会开幕式。北京时间27日凌晨1时30分,巴黎奥运会开 ... 艺术之最07-28

  • 为什么说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它的美360度无死角!

    为什么说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它的美360度无死角! 昆曲,这一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表演艺术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为何说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让我们一同探寻其奥秘。昆曲之美,首先体现在其婉转悠扬的唱腔上。那细 ... 艺术之最07-28

  • 汉字黑洞一尘埃

    汉字黑洞一尘埃 迄今已知宇宙中成长最快的黑洞,它每天吞噬掉的物质相当于一个太阳。汉字也是黑洞,吞入数千年来一切成其为汉字元素,吞入无数学者、专家和爱好者的时间与精力。与别的天体相比,黑洞十分特殊。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 ... 艺术之最05-29

  • 中国绘画艺术之最知多少!

    中国绘画艺术之最知多少! 1. 中国绘画艺术最早的工具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描绘所用的近似兽尾或羽毛的“毛笔”。2. 中国最早的绘画可追溯到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西安半坡彩陶盆上的陶器画。3.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地区的两件大铜鼎,被认为是中 ... 艺术之最04-11

  •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在哪里,你知道吗?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在哪里,你知道吗? 我国历史上建设了许多著名的古城,不管是从文学作品上还是影视作品上,一些古城规模庞大,富丽堂皇,设计精巧,布局完美,堪称是世界艺术之最。那么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古城在哪里呢?估计大家一定会想到唐代的长安 ... 艺术之最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