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铎书法的守身与联姻——观千唐志斋博物馆王铎书法刻石
魏锦蓉/文
摘 要:王铎是明末清初书坛上的一位巨匠,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推陈出新的人物。王铎在书法的创新方面有别于前人而又不失其合理性,师古而不泥古。从王铎书法的守身与联姻方面可以看出,只有守于古法而纵横取法,方能达到书法艺术的更高峰。准确地把握王铎书法在继承和发展上的重心和联系,有利于当代书法家在开一代书风方面把握正确的导向。
关键词:王铎;书法;守身;联姻
中国书法游弋至唐代,已诸体皆备且技法淳熟了。在之后的岁月中,书法艺术似乎再也跳不出古人的苑囿,无风雷之声而万马齐喑。虽有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名宿时开奇葩,但终不能背逆“历代称善书者必以王氏父子为举首”[1](P182)之言语,摆脱其束缚。日昝行至明末清初,书坛开拓之风兴起,业界为之一振。以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为代表的一批书坛新秀,一改唐以来以秀媚、静谧、飘逸为主体的纯二王书风,转向奔放、热烈、厚重的风格,明确了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其中,王铎无疑是佼佼者。王铎,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嵩樵、石樵、痴樵、雪山等,祖籍河南孟津双槐里。幼时,家境贫困。14岁读书,16岁入庠,30岁中举,36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崇祯十一年,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教习馆员等职。南明弘光朝廷建立,入阁为次辅,次年降清。清顺治六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同年晋少保。顺治九年,病逝故里,谥文安。乾隆帝时,其全部刊书被查毁,其名入编《贰臣传》。王铎诗文书画皆佳,尤以书法见长,有大量书作传世,后人有“中兴之王,后王胜前王”[2](P1)之说。
一、守身是王铎书法的主旋律,不可因其书艺之突破而忽视其传承
一门艺术,若使其不失衣钵,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最初的基石(至少是一种社会需要);第二,其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第三,能够传承衣钵的个人或群体(包括欣赏者)。从事某一艺术的群体意欲弘扬此艺术,就应遵循以上三个原则。书法艺术亦是按照这些原则走下来的,传承至今,并不断得到弘扬。王铎之所以能成为名贯古今的书坛巨匠,就是因为遵循了这一艺术的最重要原则——“守身”“传承”。王铎之书自法帖与学古入手,法帖仍是以“二王”为祖。“初学二王,甚得其意,在笔法上推敲得很深。”[3](P114)其中,至精之首当推《淳化阁帖》。另有《绍兴米帖》《绛帖》《潭帖》《大观帖》《太清楼帖》《宝晋斋帖》等。尚晋书之余,王铎对唐书与宋书亦未固步。其于《集王字圣教序碑》、《集王兴福寺碑》、黄庭坚《张大同诗序》、米芾《吴江舟中诗》、《韩马帖》、赵孟頫《洛神赋》等,均有较深临习。学古、师古、近古乃王铎习书之不二法门。王铎曾自谓:“予从事此道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如登霍华,自觉力有不逮。”又于《临阁帖并画山水卷》中言:“古者正为世多不肯学古,转相诟语耳。不以规矩,何能方圆。”晋书时代,余以为书法以清气、古雅为尚,然仍以创新、求变为要。而王铎之书,尚古之意超然晋人。其在《临米帖》自识中,更进而言之:“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之路。”于拟古中,王铎并未囊而全之,亦未取“拿来主义”,其思路异常明确。王尚晋书,尊为宗宪。其在《临淳化阁帖并画山水卷》上题云:“予书独尊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于羲、献。”而且他认为,自晋之后,各书大家亦必尊羲献。如在题《吴江舟中诗》中云:“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亦评《赵孟頫洛神赋》曰:“此卷审观数日,鸾飞蛟舞,得二王袖机者,文明一人耳。 ”[4](P5) 由此可见王铎对二王书风推崇之高。在临习法帖中,王铎可谓废寝忘食。他深得古气,入精入细。明崇祯时,王铎官至礼部尚书。身居高位,自然为其临习书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明亡,时世动荡,衣食无着的王铎仍然沉溺于临帖之中。降清,虽为贰臣,身心俱疲,忧患日重,但王铎仍执着于书法,将书法定为生活之全部。王铎59岁上,在京有好友丁耀元。丁耀元为明诸生,明亡后,曾归隐。清顺治五年,丁氏入京,拔学太学,充镶白旗教习官。王铎常至丁氏所筑“陆舫斋”聚会。王铎曾为丁氏草书《题野鹤陆舫斋诗卷》,诗云“落粥延诗客,无营惬所闻”,又题识云“主人无嘉陟厘,借纸求书,贫可知也”[4](P3),表明丁氏有时连求字的纸也买不起。 丁氏常以茶、粥待客,主客双方诗书唱酬,游山玩水,乐在其中。王铎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生活亦极不济,数历亡子、丧妻之痛,甚至当时连埋葬至亲之人的银子也拿不出来,自己在动乱当中也常常食不裹腹。王铎时常饥肠辘辘,但这并不妨碍其畅游于古人书法的广域之中。其在《赠汤若望诗册》的跋文中写道:“书时,二稚子戏于前,饥啼声乱,遂落数字,亦可噱也;书画之事,须于深山松涛云影中挥洒,方为愉快,安可得也。 ”[5](P130)世存王铎临书之作颇多,如《草书临王羲之采菊帖》《增慨帖轴》《草书临王献之轴》《草书临圣教序轴》《行书临宋儋帖轴》《行书临柳公权帖扇面》《行书临米芾佛家语卷》《行书临王僧虔帖轴》《草书临谢安帖轴》等,数量之巨,前无古人。其临习法帖之精细,主要体现在楷书、行草书中,尤以行书为精。在《草书临古帖册》中,不言全文,仅就所存之作,凡800余字,可谓精极深极,字字珠玑,笔笔到位,点点逼肖,无论点画、线条、字构、墨色还是章法,都堪称一绝。如“新”“痒”“妇”“能”“鞭”等字,与原帖之字几乎可以互换。草书之临习,欲达形似与神似极难,然王铎却能做到,可谓臻于至善。如其临习《王献之愿余帖》的作品,虽在线条上厚于“小王”,但在用笔上和在线条的使转处,无不与原帖逼似。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王铎临习古帖,态度是端正、严肃的。其临习古帖,必全而临之。在临帖用纸上,他一般都选用与原帖同样尺寸的纸,他认为这样的临习,能使自己不至于因纸大而野逸。此种临习方法主要体现在行书和楷书中。而面对草书,王铎一般都选用较大的纸,因为到王铎生活的时期,六尺、八尺之纸已多有生产,王铎草书又极重气势,使用大纸更容易把握全篇。然而,大纸、大字容易存了气势而丢掉精细。王铎能做到磅礴而不失精细,恰如其分。如在《草书临王羲之不审、清和帖》中,虽加入了自己的特点、表现了自己的性情,笔笔连绵,但细观其点画与转折,可以发现无不尽力与书圣靠近。
在书法创作上,王铎亦以古法为基,虽超凡却不落古。如其《行书青圃通邻巷诗轴》,从气度上说,一看便觉有王羲之气息,用笔的沉着、朴厚,线条的洒脱和浪漫,字形的变化和搭配,无不体现晋风。一般而言,临帖分为三步:第一,对临,即直面法帖临写,以点画、结字、章法为全部要义,务使笔笔相似、字字逼真,诚心做古人的学生。第二,背临,即以对临为基,将对临之帖熟记于心,并对古人予以充分理解,甚至使自己变为古人,此谓入帖。第三,意临,即以对临、背临为基,加之字体大小、墨色之变,又和之以对其他法帖的临习与理解,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而高于古人,此谓出帖[6]。王铎在这三个步骤上是下了极深功夫的。虽然王铎在诸多创作之中加入了连绵、涨墨之法,又兼用并加重了转折、重按之艺,然而他对古法是忠贞不渝的,对古法之尊崇是一以贯之的,长相守、重传承而不弃毁,守身如玉。可以说,在传承上,王铎是一座丰碑。
二、突破是王铎书法的高法门,师古而不泥古是王铎书法之真性情
从事艺术创作之人,如果仅囿于前人所设之碑坊,而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便走不远,只能为“匠”而非“将”。艺术方面之突破,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有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底;第二,有活跃的思维和正确的思路;第三,有坚定不移的实践。这三个条件,王铎无疑都是具备的。在继承传统方面,如前所述,王铎无疑是一个忠实的践行者。王铎师古而不泥古,其活跃的书法思想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罕见的。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为明朝同科进士,王铎比黄道周小七岁,比倪元路大一岁。进入翰林院后,他们又相约一起攻书,内心别有寄托,举起了“深奥奇变”的旗帜。黄道周云:“书字以遒媚为宗,加之浑深,不附佻糜,便足上流矣。”倪元璐云:“堕唐宋习气数年来,始知学为汉魏。”王铎云:“书不宗晋,终入野道;今易古难、今浅古深、今平古奇,今易晓、古难喻,皆不学之故也。”[5](P128)三者皆言学古,其实是对以赵孟頫、董其昌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所倡导的宋明书风的否定,他们以为,赵、董书法太过秀媚,缺乏遒劲。三人不仅表于言,而且身体力行。观黄、倪二人的书作,有冲天之力涵于其中。在动乱的岁月中,二人壮怀激烈,后殉明帝,慷慨赴死,而没有使自己的书艺走得更远。后人无不为二人之殒扼腕叹息。一心保命而做了“贰臣”的王铎延续了自己的书艺,得以将此艺发扬光大。王铎学书尊古,虽以羲、献为宗,但摭取之点与前人不同。他舍弃二王书中的姿媚而取其雄强,追求笔力的沉厚和结体的奇奥。他在崇祯十年所作《临古法帖卷》自跋中云:“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稚,易学故也,呜呼!”意即应探求古人深奥奇变的结构之妙,改变一味崇尚二王书中之姿媚而形成的柔弱时尚。在宗法唐宋诸家时,他也倾向于雄强恣肆一路的书风。在此方面,王铎最为钦羡者当为米芾,以为米字纵肆奇险,笔势凌厉,八面出锋,沉着痛快,极富雄强之势。其在题米芾《天马赋》中即云:“矫矫沉雄,变化于献之、柳、虞,自为伸缩,观之不忍去。”除了米芾之外,王铎还从唐代张旭、怀素、高闲等草书大家的狂草中吸取跌宕、恣肆之势。其评之曰:“怀素、高闲、游酢、高宗一派,必又参之篆、籀、隶法,正其讹画,乃可议也。 ”[4](P5)正因王铎在学古之外,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故最终能突破樊篱,一洗柔媚姿态,创造出纵横舒展、沉郁雄强、欹侧奇险而又气势磅礴的新书风。另外,王铎还在用墨上动脑筋,以此增加作品的新奇,这就有了书法史上赫赫有名的“涨墨法”,即用浓墨或将浓墨蘸水施于纸上,使墨与水洇于纸内,以增加变化。“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 ”[7](P6)在王铎的某些作品中,一字或数字会因涨墨而无法辨识,但是整篇通读,并不会受到影响,反而增添了整篇作品的美感,使观者在感受书法线条美的同时,更能领略到墨色带来的美。
王铎在书法革新方面是一位坚定的实践者,更是一位成功者。在其诸多的临习之作中,虽存较多古意,然创新之意明显。如《临谢庄昨还帖》,其笔力厚拙稳健,点画遒劲婉转,字与字之间连笔甚少,行与行之间疏松开阔,气质古朴,古意甚浓。而在《临王献之安和帖》中,则连笔飞动,粗细起伏略带颤动之韵律,墨色浑厚,干湿浓淡极富变化,字与字之间有所引带,行气之间相互参差。其书风,在二王之中掺入唐人狂草之法,己意突现。此种突现,不仅见于行草书,楷书亦然。王铎楷书虽源于钟、王,但不泥于钟、王。在尊王的同时,又掺入了唐人颜真卿、柳公权的书风,拥有颜筋柳骨,极具颜、柳风范。如在《楷书临钟四帖》中,结体取横势,虽扁方却具圆势,用笔细润又不失刚劲,点画中颇有汉隶之气。
学者对王铎书风评价极高。《霋岳楼笔谈》评之云:“明人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姜绍评云:“正书出自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意。”《白苧村桑者》云:“法兼篆、隶,笔笔可喜,若据此卷之险劲沉着,有锥沙、印泥之妙,文敏(即董其昌)常逊一筹。”[4](P7)
王铎书法在当年已名噪朝野,今世亦不乏追随者。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创新上有别于前人而不失其合理性。王氏作字不似张旭,必于醉后而为,感性大于理性,王氏于临习和创作中,大多理性大于感性,其创新亦是有法有度,使临习者易于把握。有临习者,只注重王铎书风的野逸,而丢弃其精细处,最后唯得其形而失其神也。
三、王铎书法是守身与联姻的典范,只有守于古法而纵横取法,方能到达书法艺术的更高峰
书史之中,重于创新者不在少数。大的创新有四次:第一次,东晋时,以王羲之为首,去古朴而留妍媚;第二次,唐时,颜真卿又去妍媚而增古朴;第三次,明末清初,以王铎为首,广纳诸家,朴厚中不失精细;第四次,清末,以康有为为首,激活碑学,狂傲、粗犷之风盛行于世。而能将古法与己意融于一体者,王铎也,在这方面,王铎堪为典范。王铎书法荫于后人,声名播于海外。当代,是书法艺术的大繁荣时期,更是一个大家辈出的时代。有志于书法艺术的同道,应冷静思考,不仅要学习王铎书法艺术本身,更应吸收借鉴王铎的书法思想。古人云:“三分字内,七分字外。”正也。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
[2]王铎信札[M].洛阳:洛新出版社,2007.
[3]钟明善,等.中国书法史(图录)[M].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1993.
[4]王铎书法全集[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
[5]宣纸上的记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6]书为心画[J].中国书法,2008(1).
[7]王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孟云飞转自《开封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
大家都在看
-
传统美术:进贤文港微雕 进贤文港微雕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微雕,是一种以最小的刀具锋毫在最小空间创作最小浮雕、立体雕、篆刻、平面图文雕,肉眼无法看清,需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艺术作品。微雕艺术则是一门集雕刻、书画、 ... 艺术之最10-21
-
《长生殿》为何能成为清代戏曲艺术表现之最? 《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讲述了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一方面颂扬了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方面又联系唐杨爱情,揭开了安史之乱后的广阔社会背景。《长生殿》被称为清代戏曲艺术表现之最,广受好评,其原因是多 ... 艺术之最08-04
-
王嫩人体油画:裸体之美,艺术的灵魂深处! 在当代艺术界,有些艺术家不仅仅是创作者,更是生活的诗意化身。王嫩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教学方法,深深地影响着许多人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王嫩老师的作品不拘一格,每一幅画都如同一首鲜活 ... 艺术之最07-28
-
不愧是艺术之都!名画“潜水”看巴黎奥运开幕式 夕阳余晖下,世界名画以装置艺术的造型出现在塞纳河畔上,不同年代的画作主角们静静注视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们乘船驶过……这一幕,注定是一次很不一样的奥运会开幕式。北京时间27日凌晨1时30分,巴黎奥运会开 ... 艺术之最07-28
-
为什么说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它的美360度无死角! 昆曲,这一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表演艺术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为何说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让我们一同探寻其奥秘。昆曲之美,首先体现在其婉转悠扬的唱腔上。那细 ... 艺术之最07-28
-
汉字黑洞一尘埃 迄今已知宇宙中成长最快的黑洞,它每天吞噬掉的物质相当于一个太阳。汉字也是黑洞,吞入数千年来一切成其为汉字元素,吞入无数学者、专家和爱好者的时间与精力。与别的天体相比,黑洞十分特殊。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 ... 艺术之最05-29
-
中国绘画艺术之最知多少! 1. 中国绘画艺术最早的工具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描绘所用的近似兽尾或羽毛的“毛笔”。2. 中国最早的绘画可追溯到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西安半坡彩陶盆上的陶器画。3.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地区的两件大铜鼎,被认为是中 ... 艺术之最04-11
-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在哪里,你知道吗? 我国历史上建设了许多著名的古城,不管是从文学作品上还是影视作品上,一些古城规模庞大,富丽堂皇,设计精巧,布局完美,堪称是世界艺术之最。那么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古城在哪里呢?估计大家一定会想到唐代的长安 ... 艺术之最04-11
-
世界上最伟大的 10 件艺术品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多年来,艺术史给了我们无数令人惊叹的作品。将艺术领域的贡献限制在 10 件最伟大的作品上,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就。但许多艺术评论家和艺术爱好者都同意,有些作品是如此的宏伟和永恒,以至于他们赢得了悬挂在伟大的大 ... 艺术之最03-27
-
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在哪里? 李成、王晓《读碑窠石图》,大阪市立美术馆藏中国传统的古代艺术承载着千年来悠长而宏大的文明,蕴藏独树一帜的东方文化。古代艺术和工艺的顶尖作品不仅塑造着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历史,还会为现在和未来的艺术和时尚设 ... 艺术之最03-27
相关文章
- 汉字黑洞一尘埃
- 隔几年再看,说它是当下最佳华语片,板上钉钉了
- 红木之最,你知道多少?
- 中国绘画艺术之最知多少!
-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在哪里,你知道吗?
- 世界上最伟大的 10 件艺术品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 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在哪里?
- 历史承接——中国玉雕艺术之承
- 文化艺术领域的这些世界之最,您了解吗?
- 新民说年度之最盘点
- 赊店山陕会馆,此生值得去看看
- 书法,能带给你自己什么?
- 书法之最,你知道多少?
- 河南旅游:探寻中国历史文化之旅
- 河南文旅景点!
- 世界上“神奇”的三块石头,一块屹立在中国,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 《艺术之最》:摒弃功利心,带孩子开启艺术大门
- 探秘“影视剧起源”——高观皮影
- 当然有必要!艺术之最!
- 【柿子花】格律诗词选粹
热门阅读
-
法国啄木鸟公司诞生的性感女郎个个是经典 太养眼了 07-13
-
娈童是什么意思?中国历史上大户人家的男宠 07-13
-
莫奈十大名画,盘点莫奈最出名的十幅作品! 07-14
-
网络十大禁书,各种匪夷所思的性幻想 07-13
-
国内外经典好看的三级片,剧情丰富尺度惊人 07-13
-
8部最唯美的韩国禁播电影 绝对让你一饱眼福! 07-13
-
这些韩国限制片 足以让你喷够鼻血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