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税收:征的是艺术,拔的是毛,发出的是最低音!

征税的艺术,拔最多的鹅毛,还要让它们发出最小的声音。
让•巴蒂斯特•柯尔贝尔,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1619-1683)
税收决定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连拥有最聪明脑袋的爱因斯坦都说:全世界最难懂的就是所得税了。
政府,是我们这一生买过的最贵的“东西”,但我们对于税金如何使用却没有置喙的余地。
在每次缴税深感被剥一层皮之际,我们可能没想过,一路走来,今日的税制其实已经多次进化,历史上不仅有犹如荒诞闹剧般的税赋政策,也有各种各样的税收捣蛋鬼,甚至还有一些税收英雄。正所谓:没有税赋,政府就无法正常运作。
17世纪,英国曾经征壁炉税,税务员必须进到民众家里清点壁炉数量,这样既扰民又侵犯隐私,“体贴”的政府于是想到一个替代方案:窗户税。税务员只须在屋外数算窗户数量,而且窗户应该足以代表一个人的财富,毕竟,房子愈大,窗户就愈多嘛。
但政府没料到的是,为了避税,民众要么拆掉自家窗户、要么要求建筑商减少新屋的窗户、要么干脆用砖头将窗户砌住…

一项税赋政策,不仅扭曲了一个城市的外观,也因窗户减少所造成的日照不足与空气不流通,更成为流行疾病盛行的帮凶。
藉此,连大文豪狄更斯不禁感叹:“自从实施了窗户税,光线和空气都不再是自由的了”。
另一方面,税赋,也促成了美利坚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印度独立…伟大的建筑如金字塔、白宫等都在税收支撑下兴建的;人类能踏上月球,靠的当然也是纳税的钱。税赋,不只影响个人财产,更牵动着社会经济、人口迁移、宗教信仰等众多进程。
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零工经济(gig economy)”开始走红,工作者不再局限于国家与区域的限制。加密货币也已成为一个规模以数十亿美元计的产业;区块链科技的用途广泛,早已超越线上现金替代性系统的范畴。
当破坏式创新产业正在改写世界规则,旧的税制要如何改变,才能继续支撑政府的功能与服务?这一切,皆使得征税难上加难,也考验政府的财政智慧。
历史上的窗户税
1690年代初期,英王国库虚空,亟需钱用。
怎么办?
找壁炉。
英国家家户户都有壁炉,而早在1066年诺曼人入侵之前,英国人就得缴纳壁炉税,当时称为烟囱税或烟管税,通常是缴交给教会。但到了1662年,壁炉税正式成为法令。每户价值超过20先令(大约相当于今天的5000美元)的房屋,每年须为其每座壁炉缴纳2次壁炉税,每次1先令。此举使得原本无须缴纳直接税的民众突然意识到自己变成征税的对象,甚至连贫困户也要缴税。
税务员皆为佣金委任制,会“滴水不漏地行使他们的权力”。他们会每隔半年进入民众屋内检查壁炉数量,但此举严重侵犯到英国人视为神圣的隐私权!更糟的是,这个主意竟出自法国。英国人痛恨壁炉税,排山倒海的民怨在1688年革命时爆发。
威廉皇帝与玛丽体悟到这是一个新王朝可以迅速赢得民心的方式,于是取消壁炉税,“藉以纪念国王陛下印刻在王土之内的每座壁炉上,永垂不朽的德政”。
但也迎来了一个大问题。威廉为了驱逐前任国王詹姆斯二世,欠了荷兰人巨额贷款;与爱尔兰的冲突,以及在欧陆的作战即所谓的九年战争,皆迫使他必须支付庞大的军费。此外,他还得对付詹姆斯二世在苏格兰的盟友,同时,国内尚有一场小型的汇率危机在等着他。
从哪儿找这么多钱?
1696年,他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即开征新税:针对房屋、光线与窗户征税,也就是著名的窗户税。
1748年,苏格兰开始实行窗口税,仅对拥有至少7个窗户或租金至少为5英镑的房屋征税。法国于1798年效仿,并征收自己的窗户税。
窗户税对政府和税收征管者极具吸引力,因为它对纳税人相对不那么侵入,而且易于管理,收税员所需要做的基本上就是去房子里数窗户,也不必闯入屋内,不会有侵犯隐私的问题。更无需与纳税人接触,后者也不必承担申报的责任。纳税人也无法隐藏窗户数目,也就谈不上逃税。
拜壁炉税之赐,税赋制已建立。此一税目看来相当公平,某人的屋宅窗户愈多,象征这人愈富有,缴税的能力也就愈高。

和政府众多的永久性立法一样,窗户税最初仅是暂时性的,该税制甫推出时税率颇低,是一种累进税,由两部分组成:每栋最多拥有10扇窗户的房屋也仅须固定缴纳2先令的税款(相当于2016年的12.73英镑),但不征收窗税;拥有10到20个窗户的房屋要额外支付4先令额外的税,而拥有20个以上窗户的房屋则支付8先令。也就是说,房子越大,可能拥有的窗户越多,将要缴纳的税款也就更多。
但时日一久,税率也告上涨。到了1709年,对于拥有30个或更多窗户的房屋,引入了总计20先令的新最高税率,在1747年至1808年之间提高了6倍。
没过多久,民众便不再缴税,到了1718年,政府发现窗户税的征收已不如原先预期。政府当局的因应方式并非降低税率,而是变本加厉,结果造成民间出现更为极端的避税手段,有人在兴建房屋时刻意减少开窗的数量,有人将窗户用砖块封住,留待日后需要时再凿壁引光。也有人干脆建一栋整层卧室全无开窗的房子。
在那个尚未发明以电力、煤气与燃油来照明,而须使用有烟火焰、牛油蜡烛与灯草(浸在油脂内的芦苇)的时代,遮蔽住日光与新鲜空气的进入不可谓牺牲不大。

1746年,英国国王乔治二世政府推出了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批评其窗户税为“对光征税,荒唐至极”。自此之后,这两项税目便成为“导致畸形建筑物的罪魁祸首”,却也同时成为150年来的建筑指导原则,决定了英国与法国(同样征收门窗税)村镇与城市的外观。
有鉴于该税目的门槛决定了一栋建筑物有多少扇窗户,威尔特郡(Wiltshire)一些企图跻身上流社会的村民会把他们住屋外墙漆成黑白双色,伪装成窗户。1797年,首相威廉·皮特将窗户税调高2倍,有位木匠向国会提报,说是整整一条街的居民都要他用砖块或木板封住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今天,那个时代的许多建筑物仍然留下当年的痕迹。

窗户税抑制了一整个产业的成长。在1801至51年间,英国人口自1100万人成长至2700万人,光是伦敦的人口就成长了170%,由100万人增至270万人。人口爆增也引发兴建筑热潮。然而拜窗户税所赐,玻璃的生产量在这段期间内却没有增产。
虽然美国从未征窗户税,不过在1798年曾因担心征此税而引发叛乱---弗赖斯叛乱(Fries's Rebellion)。当时宾夕凡尼亚州的税务官员巡访各地,对于要征收直接房屋税的房产进行评估,当地德国与荷兰的移民担心此举乃是要征窗户税,于是发动武装叛变,动乱遍及全州,迫使总统约翰-亚当斯不得不派遣联邦军队花了两年的时间平定叛乱。
窗户税不具任何发展性。亚当-史密斯写道:“乡间一栋租金10镑的房屋,拥有的窗户数目可能超过伦敦一栋租金达500镑的房屋”。但贫穷的乡间茅舍因为多窗户却得缴交较多的税,乡村屋主的税赋沉重。

不过受打击最重的却是城市里的贫困户,他们住在大型破败的公寓内,这些建筑物都有许多窗户,使得他们对窗户税高度敏感。房东作为纳税义务人干脆将这些公寓的窗户封起来以降低成本,此举于是引发窗户税最具伤害性的意外结果:人们罹患疾病!
工业革命时期在城市间肆虐的传染病、尤其是伤寒、天花与霍乱,因为狭窄、潮湿、又没有窗户的公寓而更加严重。
《柳叶刀》直指,窗户税“直接促进了疾病的蔓延”。官方的科学报告指出,“有许多例子显示,屋主为逃避纳税而封闭窗户的行为,已成为患病与死亡的主要原由”。
尽管不受欢迎,但这种税收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缺乏足够的采光和通风的负面影响变得越来越有据可查,以至于反对税收的流行运动开始变得强大起来。
反对该税的行动持续了几十年,各类相关的小册子、歌曲与演说层出不穷。直到1850年,国会才出现一项废除窗户税的提案。据说,议员在辩论时高声喊出“光天化日下的抢劫(daylight robbery)!”这句话,进而流传下来成为俗谚,意指高得令人发指的税赋。可是这项提案最终还是闯关失败,直至又出现一波全国性的反对运动,该税才在1851年被废除,并以房屋税取代。至于法国的门窗税则又继续了75年才被废除。
窗户税只不过是一项在历史长河中还不算特别长寿的税目,却是一项税目如何诞生与其影响的绝佳案例。在其演进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项税目典型的生命周期。
税赋的征收主要是出于当时的需要,通常是为资助某场战争。税赋在推出时都是暂时性的,只是后来大都演变成永久性。
征税金额在初期都很低,但会随着时间而增加,并逐渐侵犯到公民的共享权,不如侵犯了享受光线与新鲜空气的基本自由,导致许多人都会千方百计地逃避缴税,从而使得税赋扭曲人们的行为与决策。
税赋会导致各种不同的意外结果,而且随着它益趋成熟,情况也会日益恶化。
税收大部分都会遭到滥用或是花在纳税人不认同之处。最终人们觉得受够了,于是产生一些行动,运动、抗议,甚至是革命,在政府延宕推诿之际,寻求废除税赋。
要说窗户税是好是坏,未免过于简化其中意涵。该税有一段时间实施顺利,然后又失效了。许多税赋在本质上都具有道德迷思,一方面它会侵犯个人的财产权,也会造成意想之外的结果;然而在另一方面,它也是支付政府运作最实际的解决方案。我们由此可知,为什么温斯顿-邱吉尔以及其他许多人,会说税赋是“必要之恶”。只是问题在于:有多少恶才算必要?
This Day in History (31-Dec-1695) – A window tax is imposed in England, causing many shopkeepers to brick up their windows to avoid the tax
Shavings of history: the window tax imposed on English citizens in 1696
The Insanely Weird ‘Window Tax’ And How People Cleverly Avoided Paying It
大家都在看
-
牟芝松的印刻之最 牟芝松的印刻之最“万州工匠”牟芝松:现年82岁,退休医师。现为重庆市三峡根雕(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健康老人和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曾在万州建立三个展馆,其中文革实物收藏获基尼斯纪录。被多媒体褒称“三 ... 艺术之最03-31
-
中国十大高校之最 中国现代大学源起于西方,到2019年已创办近3000所,其中不乏百年名校和21世纪新办院校;1、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是天津大学。享誉海内外的综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天大”,中国高校之 ... 艺术之最02-28
-
中国杂技团摘下第4尊“金小丑”奖,数量创国内杂技艺术团体之最 摩纳哥当地时间1月17日至1月21日,第47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艺术节在蒙特卡洛举行。赛场传来喜讯,北京演艺集团旗下中国杂技团作品《驭风凌霄——男子集体车技》参赛,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问鼎艺术节最高奖“金小丑 ... 艺术之最01-29
-
法国城堡复刻达·芬奇艺术之美 城堡花园里根据达·芬奇设计图制作的直升机螺旋桨城堡外立面由粉色砖块和灰色石头拼建而成的根据达·芬奇设计图制作的连发机关枪法国巴黎今年因奥运会游客人数激增,如果说从前的卢浮宫游人如织,那么今年卢浮宫可谓 ... 艺术之最01-04
-
这幅书法作品,让你领略真正的艺术之美 家人们,今天我看到了一幅超厉害的书法作品!这字啊,简直是行云流水,笔走龙蛇,看得我那叫一个佩服!我感觉每一个字都好像有了生命一样,在纸上跳跃着。 这幅作品让我想起了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虽然生活在简 ... 艺术之最01-04
-
以艺术之笔记录“最虹桥”,长宁区美术、书法、摄影展开展 9月25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长宁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宁区归国华侨联合会、长宁区各街道(镇)及上海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最虹桥”——长宁区美术、书法、摄影展。本次展 ... 艺术之最01-04
-
亲密关系中的触碰艺术:揭秘女性最钟爱的抚摸之地 文 | 鹰犬与牛马编辑 | 鹰犬与牛马不想暴富都难!只要你点个关注,点个赞,财富自由不是梦!还在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7个你可能不知道的女性触碰喜好:她们真的喜欢被人摸头吗?图片来源于网络在爱情的化学反应 ... 艺术之最01-04
-
冬游青岛,在海上,在山间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名单。“最美滨海旅游风景道—青岛崂山旅游路”入选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示范案例名单。“海上看青岛”交旅融合项目,入选省级交通运输 ... 艺术之最12-19
-
龙门石窟,中国石雕艺术之最!#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这里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营造时间最长、照相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位列中国四大石窟之首的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武帝年间,是北魏的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的。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 ... 艺术之最12-01
-
传统美术:进贤文港微雕 进贤文港微雕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微雕,是一种以最小的刀具锋毫在最小空间创作最小浮雕、立体雕、篆刻、平面图文雕,肉眼无法看清,需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艺术作品。微雕艺术则是一门集雕刻、书画、 ... 艺术之最10-21
相关文章
- 龙门石窟,中国石雕艺术之最!#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 游戏葡萄
- 传统美术:进贤文港微雕
- 袁某、谭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长生殿》为何能成为清代戏曲艺术表现之最?
-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艺术的巅峰之作
- 王嫩人体油画:裸体之美,艺术的灵魂深处!
- 不愧是艺术之都!名画“潜水”看巴黎奥运开幕式
- 开放之美
- 为什么说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它的美360度无死角!
- 1985年春晚结束后,陈佩斯被送往医院急救,新闻联播公开承认错误
- 请问这支且末青白玉值多少钱?为什么?
- 汉字黑洞一尘埃
- 隔几年再看,说它是当下最佳华语片,板上钉钉了
- 红木之最,你知道多少?
- 中国绘画艺术之最知多少!
-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在哪里,你知道吗?
- 世界上最伟大的 10 件艺术品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 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在哪里?
- 历史承接——中国玉雕艺术之承
热门阅读
-
网络十大禁书,各种匪夷所思的性幻想 07-13
-
国内外经典好看的三级片,剧情丰富尺度惊人 07-13
-
这些韩国限制片 足以让你喷够鼻血 07-13
-
法国啄木鸟公司诞生的性感女郎个个是经典 太养眼了 07-13
-
8部最唯美的韩国禁播电影 绝对让你一饱眼福! 07-13
-
娈童是什么意思?中国历史上大户人家的男宠 07-13
-
莫奈十大名画,盘点莫奈最出名的十幅作品!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