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康宁:艺术的历史从未走远

发布者:触摸天际 2023-3-21 22:33

叶康宁

南京市“五个一批”人才

“现实是历史的倒影,我站在现实的土地上,凭借文献和图像,爬梳历史,是为了拨开历史的烟云,沟通古今,寻找解决当下问题的路径。我相信,艺术的历史从未走远。”

2023年第10期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叶康宁家里的书房“樗楼”如同一座小型图书馆。

房间一隔为二,一间是书库,四面墙都是书柜,一直顶到天花板。每排书柜分成了七层,每一层都摆着两排书。里面一排竖着放,外面一排躺倒了放,这样便于随时寻找。另一间是书房,有两面墙都是书柜,放一些更常用的书。

书库和书房加起来大约34平方米,是叶康宁最珍视的宝库。这里总藏书有上万册之多,其中的精品,有晚清民国时期的珂罗版(又被称作玻璃板印刷,是照相平版印刷工艺的一种)画册、近现代名人学人手札,也有章太炎、鲁迅、张恨水、严复等人全集,还有钱锺书、王国维、周作人、黄侃等文化名人的相关专集。

“我藏书的方向是晚清民国时期的珂罗版画册,以及美术类的营业书目。” 叶康宁说,藏书中有个被忽略的大千世界,让他能得到乐趣,得到知识,更让他能够史海钩沉,艺苑弄潮。

视频加载中...

叶康宁

一个故事管窥书画消费

叶康宁对艺术的喜爱,源于小时候父亲对他的耳濡目染。

“我的父亲喜欢画人物,也经常写书法。父亲写字画画的时候,我会站在边上看,虽然看不懂,但心里觉得就是喜欢。”

在叶康宁印象中,家里有很多旧的《美术》杂志,他常常会照着上面的图像描描画画,不知不觉间,艺术的种子悄悄生根发芽。

怀着对艺术领域的一份憧憬,叶康宁在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时,利用课余时间去一家艺术品投资公司做兼职。他常常是白天跟艺术圈的名家打交道,晚上将所见所感写成一篇篇评论文章。

“这类文章写多了,内心里总想写点不一样东西。这时恰逢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热销,我很喜欢他的叙事方式。”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叶康宁渴望自己也能有一支如黄仁宇的生花之笔,去发掘历史事件背后经济社会运行逻辑。

这一愿望在他读博期间由构想化为现实。他决定从《清明上河图》在明代一个交易故事为切入点,剖析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书画消费的种种关节和内幕。

清明上河图

“这个交易故事见于明清时期的诸多文献,不仅被编入话本集《型世言》,还被改编成了剧本《一捧雪》。”叶康宁说,它涉及的人物有权相严嵩、严世蕃父子,封疆大吏、蓟辽总督王忬,裱画师、人称“汤裱褙”的严府首席书画鉴定师汤臣,还有仿古高手、画家黄彪。

王忬本来是个正直的官员,但在明代官场的“潜规则”面前,他只能选择“随大流”向严氏父子示好。在中间人“汤裱褙”的帮助下,王忬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也有说八百两)购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献给严世蕃。据叶康宁考证,这个价格相当于当时普通宋画的10倍。

事情到此似乎应该结束了,谁料之后的剧情迅速反转。有人向严世蕃举报,王忬送给严公子的《清明上河图》不是张择端的真迹,而是仿古高手黄彪做的假画。严世蕃气愤不已,他唆使心腹寻机弹劾王忬,最后导致王忬被杀。

血案发生以后,很多人唏嘘之余追问:那个举报者是谁?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经办人“汤裱褙”。据传,事成之后,他向王忬要了二十两银子回扣(也有说四十两),被王忬拒绝了。

“这一曲折的故事反映出当时书画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卖方和中间人博弈的战场,赝品则是其中无法根除的‘牛皮癣’。”在叶康宁眼中,深入剖析这段过往,不仅能帮助理解明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风尚变化,也为现在的艺术市场提供了一面镜子,让人能从历史里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

在叶康宁看来,理想的历史写作既不能曲解史料,又要能够映照现实,将“古典今事融会为一”。痛哭古人,留赠来者。

2011年底,叶康宁以“明代嘉万时期的书画消费研究”为题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不久便获得立项。

史海钩沉揭开重重迷雾

为了做好这一项目,叶康宁开始了史料搜集的“苦旅”。

“我基本是早上八点带着干粮去图书馆,晚上十点图书馆闭馆的时候才返回,回去后,经常翻书到次日凌晨两三点钟。不是每天都有收获,常常看十天半月的书,也没找到一条有用的史料。”叶康宁回忆,我用的史料大都是日记、书信和书画题跋。”

叶康宁在图书馆查找资料

随着叶康宁搜集到的史料不断增多,明代繁荣的书画市场逐渐浮现在他眼前。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以士大夫和官员为代表的有闲士绅大肆购买书画,刺激了书画市场的发展。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有买有卖才能完成消费行为。” 叶康宁说,当时的卖家,其实包括了古董商和中间人这两个群体。

根据叶康宁的考证,当时的古董商不甘心坐在铺子里守株待兔,更乐于游走于各地士绅之门。为了方便和买家接触,他们甚至会把自己的铺子搬到官员的府邸附近,甚至有的古董商用“书画船”,把生意做到了水路之上。

不过,这些古董商要想进入官员或士绅的府邸并不容易。毕竟,在那时,古董商的社会地位太低,与之来往过密有失身份,这促成书画交易“中间人”的出现。

“《清明上河图》交易故事中,先给王忬提供信息后来又出卖王忬的‘裱褙匠’汤臣,就是这一角色。”叶康宁表示,裱褙匠的职业让他们能经常接触到书画,拥有比较好的鉴赏力,自然承担起了鉴定真伪、评估价格的工作。

这些中间人的收入相当可观。据叶康宁发现的史料记载,在有的书画交易个案中,中间人从买家那里得到相当于交易额10%的酬劳,而卖家也会给他们交易额10%的回扣。

……

叶康宁的研究成果《风雅之好:明代嘉万年间的书画消费》一书2017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十分畅销,不到一年的时间,又加印了一版。这本书先后获得第二届啄木鸟杯年度优秀文艺评论著作奖、第十五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入选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风雅之好》书影

赞誉也随之而来,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汤惠生教授说:“康宁的《风雅之好》正可谓预流之作,他撷取了明代的一片树叶,解剖放大,让我们一叶知明。”

小轶事反映大师真性情

从2014年开始,叶康宁的兴趣转向20世纪上半叶的艺术出版研究。

“艺术出版关系到艺术的传播和接受,也关系到艺术经典作品的建构,而20世纪上半叶则是建构中国艺术经典最重要的时期。” 叶康宁介绍,他正在进行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有正书局与20世纪上半叶的美术出版研究 ”关注的正是这一时期。

有正书局由著名的出版家兼收藏家狄葆贤于1904年在上海创办,在美术出版领域以精印名家书画碑帖而成为业界翘楚,其出版的《芥子园画谱》三集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有正书局版本《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李渔寓居南京时倡导编撰及出版。它如同一本中国绘画的经典教材,教人树怎么画,山石怎么画,兰竹梅菊怎么画……无数小白照谱学画终成一代大师。

《芥子园画谱》是习画者必备的案头书,需求量很大,有正书局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

叶康宁发现,在1934年1月17日的《申报》上,有正书局刊发了《芥子园画谱》三集广告,宣称:“本局费二十年心力经营木刻,不惜工本,将三集依式刊印,彩色鲜艳活泼,与宋元真迹无异,且多超过原本之处,诚为美术之绝品。”

据叶康宁查阅到的史料显示,《芥子园画谱》三集一经出版便“洛阳纸贵”。据画家丰子恺回忆:“我所有的书中,价最贵的要算去年向有正书局买来的一部《芥子园画谱》。这部书共分三集,全书一共定价四十四元。我托书店代卖,照同行打九折,实出大洋三十九元六角。”

虽然觉得价格昂贵,但丰子恺却对有正本《芥子园画谱》三集赞许有加。但鲁迅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

“我发现鲁迅曾经致书郑振铎,表示‘有正书局之《芥子园画谱》三集,定价实也太贵;广告虽云木刻,而有许多却是玻璃板,以木板著色,日本人有此印法,盖有正即托彼国印之,而自谓已研究木刻十余年,真是欺妄’,由此看来鲁迅对该书并不满意。”

叶康宁表示,通过几位文艺大家对该书评价的差异,体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艺术积淀。

“鲁迅对木刻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传统木刻艺术有着更为丰富的视觉经验,所以能很快发现有正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木刻本。而丰子恺是一个画家不是藏书家,没有见过真正好的版本,故而认为这个本子再好不过了。”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叶康宁搜集到的艺术文献越来越多,而他时常也有意外之喜。

“我之前在一个旧书交流群里,看到有人在售卖日本汉学家长尾甲的稀见珂罗版画册《天璞集》,那是我一直想买的一本书。刚想私信那人,那人却被群主以发广告为名给踢出去了,这让我失望了好一阵子。”

让叶康宁没想到的是,半年后,他在另一个旧书交流群里,看到了同样的网名,他立即私信了对方,问他《天璞集》还卖吗?原来对方是在上海开古玩店的,双方讨价还价后,以400元成交。

几天后收到书,叶康宁发现这书有些年头了,其中很多书页都粘在了一起。他小心地一页页分开,结果发现在第二页的右下方,有两个方形的红色藏书印:丰子恺、缘缘堂主。

叶康宁兴奋地表示,这份惊喜真是来得太意外了:“如果卖家知道有丰子恺的藏书印,价格起码翻几倍。”

从失望到希望到惊喜,如今叶康宁翻阅这本《天璞集》,想到是与丰子恺在近百年前看的是同一本,就忍不住心潮澎湃。

“现实是历史的倒影,我站在现实的土地上,凭借文献和图像,爬梳历史,是为了拨开历史的烟云,沟通古今,寻找解决当下问题的路径。我相信,艺术的历史从未走远。”叶康宁说。

记者芮天舒 编辑祁 绩 摄影摄像周 韬

美编鲜曼青 校对熊向宁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 10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秦始皇到郑和,你知道几个?

    10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秦始皇到郑和,你知道几个? 一、政治与制度 1. 最早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中国首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2. 最长寿的朝代:周朝(约790年,含西周和东周)。 3. 最短命的统一王朝:秦朝(15年)或隋朝(37年)。 4. 最早的皇 ... 艺术之最04-18

  • 牟芝松的印刻之最

    牟芝松的印刻之最 牟芝松的印刻之最“万州工匠”牟芝松:现年82岁,退休医师。现为重庆市三峡根雕(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健康老人和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曾在万州建立三个展馆,其中文革实物收藏获基尼斯纪录。被多媒体褒称“三 ... 艺术之最03-31

  • 中国十大高校之最

    中国十大高校之最 中国现代大学源起于西方,到2019年已创办近3000所,其中不乏百年名校和21世纪新办院校;1、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是天津大学。享誉海内外的综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天大”,中国高校之 ... 艺术之最02-28

  • 中国杂技团摘下第4尊“金小丑”奖,数量创国内杂技艺术团体之最

    中国杂技团摘下第4尊“金小丑”奖,数量创国内杂技艺术团体之最 摩纳哥当地时间1月17日至1月21日,第47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艺术节在蒙特卡洛举行。赛场传来喜讯,北京演艺集团旗下中国杂技团作品《驭风凌霄——男子集体车技》参赛,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问鼎艺术节最高奖“金小丑 ... 艺术之最01-29

  • 法国城堡复刻达·芬奇艺术之美

    法国城堡复刻达·芬奇艺术之美 城堡花园里根据达·芬奇设计图制作的直升机螺旋桨城堡外立面由粉色砖块和灰色石头拼建而成的根据达·芬奇设计图制作的连发机关枪法国巴黎今年因奥运会游客人数激增,如果说从前的卢浮宫游人如织,那么今年卢浮宫可谓 ... 艺术之最01-04

  • 这幅书法作品,让你领略真正的艺术之美

    这幅书法作品,让你领略真正的艺术之美 家人们,今天我看到了一幅超厉害的书法作品!这字啊,简直是行云流水,笔走龙蛇,看得我那叫一个佩服!我感觉每一个字都好像有了生命一样,在纸上跳跃着。 这幅作品让我想起了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虽然生活在简 ... 艺术之最01-04

  • 以艺术之笔记录“最虹桥”,长宁区美术、书法、摄影展开展

    以艺术之笔记录“最虹桥”,长宁区美术、书法、摄影展开展 9月25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长宁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宁区归国华侨联合会、长宁区各街道(镇)及上海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最虹桥”——长宁区美术、书法、摄影展。本次展 ... 艺术之最01-04

  • 亲密关系中的触碰艺术:揭秘女性最钟爱的抚摸之地

    亲密关系中的触碰艺术:揭秘女性最钟爱的抚摸之地 文 | 鹰犬与牛马编辑 | 鹰犬与牛马不想暴富都难!只要你点个关注,点个赞,财富自由不是梦!还在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7个你可能不知道的女性触碰喜好:她们真的喜欢被人摸头吗?图片来源于网络在爱情的化学反应 ... 艺术之最01-04

  • 冬游青岛,在海上,在山间

    冬游青岛,在海上,在山间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名单。“最美滨海旅游风景道—青岛崂山旅游路”入选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示范案例名单。“海上看青岛”交旅融合项目,入选省级交通运输 ... 艺术之最12-19

  • 龙门石窟,中国石雕艺术之最!#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中国石雕艺术之最!#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这里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营造时间最长、照相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位列中国四大石窟之首的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武帝年间,是北魏的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的。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 ... 艺术之最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