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石窟寺佛造像中,看北魏至唐代的艺术风格,究竟是如何演变的
前言
北石窟寺地处古丝绸之路东段,是佛教文化传播的必经之地,自北魏创建以后,经过各朝代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各时期的佛造像艺术风格也各有其特征。

佛造像艺术作为佛教艺术的独立形式,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佛教其他艺术形式、社会文化是互相联系的,风格所展现的特征与同时期的地域特色、社会制度、审美观念是相关的。
一、北石窟寺的历史根源
河西走廊是中国古代中西交通、贸易、文化传播的要道,也是中国北方地区佛教历史、考古、艺术领域最受关注的地区,至今保存的石窟遗迹数量也是全国之最,具有很高的价值。
北石窟寺地处古丝绸之路东段,其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具有优势,是佛教文化传播是必经之地。因此在北石窟寺创建之前,佛教文化意识己有思想基础。
西晋末年,中国北部进入战乱不休的十六国时期,地方政权反复更替,传统儒家文化受到重创。因十六国政权多数为少数民族创建,社会制度混乱。
从政权建立到灭亡都以武力征讨为主,阶级压迫使民众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信仰受到冲击,寻求解脱苦难成为此时期各阶层人士的共同心愿,所以从汉末传入我国历经三百余年发展的佛教成为了民众解脱苦难的皈依。

石窟的造像题材,是与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众的精神信仰,地方流行的审美观念等息息相关的,不同时期地域的佛造像主题思想与造像题材有所区别的同时也有所联系。
北魏王朝因当时的社会背景,使各帝王对开凿石窟非常热衷,对雕凿采用的工艺与绘制壁画的内容也非常严谨。北石窟寺与云冈石窟同属大乘佛教的艺术经典,但北石窟寺基于云冈石窟有所发展创新,有其自身特色。
基于凉州石窟风格的影响下,云冈石窟与北石窟寺艺术风格也产生了关联,从政治上北魏王朝推行政教合一的原则,大兴开凿石窟,佛教艺术开始从中原向周边影响,体现在上文所讲的题材与内容的承袭,艺术风格也逐渐结合地域性的因素演变呈现出新的风貌。
二、北朝时期佛造像艺术风格
北朝是指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的总称,历经二百年。北朝推崇与提倡佛教,佛教的发达必然会使佛教文化与艺术兴盛。
南北朝是佛教艺术在全国发展的全面时期,佛造像艺术自汉魏传入我国,通过历朝的匠师们根据佛教经典创作的模仿与继承己有体系,由于西晋王朝的灭亡并南迁,中原文化开始向南转移,随着晋朝的没落,消极的思想同随西晋士族南下。

然而北方的少数民族虽然文化落后,但扩张领土统一中原的理想与抱负始终存在,使他们一直处在塑造自己民族文化的上升阶段。因此少数民族文化接受并与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产生融合,开石窟雕佛造像成为了风靡的佛教艺术形式。
北朝由于少数民族的统治,自身文化底蕴落后,文化建设处在上升期,因此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与扩张领土是十分关注的问题。
从文成帝即位至孝文帝迁都洛阳,佛造像在外来的基础上具有趋于中土的艺术风格。此期间佛造像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是:脸型圆润,躯体厚实,姿态稳重,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同时又彰显出北方拓跋民族尚武的气势。
“风”与“骨”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审美内涵,“汉魏风骨”最早是曹魏时代文学风格倡导的主流思潮。因在此时期的文学士大夫们一方面要经历东汉末年的兵马战乱与社会动荡,同时在文学创作方面要接受广泛的社会现实。
所以这些文学士大夫们的文学创作既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疾苦,同时又期望天下安定。这种悲凉激昂的文学形式逐渐成为主流,时代特征鲜明,形成了后来被称作“汉魏风骨”的美学传统。

在文学角度中,“风”是文章的情感表现,“骨”是文章的逻辑表现,只有“风”与“骨”达到统一,文章才能有情理统一的表达。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风骨”的内涵范畴可以同时承袭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上,成为一段时期独特的审美标准。
十六国时期,在北方各少数民族的统治下,大多统治者尊崇重视佛教文化,以后秦最为活跃,在统治阶层支持的背景下,以秦陇地区的麦积山石窟就开凿于此时。
北魏是麦积山石窟佛教艺术的鼎盛时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佛造像注重塑造的整体感,具有汉魏典型风格的继承性,后期的佛造像吸收了南朝画家陆探微“瘦骨清像”的风格。
成为麦积山石窟北魏后期佛造像主要的艺术风格,也代表了北魏晚期佛造像艺术的最高水准,同时对整个秦陇地区的北朝石窟佛造像艺术风格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为同属秦陇地区的北石窟寺也与麦积山石窟一样,受到各方面文化的深入影响,如佛像的面相特点由原来的宁静庄严变得温和,躯体由原来的浑厚变得修长,具有“风骨”的审美内涵。

北周的造像在此基础上提升写实技艺水平,虽不及隋唐时期的写实技艺高超,但也特征鲜明,包含了浓厚的地方性与民族性色彩,如佛像的低平肉髻,面相圆润但显清秀之意,淳厚慈样。
三、隋唐时期佛造像艺术风格
在隋朝相对宽容的宗教政策下,北石窟寺在这个时期的增凿必然受都城宗教政策传播的直接影响,故此地开凿风气盛行。隋朝虽然巩固了中央集权,但艺术风格的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统治时期短暂,佛造像的艺术风格并没有呈现一致的特点。
所以,在北石窟寺隋朝时期的佛造像身上可以发现有北朝时期遗留的风格特征。在造像技法上与雕刻的线条表现上,接近北周时期的表现形式与特色。
唐朝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民俗、文化上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收获了有效的成就,使唐朝的综合国力处于世界前列的水平,影响深远,繁荣昌盛的局面也使佛教艺术的发展处于最鼎盛的时期。
从高宗到武后,不但对全国的著名石窟进行增凿,所雕凿的佛造像及其人物堪称杰作,同时绘制了大量的佛教壁画,给佛教艺术发展的高潮敲开了大门。

虽然期间先后遭受到安史之乱与武宗灭法的打击,但同时由于也经历了太宗、武则天、玄宗三代的兴盛时期,总体发展相比隋朝更为繁荣,佛教艺术自南北朝时期之后达到了另一高峰。
艺术的发展水平往往紧密结合着每个时代的发展水平,与当时唐朝国富民强的社会环境是万万分不开的。自“贞观之治”开始,统治者在承袭隋朝的基础上,推行了有利于唐朝国力发展的系列举措,使唐朝国库充盈,民生繁荣,文化昌盛。
这些举措很快就使唐朝的都城长安成为世界闻名的经济文化中心,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展示舞台,不仅是佛造像艺术,各种艺术的彰显都充满着活力与自信,艺术的风格呈现出东方大国的气度与风采。
唐朝佛造像呈现的整体特征是体态丰韵,情感生动,姿态优美,线条流畅,庄严富丽,件件皆可称为珍品,从每件作品中可以反映出大唐盛世的胸怀,这种风格面貌也正是文化多元包容所带来的。
唐朝佛造像艺术在中国所有时期佛造像艺术中是代表性的,不管从造像的形式、表现的手法、追求的思想来看作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成为中国后世在佛造像艺术领域中无法超越的经典。

四、北魏至唐艺术风格发展演变
从十六国至拓跋氏建立北魏,北石窟寺佛造像的艺术风格一方面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域性因素形成“尚武风貌”,另一方面承袭了汉魏时期的“风骨”审美内涵,同时,又因政教合一的统治在佛教像中展现出帝王风采。
西魏时期,佛造像艺术风格一开始便沿袭了北魏晚期的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两种方向,一种是继续保留北魏晚期体型偏瘦、衣纹密集的风格。
另一种是北魏晚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的面相圆润、体型微胖的新风格,展现出一种敦实拙朴的新面貌,这种面貌也正是西魏时期佛造像艺术代表性的风格特征,同时开启了北周佛造像艺术面貌的先河。
北周虽发生过武宗灭佛事件,但大部分期间还是兴佛的状态。从北魏末至北周,佛造像的艺术风格又回归到北方鲜卑民族审美情趣的特征上。
面相特征由瘦长变圆润,服饰上也从褒衣博带式变内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式大衣搭落于双肩的形式,艺术风格整体以粗犷、古朴为特征,同时融入了地方化写实的特点。

隋朝佛造像在继承南北朝佛造像的过程中,与前代己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同时在民族化的影响下,融合出新的面貌特征,佛造像形体的塑造与结构变得简练与整体。
过滤了表现技法上的细节与琐碎,通过对形的简化追求其神,充分表现出其新的生命力,为唐代佛造像奠定了其艺术风格发展的基础。
这种艺术风格革新的出现,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审美观念与艺术创作的新追求,在北朝与唐朝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初唐至盛唐,佛造像艺术水平达到了顶峰,具有“世俗”和“写实”的特征。一方面以武则天登基的政治影响来说,佛像所表现的女性特征与男性的帝王之像完美融合,使佛像具备了庄严的女性特征。
另一方面从唐朝包容的时代特征来讲,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民众更希望塑造出自己心中佛的理想形象,整体特征趋于体态丰韵,情感生动,姿态优美,庄严富丽。从石窟的作品中可以反映出大唐盛世的胸怀,这种风格面貌也正是文化多元包容所带来的。
总结
佛造像艺术自西方进入河西走廊传播至凉州,并从凉州北上传至平城与洛阳,最后影响到秦陇地区的北石窟寺。经过各朝代的发展,北石窟寺形成了一定规模,各时期的艺术风格各有特征。

佛造像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他艺术形式、社会文化是互相联系的,艺术风格的特征与同时期的地域特色、社会制度、审美观念是相关的。所以,北石窟寺佛造像艺术风格研宄要通过各时期的文化背景与艺术形式进行比较才能总结出其正确的特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大家都在看
-
牟芝松的印刻之最 牟芝松的印刻之最“万州工匠”牟芝松:现年82岁,退休医师。现为重庆市三峡根雕(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健康老人和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曾在万州建立三个展馆,其中文革实物收藏获基尼斯纪录。被多媒体褒称“三 ... 艺术之最03-31
-
中国十大高校之最 中国现代大学源起于西方,到2019年已创办近3000所,其中不乏百年名校和21世纪新办院校;1、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是天津大学。享誉海内外的综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天大”,中国高校之 ... 艺术之最02-28
-
中国杂技团摘下第4尊“金小丑”奖,数量创国内杂技艺术团体之最 摩纳哥当地时间1月17日至1月21日,第47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艺术节在蒙特卡洛举行。赛场传来喜讯,北京演艺集团旗下中国杂技团作品《驭风凌霄——男子集体车技》参赛,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问鼎艺术节最高奖“金小丑 ... 艺术之最01-29
-
法国城堡复刻达·芬奇艺术之美 城堡花园里根据达·芬奇设计图制作的直升机螺旋桨城堡外立面由粉色砖块和灰色石头拼建而成的根据达·芬奇设计图制作的连发机关枪法国巴黎今年因奥运会游客人数激增,如果说从前的卢浮宫游人如织,那么今年卢浮宫可谓 ... 艺术之最01-04
-
这幅书法作品,让你领略真正的艺术之美 家人们,今天我看到了一幅超厉害的书法作品!这字啊,简直是行云流水,笔走龙蛇,看得我那叫一个佩服!我感觉每一个字都好像有了生命一样,在纸上跳跃着。 这幅作品让我想起了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虽然生活在简 ... 艺术之最01-04
-
以艺术之笔记录“最虹桥”,长宁区美术、书法、摄影展开展 9月25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长宁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宁区归国华侨联合会、长宁区各街道(镇)及上海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最虹桥”——长宁区美术、书法、摄影展。本次展 ... 艺术之最01-04
-
亲密关系中的触碰艺术:揭秘女性最钟爱的抚摸之地 文 | 鹰犬与牛马编辑 | 鹰犬与牛马不想暴富都难!只要你点个关注,点个赞,财富自由不是梦!还在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7个你可能不知道的女性触碰喜好:她们真的喜欢被人摸头吗?图片来源于网络在爱情的化学反应 ... 艺术之最01-04
-
冬游青岛,在海上,在山间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名单。“最美滨海旅游风景道—青岛崂山旅游路”入选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示范案例名单。“海上看青岛”交旅融合项目,入选省级交通运输 ... 艺术之最12-19
-
龙门石窟,中国石雕艺术之最!#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这里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营造时间最长、照相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位列中国四大石窟之首的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武帝年间,是北魏的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的。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 ... 艺术之最12-01
-
传统美术:进贤文港微雕 进贤文港微雕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微雕,是一种以最小的刀具锋毫在最小空间创作最小浮雕、立体雕、篆刻、平面图文雕,肉眼无法看清,需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艺术作品。微雕艺术则是一门集雕刻、书画、 ... 艺术之最10-21
相关文章
- 龙门石窟,中国石雕艺术之最!#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 游戏葡萄
- 传统美术:进贤文港微雕
- 袁某、谭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长生殿》为何能成为清代戏曲艺术表现之最?
-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艺术的巅峰之作
- 王嫩人体油画:裸体之美,艺术的灵魂深处!
- 不愧是艺术之都!名画“潜水”看巴黎奥运开幕式
- 开放之美
- 为什么说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最完美的?它的美360度无死角!
- 1985年春晚结束后,陈佩斯被送往医院急救,新闻联播公开承认错误
- 请问这支且末青白玉值多少钱?为什么?
- 汉字黑洞一尘埃
- 隔几年再看,说它是当下最佳华语片,板上钉钉了
- 红木之最,你知道多少?
- 中国绘画艺术之最知多少!
-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在哪里,你知道吗?
- 世界上最伟大的 10 件艺术品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 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在哪里?
- 历史承接——中国玉雕艺术之承
热门阅读
-
网络十大禁书,各种匪夷所思的性幻想 07-13
-
国内外经典好看的三级片,剧情丰富尺度惊人 07-13
-
这些韩国限制片 足以让你喷够鼻血 07-13
-
法国啄木鸟公司诞生的性感女郎个个是经典 太养眼了 07-13
-
8部最唯美的韩国禁播电影 绝对让你一饱眼福! 07-13
-
娈童是什么意思?中国历史上大户人家的男宠 07-13
-
莫奈十大名画,盘点莫奈最出名的十幅作品!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