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周末作品
按语
清华大学有着深厚的文学传统,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诗人、作家和文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鼓励清华学子关注当代社会生活,激发文学爱好者的创作与批评热情,从2004年起设立的“清华大学朱自清文学奖”,面向所有清华在校生征稿,迄今已举办八届。2022年9月,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中文系、日新书院联合发起新一轮征文活动,收到近百篇来稿,涵盖小说、诗歌、散文、文学批评。这些作品,或关注凝重的现实,或书写青春的痛楚,或礼赞生命的坚韧,有的以不拘一格的想象力取胜,有的则以温厚的人性之光动人。这里选取部分获奖作品并请评委点评,或可从某个侧面展示当代青年学子的社会关怀和创作才能。
——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贾立元
插图:郭红松
插图:郭红松
归乡(散文)
作者:宋笑谊(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学生)
北方的冬天灰蒙蒙的,是水泥墙的颜色。道路、民房、操场都陷入了沉默,只有建筑背后的田野露出一点不一样的彩色。立春已过,但隆冬的肃杀依旧盘踞在这座北方的小村落。沉甸甸的土地在秋季将饱满的生命一批批地吐出,此时正拥着轻盈的躯体安心休憩。浓密的绿、闪耀的金衰败为深浅不一的棕——人们最习以为常的大地的颜色。
再次踏上这片故土,是为了与独居的祖母道别。下车点在小学门口,透过门缝看到稀稀落落的几个学生。怀着忐忑的心情,我走上归家的路。十四年前,我们家在县城买了房子;十年前,我开始在城里上学。自那以后,老房子从“家”变成候鸟的栖息地。在我成年上大学以后,终于落实了“故乡”的称谓。
一路走来并没有碰到熟人,只有一只大黄狗懒洋洋地瞄了我一眼,又懒洋洋地卧了下去。院落白天都上着锁。我心里却着实松了一口气。毕竟已经离开了十年,见到陌生的乡亲——该如何序齿呢?
与城市不同,农村是最讲究辈分的。在城里,陌生人扎堆的地方,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可以根据年龄看着叫,无非是一个称呼。从县城到小城市,再到大都市,称呼往往越来越简化。而在农村,我已知的几个称谓是远远不够用的。大量的“二表姑”“堂婶婶”“祖爷爷”都可能被我迎面撞上。人们正是在精确的称呼中不断确认着彼此担负的责任。
村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稳定、踏实,就像在四季流转里一直勤勤恳恳的土地。一路走来,我没有碰到任何一个人。在暗暗庆幸的同时又自觉好笑。在乡亲们眼中,我考上了“那样好的大学”,应该是趾高气扬、衣锦还乡的。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偷偷摸摸地走着,也可以说是溜着,像个青涩的小贼,生怕因为不礼貌而遭到他们的嘲笑。
小学、幼儿园、荒废的职高、民房,一路走来看到的似乎都是建筑。然而当我下到坡底,从两座房子的间隙望到那一抹棕色时,我明白人们实际上正安睡在土地的怀抱。那一抹棕色延展出去,变成层层叠叠的梯田。于是整座村子都被土地包围了。
走到老房子门口,我叩响生锈的铜环。望着空荡荡的鸡窝,涌起一股突如其来的紧张。奶奶拄着拐杖开了门。一口气松开来——年逾古稀的老人头顶覆着稀薄的黑发。我是多么恐惧见到一个更加陌生、更加苍老的亲人啊。
祖母守着一个院落,四间空屋,度过了十年的寡居生活。猫儿一只一只地养,一只一只地丢。今春收来的小鸡崽被野狗偷吃掉了。阁楼空荡荡的。十年前枯死的葡萄藤仅剩下干瘪的躯干,松垮地散落在墙壁一角。乡下的人习惯于顺应四季的变化,不去刻意违拗。东屋的火炉是唯一的取暖设施。我缩在火炉的一角,不敢动弹,尽量减少与冷空气的接触。美丽、轻薄的冬装无法在乡下抵御严寒。
冰箱和饮水机在陈旧的家具中间格外惹眼——是近几年才添置的。祖母颠着不便利的腿脚在灶台间忙碌。“念完本科要在那里继续念吧?”“毕业了考个好公务员啊,吃公家饭。”“这书到底啥时候能读完啊?”……奶奶和孙女,这样一对年龄悬隔的人之间其实并无太多交流的余地。我只好含含糊糊地应承着。“可千万不能去外国啊!”几乎每次谈话的落脚点都会归结为这句话。长辈们信誓旦旦地传承着他们的“道理”,每当这时,妈妈通常不会反驳,也不会解释,而是嗔怪地来一句:“老古董啦!”老人脸上严肃的神色便会松开来,转为羞赧的微笑。
“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你结婚的那一天呐!”祖母脸上的神情祥和、平静,仿佛在谈论别人的死生。“要是爷爷和姥爷都还在,就好了。”我躲过话头。
在别人的描述里,爷爷年轻时嚣张跋扈。可我的记忆里却只有那样一个高大、骨瘦如柴、罕言的老人。说话的时候声音很低,会用塑料盒把我扯断的项链珠子一颗一颗收起来,将奶奶藏起来的糕点偷偷给我吃,指着钱包里的红票子说“要攒好多好多给你上大学呢”,在小猫丢了的时候帮我用字谜测算它的方位。夏日昏沉的午后,我和小伙伴在院子里叽叽喳喳,爷爷便沉默地坐在石凳子上,揣着积水的肚子发出微不可闻的痛苦呻吟。癌变的肝脏是怎样击溃了一个如此高大的人啊!
爷爷去世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六年级。那一晚的穿堂风格外凛冽。锁在阁楼上的猫凄厉地惨叫着。在一片恍惚中我听到不知道谁的呼喊,机械地爬上桌子,颤巍巍地用木杆子抵住房顶——履行长孙的责任。我不停地抖,发不出声音,也不敢去看亲人的遗容。第二天上学,身边的同学小声议论“听说她家里有人去世了,在哭鼻子”。我放下遮眼泪的课本,用愤怒的眼神喝止。
爷爷曾经替朋友担保借钱,最后被迫将工资卡抵押出去。在爷爷的葬礼上,这位老人哭着走进门来祭拜。爸爸承担了丧事所有的费用,没有向身无分文的叔叔开口。死亡是一种清算,彻底终结了所有的恩怨情仇。
初一的时候姥爷在短短两周内因为多脏器衰竭去世。那是一个极其难堪的春节,我用昏睡掩藏了所有的悲哀。沉沉的睡眠里,不断响起梦破碎的声音。丧礼结束,我贪婪而嫉妒地看着院里的小孩子各自牵着老人的手离开。
两场丧事彻底终结了我的童年。在这之后开启的青春期沉默、忧郁。我长久地保持着对于亲人之死无能为力的羞愧。过年陪着爸爸上坟,我用平静甚至愉快的目光巡视着坟头的青松。小麻雀低低地飞过来偷吃祭品。我从来不把那块冰冷的黑石头和墓中的人联系起来。要是我的亲人在地下受着虫蚁啮噬之苦,那该是多么万箭穿心的疼痛!
——“是啊,他们看到你考上这么好的大学,肯定都高兴坏了!”要是他们还活着就好了,就不用把蟾宫折桂的喜悦分享给旁的无关的人。
下午时分,家里来了客人,是和奶奶年纪相仿的老人。为了御寒,大家都往火炉边挤。于是乎,简陋的床铺上,坐了一红一绿,两个大花袄。
“诶呦,成了大姑娘了!”来客不无惊讶地说道,“和小时候一点都不一样哩……”这下可好,我必须拿出一个“大姑娘”的样子了。在农村,一个人从孩子到转变为成年人的关键一步就是学会“待客”。谁家的孩子嘴甜、不畏生,碰到各种长辈都能熟稔应对,准会被赞一句落落大方。而沉默的、羞涩的、躲人的则被认为“还没长大”,要多锻炼。而类似的评价总是传播得格外快的。为了不“落人口实”,我只好强自镇定,演出一个“落落大方”的样子。“待客”的核心是攀谈,攀谈的要点是热闹。无论是家长里短,还是电视新闻,真相其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气氛必须热烈。密密匝匝的话叠在一起,我恍惚觉得这不是闲聊,简直是在辩论了。人声越来越急促,终于猛地提高一个八度,像尖锐的汽笛声,转头望一望,老人脸上的笑容却更加扎实了,每一条皱纹里都淌着满足。正是在这唾沫横飞的灶台间,我察觉到她们身上残存的生命力,就像星星点点的炉火。因为我的加入,谈话不可避免地引向了大城市,引向了不可知的繁华生活。“上过大学就是不一样呵!”——大家看我像看某种新鲜事物。我想起刚进大学的时候,看那些大城市的孩子,也像在看某种新鲜事物。
临走的时候,望着干瘪的藤蔓,我想起那一年的夏天,沉甸甸的紫色果实扯着枝条往下坠,葡萄香浸满整个院落。从爷爷生病开始,葡萄树逐渐枯萎,终于在老人去世的那一年彻底死去。“千万不要出国啊,工作要找离家近的!”我无法回答这最后的叮嘱。“奶奶,再养只猫吧。”我已是离弦的箭,断了线的风筝,无法再回头的了。
远处的大山横亘在眼前,山脉连绵无阙。几千年来,山就在那里,因为太遥远,而蒙上了一层干燥的雾气;却又因为太巨大,而被迫占据所有人的视野。如果说,乡村睡在土地的怀抱,那么土地则睡在大山的臂弯。南方的山是清新秀丽的雨珠,北方的山则是磅礴无声的大雪。你永远不用担心雪被子会闷坏土地——它只会给埋在土里的植物根系最妥帖的滋养。我恍然明白,冬天是不需要被战胜的。在又一次前途未卜之际,望着苍苍莽莽的大山,我心中忽地生出对于新生活的隐秘渴望。无形的黄河滔天而下,猛烈冲刷心中的块垒。而我深知,即使命运摔打我一万次,也无法将我甩出群山的怀抱。下沉,下沉,下沉到土地中去。而我大声呐喊:“应该勇敢!应该愉快!”其实那些小猫都没有丢,在长久的农村生活中,它们结成了一种默契,会在寿限将至的时候跑到田野里安心地死去。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离开的路。这一次却没有那么好运。楼梯上,门槛上,老人们正扎着堆晒太阳。抖音的背景音乐此起彼伏地传来。我还来不及从奶奶对着一个年纪相仿的老人叫“二爷”的错愕中恢复过来,就已经撞上了老人家的视线:
“今天天气暖和啊!阳光这样的好!”
“是啊,阳光这样的好……”
点评人: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解志熙
●散文《归乡》写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回故乡看望年迈的祖母,既伤感于“我已是离弦的箭,断了线的风筝,无法再回头的了”,又从故土与亲人身上获得爱的关怀与生活的勇气。是的,现代化、城市化也许是无可逆转的进程,但乡土才是我们永远的根和爱之所在。就像新文学最初的可贵收获是乡土小说一样,本文也证明关于乡土的回忆与抒写同样有可能成为最打动人心的美好散文。
台风天(小说节选)
作者:郑彭畅(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自动化专业学生,本篇原文18000字)
小杰记得,老张把他叫进办公室的那天,正是七月份最闷热的时候。热气自脚底升上来,像狗的舌头在身上蹭出一道又一道,叫人没由来的烦。
是母亲打来的电话。自打上了高中,小杰就很少和家人通电话了。他迟疑地看了老张一眼,接过手机。
“小杰,妈妈想和你商量一下……有点突然……”
母亲的描述断断续续,小杰听见她似乎不停地深呼吸,似乎是用力地思考、用力地讲述,用力地压住哭泣后的鼻音。
一位小杰应该称呼为“大伯”的老人去世了。
小杰抬起眼盯着长着霉点的天花板。死亡。这两个字,往往在你想起之后,过了好一会儿,才感到疑惧。小杰几乎没有真正经历过死亡。他只记得,外公去世的时候,他才小学一年级,父亲母亲将自己送到了小姑家,他和表弟快活了好几天。后来外公就永远停滞在小杰7岁之前的记忆里了。只是,也是那一年之后,似乎也再没有去过小姑家,关于父亲的记忆,也在之后的几年里逐渐停滞了。小杰突然想,那段时间的母亲,该多难过。
“妈妈也没想好……我们还是想你一起去一趟,是他们老家的习俗,也算是尽一点孝心……”
母亲的声音好像被困在玻璃罩里,闷闷的,有些颤抖。小杰在心里默默叹了一口气,心里算着这位素未谋面的大伯是谁——继父的大哥,长什么样。
“你是大孩子了……妈妈觉得,你自己做决定就好,你不去的话,他也会替你上香。小杰,只是妈妈总在想,大哥才这么年轻,又是……特别好的一个人……”
母亲努力克制着某些情绪,小杰似乎能感受她攥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不知道为什么,小杰突然想到有时候放学回家,路边躺着的野猫的尸体,干巴巴的一层皮,被车碾过,人踩过,条纹和四肢缠绕在一起,残忍而狰狞。
母亲说,让他去是继父的想法,可是他并没有坚持,倒是母亲,似乎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给他打了这个电话。
小杰有些茫然,对母亲后面的嘱咐,他只是嗯、嗯回应。后来母亲又反复确认了好几次,他的想法,他的课业,他能不能习惯和继父单独相处,对丧事害不害怕……小杰不知道,他没有回应。但是在母亲的反复追问下,他心里也慢慢蒙上了一层雾。
“他晚上就去接你,我再和你们老师说一下……妈妈还是希望,这个事情不要影响到你,你要是忙,要是不愿意,也没关系的。”
手机已经有些发烫,小杰递给老张,老张拍了拍他的肩,他低下头嘟囔了一句“谢谢老师”,不像跑也不像走,别扭地退出了办公室。他觉得心里头烦,像是堵着一块石头,边上的沙砾掉下来,在胸腔里刮着。所以离教室还隔着两间屋子的时候,他转身径直往男厕所走去。
晚上,小杰提前十分钟下了楼。到了学校大门口,假条冲保卫室扬了一扬,然后两步跨出校门。母亲经常说他走没个走相,佝着背,两条腿跟没力气似的往前晃悠,整个人都没点儿朝气。
出了大门口,他左右看了看,往边上的角落走过去,然后一屁股坐在石阶上,拿耳机往耳朵里一塞。这似乎是盛夏里难得的凉意。他拿下巴抵着胸前的背包,抬头看天。
这会儿的天空是一种深沉的紫,隐隐约约有点光,但不知道是从哪里漏出来。偶尔有一片云,也是丝状的,悠悠一下过去。月亮就出来一点。对面的楼正在装修,钢筋水泥横纵交叠,给月亮勾出一个简陋的外形,透过一个个小方格,漏出对面沉沉的天。脚手架搭着大楼,偶尔风起,网布就蓬起,鼓成一个小包。更远的地方,吊车一头悬停在半空,好像突然给人捏住,哑了嗓子。
大概过了四五首歌的工夫,对面驶来了一辆小轿车。小杰打起了一点精神,站起身走过去。
车里的男人正低头划拉着屏幕,车门开那会,他似乎扬起脑袋“嗯”了声。小杰很快缩在座上。耳机里的音乐炸着耳朵,他有点儿僵硬地盯着车子前面的路灯,光下飘浮着细小的扬尘。
车子开动了,小杰凭着男人一张一合的嘴才判断出他在同他说话,他把随身听的音量降低,很快地和男人对视一眼,但马上又有点儿尴尬地将视线从眼睛转移到他的嘴唇、衣领。
男人的声音有点儿哑,像是灌了水泥,在空气里沉重地落下。下午蒙上的那层雾被拨开,一些更清晰的情绪将小杰攫住。他突然感到害怕了。一个人死去了,不再生活着,不再回应你,不再以平时和你相处的状态存在。这个人可能前几天才和你朝夕相处。小杰盯着男人的胡茬,他突然很想逃,拉开车门跑回学校,回到下午,回到那个电话之前。
车子停了。
“我也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我只是想,大哥之前一直也说着想见见你,我想带你送他最后一程,也……也是我自己圆他一个念想。”
男人几乎要哭出声来,似乎一整个下午压抑的情绪突然喷涌。他撑着方向盘,小杰分不清自己的情绪,只是更窘迫,也更恐惧。
“我妈跟我说了……”
开口,小杰才发现自己的声音喑哑,唇片粘着牙,压着说话的声音。
男人摸了一根烟,但很快又放了回去。两侧车窗慢慢摇下,吹进一点凉风。车里的空气也慢慢沉静下来。
男人发动了汽车,简单嘱咐了接下来四天的行程。小杰等他说完,嗯了一声表示答应。男人瞥了他一眼,又给他讲了关于这位大伯的事儿,讲到激动处,他会突然小声向小杰表示歉意,然后向他解释故事里复杂的人物关系,什么二伯、堂哥的,小杰也对不上人,只能呆呆听着,许多故事对小杰来说,奇怪而有趣。只是讲到大哥的时候,男人的情绪总会低沉,小杰也随着他叙述的起伏,不断意识到这已经是一个逝去的人。
点评人: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张芬
●《台风天》是一篇需要耐性去阅读的小说。作者用细腻、繁复的笔触,缓慢而从容地切入一场南方乡村葬礼,只要读者足够有耐心,就可被带入一种颇具完整感的、不失温馨的日常生活叙事氛围之中。小说对叙事节奏,特别是人和陌生环境之间由疏离到融入再到亲近的把握颇见功力,所侧写继父和母亲、和“我”之间的感情,亦如静水深流,十分动人。这里选取的是小说的开头部分。
时空(组诗)
作者:曲晓楠(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学生)
遗漏在宋朝的手电筒
风雪停了,我捡起
你遗漏在宋朝的手电,
雾气融掉我的血液,
让我在错落的时空中
拾起未来的信物。
我打开这束光,一眼扫过
女官的发髻、两个点茶闲人的嘴唇
和一品官帽下流淌的冷汗。
流动的现实版清明上河图,如同
一场民间电影,飘出一笼屉的香气。
手电光,照亮我心底的往事。
静夜,我闭上眼睛,慢慢等着
手电的光消耗殆尽,等它一点点
变成历史遗迹,等待人工的星星
永远从宋朝消失。
水雾里,我与天空交换一场
颅内的降雨。一束光,改变不了什么,
但在坐着的时刻,我已与未来交换了眼神。
注:刘慈欣在《五十年后的世界》中提到一篇小说,“一位时间旅行者不慎将随身携带的手电筒遗失在宋朝,被这个时代的一个老百姓拾到……”
我所遇见过的外星人
A
春敏的时候,我知道
有气态的外星人正在啃咬我的脸蛋儿
B
清晨,光线下飘满细小的灰尘
里面藏着迷你的小人儿,在修剪我的绒毛
C
我擦拭一只未通电的台灯,却擦出了光亮
D
在时空断裂的那一刻
透明的外星人背着一支箭,消失在空气中
像奇点里,美丽的黄昏从我肩头滑落
E
虚拟的你,把我引向浓雾中的迷醉
隐身的巨型圆号在荒凉中抽了一支烟
你用虚空的眼眶盛满了地球风
F
一个大脑袋的畸形儿
被诸神丢弃在人间,生下来就会作诗
你是神最美的修辞
G
偶然,我与平行时空的我相遇
它与我完全相反,冷漠,理性,睿智
H
望月的时刻,你从月亮上掉入我体内
吃下的一粒豌豆,在腹中指导我写作
找不到你
我在人群里找寻你的痕迹,像一把伞
找寻她的雨。可江上早无渔火,大雾
永不四起。才子佳人唱尽,我还在
经营不善的影院里,打听你的小名。
我想用诗来困住你,想用焦心的汗水
淹没你,想用最大的伞面罩住你,
可你根本不在这个时空里。我只好
将你抹去。坐动车,把你甩在身后,
给字迹满满的信纸盖上一个残缺的落款。
你是我记错号码的公交车,永远也不会抵达。
你没有地址,是我永远也寄不出的信,
而你我是两个轮流荡起的秋千,永远
也不会相遇。
点评人: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西渡
●诗歌的意义之一是帮助我们认识自我。但诗的认识和苏格拉底理性的“认识你自己”不同,也与曾子道德意义上的“三省吾身”不同,它是一种感性的、直觉的领悟。这种领悟在被诗捕获之前,往往是不自知的,也多不能单纯依靠推理而获致,也就是说它在某种意义上是未知的,而不是对记忆的重新唤起。因此,诗对自我的认识往往带有发现乃至创造的性质,它是一束来自未来的光,诗人和心领神会的读者,在它的照耀下,得以“与未来交换眼神”。这组诗以想象穿越时空,往来于古今、星际、记忆与现实之间,通过把自我放置在异时空中,为诗人也为读者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的机遇,使熟悉的情感和经验变得陌生而令人惊异,从而发现或者说创造了一个既在经验之中又在经验之外的新的自我。诗中颇多奇思异想,而仍围绕主题表现的需要,且以经验为依据,并非故弄玄虚,故虽奇而仍可解,可谓“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显示了作者机敏的心思、细腻的感受力和颇为巧妙的艺术手腕。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05日14版)
大家都在看
-
植物的茎有哪几种?带你认识植物“生命线” 植物的茎,就像人体的脊柱,不仅是植物的支撑,还连接着根部与叶片,为整个植物输送水分和养分。其实,茎的种类并不单一,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它们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独特“使命”。今天就来带 ... 植物之最12-21
-
全球生命力最顽强的十种植物! 在地球上,有些植物以其惊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并繁衍,它们是大自然的奇迹。以下是全球生命力最顽强的十种植物的详细介绍:1.百岁兰(千岁兰、二叶树)• 生长环境:主要生长于沙漠地区。• 特点: ... 植物之最12-15
-
0度以下能开花的10种花草,最适合秋冬季节养,你家有没有? 寒冷的秋冬季节,严寒的天气会让植物暂停生长,这样的时节室外也难以见到植物开花的身影,但对于爱花人士来说,还是有一些植物在0度甚至零下的环境中也能开花。它们也深得人心,因为在秋冬季节养着这些植物,可以让 ... 植物之最12-15
-
中国四大名花与四大名草,牡丹、人参双双上榜 花草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现在世界之最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国四大名花与四大名草,牡丹、人参双双上榜,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中国四大名花1、牡丹牡丹,又称洛阳花, ... 植物之最12-11
-
盘点常见多肉植物的各项之最 最耐寒的多肉 长生草多肉长生草系列以耐寒著称,可耐寒零下20度左右低温,东北都能露养过冬,其他地区更是毫无压力,这耐寒能力谁与争锋。最耐热的多肉 仙人掌最耐热的多肉非仙人掌科植物莫属,包括常见的各类仙人掌 ... 植物之最12-09
-
养花11年,分享我养过“最命硬”的10种花,新手养也爆花 在广州这边,最热的时候不就是夏天吗?在温度高的环境中,植物养护难度是会大大增加的,只要有耐热耐晒的植物就很不错了。在养花11年中,我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植物,还总结出了其中10种“最命硬”的花,它们不仅耐热耐 ... 植物之最12-05
-
十大最珍稀的树木,金丝楠木居然只能排第十? 1. 普陀鹅耳枥:属于桦木科鹅耳枥属植物,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树种,特有于浙江的舟山群岛。2. 百山祖冷杉:属于松科冷杉属的一种树木,全世界十大最稀有的树之一,也是中国特有植物。3. 巧家五针松:属于松科松 ... 植物之最11-26
-
让人着迷的植物世界之最:最甜的叶子、变化最多的花、最臭的花 最甜的叶子在菊科植物中,甜叶菊可是非常有名,因为这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的叶子是世界上最甜的叶子。所以它被冠以“活糖精”的美誉。甜叶菊株高1~1.5米,整株植物全身披有短茸毛;叶子呈浅绿或浓绿色,在茎部两两相 ... 植物之最11-25
-
世界上最神奇的5种植物,第一名的形状竟然神似“臀部” 全世界最奇特的 5 种植物!1. 喷瓜。喷瓜原产于欧洲南部的地中海区域,身为植物界的加特林,窜稀界的第一名。喷瓜表示这辈子不知道开塞露为何物,所以请一定要艾特你经常使用开塞露的朋友,让他见识见识窜稀的最高境 ... 植物之最11-22
-
探秘中国“植物庞贝城” 本报记者 尹晓宇《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1月11日11版 版面截图“植物庞贝城”复原图乌海拟齿叶化石普氏封印木化石火山凝灰岩层野外露头。本文配图均由受访对象提供原题:探秘中国“植物庞贝城”近日,在韩国举办的 ... 植物之最11-17
相关文章
- 又添打卡好去处!济南植物园科普馆全面开放
- 长城脚下500年的历史奇迹→
- 念好“山字经” 武陵绿更浓
- 世界上亩产量最高的十大蔬菜:洋葱排第七,茄子排第一
- 最长寿的花草树木有哪些?
- 作家阿来对话俞敏洪谈植物之美
- 世界级名片“+1”:等了3亿年才亮相的“植物庞贝城”
- 公认“最有意境”的绿植,一棵价值上万,寿命超长可传家
- 植物学上,10个以山东命名的植物,究竟哪个最有山东味儿?
- 世界上十大最珍惜的植物!看似平平无奇但是极其珍贵!
- 植物的几何之美
- 珍贵稀世之宝,绚烂花草之王,无与伦比美丽盛宴,收藏欣赏之选
- 公认“姿态最高雅”的9种绿植,养在家里太美了,高级感十足
- 中国橘子产地有哪些地方?中国十大橘子产地
- 植物学上,7个以“南京”命名的植物,哪个最能代表南京?
- 国槐与洋槐:美食华裳,各有所用
- 金刚藤又名菝葜,金刚刺,植物界的一位 “硬汉”,老人称湿气之王
- 探访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让有机种植和中草药成为世界认可的健康密码
- 广西昭平南山茶海景区周边发现大量植物“活化石”桫椤
- 不可思议的植物世界:十四种植物之最,让你大开眼界
热门阅读
-
兰州烟价格表和图片 十款兰州烟经典款式价格 05-07
-
世界上十种最美的花:玫瑰花上榜,牡丹花居首 01-17
-
十大名贵君子兰排名:大花君子兰榜上有名 01-19
-
镇宅最吉利的三种花:桃花、君子兰位列前两名 04-17
-
多肉法师哪个品种最美?最美的多肉法师排行榜 04-17
-
10种植物的传播方式,种子的特点及传播途径 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