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最需要的“第一养分”

发布者:红衣大砲 2023-8-6 07:50


什么是农作物营养第一要素!在传统意识、或者从事农业很多年的人都一致认为是“氮N”“磷P”“钾K”!

而实际上作物从古至今最需要的元素是:

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然后是微量元素!而“碳”是排在第一位的。


农业人普遍认为最大量元素是氮,而不懂“植物营养之桶”存在最宽的“短板”——碳。


多年来肥料界及所谓的农业专家一直呼吁“均衡施肥”以修补各种营养“短板”,但就是不谈最宽的“碳短板”,这里既有不懂作物营养学之嫌,更有故意隐瞒之罪!为啥隐瞒?因为他们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帮助老百姓做好农业,而是要大力推广他们生产的肥料!


其实目前土壤真正需要的是要增施微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因为増施有机肥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补充土壤碳元素!


专家不会告诉你(或者绝大多数所谓的专家根本就不懂)有机质的碳系数是1.724,即1.724个有机质有1个碳。土壤有机质含量太低,意味着农作物基本上不能由土壤吸收到水溶有机碳。就切断了土壤碳的渠道,农作物从根部得不到碳供应,这就容易导致作物缺碳的发生!

碳对于作物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居于16种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之首!但,却受到专家和农业人的无视!


众所周知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有16种,分别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硼、钼、氯。按排序来说前六种元素是植物需求最大的,因此称之为大量营养元素。


因为大家认为碳、氢、氧这三种营养元素在大气和水中广泛存在,认为不需要额外补充。因此就不关注碳元素。


植物通过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便能满足作物的生命需求,但这并不能满足作物对碳的生长消耗!而植物更需要通过土壤途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溶有机碳(有机质中含有的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碳)才能满足对作物的生长最重要的营养补充!空气中吸收碳,不是作物需求的唯一途径!因为植物利用CO2(在阳光充足时)最佳浓度是0.1%,而自然界空气中的CO2平均浓度只有0.03%,大棚相对还更低!因此植物光合作用根本无法达到最佳的需求状态。


目前主流的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由于冬季大棚通风不良、光照强度低或者阴雨天光照不足、导致作物光合作用弱,农作物缺碳就更严重。


如果土壤中若不能很好的供应碳元素补充作物需要,那么将会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绝对的减与负!



缺碳作物的具体表现:


1、根系衰弱、叶子发黄!


植物的根是有趋水趋肥性的,焕发根系内在的向外向下伸长的刺激就必须有“碳”作为刺激素,缺了有机质的可溶性碳!那么土壤含水性就差,导致各类肥料向根部的“表达”能力就差,致使根系生长的内在刺激不足而无法伸展!


最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同根系的互动是根系生长的最佳外源刺激。土壤中有机质不足,就会导致微生物繁殖所需的碳源就不足,会致使根际微生物群落稀疏,根系生长的外源刺激太弱,根系就萎缩、弱化!因此土壤缺乏能被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直接吸收的水溶有机碳——有效碳,直接造成农作物根系衰弱、老化,叶子就黄化!光合作用就自然降低甚至无法形成光合作用,这就是致农作物减产和抗逆性差的根源。


2、早衰、提前结束生长期;


农作物早衰的原因与根系衰弱直接相关。

还有就是农作物其他器官和内部组织,尤其是木质素、纤维素和糖分,由根部吸收的有效碳转化所需的能量就变成十分有限!同时会影响到光合作用与根系的同化作用!在根部吸收不到有效碳的情况下,农作物叶片的光合作用转化的CO2,就无法被根系利用!这样植物生长就要靠转化和积累于植物体内的营养来进行消耗,导致作物内部的能量浪费!


这样导致的能量收支的规律失衡,是植物早衰的重要原因。这种情况在生长期较长的瓜豆类蔬菜和果树尤为突出!


美创试验表明:在使用等量化肥的情况下,底肥加施微生物有机肥的四季豆、苦瓜、黄瓜、茄子等作物,收获时间可延长一至二个月,总产量提高30-60%。而且品相更好!口感更佳、营养测定更丰富、纤维素更加柔软!


实际研究发现:施农家肥的苹果果树下面长满青苔,二十几年树龄了,依然杆壮枝鲜,绿叶葱葱,且每年硕果满枝,生机勃发!而且果实大而多且香气可闻,又脆又甜!一斤卖十几元;而化肥种植的苹果由于缺乏施用有机肥,施肥季节只施化肥,树叶早早掉完,远看果实累累,但果实都不在规格之下,且口感酸涩,一斤才卖得0.8元,经济效益低下!而且树枝杆布满腐烂的病斑,不少树杆已被“肢解”清除。

以上例子充分说明:有充足的有机碳,植物生命力就旺盛,就长寿就高产,品质极大提升!口感风味好!反之,植物就早衰,就减产。品质极差!口感酸涩!


3、缺素症和失绿症:


在不良气候环境下作物光合作用接近停止,空气中CO2不能正常被吸收转化,农作物的碳营养和碳能源双双下降。如果土壤碳源不足,就会产生黄叶落叶,缺素等症状!有些作物的新叶也会表现为失绿。一般误认为是“水浸”、一般并不是“水浸”而是缺碳。


4、果树黄化、作物生长不良:


这些都是农作物的“亚健康”的表现!就是所谓的生理性障碍!就是植株没有明显的病症,却萎缩慢长,还有就是失去了正常生长发育的状态!


造成亚健康的成因有许多,除了自然灾害后遗症外,还有种子质量、药伤肥伤后遗症、而营养不良才是罪魁祸首!当前一般农作物的化肥营养供应是充足的,但往往就是有机营养严重不足,也即缺碳。很多人认为空气中有取之不尽的CO2,但是空气CO2在植物体中的转化,首先要靠光合作用。如果是阴雨天、还有夜间这种转化几乎停止了,然而农作物还在新陈代谢,还在消耗能量。如果根部有水溶性有机碳作补充,不但可继续进行物质转化和积累,还可供应新陈代谢的能量。


但是如果土壤没有补充微生物有机肥作为碳源,那么这种情况就不能进行,于是植株就日夜交替周而复始地会透支身体那一点极少的营养累积,这就使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和消耗物质积累,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亚健康”状态。




5、削弱防病虫害及抗逆机能:


美创研究表明:植物对抗恶劣环境和防抗病害。主要靠自身产生的能量和“信息素”、“修补物质”。


在环境条件恶化的情况下,一般正常的光合作用也不能进行了,这时更需要由根部吸收有效碳来补充能量。


可见缺碳对于恶劣困境中的植物意味着什么。植物在病虫害胁迫的情况下,会施放某种“信息素”,使病害源“知难而退”,如果植物组织受到损伤,它还会制造“修补物质”来修补(或称再生)。


这些“信息素”和“修补物质”,都必须依赖碳元素而完成!也就是有机营养素碳越充足,这些物质就越浓烈,这就是为什么弱株比壮株容易得病的原因。


作物缺乏根部供应的有效碳,不但营养积累少了,而且防抗病害机制也削弱了,这是植物发生病害的内在原因。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缺碳是农作物的百病之源。


6、品质下降和物种退化:


有机食品为什么口感好,原生态气味浓郁,而化肥培养的农产品,口感平淡,有些甚至完全失去原生态味道。其实本质就是:“化肥农作物”内含物中的物质组成比例变异,新陈代谢的异常衍生物使作物遗传信息的表达缺失或紊乱,这不但降低了农作物的产品品质,而且造成物种退化。


除了杂交品种外,一般纯种的农作物是可以代代相传的,但现在连一般农民都很少靠自己留种了,因为这种“相传”已经不可靠了。可以说化肥的使用不仅仅破坏了土壤和生态环境,增加了面源污染!而且直接影响本土物种的退化!化肥!应该是一场持久性的阴谋!如同草甘膦、多效唑一样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巨大!但是很多人依然乐在其中!


缺碳造成农作物的主要问题


(1)土壤板结和药害:


土壤中农药残留严重,造成农作物多种病害,如果土壤中有机质丰富,或者对土壤施足有效碳,这些危害是可以减轻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有效碳不仅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可以解决土壤板结的问题,而且,有机碳化合物还是良好的解毒剂。


残留农药通过氧化和光分解,药性又会进一步降低,重新繁殖起来的微生物反过来会“吃”掉这些残留物。


(2)化肥的负面影响加剧:


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是有机质的缺失,化肥对土壤板结影响居功至伟!毒杀土壤微生物,让土壤变成死土!


有机质缺失,化肥对土壤板结就更加明显。而有机质丰富,化肥被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化肥残留于土壤中的硫酸根、氯离子、亚硝酸盐等物质会因转化为水溶有机化合物,以及丰富的土壤微生物的多重作用而降低危害!使土地可以永续耕作。


化肥“使土壤板结”的负面作用是忽视了向土壤施用足量的有机肥料的结果。


碳元素为何如此难补?


我们为作物补充各种元素,原因很简单,这些是它们所需要的;目的更简单,就是为了让植物健康的生长。所提供的肥料就相当于植物的一日三餐。


试想,其他的元素我们都给予的“易消化的,易吸收的”,而唯独碳元素我们就给一块“难啃的骨头”,这样一来植物对碳的需求一直会处于一个半饱不饱的状态。


有的朋友会感到疑惑,我们大量施用有机肥,为什么还不能给植物补充到足够的碳呢?


有机肥是缓效肥料,它的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大部分在短近期不能溶于水。大部分有机质以腐殖质形式存在,须经土壤微生物长时间分解才能逐渐释放出水溶性碳。因此有机质与微生物同补是效果的关键!如果是单纯的有机肥施进土壤,其当季被吸收的有机营养(主要是水溶有效碳)是非常少的。与微生物配合使用可以提高有机碳的利用率!


有机肥之所以有肥效,一是它改变了土壤的结构,提高了土壤的物理肥力和生物肥力;二是它所含的N、P、K营养元素(一般在5%左右)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具备了一定的化学肥力。

美创氨基酸酵素鱼蛋白是小分子有机碳的最佳产品,可以确保作物对碳需求的极大满足!配合灌根与叶面喷施可以保证农作物根部吸收足够的有效碳的同时提高了光合作用对碳的利用率!达到高产优质、回归风味的效果!

漳州市美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永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