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诸城这颗银杏树沉淀千年风采依旧~

发布者:江天一览 2023-2-26 03:26

古树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生命体,是一个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是历史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它见证着环境与历史的变迁,承载着历史、人文与环境的信息,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家乡人的乡愁,因而有着重要的人文与科学价值。

古树又是一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风景资源,它具有风土民情、民间文化载体和表象的作用,具有活文物、绿色古董之称。历经几百年、甚至千多年存活下来的古树,阅尽人间冷暖寒暑,作为一地特定历史文化传承载体,有它特殊的作用和意义,而银杏树更是最长寿的树种之一。

银杏树是世界上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第四世纪冰川以后成为我国独特的树种,在学术界一直被誉为“活化三古”,中国是银杏的故乡。银杏树还被现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称之为“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明的有生命的纪念塔”,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珍奇”,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恒古的证人”。

诸城历史悠久,人文渊薮,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世人熟知,而遍布在诸城各地的古树,也是这深厚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来,诸城人民对古树寄予了特别的情怀(尽管有些传奇色彩),成为诸城历史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其中,皇华镇后寿塔村后有棵树龄一千多年的古老银杏树,就是记载和传承诸城悠久佛教历史的古树。

这棵历经1千多年的银杏树,粗壮、高大,绿荫浓浓,生长茂盛。树高28米,胸围11.20米(胸径3.4米),冠幅23.15米,占地约三亩,据考证,该银杏树树龄1700年以上,是诸城境内现存最古老的银杏树,堪称诸城境内的银杏树王。

银杏树树址处古代有寺庙,称“普照寺”,旧时寺中有古塔名“寿塔”,据考,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古代诸城四塔之一。明万历《诸城县志》载:“普照寺,城西南,常山西,距城三十里”。后寿塔村位于常山西约2公里处,旧时走小路来诸城城里30里(15公里),而且后寿塔村周围,古代无有其它寺庙,所以,县志中记载的这个距离、方位正好是普照寺到诸城的距离和方位。

自汉代佛教传入我国以来,在全国称普照寺的寺庙并不多见,在山东只有今泰安尚存的普照寺,建于汉代。后寿塔村普照寺中所建的古塔,应是寺中年长且德高望重的主持圆寂后,为其建塔以示纪念,因称“寿塔”。北魏在中国历史上存属于386年~534年,由此可以断定普照寺早于“寿塔”的建筑年代,而古寺遗址中留存至今的古银杏树树龄不会晚于建普照寺的年代,由此亦可以推定,后寿塔村的这棵粗壮硕大的银杏树树龄在1700年以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围绕着古银杏树主干基部生出许许多多枝条,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高有矮,密密匝匝,数也数不清有,即像古树的儿孙,又像它的卫兵,拱卫着壮硕的树干,显现着旺盛的生命力。据寿塔村老人们传说,当年庙产很大,地有几百亩,有很多村人是给寺里种地的。寺庙内有不少和尚,传说鼎盛时,光武和尚就有一百多人。

随着时代变迁,后来寺庙依塔称“寿塔寺”,在这里居住的人们亦随庙取村名称“寿塔村”。至清末,因寺庙大殿内供有手托莲花的观音佛像,民间俗称该庙“手托莲花寺”,故民间便有“手托莲花寺”村名之称。寿塔村地脉极好,四面环水,淇河由南而北至村前转西流,又由村西南转北再转东,至银杏树东北处接纳村东南来的小水,转向北流,最后蜿蜒流入三里庄水库。

1998年访问寿塔村,据寺中最后一位已年70多岁的贾姓小和尚回忆:寺内殿堂为青砖黑瓦建筑,屋顶的曲线和微翘的飞檐呈现着向上的张力,气势恢宏,别具一格;普照寺内的银杏树在大殿前,他师傅传说,是建寺时栽植的纪念树。只是由于连年战争,寺内和尚多有还俗和出走,寺庙疏于修缮,至新中国建国前,残存的寺庙中仅剩一老一小两个和尚,寺内除了银杏树东北角的几间殿堂,其它房舍全部毁坏,至新中国建国后,剩下的几间房屋后来被改建为学校。

寺庙、古塔作为千年佛教古迹早已不存,唯余这棵1千多年的古银杏树尚矗立在寺庙旧址处,它吸收天地之精华,屹立淇河边,仿佛已经具备了某些灵性,透着沧桑、灵气、凛然威壮的气质,见证着古老诸城历史之变迁,天地之变化!

文/图 半岛网特约记者 郝敬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