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第三名“深圳”#地产

发布者:凉月入秋 2023-11-7 23:28

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四)。

·第三座城市:深圳乘改革开放之风,造创新的活力之都。深圳乘改革开放之风腾飞。

·从1979年人均GDP仅为香港1/11的小渔村,到2018年GDP超过了香港成为活力四射的一线城市。近10年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超70万,居全国之首。40年前的深圳只是宝安县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

·1979年人均GDP仅为606元,仅为一河之隔香港的1/11,得益于改革开放。

·1979年深圳被确定为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此后进入快速增长的13年GDP年均复合增速长近50%,远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的增速,创造了深圳的加速度。

·2014年的深圳获批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打造创新型的城市。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后发展港。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深圳要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2021年的深圳GDP超3万亿,居全国第三,仅低于上海和北京,常住人口1600万,近10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超70万,居全国,并且人口结构非常年轻。15-59岁的人口占比79.5%。在重点城市中排第一。

与厦门、珠海、汕头的经济特区相比,深圳一枝独秀的原因主要是有三方面:

·一是毗邻经济发达的中国香港,初期可以便捷地接受香港及境外的投资和产业转移。

·二是发展初期一穷二自,不受旧有体系的羁绊。

·三是深化改革,坚持创新,紧跟时代,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深圳是引领全国的创新创意大都市,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2021年增加值占GDP比重近40%。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以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为主,初步实现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的转变。1990年代深圳凭借地缘优势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以电子和计算机为龙头的高科技企业及配套产业集群开始迅速发展,华强北有"中国电子第一街"之称。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深圳的政策优势有所减弱,面临金融业和制造业流失的困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昔目的制造工厂迈向了"硬件硅谷"、"创新之城"。目前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的战略新型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2021年的战略新型产业增加值合计1.2万亿,占GDP比重达39.6%。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18.4%。

截止2021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万家,包括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科技巨头就坐落于深圳。深圳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产业外迁、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短缺的问题。

·第一、深圳土地面积仅为1,997平方公里,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的1/8、1/3、1/4,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并且深圳居住用地供应不足。2020年的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占比仅为24%,为一线城市最低。

·第二、受制于土地资源不足、土地成本上升。部分制造业生产部门外迁,华为将生产手机和iad终端总部搬到了东莞,那中兴将生产基地搬到了河源,比亚迪在汕尾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近年的深圳发展"飞地经济"破除空间瓶颈,深汕合作区逐渐建立,深圳逐渐从"后厂"发展为"前店"。

·第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短缺,已成为制约深圳发展的一个瓶颈。教育方面,深圳教育资源稀缺2000年到2021年深圳在校的小学生有31万,增至113万,但学校数量反而有353所降至343所。科教资源不足虽在大力引进国内名校,但要形成规模还需时日。

医疗方面,全市各级各类医院数量只有145家,仅为北京的百分之十九点八,上海的36.4%,广州的百分之九十点二,每千人病床数仅3.3张,远低于北上广。未来深圳将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打造全球创新创意之都。深圳"十四五"规划提出,不断的增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核心引擎的功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年轻活力、锐意改革,开放创新的深圳将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实现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深圳。

关注我我是地产莉姐,下个视频莉姐继续来带大家了解"广东省的中坚力量-广州",让我们尽情期待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