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超级民生工程,多项已造福上千年

发布者:知足者常乐 2023-12-4 19:42

古言“江山社稷”,社稷多代表民生,从古至今,我国都有着大量的政策关注着民生,因为在王道思想中,民生才是强国之本。比如近现代修建的遍布全国的高铁、高速、乡村硬化道路,还有各种灌溉工程,最著名的当属红旗渠,这个在险峻的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是我国艰苦奋斗年代,人民建设国家和家园的最美好写照。

民生工程

近现代如此,古代也一样,每一个王朝几乎都有着各自在民生的建树,当然最突出的基本还是水利工程居多,毕竟在古代,解决人口和生存问题才是重中之重。就以黄河为例,作为华夏文明摇篮的黄河流域,沿岸自古以来就是农耕重地,这里孕育了炎黄,萌芽了夏商西周和秦汉唐,沿岸有着靖乐渠、靖丰渠、沣泰渠、永固渠在内的八大自流渠,灌溉着数万亩良田,养育着上千万的百姓。

在中国古代,为了解决民生问题,政府实施了许多超级民生工程。这些工程不仅为当时的人民提供了福利,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几个著名的超级民生工程,包括郑国渠、龙首原、京杭大运河等古代十大民生工程。

芍陂

一、芍陂

芍陂,是春秋时期楚国崛起的关键水利工程,楚国在春秋早期还没有完全融入到中原,为了发展楚国,从楚武王到楚庄王时代,楚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崛起之路,一路吞并了很多荆襄和江淮小国,期间也学到了很多中原的农耕文化和先进技术。在当时农业几乎是国家最重要的生产力,也是国家价值积累的最重要手段。

所以楚庄王时期,开始着手加强国家的软实力,好与中原的几个大国争霸,孙叔敖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起用,孙叔敖十分重视农业发展,所以拜相之后,加强了劝课农桑和水利建设,其政治主张“宣导川谷,陂障源泉,灌溉沃泽,堤防湖浦以为池沼,钟天地之爱,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

而芍陂就是孙叔敖主持修建的一个重要水利,在大别山北部的淮河流域,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形成涝灾,但是春冬时节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为了泄洪和灌溉,战胜天时之弊,引淠水入白芍亭东成湖,一举解决了当地灌溉问题,史载可灌田万顷。

都江堰

二、都江堰

四川盆地最精华的一块大概就是成都平原,这块数以千里的平地之所以如此著名,享受天府之国的美誉,与一项水利工程分不开,那就是举世著名的都江堰。蜀地因为气候和地理原因,自古以来就肥沃,所以诞生了古蜀国文明。但是成都附近的平原,却没有完全利用起来,形成大面积的灌溉种植区,主要还是水利问题没搞好。

秦国在惠王时期南下兼并巴蜀之后,打算借助蜀地温润的气候,大力发展农业,以支撑秦国对外的持续战争,当时想的是,如果把蜀地多产的粮食运到关中,那关中囤积的粮食就可以用于前线,互相补给之下,秦国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所以秦国很重视对四川盆地的开发利用。

成都平原的开发,离不开一条河的支撑,那就是长江径流量最大的支流岷江,但是古人做不好水利工程,容易受到岷江洪涝的影响,导致整个成都平原成为一片汪泽。于是秦昭襄王时期,李冰在结合地理环境的基础上,修建了都江堰水利体系,设计精妙,既防止了岷江倒灌,也实现了成都平原的灌溉体系完善。

三、秦渠

宁夏银川平原,背靠高耸贺兰山,面临万里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水草丰茂的肥沃之地,有着西套平原之称。而在银川平原的河对岸,灵武吴忠一带,同样也得到了贺兰山的庇佑,还有六盘山的滋养,同样是一大块平地。

自秦国从游牧民族手中夺得了这块宝地之后,就开始着手开发,为解决官兵的粮食问题,自然有必要兴建水利,于是就开发秦渠,引黄河及其支流灌溉这片土地,打造了一个塞上江南。

郑国渠

四、郑国渠

秦国虽然拥有面积庞大的关中平原,然而这片足以养活上千万人的土地,当时被开发的地方并不算多,主要集中在渭河以南,北部因为大面积都是盐碱地,所以基本很难种出庄稼,为了将渭北也打造成粮仓,秦国历代都费尽心思。战国末期,为了存国,韩国人想了一招饮鸩止渴之计,派个水利专家去帮助秦国修建水利,以此来延缓秦国大举东出,在绝境中延续韩国的国祚,于是就派出了专家郑国,在郑国的勘测下,设计了引泾河和北洛河之水灌溉渭北的方案,历经多年才修建成功。

郑国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它修建于秦朝时期,由郑国主持修建,故名郑国渠。郑国渠的修建为当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福祉,它使得渭北地区的农田得到了灌溉,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帮助秦国进一步崛起,也全面开发了关中平原。

五、驰道

驰道,也称为秦直道,是我国古代名义上第一次高速公路的概念,秦王朝通过驰道将全国绝大部分郡和首都连接,全面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而且秦直道还连接了边关,加强了国家边防实力。

秦朝以咸阳为中心,主要有两条干线和几条重要支线。一条直达燕、齐,即今山东、河北等地,一条通达吴、楚,即今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濒临海边,主干线宽五十步。修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对于国家的商贸,还有货物流通以及人才学术的流动,都有着重要作用。

六、龙首原

虽然长安有着八水拱卫之美誉,但是毕竟是在北方,就以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径流量来说,在南方,也就是长江或者珠江支流的支流的支流以下水平,举个例子,你能说渭河比嘉陵江支流渠江的支流巴河或者州河的水流更加充沛吗?渭河尚且如此,渭河的小支流又能给那片厚重的土地留下多少可灌溉的用水呢?所以关中平原农业的发展,与水利工程的开发密切相连。

龙首原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修建于汉朝时期,是为了解决关中地区的民生问题而修建的。龙首原的修建使得当地的农田得到了灌溉,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为当时的人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艾山渠

七、艾山渠

对于宁夏平原的开发始于秦代,最初只是对黄河南岸的区域进行开发和利用。但是到了北魏时期,因为西北局势紧张,柔然给北魏带来的威胁甚至远大于南朝刘宋的威胁,为了在西北能够有稳定的驻军和防守阵地,于是北魏加大了对宁夏平原地区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对银川平原。

所以,北魏在银川平原也修建了水利设施,主要是由镇将刁雍主持修建和开发的,具史书记载,艾山渠可灌“官私田四万余顷”,渠成之后,北魏再也不需要向西北调用军粮。

八、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实际上是京杭大运河是在古代很多运河的基础上贯通而建成的,就比如最重要的一段邗沟渠,就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是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而修建,除此之外还有苏杭一带的古运河,和淮泗一带的古运河。

京杭运河,修建于隋朝时期,是为了连接南北方的水路运输而修建的。京杭大运河的修建为当时的人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同时,京杭大运河也为当时的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古代,京杭大运河相当于一条贯通南北的高速公路,对于百姓和国家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京杭运河长期承担着南北运输的重任,不仅仅是商贸运输等方面,更是在古代养活了运河两岸数百万生民,特别是明清两代,运河两岸上百万的纤夫以及其他工作者,不计其数。

坎儿井

九、坎儿井

坎儿井是新疆地区的主要的灌溉和保存水源的重要手段,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降雨量少但是蒸发量大的一个地区,而且地表大量荒漠化,基本无法正常保存水源,而新疆地区最主要的水源来自于雪山融水。

而随着对西域地区的大开发,以吐鲁番地区为主的新疆很多绿洲都得到了有效开发,而为了保存这些水源,当地人因地制宜,以修建地下河的方式,将有限的雪山融水用到最合适的地区,这就是坎儿井。至今,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至今在吐鲁番。

黄河大堤

十、黄河大堤

黄河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母亲河,但是也是一条危险的河流,主要是因为其流经的地区,泥沙比较松散,所以在黄河下游在泥沙沉降之后,成为了地上河,而地上河是很危险的,遇到大水就容易决堤。历史上黄河绕着山东半岛南北多次改道,每次改道都会给百姓和历史带来巨大的转变。

黄河大堤早在春秋时代就开始修建了,历朝历代在治理黄河这块都不遗余力,最成功的是明代的刘大夏等人。到了如今,在黄河下游修筑大堤,在黄河北岸修筑了内外两道防护大堤,保护了黄河两岸数以千万计的百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