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2023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包括:中央科技委员会组建!

发布者:逸飞而过 2023-12-28 16:13

12月25日,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人士共同评选出的2023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入选的2023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分别是(排名没有分先后):

1、中央科技委员会组建;

不想介绍了,希望了解,自行了解吧!看到这里给我点赞

2、作物主效耐碱基因及其作用机制首次揭示;

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于菲菲教授参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10家科研单位团队协同攻关,发现一个重要的耐盐碱调控基因AT1(Alkali tolerance 1),通过对该基因的操纵,可以显著提高多种作物的盐碱耐受性,并揭示了AT1通过调节细胞中的活性氧(ROS)水平来参与碱胁迫响应的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Science 和 National Science Review杂志上。

3、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商业首飞;

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2017年首飞,2022年9月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TC证)。2022年12月,东航作为全球首发用户,正式从中国商飞接收编号为B-919A的全球首架交付飞机。

  5月28日10时32分,搭载近130名旅客的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经过约2小时的飞行后,平安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受到现场热烈欢迎

4、“中国天眼”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关键证据;

搜寻纳赫兹引力波是国际物理和天文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研究团队日前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这是纳赫兹引力波搜寻的一个重要突破。

引力波是宇宙中加速运动的有质量物体扰动周围时空而产生的时空涟漪。引力波信号极其微弱,却是探测宇宙中不发光物质的直接手段。由于更大质量的天体产生的引力波频率更低,对频率低至纳赫兹(10的负9次方赫兹)的引力波进行探测,对于理解超大质量黑洞、星系并合历史和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5、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刷新世界纪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朱晓波、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助理教授袁骁合作,成功实现了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并首次演示了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算法。7月12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

潘建伟介绍,该工作将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纪录由原先的24个大幅提升至51个,充分展示了超导量子计算体系优异的可扩展性,对于研究多体量子纠缠、实现大规模量子算法以及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等具有重要意义。

6、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运行;

国家太空实验室已正式运行,空间应用有序展开、成果频现。截至目前,空间站已安排在轨实施了110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领域,获得原始实验数据近100TB,下行了近300个实验样品,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已有4000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各行各业。

7、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绘制;

9月12日,在《细胞》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成功构建了覆盖组织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采样密度最高的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精度。此外,研究人员还鉴定出一群广泛存在于多个组织脏器的促血管生成巨噬细胞,以及一群在中枢神经系统外的类小胶质细胞。

“该研究将有力推动免疫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韩家淮评价说,“该研究拓展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发育特别是巨噬细胞多样性、分化和功能的认知,有助于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疾病诊断、免疫治疗和新疗法开发打下重要基础。”

8、新款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成功研制;

 “我们研发的这款存算一体芯片,展示出高适应性、高能效、高通用性、高准确率等特点,能有效强化智能设备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学习适应能力。”10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教授高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款芯片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下边缘学习的新范式,为突破冯·诺依曼传统计算架构下的能效、算力瓶颈提供了一种创新发展路径。”

  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吴华强、副教授高滨基于存算一体计算范式,研制出全球首款全系统集成、支持高效片上学习(机器学习能在硬件端直接完成)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

9、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命名交付;

12 月 15 日,身系“敦煌飞天彩带”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圆满完成了 5 年的设计建造,驶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4 号码头,前往第一个母港 —— 上海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即将开启全新的运营。

下午 13 时 30 分,“爱达・魔都号”移泊作业正式启动。经过约两小时的平稳航行,“爱达・魔都号”于 15 时 40 分顺利驶抵母港,安全停靠预定系泊码头

10、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产。

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公司总经理张延旭说,核电站由中国华能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中核集团共同建设,于2012年12月开工,2021年12月首次并网发电,此次是在稳定电功率水平上正式投产转入商业运行。

入选的2023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分别是:活体组织中“长出”电极;雄性小鼠产生功能性卵细胞;双缝实验在时间维度重建;国际团队公布引力波背景辐射划时代发现;单原子X射线信号首次探到;人类Y染色体组装与分析完成;神经网络设计出全新蛋白质;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运行;迄今最全人脑细胞图谱发布;大型语言模型不断迭代升级。

#2023年度创作挑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