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经济10大看点与机遇
前言
2021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经济形势作了科学研判,指出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在宏观政策、开放创新、区域发展、双碳工作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如何更好把握中国经济走势?安永在今年两会首日为您盘点,2022年中国经济的10大看点与机遇。
1、2022年“稳增长”将是关键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尽管疫情阴霾仍未散去,零星病例时有发生,病毒新变种不断出现,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积极应对下,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人民币(约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1]。

2022年,中国将完善宏观政策组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央行将实行稳健、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去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二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释放1.2万亿元人民币(约1,880亿美元)[2],用以增强金融机构资本配置能力。今年1月,央行又宣布将一年期金融机构中期借贷便利(MLF)贷款利率从此前的2.95%下调至2.85%[3],以适度增加中期资金供给,并释放了货币政策积极稳增长、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对经济前景的预期。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近期,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限额约1.5万亿元人民币(约2,290亿美元)。2022年专项债券重点用于9大方向: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二是能源,三是农林水利,四是生态环保,五是社会事业,六是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七是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八是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九是保障性安居工程[4]。
2、双碳工作加快推进,碳市场功能机制持续完善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纲领性文件颁布后,2022年我国双碳工作将进入关键的实施阶段,在能源保供和稳增长的前提下,破解机制体制壁垒和制约因素,激发技术创新和投资活力。
从行业看,在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下,交通、建筑领域将走在去碳化进程前列。在能源和工业等高能耗领域,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落实节能减排,并进一步加快电价、用能权和碳交易等市场改革,为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投资提供明确的价格信号。

碳市场方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于2021年正式启动,但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对比欧洲碳交易市场,我国碳市场流动性还不够完备、金融属性欠缺、交易主体严格受限、交易手段和定价机制单一。2022年,我国碳市场有望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并在碳配额机制改革、引入市场投资主体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碳市场的功能和重要性。
此外,备受期待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重启将丰富碳市场交易品种。更多机构和企业投资者的引入,更灵活的金融产品,将为碳市场注入更多活力。全国碳市场的碳价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不断上涨,2030年有望接近300元人民币。这将倒逼行业、企业加速转型步伐,推进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快速应用,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3、资本市场改革将持续深化
2021年注册制试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改革达到预期目标:
- 北京证券交易所注册成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拼图进一步完整。
- IPO市场实现量质齐升,522家公司IPO上市,首发募资额达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2%[5]。
- 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突破9亿人[6],投资者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 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形成不同板块间相互补充的发展新格局。
- 证监机构累计发布321份行政处罚决定书[7],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法治供给持续升级。
展望2022年,安永认为资本市场改革将从以下方面持续深化:
- 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实行,进一步消除不同板块间的发行制度差异,注册制配套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 深化投资端改革,推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
- 监管机制持续完善,引导资本有序投资,明确资本在公共服务及核心敏感行业等领域的边界。
- 持续推进双向开放,境内外资本市场交易渠道进一步多元化,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境内市场将进一步提速。
4、数智融合,产业升级迎来战略机遇期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数字经济、数智融合在支持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永认为,中国正聚焦以下三大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筑牢中国数字经济优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包括5G和6G网络部署,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等措施。
- 探索以整个城市为视角,打造城市级数字化平台。
- 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数字化转型融合,包括产业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
对企业而言,通过数智融合,用数字技术赋能现有核心业务,将极大提升企业降本增效、创新转型的能力。
5、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未来产业格局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已经成为构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坚持开放融合为发展方向,以筑牢产业安全体系、破解“卡脖子”技术为核心任务,以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重大攻关、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主导路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更高质量阶段。
夯实产业基础、壮大产业规模、确保产业安全及未来领先优势,将是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先方向和着力点。此过程需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巩固产业链“长板”,并通过发展服务贸易布局全球化;还需要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创新政策体系,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战略引领,紧紧抓住科技爆发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6、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稳中向好,数智创新提质扩容释放内需潜力
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44.1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5%,比2019年增长8%。扣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7%[8]。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65.4%[9]。消费呈现稳步恢复、稳中提质的态势,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巩固,是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并持续发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随着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在增强,国内循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中国消费品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和应用领先全球,中国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孵化新的消费趋势和创新的销售渠道。安永认为中国消费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
- 多层次、多样性的消费需求空间进一步打开,不同年龄、不同偏好的消费者呈现出日益多元、深入细分的消费诉求,“消费者心智运营”将促进新型消费模式、消费业态和消费场景的加速变化。
- 国货将继续成为未来几年生产消费的引擎。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活跃的创新生态、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变化的消费者品牌偏好,以及互联网红利时代的电商优势,这些因素正驱动中国本土品牌快速成长。
- 消费物联网加速应用和发展。消费品行业积累了“人”、“货”、“场”维度的海量数据。以消费物联网为趋势,随着数字化发展及新兴科技的运用,企业可以打通多维度数据,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形成更准确、可量化、可衡量的消费者洞察与运营策略,全面驱动业务增长。
7、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稳增长和碳减排
“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发展兼具稳增长和推进双碳进程重要意义,可以预计将是2022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此背景下,安永认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 绿色低碳发展。在基础设施绿色转型政策引导下,基础设施项目将更加注重绿色规划、绿色决策、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管理,将加大向环境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提升污废资源化利用率,推动基础设施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
- 高效发展。按照提升财政政策效能的要求,基础设施投资将更加注重投资效率,在区域统筹发展、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传统基建和新基建融合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等领域发力,发挥投资稳增长、效率促增长的作用。
- 市场化发展。在政府债务风险的约束下,基础设施投资将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项目生态价值转化机制,鼓励运用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工作,形成基础设施投资良性循环。
8、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在即,国企将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中持续发挥引领作用
2021年,国企改革发展捷报频传。中央企业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七成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按照健全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国有企业活力的决策部署,众多“标杆企业”、“双百企业”为国企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产业布局优化和国有企业活力效率等方面都将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双循环格局、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将成为国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今后国企改革发展的发力重点。
9、“一带一路” 促经济双循环发展,落实“五个统筹”为关键
“一带一路”建设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与相关各方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批重大项目进展平稳,尤其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成为新亮点。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同148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0],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合作正以强大的韧性开创更广阔的前景。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仍面临巨大挑战。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需要深刻学习、落实中央提出的新形势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五个统筹”——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既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内外联通优势,坚持全球化发展,更要全面提升企业抗风险和危机应对能力。
10、自贸区自贸港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一直致力于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2021年我国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实现了条目清零,彰显了我国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未来自贸区将被赋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持续强化引领性开放功能,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

自贸港建设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已经颁布实施,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等相继出台。在各项开放利好下,海南自贸港经济外向度持续提升。2021年,海南货物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11],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收支增长4倍[12]。下一阶段,随着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的陆续启动,海南将会开展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提高制度集成创新能级,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参考资料:
[1] 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201/t20220117_1826479.html
[2] 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407701/index.html
[3] 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451702/index.html
[4] 财政部,http://tj.mof.gov.cn/zt4/jianguanshixiang/202112/t20211220_3776117.htm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977066276062585&wfr=spider&for=pc
[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984236421156843&wfr=spider&for=pc
[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984236421156843&wfr=spider&for=pc
[8] https://i.ifeng.com/c/8CtWuYc6Z25
[9] http://www.xinhuanet.com/2022-01/17/c_1128272135.htm
[10] 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roll/77298.htm
[1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270319339774904&wfr=spider&for=pc
[1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550962113277456&wfr=spider&for=pc
大家都在看
-
中国十大必游景点,你去过几个? 一场穿越时空与自然的盛宴中国,这片承载五千年文明的广袤土地,既有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也有镌刻历史的人文瑰宝。从巍峨的长城到神秘的布达拉宫,从黄山的云海到九寨的彩林,每一处景点都像一首诗,等待旅人细细品 ... 中国十大04-05
-
2024“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背后有哪些趋势?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些进展是我国基础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的缩影和代表,在科技界产生良好反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24年度“中国科 ... 中国十大04-04
-
走遍中国必打卡的10大AAAAA景区,去过5个算合格,你去过几个? 你是否想过,中国有哪些地方能让千万游客流连忘返?今天带你揭开神秘面纱,看看那些既能触摸历史温度、又能感受自然震撼的宝藏景区!1. 黄山(安徽)——云雾间的山水诗画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海,你才会明白为何古人 ... 中国十大03-31
-
中国10大姓氏及其代表人物 中国十大03-29
-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听!创新强音如此激昂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3月27日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本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科学领域。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自2005年 ... 中国十大03-29
-
中国十大最干净的零食,引发热议! 在中国,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零食的配料表和成分,追求那些配料干净、无添加的健康零食。以下是精心挑选的中国十大最干净的零食,它们不仅满足了味蕾的需求,更兼顾了健康与营养。 ... 中国十大03-26
-
铁血与韬略的千年较量:中国古代十大名将多维战力终极排行 剑锋所指,千军辟易;旌旗所向,万里云从——华夏五千年烽烟中,真正的战神从不止步于万夫莫敌之勇,更需运筹帷幄之智。有人单枪匹马裂石穿云,却困于庙堂权谋;有人谈笑间樯橹灰飞,却难挡阵前冷箭。究竟何为名将的 ... 中国十大03-18
-
世界独特中国:10大必游景点,你去过几个?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旅行梦,而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度,更是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你知道吗?在这个广袤的土地上,有很多独特的景点,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的10 ... 中国十大03-17
-
一生中必去的中国10大绝美景点,你去过几个呢? 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蕴藏着无数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从北国的壮丽山河到南疆的秀美水乡,从东部的繁华都市到西部的神秘高原,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十大绝美旅游胜地 ... 中国十大03-17
-
国内10大此生必去旅游胜地!第5个错过后悔一辈子 中国地大物博,这10个地方藏着最极致的风景与人文!附最佳打卡时间攻略九寨沟·人间瑶池 推荐理由:108个蓝绿秘境海子,童话般的彩林倒影,地震后依然惊艳世界 最佳时间:9月-10月(秋色封神)故宫·紫禁城600年 推 ... 中国十大03-17
相关文章
- 铁血与韬略的千年较量:中国古代十大名将多维战力终极排行
- 世界独特中国:10大必游景点,你去过几个?
- 一生中必去的中国10大绝美景点,你去过几个呢?
- 国内10大此生必去旅游胜地!第5个错过后悔一辈子
- 中国十大科技股崛起,能否复刻美股7巨头神话?
- 成都出差带什么特产回去?成都十大特产必买清单
- 云南特产有哪些土特产值得买?云南十大著名特产
- 去潮汕必买的6样东西,功夫茶具排第一位
- 国内轨道交通十大城市,你都去过吗?
- 上饶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的?上饶十大必买十大特产
- 江西南昌特产必买排行榜前十名:南昌米粉居榜首,赣绣上榜
- 中国十大地理之最,你知道几个?
- 南昌特产有哪些土特产?去南昌必买十大特产
- 中国十大大众认可的美食
- DeepSeek回答:中国人这辈子一定要去的十大景点,第十个争议太大
- 中国十大旅游必去之地
- 广东有什么特产可以送人?广东十大送人著名特产
- 高端礼品排行榜前十名,名贵腕表排第一位
- 广东十大顶级奢侈礼品,凤凰单丛茶排第一位
- 探寻中国之美:不可错过的10大绝美景区!
热门阅读
-
中国睡过男人最多的十大女明星(图) 07-10
-
中国十大耽美肉文小说,看得让你受不了(男同请进) 07-11
-
中国十大恶心人物排行榜,中国最恶心的男人是谁 07-11
-
十大好看的文章 令人害羞的爱情 09-06
-
河北排名前十的城市:唐山第一名,石家庄居第二 04-16
-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十个省排名:福建第八,广东第一 04-23
-
来成都必买的十大特产,成都十大特产排行榜 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