牝鸡司晨:中国历代太后之“最”及其代表人物

发布者:无非笑笑而已 2023-5-7 01:18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誓师:“古人云:‘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母鸡如果代替公鸡打鸣,则家庭就要败落;妻子如果夺取丈夫的政权则国家就要灭亡。商纣王一味地宠信妲己,祸乱朝纲,是亡国的根本原因。”后人据此提炼得出“牝鸡司晨”的成语。

雄鸡一唱天下白


动物界的牝鸡司晨映射在人类社会中,就是女性掌权占据主动,男性失去主导地位;就是女性后妃干预朝政或者出掌大权。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只不过,有人留下了善名,有人留下了恶名,有人则毁誉参半。从现代社会角度,这当然是要摒弃的。男女平等,一视同仁。

“牝鸡司晨”形意图


@番茄陛下​总结了历史上十六名居“太后”之位的女性,她们各自在自己的时空都活出了自我,挥洒了自己的光和热,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中傲立潮头的一朵朵浪花,是锦绣大地上俯视群雄的一座座奇峰。

傲立潮头


1-芈八子:最早称“太后”和临朝称制

宣太后

芈八子(?―公元前265年),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昭襄王生母,秦始皇的高祖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也是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


2015年热播古装电视剧《芈月传》中的女主角“芈月”的历史原型就是宣太后。


宣太后执掌秦国朝政长达三十六年之久,使得秦国实力大增,是尚武的秦国武功最盛大的时期之一。


2-吕后:最早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吕后

吕雉(?-公元前180年),汉太祖刘邦发妻,通称“吕后”、“汉高后”、“高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和第一位皇太后,是中国进入大一统王朝时期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


吕后执政前后十六年,延续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史记》给予极大的肯定,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


3-上官皇后:最年轻的皇后、最年轻的太后

上官皇后

孝昭上官皇后(前88年-前37年),汉昭帝皇后,大将军霍光外孙女。


公元前83年(始元四年),5岁,被汉昭帝立为皇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后;公元前74年(元平元年),14岁,汉废帝、汉宣帝相继尊为皇太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太后;公元前49年,39岁,汉元帝即位,被尊为太皇太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法定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汉元帝的曾祖母级别长辈)。


4-王政君:寿命最长的太后

王政君

王政君(前71年-13年2月2日),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她历经两个朝代六位皇帝,身居后位(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长达62年,是历史上第二个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孺子婴的曾祖母级别长辈)。


由于过度宠信侄子王莽,致使王莽篡汉,西汉灭亡。王莽派人索要传国玉玺时,王政君痛斥一番,怒而把传国玉玺摔碎一角。


5-邓绥:最早自称“朕”的太后

邓绥

和熹皇后邓绥(81-121年),汉和帝刘肇皇后,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之一,有“皇后之冠”的美誉。邓绥执政后,自称“朕”,群臣尊称“皇太后陛下”,成为最早自称“朕”的太后。


邓绥临朝称制前后十六年,带领东汉度过十年天灾,抑制外戚,平息内乱,开疆拓土,化解东汉统治危机,文治武功显著。邓绥作为太后执政的行为表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视为历代临朝称制太后的典范,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


6-褚蒜子:扶立皇帝最多的太后

褚蒜子

褚蒜子(324年-384年),晋康帝司马岳皇后,晋穆帝司马聃生母。十多岁的时候嫁给时为琅琊王的司马岳为妃,司马岳即位后,被册封为皇后。


建元二年(344年),晋康帝司马岳驾崩,年仅1岁的司马聃即位,作为母亲的褚蒜子成为皇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儿子晋穆帝驾崩之后,褚蒜子又先后扶立晋哀帝司马丕、晋废帝司马奕、晋简文帝司马昱、晋孝武帝司马曜四位皇帝。前后三次垂帘听政,扶立六位皇帝,是扶立皇帝最多的太后。


7-北齐胡太后:最荒唐的太后

胡太后

武成皇后胡氏,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北齐后主高纬生母。承光元年(577年),北齐灭亡,胡太后和儿子一家人被俘虏到北周都城长安。


据说,后来胡太后和儿媳妇穆皇后为了生计,在长安城开了一家青楼,生意异常火爆,而她们婆媳两人也乐在其中。胡太后甚至对穆皇后说:“为后不如为娼,更有乐趣!”


其实,身为亡国之人,二后内心的苦,谁人能解?夜深人静之时,内心的孤独和苦楚,又与谁说?恐怕只剩下婆媳俩“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8-武则天: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太后

武则天

武曌(624-705年),世称“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是即位年龄最大(66岁)的皇帝,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1岁)。


高宗李治年间,逐渐掌握朝政,上尊号为“天后”,与“天皇”李治并称“二圣临朝”。李治驾崩,成为皇太后,开始临朝称制,然后更进一步,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执政期间,延续贞观之治、永徽之治的政策,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整顿吏治,打击门阀,发展科举,重用人才,政通人和,繁荣昌盛,史称“贞观遗风”。


9-郭太后:历经皇帝最多的太后

郭太后剧照

懿安皇后(779-848年),郭氏,唐顺宗李诵表妹,唐宪宗李纯发妻,唐穆宗李恒生母,汾阳郡王郭子仪孙女。


郭太后既是唐顺宗表妹,又是他的儿媳妇;郭太后既是唐宪宗妻子,又是他的表姑。加上郭子仪孙女、升平公主女儿身份,地位尊崇。唐宪宗继位,册封为贵妃(唐宪宗不立后,贵妃为后宫之首)。唐穆宗时期,尊为皇太后。之后,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四朝尊为太皇太后。一生历经唐朝七代皇帝,一朝位居贵妃,一朝位居太后,四朝位居太皇太后之尊,所谓“七朝六尊”。


10-刘娥:最接近皇位的太后

刘娥

章献明肃皇后(969-1033年),宋真宗赵恒皇后,宋仁宗朝太后,民间故事《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与吕后、武则天并称,史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真宗朝后期,刘娥就已经掌控朝政大权。仁宗朝,执掌朝政11年,期间有大臣多次劝进称帝,曾经身穿龙袍参加册封大典和祭祖仪式,离皇位一步之遥。


11-高滔滔:评价最高的太后

高滔滔(1032-1093年),宣仁圣烈皇后,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

高滔滔

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勤于政事,廉洁奉公,励精图治,政通人和,经济繁荣,有“女中尧舜”之美誉。


12-孟太后:被废立次数最多的太后

孟太后

昭慈圣献皇后孟氏(1073-1131年),宋哲宗赵煦皇后。孟太后五立四废两度垂帘,堪称历代被废立次数最多的太后。


元祐七年(1092年),被立为皇后。绍圣三年(1096年),被废黜皇后之位。元符三年(1100年),恢复皇后名号,被尊为“元祐皇后”。崇宁元年(1102年),再次被废黜。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赵佶准备再次恢复孟氏名誉,上尊号为“元祐太后”,但册封诏书还未下发,便爆发了“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随后,被金国立为傀儡皇帝的楚帝张邦昌迎接孟氏入宫,上尊号为“宋太后”。很快,张邦昌恢复孟氏元祐皇后的尊号,并请其垂帘听政。


稍后,宋高宗赵构称帝后,元祐皇后撤帘不再听政,并被尊为元祐太后。不久,为避祖父孟元名讳,改称隆祐太后。建炎三年(1129年),苗、刘兵变,孟氏被逼再度垂帘听政。后来,兵变平定,再度撤帘。


13-吴芍芬:最后一个法定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

吴太后

吴芍芬(1115-1197年),宪圣慈烈皇后,宋高宗赵构皇后。


绍兴十三年(1143年),被册立为皇后。历经南宋高、孝、光、宁四朝,82岁去世,身居后位(皇后、太后、太皇太后)长达55年,是中国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太后之一,也是寿命最长的太后之一,仅次于西汉王政君。


1194年(绍熙五年)夏,孝宗驾崩,光宗因病无法主持孝宗的祭礼。于是,宰相奏请79岁的吴太皇太后“垂帘主丧事”,旋即撤帘。吴太后是历史上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法定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宋宁宗曾祖母级别长辈)。


14-孝惠章皇后:身居后位时间最长的太后

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641-1718年),清朝顺治帝皇后,孝庄太后的侄孙女,康熙帝嫡母。


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立为皇后。康熙帝继位,尊她为母后皇太后。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1718年1月7日)崩逝,享年77岁。孝惠章皇后身居后位(皇后、太后)时间长达64年,为史上之最。


史载,孝惠章皇后与孝庄太后、康熙帝祖孙三代、婆媳相处和谐融洽,为清朝皇室之典范。


15-康慈皇太后:身居后位时间最短的太后

封“静妃”时期的博尔济吉特氏

康慈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1812-1855年),道光帝的皇贵妃,咸丰帝养母,恭亲王奕訢生母。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咸丰帝即位,尊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为康慈皇贵太妃,以皇太后规格奉养。


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康慈太妃已病入膏肓。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初一,为冲喜而尊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崩逝,身居皇太后之位仅9天,史上最短。


16-慈禧太后:执掌朝政时间最长的太后,谥号字数最多的太后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1835-1908年),简称为“慈禧”,又称“西太后”、“老佛爷”。咸丰帝的懿贵妃,同治帝的生母,光绪帝的姨母。


1861年7月咸丰帝驾崩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随后,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形成“两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慈禧太后是清末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执掌朝政达47年,近半个世纪,是历史上执掌朝政时间最长的太后。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在北京病逝,享年七十三岁,与光绪帝之死仅隔一日。值得一提的是,慈禧太后死后谥号共22字,谥号长度(字数)为清朝及中国历朝历代皇后(太后)之最,也超过入关后清朝所有皇帝的谥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