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最豪华卫浴VS最破澡堂,南北差异怎么能这么大?!

发布者:亮剑杀 2023-6-11 03:34

高考第二天,考生们忙着奋笔疾书,向理想大学发起最后的冲刺。


除了盼望去心仪的学校读热爱的专业,不少年轻人也盼着大学时能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南方的同学憧憬北方的银装素裹,北方的同学向往南方的烟雨水乡。


但等他们从南到北、或者从北到南千里迢迢地来到省外学校,才切身感受到地理教材上的“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南方人在北方大澡堂里羞红了脸,北方人在南方大蟑螂面前吓得上蹿下跳。


意味着在四年里接受着文化差异的冲击,但是在四年之后又久久地怀念这段时光。



01

南北气候差异,大得超出想象


甫一落地,来到异地的南、北方人可能就会感到诧异:九月的天气,还可以这么凉快/热?


在北地的南方人一边从行李箱里翻找外套,一边在心里嘀咕:等到冬天,那得多冷!


在南国的北方人热得撸起袖子,恨不得一键换装成短袖短裤,只想直呼:好热啊!


殊不知,再过两、三个月,他们的处境会发生天翻地覆般的对倒。


南方人在寒冷的北国温暖如春,在暖气片的加持下过上了在冬日穿短袖吃冰淇淋的快乐日子。



北方人则在南方冷空气的“魔法攻击”下,捂得严严实实,蜷缩在被窝里怀疑人生。


如果遇上阴雨绵绵的天气,他们更是体会到什么叫“冻到骨头里”,冷雨与冷风平等地四面夹击每个在南方的同学。


“扛过了长春零下30多度的冬天,却在南方被0度冻得嗷嗷叫。”



南方的湿热、湿冷跟北方的干热、干冷,听起来一字之差,带来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


哪怕是气温看起来相差无几的时候,这种差异依然存在。


比如,在北方开封了三天依然嘎嘣脆的洋葱圈跟在南方刚放了半天就变得潮软的薯片。


到了北方的南方人油皮变干皮、干皮变裂皮,处于南方的北方人干皮变油皮、油皮变油田。


“双十一”的时候,南方人抢购着补水面膜、加湿器、身体乳,北方人看着衣柜深处发霉的羽绒服,痛定思痛后下单除湿袋、抽湿器。



而在三、四月的春天,南北自然气候的差异更是迎来了“顶峰对决”。


南方人在北京看天色骤变、沙尘涌起、天空下起泥巴雨;北方人在广东看着墙壁、地板渗出一层层水珠。不同的景象,同样的惊讶:


“这是什么???”



此时此刻,大跨度异地求学的大学生们,才逐渐意识到,跨过“秦岭-淮河”这道分界线,带来的是什么——


不仅是干/湿、冷/热的天气差异,还有见所未见的气候景象,以及前所未有的人文差异。


02

北方的大澡堂,南方的大蟑螂


“啊!!!”(闭眼)(捂脸)(落荒而逃)


这可能是每位南方人踏入北方大澡堂的第一反应。


他们从未想过大澡堂子是长这样的:



甚至是长这样的:



没有隔间,没有小门,大家都赤裸裸地坦诚相见,这对于羞涩的南方人来说,心理和视觉都遭到了极大的冲击。


在“脱光了洗澡”和“今天不洗澡”之间,他们选择了穿着贴身衣物洗澡。


这一决定或许会成为他们无比后悔的事情,因为这会引起本土北方人的注意和惊诧。


“同学,你为什么不脱衣服洗澡?”


听到问话的南方人深感“社死”,只能迅速飞速急速冲澡,然后逃跑一般离开大澡堂。


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给北方人留下一段“有人穿着衣服洗澡”的江湖传闻。



回宿舍火速下单浴帘、防水袋、大浴巾后,南方人以为从此就能“战胜”大澡堂。


等他们拎着一身装备雄赳赳气昂昂地迈进浴室,才发现澡堂文化还包括一块儿聊天、一块儿搓澡。


“为、为什么大家在澡堂可以面对面地聊天、互相搓背啊!这是澡堂!不是聊天室!”



身处南方的北方人则远离了澡堂江湖,在独立卫浴悠哉游哉地洗漱沐浴。

只有大蟑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的时候,才会在北方同学的心里引起波澜,让他们发出撕心裂肺的尖叫:


“啊!!!”(跳起来)(爬上床)(呼唤南方室友)


南方水土是怎么滋养出硕大的蟑螂,至今仍是北方人的未解之谜。



可以说,无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或多或少都会在异域他乡碰上一生之敌:大澡堂/大蟑螂/____?____?(欢迎填空)。


03

语言不通,口味不同?


“鸡同鸭讲,眼碌碌”,这句形容语言不通的粤语俗语,一定程度上描述出南、北方人对话的场面。


虽然大家都讲中国话,但是你的中国fa和我的中国kua不是很一样。


然后南方人被北方同学团团围住,开启了说一句话被纠正一句的普通话培训课。


哼,有多少北方人的快乐是建立在南方同学的塑料普通话上。



而北方人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不着痕迹又圆润饱满的儿化音,在南方格外突出,于是常常被委以重任:晚会主持人/PPT汇报人,就由你来吧,我们普通话最标准的北方朋友!



发展到这里,南、北方人在语言上也就呈现出口音差别。


但是一到晚上,南方室友跟家里人打起电话,传入北方同学耳中的语音是酱紫的:~!@#¥%……&*…@#!


大大的问号环绕在北方室友小小的脑袋上:他们在聊什么?这是在加密通话吗?



这个时候,加入不了就“开打”,北方室友只要大喊一句:


“番茄炒鸡蛋要吃咸的/咸豆花最好吃/冬至全世界都吃饺子!”


就能让南方人停下手中的电话,用标准塑普急急争辩:


“番茄炒鸡蛋要加糖!甜豆花最好吃!冬至吃汤圆!但是汤圆可以吃肉馅儿(er)的!”



倒也不是不晓得尊重他人习俗,只是在维护我方饮食信仰上面,“甜党”和“咸党”向来水火不容,只有川渝朋友的川普出场,才能停止这场“甜咸之争”:


“豆花肯定要吃辣的撒,还要拌饭,巴适得很!冬至得喝羊肉汤,也巴适得很!”


此话一出,“甜党”和“咸党”、“汤圆党”和“饺子党”瞬间站在同一阵线,联手对付“辣党”,双方大辩特辩。


诸如此种南北分歧,还可以见于以下场景:


北方人在南方食堂喝了一口粥,发现居然是咸的?!


南方人的“吃饭”表示吃一切主食,吃米饭、吃面条、吃火锅……都属于“吃饭”,而北方人的“吃饭”纯粹指吃米饭这一项。


所以南、北方人总是很疑惑对方:你们到底吃不吃饭啊?


北方同学说好的不吃饭,怎么在嗦粉?而南方室友说好一起吃饭,怎么去吃面条?



还有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也经常引起“鸡同鸭讲眼碌碌”的局面,像“扫把”和“笤帚”、“抽屉”和“柜桶”、“塑料袋”和“胶袋”……


南、北方人互相大眼瞪小眼,无奈表示:上大学之前,真的不知道这么多文化差异哈!


04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虽然乍看起来,有种“南北水火不容”之感,但往往不到一个学期,来到异地上学的南、北方同学就渐渐适应差别,并且在“找不同”中体验到新鲜有趣的多元文化。


南方学生喜欢上一夜就能将袜子烘干的暖气片,并且沉迷在用暖气片烤橘子皮、柚子皮、榴莲壳(大雾)的气味实验中。


北方同学则在看到朦胧烟雨笼罩江南的那一刻,突然觉得可以原谅向来嫌弃的南方潮湿天气。



在饮食方面,同学们更可能从一开始的“啥都吃不惯”发展到“这也好吃、那也好吃”,打开美食新世界的大门。


南方人迷失在北方面食中,手擀面、手工饺子、手工烙饼……带有一股南方面食所没有的劲道和麦香,让南方同学直接从“米饭胃”变成“面食胃”。


北方人虽然感到南方菜系过于清淡,但是面对虾饺、烧卖、肠粉、凤爪、叉烧、小笼包、手撕鸡、云吞面、姜撞奶、双皮奶、炒蛋奶的时候,依然会大快朵颐,先吃为快。


当然,祖国各地的特色美食,重庆火锅、四川钵钵鸡、江浙杭帮菜、东北锅包肉、云南汽锅鸡……都会让远道而来的学子觉得不枉此行。


四年下来,见识长了,肉也长了,大学也不虚此行~



一边吃着当地美食,游玩着当地美景,一边跟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介绍家乡和此地的同与异,同时也从他们的描述中了解到世界上另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这时不免觉得,费孝通先生的十六箴言似乎也适合描述异地求学同学的心理转变: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从欣赏、想念家乡之美,到学会感受、发现他乡之美,在不同的审美、生活和人生体验交错中,自己逐步迈向成长。


世界的图景一步步地铺展开来,变得辽阔;内心的风景也一点点生动起来,变得多彩。


参考资料:

1.知乎提问《北方人去南方上大学是一种什么体验?》

2.知乎提问《南方人到北方读大学是种怎样的体验?》

3.网易上流《到北方上大学第一天,南方人笑容逐渐消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