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这群古建筑堪称“奇特之最”,美国人曾被吓到:导弹发射井

发布者:海月升时 2022-12-27 03:29

在地大物博的华夏版图中,每一个地方建筑因风土人情的迥异而形成不同的建筑风采,这不仅使得中国古建筑更加丰富,也令我们的文化与文明更加精彩纷呈。

如徽州的马头墙、贵州的吊脚楼、北京的四合院、江南的粉墙黛瓦、山西的传统民居等,但最让我惊叹的、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是福建的土楼建筑。

它作为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在很久以前曾被不知所云的美国人误以为是导弹发射井。直到今天,人们谈起福建土楼都会提到这个梗。而这个“梗”也恰好诠释了土楼建筑的独特性、特殊性。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的福建土楼主要集中福建西南部一带,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日字形、目字形、一字形楼等等,造型丰富,数量繁多,分布也广,著名的景点“四菜一汤”就是由四座圆楼、一座方楼组成(位于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

颇为神奇的是,建筑材料并非是印象中的砖木,而是生土,并掺入砂石、糯米粉、红糖、木条、竹片等夯筑而成,完完全全的取之自然,且十分牢固,具有防御效果。

其中,防御功能是土楼形成中的重要体现。一防野兽,二抵御外敌。它的高大、坚固、且外部圆壁的光整令敌人和野兽都难以入侵。

众所周知(去过土楼的人,肯定都听导游介绍过这段历史背景),土楼的形成离不开历史上中原的几次著名的人口大迁徙。进入闽南山区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不论是语言、饮食、习俗等。

但由于山区环境复杂,野兽出没与盗匪四起令这些移民者在居住环境上发挥了强大的智慧,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土楼就此应运而生。如前面所言,这些土楼建筑风格颇多,圆的、方的、长的等等,但最令后世津津乐道的还是圆形土楼。

主要特征是以多环同心圆楼为主,整个建筑造型是外高内低,楼中有楼,环环相套,祖堂设于楼中心,环与环之间以天井相隔,以廊道相通,两边建筑对称,主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如大门、祖堂等。

从外部望去,是一个巨大的圆柱体;从高空俯瞰,确实是像某个发射井。内部环境因一环扣一环导致游客会产生些许“晕眩”,像是走进了迷宫一般。

但不论土楼的造型多别致、奇特,它的“中心思想”还是与中原的古代传统民居、宫殿建筑的建筑布局一脉相承的:中轴线鲜明,主次分明。最具代表性的圆楼建筑当属“圆楼之王”承启楼。

承启楼是福建土楼中最大的单体建筑,有土楼王的美誉,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它作为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承启楼大概是所有初来乍到者都要瞻仰的地方之一,也是古建筑爱好者必打卡的胜地之一。

这座圆楼的建筑风格就形象地体现了大圆包小圆,祖堂在中心,一环扣一环。犹如当地的这句顺口溜——“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承启楼的修建时间跨越了大半个世纪和两个王朝。从动工到建成,从明崇祯元年到清康熙四十八年,历时81年完成,这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并不多见。

整个建筑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共有400个房间,犹如是一座城堡,令每个建筑专家叹为观止。

据悉,曾有一位日本建筑专家称之为“家族之城”。毋庸置疑,这确实是一个超级大家族,几世同堂,其乐融融,凸显出家族的凝聚力和强大的力量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承启楼全楼按易经八卦布局,外环、二环、三环均分为8个卦。而它的选址,在风水学上堪称是“宝地”,面山、背水、 朝阳,体现出堪舆学天人合一的观念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相形取胜”。

设计者巧妙的利用当地的环境特点,把山、水、路、田、林纳入土楼的统一规划当中,创造出了和谐自然的生活空间。当奇特的建筑与山川的秀美融合一起,便形成了一幅鬼斧神工的画卷。这样的画卷不仅是美,还有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

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古建筑的魅力之一吧。而土建土楼也一直是我心中称得上是“奇特之最”的古建筑。除了承启楼,像裕德楼、业兴楼、振成楼、振福楼、永康楼、善庆楼等也是土楼建筑等杰出代表。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