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野战军之最:东野最壮,西野最苦,华野最早露头,中野最曲折
1950年,随着新中国成立,中央军委对解放军野战军序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六大行政区,四大野战军就此成为历史。
四大野战军番号正式启用源自于1948年11月,截止其取缔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然而,虽然成立时间较短,四大野战军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却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野战军部队,当时的人们还曾经这样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东野最壮,西野最苦,华野最早露头,中野最曲折。
四大野战军分别经历了什么?在这背后,又有哪些往事?
华野最早露头?山东抗战史料
四大野战军当中,被人们称之为“最早露头”的便是华东野战军。
对于这个说法,很多人都予以不解。

要知道,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当中,华东野战军所起家的山东省,都不算是核心解放区,抗战过程中,其地位不如西北的延安,解放战争中,又不如东北三省。
单论建军历史来看,山东最早的游击队成立于1937年日军入侵之际,比之红军老部队,更是晚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为何偏偏华东野战军成为了最早冒头的一个?
事实上,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顾山东抗战历史。
1937年10月,随着日军侵入山东,齐鲁大地陷入了战争的阴霾。当时的共产党在山东省可以说是没有一兵一卒,而国民党部队由于官僚腐败等问题,战斗意志极其低下,难以形成有效抵抗。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山东,已然沦为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山东,这个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迎来了最黑暗的时刻。
但令人惊讶的是,面对着日军的野蛮入侵,山东百姓做出了令世人为之钦佩的举动,他们拿起鸟铳土枪,自发结社进行抵抗。

对于这些民间游击队,蒋介石当然是看不上的,但当时的山东共产党省委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和山东人民站在一起。
早期的我党实力孱弱,经费和兵员都不宽裕,山东又位于抗战最前线,从延安到山东800公里,选择在这里组织抗战是十分困难的。
但是,当时的中央军委还是做出了决定,不惜代价,支援山东抗战,很快,一批批红军老兵,武器弹药,图纸资源,就通过秘密渠道,送往了山东。
在当地省委人员的组织之下,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拉起了徂徕山、黑铁山等地十几支游击队。
这些游击队虽然训练有限,但是以红军老兵为骨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战斗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日军入侵山东仅仅两个月以后,八路军山东纵队便宣告成立,全军共计2.4万人。

山东纵队的成立,是山东抗战的开端,它不但使得原本各自指挥,分散作战的民间游击队形成合力,更意味着山东武装抗战跨入了新的时代。
在之后的日子里,山东纵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编,开疆扩土,仅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建立了泰山、沂蒙、清河、胶东、泰西等数座根据地。
山东虽处于敌后孤立无援的状态,但是,其根据地却是全党全军最为稳固的,纵观全军,任何一支部队都曾经因为战场形势而进行过大规模的转移,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但唯独山东是个例外,抗战时期,日军曾经多次扫荡,均以失败告终,哪怕是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步入国共对峙阶段,山东武装力量依然坚挺,难以撼动,非但没有消散,反而还建立了军区,愈发强大起来。

根据1946年的资料数据,山东军区下辖拥有滨海、鲁中、鲁南、胶东、渤海等五个二级军区,全军兵力高达二十万人。
山东军区是一支地域色彩极强的武装部队,其兵员大都为山东本地人,其建立以来活动区域也集中于山东,从未进行过大规模转移。
这样的稳定性决定了华东野战军成为了第一支正式获得“野战军”番号的部队。
东野最壮,从辽沈、平津战役到抗美援朝
东野全称为东北野战军,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壮”,一方面源自于其实力雄厚、兵强马壮,另一方面也源自于其壮烈历程。

东北野战军是由东北民主联军为基础发展而来,与华东野战军不同,它的组成成分多样:主要有八路军、新四军、老东北抗联等。
东北是抗战结束后最早进行大规模整顿和解放的,有着得天独厚的工业基础和民众基础。
正因如此,在国共内战时,这里成为了解放军最为重要的根据地。
东北部队是我军最早列装炮兵的部队,早在1947年就已经建成9个炮兵团,除此之外,还有着战车大队、高射炮大队,火力雄厚。

1948年初,东北民主联军正式改称东北解放军,由林彪任司令员,全军共计73万余人。
在冬季攻势作战里,东北解放军一口气歼灭国民党15.6万余人,收复城市18座,震惊全国。
建军不到九十天,便解放东北三省面积97%,将国民党军死死的压在了长春、沈阳几座大城市里,挣脱不得。
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东北野战军再度发力,用了52天的时间, 将国民党近五十万余人的大军吃下,解放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结束以后,东北野战军不但在武器装备上更进一步,最重要的是,在战略上取得了极大的机动空间,可以腾出手来帮助其他地区解放。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开入华北地区,参加平津战役,大获全胜。

无论是此后的渡江战役,还是南方剿匪,又或是解放海南岛,我们均可看到东北野战军的身影,从东北地区到海南,可以说,东北野战军打穿了整个国土。
在三年多的解放战争当中,东北野战军歼敌180余万人,位居四大野战军之首。
或许是正应了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抗美援朝爆发之际,东北野战军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志愿军主力,在首批入朝参战的六个军级单位中,其中有五个来自东北野战军。
当时的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位于南方,士兵们北上参战时,很多人压根没有拿到冬衣,正因如此,人们才看到身穿单衣的部队冒着漫天大雪,渡过鸭绿江。
尽管天气寒冷,尽管武器落后,但是,他们的步伐依然坚定,他们用自己的切身行动证明了谁才是全国第一军。
最苦的部队,西北野战军
西北野战军最早由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与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不同,这支部队的兵力极少,只有两万余人,还包括大量的中央文职人员。

西北野战军从诞生起就处于被动,在解放战争华东华北如火如荼之际,身处西北的延安也遭到了国军的进攻,为了能够形成统一指挥,中央军委才成立了西北野战军予以应对。
当时国民党为了肃清陕甘地区的解放区,动用了超过25万人的大军,双方兵力比为10:1,西北野战军的压力极大。
为了能够与敌人展开周旋,毛主席做出了决策,一面利用当地多山的条件进行迂回穿插,一面联系联系中原战场上的部队,让其南下进攻分摊压力。
当时西北野战军的第一战将是彭德怀,虽然兵力孱弱,但是,彭德怀依然镇定自若,打出了“三战三捷”,极大的打击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争取了时间。
与此同时,在南方,刘邓大军率领四个纵队12万余人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威逼国民党腹地。
面对如此情形,蒋介石大为惊恐,立即收拢部队进行防守,直到此时,西北野战军才算立足脚跟。

虽然战场局势稳定了,但是,西北野战军的处境仍旧艰辛,1947年末,陕北地区遭遇了十年一遇的大旱,粮产近乎腰斩,西北野战军的补给条件甚至比不上长征时期。
很多将士为了省下口粮,不得已只能拿黑豆当主食,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国民党军队还是拿黑豆当马料的,其条件可想而知。
然而即便如此,黑豆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吃上的,条件最为艰苦的部队甚至会拿野菜和粗糠做主粮。
西北是老根据地,因此一直以来被国民党在工业上进行封锁,武器尤为紧张。
在那个东北野战军已经用上高射炮的年代,西北野战军的战士平均每人只配发5发子弹。
炮兵虽然也有,但是用起来却相当“抠门”,每场战斗最多只能打15发,15发炮弹打完,无论赢了还是输了,都不能再发一炮。

15发炮弹是什么概念?
当时的东北野战军,每场战斗每门山炮的标准是配齐三百发炮弹,华北野战军条件稍差,但也是不低于一百发,由此可见,西北野战军已然是最“穷”的一支部队。
1948年1月初,陈毅对西北野战军进行了考察,曾经由衷的感叹道: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战果,西北野战军真是相当不易。
成军颇为艰辛:中野最曲折
事实上,以上三大野战军虽然各有不易,但终归一点,他们是有着自己的地盘的,有了地盘和根据地,就有兵员,可以组织生产经营。
然而,中原野战军最初却是什么都没有,靠着一口一口从国民党手中抢出来的。
中原野战军起自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及地方部队,在1945年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因此,他们也被形象地称之为刘邓大军。

解放战争早期,中野部队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其他三大野战军作战,无论是上党邯郸战役、晋南战役、淮海战役,细细观察不难发现,中原野战军所打的仗,绝大多数都不属于传统印象当中的“中原地区”。
中原野战军的关键转折点在于跃进大别山,这场挺进不单单要长途奔袭上千里,还要跨越十几条大河,难度极高。
整场战斗当中,刘邓大军是真正意义上的与友军断绝,没有情报支持,没有粮草援助,兵员补给困难,随时面临战斗。
但是,如此艰巨的任务,最终还是被中野给完成了。

1948年5月,中央军委才做出决定,将晋冀鲁豫地区的部队重组,改称为中原野战军。虽然中野起步较晚,但是,他们的速度却相当之快,当年便完成了对于中原诸重镇的收复:先后解放了洛阳、郑州、开封。
直到此时,中原野战军才算有了自己的基本盘。
中原地区自古人口密集,很快,中原野战军的总兵力就飙升到了28万余人,1949年4月,中原野战军扛起了渡江战役的大旗,率先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紧随其后,又拿下了南京、南昌等国民党核心城市。
考虑到东南地区距离华北东北较近,中原野战军又转而一路西进,开始向着西南地区进发,通过大迂回、大包围,打响了成都战役,参与了四川、云南、广西的解放。

在整个1949年里,中原野战军就完成了歼灭胡宗南部90余万人的惊人成绩。
事实上,中原野战军主要发力的阶段并不是在中原地区,而是在华北与西南地区。
因此,在1950年四大野战军更换番号之际,中原野战军也被划归为西南军区,主要驻扎于四川、新疆等地区。
可以这样说,整场解放战争中,中原野战军的牺牲和奉献是最大的,其所承担的战略任务、作战跨度更是无可争议的第一。
正因如此,人们才会感叹:中野最曲折。
参考资料: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共产党历史组织机构辞典》.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大家都在看
-
这座桥,为什么能成国内之最? 湖北日报讯(记者林晶、通讯员沈正华、古建敖)4月14日,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合龙,420米一跨跨越汉江。该桥刷新了铁路大桥的建设纪录,是我国铁路领域跨度最大的梁桁组合斜拉桥。420米,这么大跨度为什么要一跨过江 ... 中国之最04-17
-
中国各省之最,你知道的有哪些? 中国之最03-27
-
100个中国历史上的“之最”,你知道多少? 以下是100个中国历史上的“之最”,涵盖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建筑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明成就:政治与制度1. 最早的封建制度:西周时期的分封制。2. 最早的中央集权制:秦朝确立的郡县制 ... 中国之最03-17
-
地理冷知识——中国地理之最 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以其无与伦比的地理多样性闻名于世从巍峨雪山到沙漠戈壁从大江大河到湖泊峡谷那些极致的地理景观往往更令人叹为观止以下这些“中国地理之最”你是否都知道呢?陆地海拔最低点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 ... 中国之最03-17
-
中国各省之最,看看您的家乡有没有上榜? 中国幅员辽阔,各省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与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带你走进这些省份,看看哪些地方有着独一无二的“之最”。或许,你的家乡也在其中?最有历史底蕴的省——河南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 ... 中国之最03-09
-
中国文化特色之最 中国的城市不仅以其自然景观著称,还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以下是一些中国城市的文化特色:“之最”:1.杭州西湖 :被称为“人间天堂”,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历史名胜闻名,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的经 ... 中国之最03-07
-
32个中国各省之最,你知道几个? 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它们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在地理、人文、经济等诸多领域各擅胜场,拥有众多令人瞩目的“全国之最”,共同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底蕴深厚的壮丽画 ... 中国之最03-05
-
32个中国各省之最 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34个省级行政区,它们犹如璀璨的星辰,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华夏版图。这其中包含了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从南至北,跨越5500多公里的距离,冬季时更是跨 ... 中国之最02-22
相关文章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环青海湖大赛
- 中国最大的岛屿排名前十名:崇明岛上榜,第十有东海碧玉称号
- 中国经济价值最大的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面积达121.3平方公里)
- 中国最大的香菇市场:西峡县双龙香菇市场(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
- 中国海岸线最长的5个省份:第一是经济大省,辽宁上榜
- 中国十大盐场排名:长芦盐田上榜,第六在江苏省
- 中国十大盐矿:山东潍坊盐矿上榜,第十是世界最大盐矿之一
- 中国吃盐的省份排名
- 中国有哪些淡水湖?中国十大淡水湖排行
- 中国十大之最,你都知道哪些?
- 中国海岸线最长的5个省份,广东和福建排前两名
- 中国最著名的八大古玩市场:潘家园上榜,西安古玩城排第一
- 中国十大淡水湿地公园,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排第一名
-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上榜,京剧居首位
- 中国地震最多的十大省份:甘肃排第七,新疆排第一
- 中国十大最著名的金矿,福建紫金山金铜矿排第一位
- 国内著名大峡谷有哪些?中国最美十大峡谷排名
-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盛世,文景之治排第一名
- 中国十大皇帝之最
- 中国最为著名的十种戏曲种类:沪剧上榜,京剧排第一名
热门阅读
-
房中术素女经秘戏图本,我国古代性文化的鼻祖(图) 07-10
-
雷锋怎么死的?当时医疗条件差导致耽搁抢救 07-11
-
十大上海留学中介排名 想要有所成就就选它们 06-22
-
中国黑社会老大排行榜,最仗义东北乔四爷绝壁第一 06-23
-
中国十大未破杀人惨案:悬案桩桩手段残忍无比 06-18
-
中国十大最漂亮的女人排行榜 中国最美的女人有哪些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