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物之最的传国玉玺,究竟去哪了?

发布者:资三四郎 2023-1-22 12:35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所有文物中,如果说有哪件文物的名气、地位、意义、价值,这些因素都位居首位的,那传国玉玺绝对是最有资格的一件,同时,它还集诸多传奇故事于一身,充满了神秘色彩,其他文物皆无出其右。


如此重要的一件国宝级文物,它究竟身在何处?接下来,就沿着历史的脉络一起来探寻传国玉玺的踪迹。


一、传国玉玺的诞生

根据《后汉书》记载,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随着齐国不战而降,秦国遂一统天下,秦始皇于是去王号、称皇帝。同时,命李斯以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自此“传国玉玺”开始成为至高无上皇权的象征。

公元前221年,嬴政一统天下,命李斯雕刻传国玉玺

从法理上来说,谁拥有这枚传国玉玺,谁就可以合法地成为皇帝。因为这枚传国玉玺本身,就代表了天命所归。当然,真正想去争天下,还是要看自己麾下的实力。但不管怎么说,一件物品就能作为皇位合法性的证据,这件物品的价值,自然是超乎想象,甚至超过了千军万马。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寓意,导致这枚传国玉玺在接下来的上千年历史中,有了无比坎坷的经历,引得无数帝王、乱世枭雄们趋之若鹜,它所经历的历史故事足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

传国玉玺(仿)

李斯书写字体

二、传国玉玺的第一次失踪:沉入湖底

有传闻,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传国玉玺现在仍然在洞庭湖底。


又有传言,在此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


这个传闻是从哪来的呢?它的依据是什么呢?


《史记》记载了秦始皇的一次南巡,“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这里的“湘山祠”正好就在今天洞庭湖的君山岛上。当时,秦始皇游历到君山岛之后,奇怪的是,他突然结束了南巡的行程,起驾回宫了。


因此,就有人把这段史料记载和坊间传闻结合,联系在一起,并绘声绘色的将这段故事丰富了起来,越传越神。

洞庭湖地形图

不管是遗失在洞庭湖底还是数年后失而复得的说法,疑点都甚多。


疑点一:始皇帝南巡为什么要带着传国玉玺?

皇帝的印鉴一般是用来在颁布的诏令或者官方文件上盖章用的。秦汉皇帝都有六玺:一,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五,天子之玺,用于册封外国君主;六,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六玺各有不同用途,并满足所有国家事件的需要。


六玺“仿”

皇帝平时就是使用六玺来发号施令、传达旨意,而传国玉玺是皇位正统的象征,是用来证明君权天授的信物,并无具体用途,所以没必要随身携带。


也许有人要硬杠,说不定偶尔用它来盖盖章呢?


那么,秦朝的文书是写在什么材料上?主要是竹简、木简,少量写在布、帛上,纸在东汉才发明。

秦简的尺寸一般为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而传国玉玺的尺寸是约10厘米左右的立方体(这个在之前的文章分析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阅),用它在竹简或布帛上盖章,尺寸显然不合适。既然平时都用不上,那出去游玩带着传国玉玺干嘛?(不用随时拿出来炫耀吧)

秦简

疑点二:想从洞庭湖底找回失落的物件,不太可能!

要知道洞庭湖古称“八百里洞庭”,不仅面积大,而且水也深,湖底更是淤泥堆积,别说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即使在现在也很难从偌大的洞庭湖底找寻到玉玺大小的东西。

洞庭湖还是挺大的

因此,传国玉玺在秦始皇南巡时沉入洞庭湖底的说法可信度不高,后来又被捞起更是无稽之谈。当时它应该一直在秦皇宫中,之后的史料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传国玉玺的第二次失踪:遗落枯井

关于传国玉玺的传承,《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载,嬴政立下遗嘱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扶苏,因此扶苏原本是传国玉玺的第二代正统拥有者。


然而,由于宦官赵高祸国乱政,篡改始皇遗诏,赐死扶苏,扶持秦二世胡亥登基,传国玉玺自然到了胡亥手中。

赵高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啊

秦朝末期,天下大乱,刘邦抢在项羽之前进入国都咸阳,秦后帝子婴在城破时献出玉玺,传国玉玺就一直在西汉王朝刘氏手中代代相传。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夺政权,他让弟弟进入宫廷索要传国玉玺,遭到汉孝太后的强烈斥责,并把玉玺重重摔在地上。不过玉玺的材质着实优秀,遭受猛烈撞击也只是摔掉了一个角,后来王氏兄弟用黄金对玉玺进行了镶补。


公元23年,王莽的新王朝覆灭,玉玺被校尉公宾得到,献给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李松,李松不敢要又转手给了汉朝宗室后代刘玄,后来刘玄被赤眉军抓住,玉玺辗转到了傀儡皇帝刘盆子的手里。没过多久,刘秀大败赤眉军。传国玉玺又落到了东汉王朝刘氏手中。


一转眼200多年过去了,到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东汉末年了。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相互交织,大将军何进不敌宦官集团,于是招西北大军阀董卓进京,奈何东窗事发何进身死,袁绍等人诛杀宦官后逃亡,汉少帝携带玉玺在途中被董卓迎回,不过在动荡中玉玺不知道丢在了哪里。至此,传国玉玺迎来了短暂的遗失。

孙坚得玉玺

由于董卓乱政,公元190年,十八路诸侯前来讨伐。东吴孙坚收复洛阳后,命士兵翻找传国玉玺,最终在城南一口井中找到, 据传是因为宦官张让(十常侍之乱)裹挟汉少帝逃出皇宫时把玉玺扔在了井里。


当时,董卓入主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只为专权与享乐,对传国玉玺并不在意。要不是孙坚执意寻找,这一传世国宝很有可能就此长眠枯井。


对于孙坚发现的这枚传国玉玺,后世基本没什么怀疑,大家认为这就是正品。一方面,孙坚之前从来没见过传国玉玺,不可能有仿造的能力,而后来也有见过传国玉玺的人,确定过这枚玉玺的真伪。另一方面,发现玉玺的地方,也确实和之前的很多历史事件对得上,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四、传国玉玺的第三次失踪:遗失大漠

东汉末年,象征真命天子的圣物传国玉玺再度显世后,立马遭到各路势力人马的疯狂抢夺。孙坚收复洛阳获得玉玺,本以为自己有帝王之命,可惜很快英年早逝。


孙坚去世后,儿子孙策认为传国玉玺是不祥之物,转手交给淮南军阀袁术换来兵马和自由身。袁术狂妄自大以传国玉玺为证自立为帝,最终招来杀身之祸。后玉玺被曹操所得,儿子曹丕取代汉王朝,玉玺被他在肩部刻上了“大魏受汉传国之玺”几个字。三国鼎立结束后,司马氏建立晋朝,传国玉玺就此落入晋朝皇帝手中。

孙策用传国玉玺换来3000兵马,让东吴崛起

之后传国玉玺就开始了一连串各种易主命运。


晋朝仅仅传了两位皇帝,便爆发了八王之乱。此后,北方游牧民族趁势南下,纷纷建立政权。最后,西晋被汉赵政权所灭。汉赵大将刘聪攻破洛阳后,晋怀帝献出传国玉玺出城投降,就这样,玉玺落到了前赵手里。


再之后,前赵政权分裂,以石勒为首的后赵政权灭了前赵,再次抢到了这枚传国玉玺。石勒还特意在玉玺旁边,加上了‘天命石氏’这四个字。


不过,石勒刻的这四个字,显然没什么作用。仅仅二十年之后,后赵同样被冉魏政权取代。之后,冉闵为了得到东晋的帮助,被东晋将领骗走了玉玺。自此之后,传国玉玺再次落入司马家手里。


回到司马家手里之后,这一次,传国玉玺正统传承的时间就比较长了。东晋灭亡后,被刘裕建立的刘宋政权取代,历史也正式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在南北朝时代,南朝先后传了宋齐梁陈四代,玉玺也就从东晋一路传到了南陈政权手里。


到了南北朝末期,随着杨坚篡取北周皇位,建立隋朝,并且南下灭陈,中原再次被统一,玉玺就此落入隋杨手里。不过,杨家也只传了两代就亡国了。隋朝灭亡后,传国玉玺再一次经历了一场坎坷的旅程。


这一次的坎坷,主要是被那场隋末战乱影响的。隋炀帝杨广被麾下禁军发动兵变所杀,这场兵变史称‘江都政变’。之后,著名的大奸臣宇文化及接管了禁军,传国玉玺也就落入到了宇文化及手里。

隋炀帝与宇文化及(剧照)

在演义小说中,隋朝灭亡时各大势力开始争抢玉玺。最终,被李渊的儿子李元霸,技压群雄,抢到了玉玺。但在正史上,李元霸这个人是不存在的,玉玺也不是这样落入李家的手里。


在正史中,江都政变后,宇文化及率兵和瓦岗军大战了一场,最后被瓦岗军打败。此后,宇文化及率领残存的士兵,裹挟隋朝女眷向北方逃窜,路上却被另一位隋末枭雄夏王窦建德截杀,玉玺和隋朝女眷就落入到了窦建德手里。


但没过多久,北方的突厥便前来找窦建德要人。这主要是因为隋朝当时派了一位公主去北方和亲,那位公主此时在突厥地位很高,所以才能派遣突厥前来要人。窦建德为了得到突厥的支持,直接把人和玉玺都交了出去。所以,传国玉玺也就跟随突厥人一起远离中原大地,隐匿漠北。


从东汉末年到隋朝灭亡这400年间,传国玉玺虽然易主频繁,长期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但上述史实争议不大,这枚正品传国玉玺一直传承了下来,并未存疑。


五、传国玉玺的第四次失踪:大火中销声匿迹

隋末唐初,传国玉玺被突厥人带回大漠,彼时,中原各势力为争夺政权而无暇顾及。以至于唐朝开国至李世民登基初期,一直都没有传国玉玺,李世民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了天下却没有传国玉玺的帝王。


直至政局稳定后,李世民才派出大唐战神李靖率兵前往北方奇袭突厥,一战灭了突厥的统治核心,将传国玉玺带回中原,至此,玉玺伴随着唐朝皇位一起,传了两百多年。

李靖大破突厥

当然,后世也有人质疑,真正的玉玺会不会早遗失在了漠北,李靖带回的只是一个赝品,或者是李世民为了证明正统帝位,秘密伪造的。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但绝对很低。


因为当时在李世民麾下,有很多高级文官,是直接从隋朝继承来的。在隋朝的时候,他们都见过真正的传国玉玺。而玉玺回归之后,他们又没有任何质疑,这足以说明,李世民得到的这枚玉玺,应该是货真价实。


转眼又到了唐朝末年,朱温篡唐,玉玺就落到了朱温手里。十六年后,李存勖又灭了后梁,建立了后唐。但到了后唐灭亡的时候,末帝李从珂直接带着玉玺,在皇城当中自焚而死,传国玉玺从此消失在人世间。


在这之前,传国玉玺虽然多次经历时代变迁,但基本上可以保证玉玺本身的真实性。但是在这之后,玉玺的传承就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六、后世近千年,传国玉玺数度再现,难辨真伪

唐朝末年,传国玉玺伴随一场大火彻底销声匿迹,但依然有很多人认为,玉玺并没有被烧毁,只是暂时失踪了。因为玉玺本身是玉制的,火灾的温度很难达到玉的熔点。


所以,唐代以后也多次传出传国玉玺重现的传闻,但都无法证实其真实性。


北宋:

宋哲宗时期,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个农夫,拿着一枚传国玉玺前来献宝,说是在自家农田里发现的。此时,距离传国玉玺失踪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其真伪已无人可知。


就当这枚玉玺是真的,二十多年后‘靖康之变’,这枚传国玉玺又随着徽钦二帝一起,被金国带去了北方,再次下落不明。100年后蒙古灭金,依然没有再找到这块传说中的玉玺。


南宋:

赵构建立南宋之后,说是传国玉玺没被金国掠走,又拿出一块。这枚玉玺也就随着南宋的皇位,一直往下传。直到崖山海战,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一起跳海时,也把这枚玉玺带在了身上。所以,这枚传国玉玺,便和小皇帝一起掉到海里了。

元朝:

忽必烈去世后,传国玉玺惊现大都,被崔彧找到后给了铁穆耳,铁穆耳也是因为这块玉玺才继承皇位的,但其真实性也无从考证。

明清:

到了明清两代,虽仍然不时会有传国玉玺现世的传闻。但每次一番考证后,都被认定为赝品。

至于明清历代帝王传承的传国玉玺,也只不过是帝王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命人雕刻而成作为内心的安慰而已。

现代:

1975年时,据说有个军官找到了传国玉玺,在澳门出售。香港一位爱国人士愿以9亿港币购买,并赠送给祖国,最终却不了了之,毕竟这个所谓的传国玉玺很有可能是假的。


结尾

其实,自后唐灭亡以后一千多年来,所谓的传国玉玺也就只剩下一个传说了。除了史书上的那些记载之外,对于这枚曾经象征皇权的玉玺,谁也不知道到底真正长什么样。如果传国玉玺真的还存世,未来某天又再次被发掘出来的话,那这件文物,绝对会是中国所有历史文物当中,分量最重的一个。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