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史上之最知多少(2)?

发布者:名捕铁手 2023-1-22 12:35

1.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东汉至晋朝皇甫谧编纂。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对针灸穴位进行了科学的归类整理,在医学领域矗起丰碑。共收录穴名349个,图文并茂,易学易用。皇甫谧还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烈女传》、《玄晏春秋》等。

2.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唐显庆二年(657)苏敬等23人奉旨官方撰修,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 此书是在梁朝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补充而成,新增药物114种,共记载药物844种,所增加的药物中,有一部分外来药品,如安息香、龙脑香、胡椒、诃黎勒等。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菜、米谷、有名未用回互类。还将药物标本绘成图,是最早的药物图谱。原书共54卷,包括目录2卷,本草20卷、药图25卷、图经7卷。《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公元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日本《律令蜒喜式》记载:"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凡读医经者,《太素》限四百六十日,《新修本草》三百一十日"。这也说明本书对日本医药事业影响之深远了。

3.最早的藏医经典著作---《月王药诊》。《月王药诊》可能是公元8世纪上半叶编译而成。一般认为是藏族著名译师兼藏医学家毗卢遮那和汉族医僧马哈耶那综合公元710年时金城公主进藏带去的大量中医书籍的译本,结合天竺医学、藏医等编著而成,梵文名“索马拉札”。《月王药诊》全书共113章,内容包括人体的生理功能、胚胎发育,人体骨骼、肌肉、脉络、脏腑各器官的组织构造,身体要害部位,发病的原因,疾病寒热性质,分类,疾病的诊断和隆、赤巴、培根疾病、五脏六腑疾病,各科杂病(吐泻、痢疾、消化不良、浮肿、肿瘤、瘰疬、天花、白喉、疮疡、外伤、中毒症、虫病等)及治疗方法如放血、火灸、敷罨、正骨、复位等;药物方面有药物性味、功能、分类珍宝药及饮食起居疗法,剂型有丸、散、汤、膏、酥油剂等,总之涉及藏医学的各个方面。

所载药物780种,相当一部分是特产于青藏高原,是藏医独家用药,如藏麻黄、藏黄连、唐古特乌头、鸭嘴花、喜马拉雅紫茉莉等等,像五脉绿绒蒿、虎耳草、藏雪莲、唐冲嘎布等主要生长于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隆、赤巴、培根三因素理论学说,疾病病因贪、瞋、痴三毒及土、水、火、风、空五源学说等是移植于古印度医学的内容。


藏药瓶

4.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唐·孟诜(shēn)撰成于唐长安年间(701~704),一般认为此书前身为孟诜《补养方》,张鼎补充89种食疗品,又加按语(冠以“案经”,或作“谨按”),编为本书。共载文227条,涉及260种食疗品。孟诜与孙思邈齐名的唐代四大名医(另两位是王焘和孟诜的徒弟王冰)。首载菠薐、胡荽、莙荙、鳜鱼等食蔬。尤以动物脏器疗法与藻菌类食疗作用之记载引人注目。

食疗

5.最早的官办药厂、药店---熟药库、合药所、卖药所、修合药所、医药合剂局、熟药所、医药惠民局、太平惠民局。宋代药物被列为专卖品,由市易务卖药所经营。熙宁九年(1076),宋神宗诏令撤销合并旧有的熟药库、合药所、卖药所,在京城开封设置太医局熟药所,又称修合卖药所,通称药局。委官监制和销售成药,为官药局的创始。熟药所出售的成药比生药使用方便,很受医生和病人欢迎,成为我国药厂和药房的开始。

捣碎中药用的铜研钵

用手脚粉碎中药的铁研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