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中国最大的钞票长啥样?

发布者:贴牌人生 2023-2-27 21:35

大明通行宝钞是我国迄今为止发行的票幅面最大的纸币。

陈先生收藏的大明通行宝钞制钞铜板。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罗毅 代琳源 报道: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迄今为止发行的票幅面最大的纸币当属“大明通行宝钞”,一张纸钞差不多有 A4纸那么大。在600多年前,这样巨大的钞票是如何印刷出来的呢?近日,我市收藏爱好者陈先生展示了其珍藏的一些制钞铜板,其中就有印制“大明通行宝钞”的铜板。

票幅巨大 至今仍是中国之最

陈先生今年90岁,从退休后开始涉猎收藏,在30年的时间里,他收集到了很多物品。“退休前,我就喜欢看《收藏界》《宝藏》《中国收藏》等杂志。退休后,我开始淘宝,还多次到福建、河南等地收集藏品。”陈先生说,他收集的物品包括各式各样的田黄印章、玉石制品和书简,还有不少紫砂壶。

在陈先生收集的众多宝贝中,有几块铜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看到,这些铜板有的尺寸很小,不足巴掌大。有的尺寸很大,和 A4纸差不多大小。从造型上看,这些铜板方方正正,上面刻有文字和花纹。整个铜板上锈迹明显,泛出红铜色,很有年代感。

记者查看铜板上的字迹,发现有几块铜板的最上方反刻着“至元通行宝钞”字样,还有一块铜板的上面反刻着“大明通行宝钞”字样。“这就是我们古代印制纸钞时使用的铜板。”陈先生介绍。

记者查阅史料得知,至元通行宝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币之一,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发行,以桑皮纸制,呈深灰色,是元朝大行钞法的实物留存。至元通行宝钞共发行十一等钞值,分别为贰贯、壹贯、伍佰文、叁佰文、贰佰文、壹佰文、伍拾文、叁拾文、贰拾文、十文、伍文。而大明通行宝钞是中国迄今票幅面最大的纸币,票幅尺寸为338毫米 X220毫米。尤为珍贵的是,明朝276年的历史中,只发行了这一种大明通行宝钞。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纸币的国家,这些制钞铜板可以作为佐证。”陈先生说。记者观察发现,至元通行宝钞铜板虽然比大明通行宝钞铜板宽一点,但高度却要少一点。

工艺精良 防伪等级很高

记者看到,陈先生收集到的这块大明通行宝钞制钞铜板上,中间刻有“伍拾文”字样,下面刻着铜钱的模样。在铜板的下方,刻有几行文字。铜板的左右两边,刻有花纹。

查阅资料得知,大明通行宝钞的发行和朱元璋有关。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下旨设置宝钞提举司,作为纸币的制作发行机构。经过一番准备,第二年“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大明宝钞以桑穰为材料,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文花栏,上面写着“大明通行宝钞”,两边有八个篆字,“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间画的是几串铜钱。

此外,为了防止民间制作假钞,在大明宝钞的下面写着:“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十五两,仍给犯人财产”,明确规定了对制造假钞的惩罚。至此,明朝形成了“大数用钞,小数用钱,钱钞兼行”的制度,并且禁止使用金银进行贸易,对于违反规定的要进行处罚。

由此可见,明朝官府在大明通行宝钞的材质和制作工艺等方面都严防伪造,一旦发现有人伪造宝钞就会将其处以斩刑。实际上,在大明通行宝钞发行的一百多年里,伪造宝钞的现象很少,这除了明朝官府大力管控,还离不开宝钞本身独特的防伪技术。

据相关文献记载,明朝沿用的是元朝的制钞方法,在制钞的原料上选用的是桑穰,也就是桑树剥掉皮后,桑树皮与树肉之间那极薄的一层内皮,使用这种材料特别不容易仿造。当时官府对于钞料的管控可谓极其严格,这使得伪造者几乎就没有原料的来源,相当于直接从源头上将想要伪造宝钞的这一想法扼杀在摇篮里了。此外,印制宝钞用的铜板使用了精湛细致的雕刻技术,如此高难度的雕刻技艺使伪造宝钞的人很难按照原样刻印。另外,大明通行宝钞的正面盖有两方红色的官印,一方是“大明宝钞之印”,另一方是“宝钞提举司印”。大明宝钞的背面也盖有两方印章,红色官印为“印造宝钞局印”,以及油墨印的钱币面额。这些印章都有相应的防伪暗记,当时民间是很难仿造的。

宝钞贬值 最终“一文不值”

仔细观察陈先生收集的大明通行宝钞铜板,可以清楚地看到,下方的字样上,有“户部”两字,并不是“中书省”字样,这又是为何呢?原来,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到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为止,大明通行宝钞都是中书省督造的。公元1380年,明朝开始废除中书省设立六部,造钞属于户部的职责,所以制钞铜板上的字样就换成了“户部”。“中书省造大明通行宝钞由于发行时间短,百姓也不配合使用,流通受阻,导致存世数量极少,品相良好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相对比户部造大明通行宝钞的价值要高一些,在收藏界可谓是一钞难求。”陈先生介绍。

不过,让朱元璋也没有想到的是,朱棣在位时期,为了支付庞大的财政开支,滥发宝钞,加速了宝钞的贬值,“由是物价翔贵,而钞法益坏不行”。另外,明朝还制定了“倒钞法”,人们用旧钞换取新钞时,还要缴纳一定的“工本费”,导致旧钞大量堆积,加速贬值。据明朝相关史书记载,大明通行宝钞在发行初期,一贯大明宝钞可以买到一石大米。但随着宝钞发行量逐年增加,大明宝钞由于磨损而不断贬值。到了永乐二年,由原先的一贯宝钞增加到三十贯才能买到一石大米;宣德年初,一石大米的售价涨到了五十贯大明宝钞;正统九年的时候,想要买到一石大米竟然需要一百贯大明宝钞。宝钞的贬值使民间百姓更不愿意使用这样的纸币。到了明宪宗时期,“钞一贯不能直钱一文”。宝钞掉在地上,过往的行人甚至看都不看一眼。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