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前世与今生,一文读懂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发布者:菜鸟五毛 2023-3-22 21:56

提起中国古建筑,就不得不提我国伟大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在其著作的《中国建筑特征》一书中提到“建筑之史,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建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梁思成先生

01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古代世界有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分别为: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

主要成果:

1、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2、调查研究了大量古代建筑实例,为建筑史积累了一批详实可靠的例证

3 、细致研究了宋《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作法则例》,整理了不少有关古代建筑的文献及匠师抄本。

4 、培养了一批建筑人才,如:单士元,刘致平,莫宗江,陈明达,罗哲文等 。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02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一、建筑的礼制化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构思。

礼,起源于宗教,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缺失的制式:礼制。

宗教建筑“左祖右社”布局形式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以儒家思想为基本构思,讲究“天人合一”;礼制对建筑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建筑类型,进而形成一套庞大的礼制建筑群。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等。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布局等在内的礼制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如:

1、(城)天子九里,公七里,候五里,子男三里。《春秋典》

2、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大都不过三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氏传》

3、天子城高七雉,隅高九雉;公之城高五雉,隅高七雉;侯伯之城高三雉,隅高五雉。《考工记》

宫殿“前朝后寝”布局形式

二、城市规划制度的产生

根据《周礼·考工记·匠人篇》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匠人营建都城,以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设置三个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路寝前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朝及市的规模为各居一“夫”之地,即占地一百亩)

《周礼·考工记》王城图

三、建筑设计要求

建筑的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区别其他国家民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独特处。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是根据人们的社会地位来规定建筑物的等级式样和规模,皇帝、皇亲国威和贵族阶层的建筑、朝廷官员和地方官员的建筑、平民百姓的建筑等等,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

比如,《春秋典》中就记载“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意思就是“天子的堂阶高为九尺,诸侯为七尺,大夫为五尺,士兵的就只能是三尺”。(注:台阶的数量,在易经当中有阳卦奇,阴卦偶的规定,也就是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我们平常居住的家宅一般都是阳宅,古代台阶的数量多为单数,单数为阳数,包括1、3、5、7、9,11数字越大,等级越高。)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现存最古老的木构件建筑,以中国之最的身份,向世人展示最古老的建筑构件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礼制中,关于建筑形制的规定对于屋顶式样、面阔的间数、装饰的色彩、彩画的形式等等都有详细规定,建筑等级制度甚致被列人朝廷的法典之中,违者不仅是违礼,而且还是犯法,重者可招致杀身之祸。由此可见,古代建筑的形制是极其严格的。

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四、建筑中的阴阳与五行

(一)阴阳

在古人的概念中,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相对动者为阳,相对静者为阴。

阳代表着积极、进取、刚强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阴代表着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或现象。

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亢进的,统属于阳的范畴;凡属于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衰减的,统属于阴的范畴。

阴阳对应

(二)五行

东为木,西为金,两种实物,南为火,北为水,两种虚物,古代建筑:东西向为实的山墙,南北向为虚的门窗。如,江南水乡建筑粉墙黛瓦:白为金,代表财产,黑为水,克火。

五行分中

03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一、建筑礼制

建筑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发展,中国建筑主要从以下方面体现文化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都要遵循礼法。其形式讲究对称、均齐、庄严。

在崇孝的主张下,对陵墓建筑极为重视。

对宅居,则要求“五世同堂”,形成中国大家庭制度下的民居特色。

明清·故宫

二、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住宅,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封建大家庭在建筑上的缩影。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果。

传统的北京四合院

三、原始社会建筑

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从穴居、巢居开始,逐步地掌握了一些营建房屋的技术,并利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形成了最早的房屋建设形制。

四、夏商周建筑

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商朝后期,奴隶主们已经开始建造大规模的宫室和陵墓。

到了西周以后的春秋时代,统治阶级营造了许多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这些城市的城壁用夯土筑造,宫室则多建在高大的夯土台上。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过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从此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陕西·宝鸡·西周岐山宫殿复原图

五、秦代建筑

到了秦朝消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王朝后,则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以及万里长城、驰道等举世震惊的庞大工程。

首先是秦始皇时对咸阳城的不断扩建。

其次是中国历史上体量最大的陵墓一一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临潼骊山,由3层方形夯土台叠置而成。

另外,早在战国期间,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并各筑长城以自卫。秦统一中国后,为把北部的长城连成一个整体,西起甘肃,东至辽东,建造了大规模的长城,长达3000余公里。

长城

六、汉朝时期建筑

汉朝的建筑发展较以前各代更为迅速,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体系,在汉代基本形成,其突出表现就是木构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发展。作为我国古代木架建筑的显著代表——斗拱,在汉代已普遍运用。

随着木结构技术的进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特色之一的屋顶,形式也开始变得多样化。

汉代·未央宫复原图

七、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这个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与传统道教、儒家思想开始碰撞,思想界异常活跃,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现象,各类文学、绘画、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和绘画艺术。

山西·大同市·云冈石窟

八、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建筑

隋唐至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有巨大发展和提高。主要有以下成就和特点:

规模宏达及严整的城市规划。

建筑群体处理及建筑艺术日臻成熟。

木制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和标准化。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九、宋代建筑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发生较大转变的时期,规划建设规模虽然比隋唐小,但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形式复杂的殿阁楼台,并影响以后元、明、清几朝的建筑。

这个时期,主要以寺塔、殿堂和墓室建筑为代表,流行以仿木结构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另外,宋代的园林艺术更加兴盛。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十、辽、金、西夏和元代建筑

这个几个朝代均由少数民族建立,由于文化的差异,在建筑形制上,总体来说这些民族的建筑较汉地的建筑来得简约、粗犷。

十一、明清建筑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建筑达到了最后一个高峰,建筑业趋向程式化、定型化,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但建筑装饰也开始变得琐碎繁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应用面更加广泛。

建筑群的布局更为成熟。

官僚地主兴建私家园林蔚然成风,尤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带,给后世留下了一些别具特色的园林佳作。

官式建筑的装修包括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等级分明。

陕西·三原·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

十二、近代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新旧两大体系,旧体系是原有传统建筑的延续,形制上基本沿用原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和风格面貌,到由于受新建筑体系影响,也出现局部的变化;新建筑体系是包括从西方和国内自身特点发展出来的新型建筑体系,具有近代功能、新技术和新风采。

近代建筑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建筑形制;同时,随着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及形势变化和影响,我国的建筑经历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中国古代建筑,每一座其实都像是一件艺术品,其建造之精美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每次看到那些造型特别精美的古代建筑,都打从心里佩服古代建筑师们的匠心独运和高超的建筑水平、技巧。


以上分析纯属个人见解,大家如有新看法以及古建筑的朋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同时关注我,后续将会分享更多建筑知识与大家探讨学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