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引黄古灌区的“蝶变”之路丨水润中国·从东风堰出发——对话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发布者:秀才有理 2023-4-22 01:51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李佳雨 苟春 宁夏摄影报道

申遗成功时间:2017年10月

工程档案:

宁夏引黄古灌区是我国四大古老灌区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灌溉历史。现在的宁夏引黄古灌区范围达8600平方公里,引黄干渠25条,总灌溉面积982万亩。该灌溉工程遗产也是黄河流域主干道上的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同时实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一线探访:

3月上旬,“塞上江南”的融冰才开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村里平整好的大片土地,正静静等待着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春灌。

青铜峡是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峡谷,峡谷长10多公里。自秦汉起,当地先民就在青铜峡谷凿渠引水,十余条引黄古渠系由青铜峡而发,密织如网,纵横交错,灌溉了广阔土地,逐步发展形成现在的宁夏引黄古灌区。

黄河从韦桥村的东南方向经过,在村里那些如血管般的渠道不断延伸的过程中,“天下黄河富宁夏”得到生动体现。

被动适应自然的“改良”之路

韦桥村素有“汉唐古渠第一村”的美誉,汉延渠、唐徕渠、大清渠、惠农渠四大古渠穿境而过。

虽处于宁夏引黄古灌区的核心区,但这里的农业生产条件并非一直得天独厚。年长的村民告诉记者:“过去,周边的盐碱地比较多,很容易反碱(土壤底层的盐分上升到地表)。”

专家表示,当地盐碱地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

在雨量少、蒸发强的气候条件下,宁夏引黄古灌区一带的土壤自古就存在盐碱化的现象;事实上,引黄古渠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引进黄河水来溶解、洗刷盐碱,改良土壤。然而,由于过去部分区域大水漫灌、有灌无排,使地下水位升高,导致盐碱向表土积累,加剧土壤盐碱化。

大坝镇韦桥村村民袁东江

韦桥村也曾饱受盐碱之苦。 “反碱后,农田地面表层覆盖着一层白色的颗粒状物质,人走在上面,会发出碎裂的声音,等到播种时节,往往需要翻整几遍,才能找到适合的土层。”韦桥村村民袁东江告诉记者。

据了解,韦桥村村民们从70年代开始大规模垦荒,并对原有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采取渠灌沟排、井渠结合、暗管排水以及平整土地、定时耙地等方式,来逐步治理盐碱地。这使得引黄古渠系统的效益发挥得更好了。

袁东江示范平时拉闸放水

“治理后的土地,农作物的产量明显提高。”袁东江告诉记者,村里种植的“黑美人”西瓜采用了大棚种植,产量和品质都很好。他说,土地能灌能排才能实现高产。

因此,在宁夏引黄古灌区,兴修水利以利灌排是通用的做法。不少地方通过升级水利工程,将原来小而散的地块变成了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连片高标准农田,成为名声在外的美丽乡村。

主动优化灌区的“改造”之路

随着岁月的变迁,黄河边上现存的古渠,部分已经冲毁淤废,有的经历了重修合并,改了名称,但大多数至今仍在发挥效用。

在宁夏引黄古灌区历史超过100年的14条古渠中,青铜峡段就分布了12条。这些水利工程设施,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效益,还在当地水利开发建设史上,留下了值得记录的一笔。

以唐徕渠改造的为例,它的渠道控水闸经历了木闸堰、水泥浆砌石闸堰、钢筋混凝土闸堰的演进;闸门控水方式也经历了人工插木杠挡闸、人工启闭木闸、自动远程控制闸门再到测控一体化闸门的变化历程。如今,宁夏引黄古灌区各支渠上的许多老式闸门都换成了现代化的智能闸门,整个灌溉渠系配水系统变得更加智能化。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渠首管理处大坝水利管理所副所长王树华介绍,目前,灌区的灌溉工程已经全部被有坝引水工程取代,渠道工程全部采用闸门节制,经过系统改造,进一步扩展了灌溉范围、提高了灌溉保证率。

青铜峡大坝

有坝引水的典范工程,当属始建于1958年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建成后,把青铜峡段的黄河水位抬高了18米,原来在峡口引水的各大干渠,一下子由无坝引水变成了有坝引水。而原来由黄河直接引水的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秦渠、汉渠等,改由从青铜峡库区引水。

在灌区管理方面,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也更加科学和体系化。王树华说,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对青铜峡灌区各条渠系的管理,分为水利厅、管理处、管理所和管理段4级,实施分层管理。灌区共设10个管理处,基本上每个渠道都有一个管理处,负责这条渠系的灌溉任务。

推进遗产保护的实践之路

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汉武帝时“引川谷以灌田”,使大量“地固泽卤”之地变为良田,宁夏地区也由游牧经济转变为以灌溉农业为中心的农牧经济。

“历朝历代,我们的先民都没有放弃对黄河的引流和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博物馆讲解员谭炜告诉记者,汉代的激河浚渠、北魏的灌溉制度、西夏的卷埽(以梢料、苇、秸和土石分层捆束制成的河工建筑物,可用于护岸、堵口和筑坝等)、明代的石闸水则、清代的封表轮灌等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丰富的水利文化遗产。

从韦桥村沿着109国道东向而行,就是人工堤坝、灌木组成的防护林带,在其旁边,摆放着大量造型奇特的混凝土防浪构件,“某种程度上,它和卷埽所起到的护岸、堵口的作用是相通的。”当地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017年10月,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后,针对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工作承前启后,当地先是规划建设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和展示中心,后又从自治区层面进行立法保护,于2020年7月审议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

“现在的宁夏引黄古灌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条件最优越、人文资源最深厚、民生资源最富集的精华地带。”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大力挖掘传承“塞上江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推动宁夏引黄古灌区“蝶变”,持续焕发新生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 江苏省兴化市之“最”盘点

    江苏省兴化市之“最”盘点 兴化市,作为江苏省泰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不仅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多个领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之最”。以下是对兴化市之“最”的详细盘点。一、自然之最1. 最大的淡水湿地保护区:兴化市 ... 自然之最04-09

  • 江苏“之最”

    江苏“之最”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和文化大省,拥有众多自然、历史、经济、文化领域的“之最”。以下是部分代表性内容:自然地理之最 1、最高峰: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海拔624.4米,是江苏省地理最高点。 2、最大湖泊: ... 自然之最03-31

  • 中国10大地理之最:探秘自然奇迹的巅峰与极限

    中国10大地理之最:探秘自然奇迹的巅峰与极限 ☆☆中国广袤的疆域蕴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世界之巅的雪山、深不可测的峡谷、浩瀚沙漠、碧波万顷的湖泊,每一处地理之最都书写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吧!1.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珠 ... 自然之最03-29

  • 中国自然与地理之最

    中国自然与地理之最 1. 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约1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这里有沙漠、雪山、草原等多样景观,如喀纳斯湖的秋色、克勒青河谷的冰川群,以及神秘的罗布泊。 2. ... 自然之最03-24

  • 江苏省兴化市海南镇之“最”盘点

    江苏省兴化市海南镇之“最”盘点 海南镇,作为江苏省兴化市下辖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小镇,不仅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以其独特的“之最”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以下是对海南镇之“最”的详细盘点。一、自然之最1. 最美丽的湖泊风光:海 ... 自然之最03-21

  • 海南地理与自然之最

    海南地理与自然之最 1 、海南岛(本岛)四至之角最北角:文昌市木兰湾木兰角,北纬20-9-40;(木兰角)最南角:三亚市锦母角,北纬18-10-04;(锦母角)最西角:东方市八所镇鱼鳞洲鱼鳞角,东经108-36-43;(鱼鳞角)最东角:文昌市龙楼 ... 自然之最02-26

  • 中国自然景观之最

    中国自然景观之最 中国的城市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化与历史闻名,还因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吸引全球游客。以下是一些中国城市在自然景观方面的“之最”:1.桂林山水漓江 :被称为“桂林三绝”,以其清澈见底、层峦叠嶂的江水和四周的山峰闻 ... 自然之最02-26

  • 世界最小的海前十​名:苏禄海上榜,第九位于日本

    世界最小的海前十​名:苏禄海上榜,第九位于日本 海洋让人感觉是一望无际,但有些海洋很小,虽然看起很小但储水量很大,里面有丰富的资源,能提供给人类,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排行榜123网查询各大平台,整理出世界最小的海前十名,其中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 ... 自然之最02-20

  •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排名:雅浦海沟上榜,第一位于西太平洋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排名:雅浦海沟上榜,第一位于西太平洋 海沟是海洋中两壁较陡、狭长、水深大于五千米的沟槽,是海底的最深处的地方,这些海沟分布在各大洋,地理位置复杂,有各种的海洋生物,排行榜123网查询了各大网站,整理了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排名。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 自然之最02-20

  • 世界最大的岛屿排​行:本州岛上榜,第十加拿大第三大岛

    世界最大的岛屿排​行:本州岛上榜,第十加拿大第三大岛 岛屿是指四面换环水在涨潮时高于水面而形成的陆地,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有些岛屿上有丰富的资源,各种美丽的风景,适合人类生存,排行榜123网查询了各大网站,整理了世界最大的岛屿排行。 世界最大的岛屿排行 1.格陵 ... 自然之最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