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进入自然之虚,什么天地人物鬼神都能一概贯通

发布者:倚窗望月 2023-5-3 16:55

我们要想将生命返归到本源之处,以达到阴阳不测的神化境界,其实无须寻求别的方法,只要凝神使其安静,调息使其均匀就可以了。

但我们不要忘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要特别在意,我们要让它们自自然然,不紧不慢就行。这样,就会使心神气息一同进入到最虚最静的境界。这种虚不是造作的虚,不是造作的静,而是一种内心的清静。造作的虚只是一种假设空想的虚,真正的虚是自然的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欲达真虚,除凝神、调息之外,还有一个调形的方法,那就是务必使我们的身端体正,如同天平一般恒稳。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达到真虚。

张其金说:“如果无调身的配合,想达到真虚是不可能的。莫说真虚,即是凝神、调息也做不好。试想,如果身不端、体不正、形不松,身体就会不自在、不舒服。那么,凝神神难凝,调息息难调。纵能得虚,必是空想之虚,落于顽空,难得真空,我们怎么能得到,怎么说是在修行。”

在张其金的思想意识里,进入自然之虚,什么天地人物鬼神都能一概贯通。虽说虚,但天地清和之气自然相投,虚就能实。

这里的虚实是指神气的本体,并不相对有形物质而言。虚是指神气的本体特征,实是表示其容现存在,无处不有。我们之所以能通过修炼成功而参同天地的功能,扶助万物的化育,其中变化无穷、神妙莫测的原由,就在于这种神之虚得以感清空之气的投入。这就是所谓虚中有实。如此久久凝聚,自然身心内外会形成刚健中正之象和至纯至精的感受。如此去见性,所见真性才能是真性。

张其金说:“整个修行很重要的观念核心就是在于转念,不是在练功夫。是把我们错误的观念知见,转换过来而已。”

境随念转,一个人的意念的力量是强大的。只要我们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乐观的心态,不管我们所处的境遇如何,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没有积极心态,凡事都往负面的方向考虑,即使我们遇到好机会也抓不住。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关注积极的一面,事情往往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只关注消极的一面,事情就没有机会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我们只有念头正了,我们就能找到弱点,我们才有机会面对面的处理它,撤去迈向究竟解脱的最后一道障碍,这道障碍就是那个自我的错误颠倒梦想。

当我们的气非常中正的时候,身正不怕影子斜,我们身体里流淌的都是正气,也就是生命之气,说话怎么可能没有底气,怎么可能会恐惧,会害怕,会担忧。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个人事情做得不顺利,遇到了麻烦和困难,不要抱怨外境如何如何,而要反躬自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自身出发,就是一种内心的自省,自省就会有觉醒。

一切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总能找到答案的。当我们遇到一切问题时,都意味着这是过去的积累。人生没有无缘无故的磨难,只有有意无意地播种。我们播种了什么,种子到了时候就自然会生长出来。很多时候,我们做事不顺利,并不是别人限制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的固执限制了自己,向内求,是自我觉察的开始。我们只要能够认识自身,就能够认识到事情的本质。我们只要能够觉察自己,就能知道自己播种了什么,又是在用什么样的行为在养护这个种子。

当我们全然地从自身出发,就会发现,问题都在我们的所念、所思、所言、所行之中。

所以说,反躬自省,心向内求,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开始。我们一旦开始了觉察,很多偏离轨迹的方向都会回到正轨上来。

当我们的气正了,其实我们的运就正了,心正、气正、运正,命运自然会归位到一帆风顺的。

《了凡四训》中说:务必要做到每天反省过错、改正过错。一天不知道反省,就有一天沉迷于自以为是当中;一天没有改错,一天就没有进步。

天下聪明人很多,之所以德行修养没有精进,事业成就没有增长扩大,就是因为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耽误了一生。

《论语》中讲:一日三省吾身。很多智者都在给我们传递一个道理,人,无论何时一定要自察、自觉。

这里的自察、自觉说的是,觉察自己的心念以及言行举止。如果我们觉察不到自己的是非对错,意味着我们可能并不明理。一个人没有真正明理的人,又如何知道,自己所言所行是对是错,是播种了对的种子还是错误的种子。不知道自己播种的是什么,自然也不会知道自己会收获什么。

如果我们想命运一帆风顺,就必须要学会觉察。哪怕我们不能确定自己播种的是否是善意的种子,至少也要确定有没有播种了一颗错误的种子。因为心念的力量巨大,如果我们稍不留神就会带走我们的定力。

正因如此,张其金在《本源纪》中写道:“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从心念上转变,就要从所思、所言、所行来修正。万事万物皆因我们的心念,一切外在的相皆是假象,这些假象是让我们通过这些投射让我们回到内心本自具足的富足、和谐、平静、祥和里。”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