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群:“全世界都在追求现代化,凭什么希望西藏不要有任何变化?”
导读:“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于5月23日在京开幕,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林冠群围绕“西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发表了线上演讲。以下选自《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论文选编》。
【文/林冠群】
西藏于现代化的历程中,无可避免地也历经了文化变迁。
在西藏文化变迁当中,最重要的是必须保护西藏文化之中的精华,以及最具特色的部分,使之能够永存于世,继续流传下去。且应将部分精华如藏戏、藏医、藏传佛教的各种仪式等,开发成文化产业,予以推广出去,并以异文化展示活动方式,让全世界都能认识与欣赏。
要达成此目标,则需属于此文化的“局内人”,与非属此文化的“局外人”通力合作,除了透过科技保存文物、经典及各种口传文学、音乐、舞蹈、民间故事、谚语、民谣等之外,亦需如前文所云开发成产业形式,予以推广。凡此中国政府均投注了大量资源,戮力达成保护西藏传统文化与产业开发的目标。此等丰硕的成果,乃世人有目共睹。
以上种种,个人本于所见所闻,发抒个人浅见,敬祈赐教。
一
“人权”于现今世界被喊得震天价响,是为公认的普世价值。有四项联合国文件包括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公约及公民与政治权利公约均陈述了人权。在人权运动兴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股所谓“文化权”的意识。
“文化权”赋予对象为群体,例如少数民族、原住民社会等。“文化权”包含一个群体的许多能力:保存他们自己的文化、用祖先方式教育其后代、延续其语言,以及不会被国家剥夺他们居住地区的经济根基等。
另与此有关的所谓原住民知识产权,主要目的在于保存每个文化的文化根基,包括其核心信念与原则,因此原住民知识产权是文化权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内容为必须让原住民群体得以掌握,哪些人可能会知道并利用他们的集体知识及其应用方式,因为许多传统文化知识,实际上是具有商业价值,诸如民族医学(ethnomedicine,传统医疗知识与技术)、化妆品、农作物、食物、风俗、艺术、工艺、歌谣、舞蹈、服饰及仪式等。
依据原住民知识产权的概念,一个特定群体可以决定他们的原住民知识,以及这套知识的产物,可采用何种方式被使用与传布,并需要被补偿。
依据上述所谓的“文化权”与“原住民知识产权”的概念,就中国西藏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状况,以所见所闻发抒个人浅见,敬祈赐教。
在山南市琼结县,久河村卓舞队的队员在表演国家级非遗项目“久河卓舞”。(图/新华社)
二
众所周知,中国西藏地区是非常特殊的地区,有着“世界屋脊”之称。于1949年以前,西藏由于内外交通不便,加上对外采禁地政策(Forbidden land policy),外人鲜少有机会进入西藏一窥究竟,因此博得地球上“神秘而不可测”的地区之一。对于传统的西藏社会与文化,显然对于未亲践斯土的外人,确实有着过多的幻想,而赋与“人间的最后一块净土——香格里拉”的头衔。
然而事实上,当时的西藏长期处于少数的僧侣和贵族专政的状态,仅有大约占当时西藏人口5%的僧侣和贵族,属于识字及享有上层且精致文化活动的少数特权阶级,其余绝大多数的民众,每天汲汲于营生,为沉重的赋税、徭役、乌拉,以及耕种赖以糊口的薄田或于高原上游牧,而劳碌终年,受到剥削与压迫的情景,与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制度相较,真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1959年以后,西藏有了翻天覆地的大转变。中央政府废除西藏僧侣和贵族的专政,以及一切旧有不合理制度与苛捐杂税,并将民众所挂欠贵族的单据,包括卖身契、高利贷借据等集中起来,一把火烧掉。这惊天一烧,正代表着将旧贵族与僧侣加诸于民众身上的桎梏,予以彻底地摧毁。并让多数的民众能够有机会参与公共事务。
另一方面,西藏的客观环境在中央政府锐意且不计代价的建设,包括能源、交通、经济生产、社会、教育等等,均不可同日而语,与过往的西藏已有天壤之别,特别在以下两个方面突显出西藏“今非昔比”:
(一)交通方面:昔日西藏对内、对外交通之困难,名闻遐迩。
对内交通不便,货物、邮件全靠人力及畜驮运送,例如西藏雅鲁藏布江上只有明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几条铁索桥,连英国赠送给达赖喇嘛的汽车,由于没有公路,都只能拆卸汽车以牲畜驮到拉萨。又如民国时期内地前往西藏的快捷方式,竟是先乘船至印度,再由印度转至西藏。由此可见当时西藏内外交通之险阻。
然而,时至2021年,“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那曲至拉萨高速公路已通车,西藏全区一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1105公里,除阿里地区外其余6市均有了高速公路。更不用说对外联线公路、铁路,如青藏公路、川藏公路、藏尼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铁路及航空运输等,四通八达,真有如为西藏打通任督二脉,此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打破了西藏以往内外闭塞的困境,促进货畅其流,外界经援速捷到位,使得经济快速发展,促使西藏地区得以脱贫,民众生活水平提升,不再为贫穷所困。
(二)教育方面:往昔西藏的教育是专为贵族及僧侣而设,贵族学习藏文与算术,目的在于熟习书写书函与公文,以及收取赋税计算所用,僧侣则是为研读佛经所用,此为上层贵族和少数僧侣的特权,于1959年以前也仅有2000余名僧侣和贵族子弟在旧式官办学校和私塾学习。但占绝大部分人口的广大民众,却没有上学的权利,而成为文盲。
然而,中央政府于1959年以后投入大量资源,广设各级学校,从西藏大学、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农牧学院、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到各中小学,至2018年西藏各级各类在校学生已达66.24万余人。
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诸如实施免费教育,藏族学生自小学直至大学毕业的学费,全由政府支付。从1985年起,又对部分藏族中小学学生实行包吃、包穿、包住政策,在广大农牧区学校推行寄宿制。各级各类学校招生实行“以当地民族为主”的原则,在大中专学校招生中,优先录取藏族等当地民族考生。进一步兴办藏语文、藏医学、藏族艺术、藏族历史等藏族文化系科(专业)、学校等。
上述一系列的推广教育措施,不但将西藏地区的知识水平大大的提升,而且开阔了眼界,得与世界各地的知识信息同步。
西藏在中央政府与自治区政府通力合作下,透过上述的种种措施,经历了一场“现代化”的洗礼,不但与世界潮流同轨,而且在各方面均获得长足进展,有如脱胎换骨。
三
个人曾于1992年游学美国印地安那大学阿尔泰学系,课堂中曾听闻有习藏学的研究生云:“真希望西藏能完全保持自身固有的文化,不要有任何的变化。”言下之意,就是希望西藏不要卷入“汉化”或“现代化”的浪潮之中。
但这种愿望的呼声,要少数民族完全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却是一种苛求。
因为当全世界各角落的社会均朝向现代化,享受现代化所带来的成果,包括内外交通的迅捷与便利、信息传递的快速与发达、教育的普及所带来知识水平的提高、物质的丰饶与多样、就业市场及经济的蓬勃发展等等之时,凭什么希望西藏保持其原状而放弃现代化?这对西藏而言,不但是苛求,而且明显不公平。
另一方面,从学理而言,原本“文化”本身就具有生命力,不可能一成不变,会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以及施行“文化”的人们,因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适下,产生“文化变迁”。因此,当中央政府及自治区政府在全力改善西藏地区的公共设施,提升民众全活水平,并与外界保持交通引进新知之时,无可避免地,也带动了西藏地区的“文化变迁”。
与此同时,当西藏逐渐从旧日的闭塞、落后、贫困挣脱而出,迈向开放、进步与小康之时,如何保存旧有良善的传统习俗,以及如何开发往日具有文化特征的产业,使得西藏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仍保有自己传统文化的特色,成为当务之急。
按“文化”乃历代传承,由上一代透过要求、说服以及强迫的方式,让下一代学习如何以传统的方式去思维与行为。因此,身处本文化氛围之内生长的人,浑然不觉自己的文化,也不知自己文化的特色为何?因为对自己而言,自己的文化是最自然、最正常的、最好的,在如此情况下,对己身文化的特色在哪里,当然不自觉。
所谓“一方风土养一方人”,为让其文化特色能够呈现出来,这还得靠非属本文化的“局外人”来发掘与整理。因为如前所云,属于本文化的“局内人”视自己文化为理所当然,浑然不觉己身文化的特色在哪里,此需与局外人合作。
依据中国政府西藏白皮书于2000年6月所叙述“西藏文化的发展”称:
早在五十年代,一批进藏的各族文艺工作者与藏族文艺工作者一道,到民间采风,收集了一批音乐、舞蹈、民间故事、谚语、民谣等,陆续整理出版了《西藏歌谣》等一批书籍。七十年代末开始,国家又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有系统的普查、搜集、采录和整理工作。八十年代以来,自治区及各地、市成立了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机构,展开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抢救、搜集、整理、研究、编辑、出版民族民间文学艺术遗产的工作。
这些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西藏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民间文艺进行全面抢救和有效保护的创举。如上所述,中央政府整合了“局外人”与“局内人”的协作,成功地抢救西藏传统文化的一个例子。
鄙意以为,藏戏一直是最能突显藏族文化的特色,不论其服装、面具、剧情等都相当突出,特别是藏戏的唱腔,古趣盎然,浑然天成,势须未雨绸缪,预先作必要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如何使藏戏能够持续留存,唱腔如何能够原汁原味地留传下去,人才的培育,以及如何推广等等,均需“局外人”与“局内人”的合作。
扎西雪巴藏戏(图/乃东区旅发局)
尤有进者,于八九十年代,中央政府共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帮助西藏修复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对昌都卡若、拉萨曲贡、山南昌果沟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填补了西藏史前考古的空白。对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桑耶寺、大昭寺、强巴林寺、夏鲁寺、江孜宗山抗英遗址、罗布尔卡、白居寺等古建筑、古遗址进行了重点维修保护。
特别是1989年到1994年,国家拨出5500万元人民币和大量黄金、白银等珍贵物资对布达拉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维修。2001年起,又拨专款3.3亿元人民币,用于维修布达拉宫和罗布尔卡、萨迦寺三大文物古迹。2006—2010年,中央政府再次拨出5.7亿元人民币,对西藏2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保护。包括各寺院如小昭寺、热振寺、楚布寺等11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其中急需维修的进行了维修等。
另一方面,文化的客观存在,包含有许多项目诸如语言、宗教、饮食、服饰、建筑、艺术、生活习惯、生命礼俗等等,其中最能代表文化者,殆为语言与宗教。
西藏地区在语言方面,对于西藏语文的学习与使用受到法律保障。此于中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均有明确规定,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文的自由。西藏自治区还先后于1987年和1988年颁布实施《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和《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在西藏实行藏、汉语文并重,以藏语文为主。2002年,西藏自治区将原来试行的有关规定修订为《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从而使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获得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在宗教方面:藏传佛教为西藏文化最具特色者,中央政府及自治区政府均持民众有宗教信仰自由的信念与作法,凡到过西藏者,均见及西藏的僧尼自主地学经、辩经、听高僧讲经说法,举行灌顶、受戒活动,传授密宗法要,修习各种仪轨,给信徒们念经、超度亡灵、摸顶祈福等。信徒们可以自由地去寺庙、神山、神湖朝拜,转山、转经、上供、斋僧布施、煨桑、诵经。亦即,西藏地区现今与往日西藏般,仍有着浓厚的宗教氛围,民众自由地转经、转山等,每日均有大批民众转布达拉宫,朝拜大昭寺,桑烟缭绕,自由自在地奉行包括藏传佛教等之西藏传统的文化,何曾受到限制、压迫与改造?
四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于1959年以后于西藏地区的作为,就如同台湾藏学研究的前辈吕秋文教授所述,其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参访大陆包括西藏地区,回台后曾在一会议中畅言云,其曾亲眼目睹大批满载货物的大卡车,直驱青藏公路前往西藏,但却辆辆空车而回。此意味着中央政府对于西藏的运送物资援助,直如输血一般,长年不断。
更不用说其他方面的援助,西藏地区能够打破旧日的困境,继续蓬勃地发展,迈向光明的未来,不是没有原因的。那是因为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必须将西藏视如同内地省份般,殚精竭虑地建设,提升西藏的生活水平,改善西藏民众的生活,促使西藏能够享受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相对之下,美国之于其境内的印地安人,澳大利亚之于其境内的澳洲原住民,彼等虽设有原住民保留区,却待之如同令其自生自灭,少有资源投注从事基础建设,或尝试改善其生活等,更遑论文化传承的保护与产业的发展。
反观中国西藏却欣欣向荣,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不论交通、教育、经济、社会、生活水平等等,都有长足的进展。在因现代化的进程中,西藏经历随之而来的文化变迁,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获得中国政府的重视,投入大量资源,而且获致丰硕的成果,此乃世人有目共睹。
本人亦曾接触不少来自流亡印度的藏人,彼等确实能讲流利的藏语,但却不识藏文,无法阅读以藏文书写的书籍,而且酷爱印度食物,对印度影歌星如数家珍等等现象,说明了流亡海外的藏人,其第二代、第三代无可避免地都遭到居住国同化了。若彼等回过头来,谴责中国“灭绝西藏文化”,此等现象就如同从未对西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出过一点力的群体,却俨然以“西藏文化保护者”自居一样可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大家都在看
-
白鹿的奇妙时刻:沉醉日照金山,感悟自然之美 《白鹿与日照金山的璀璨邂逅》。说说白鹿与日照金山的故事!1. 有个叫白鹿的俊姑娘,长得可水灵,眼睛大大的笑起来像春天里开得最艳的花,她平日忙着拍戏到处跑,有一回来到一个有高高大山的神奇地方,山高得像要碰 ... 自然之最10-30
-
湖州漂流之旅:激流勇进,畅享自然之魅 湖州漂流之旅:激流勇进,畅享自然之魅。1. 在湖州,一场惊心动魄又充满乐趣的漂流体验正悄然等待着你的探索。这里山川如诗如画,水流奔腾不息,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你准备的一场冒险盛宴。2. 深夜当你穿上救生衣,踏 ... 自然之最10-30
-
秋天最有仪式感的9件小事,做过5件,就很幸福 当空气中飘荡着似有若无的桂花香气,杂货铺里堆着新鲜多汁的黄梨,月色一日比一日清寒,雨声从热闹变得沉寂,我们便知道,秋天已经来了。四季轮转,秋意渐起,季节的转换总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色彩。穿着暖暖的卫 ... 自然之最10-30
-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江西庐山 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 10月16日至17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登上闻名中外的江西庐山,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先后探访了庐山会议旧址、庐山抗战博物馆、庐山锦绣谷、美庐别墅、含鄱口等地,感受“人 ... 自然之最10-30
-
米芾书法的“平淡”与“自然” 随着近两年博物馆爆火,越来越多年轻人排队去看书法真迹。抄经拓碑、临帖练字也成了新的热门休闲活动。一方面,日常生活中我们大量依赖输入法用电子设备沟通,常常提笔忘字;但另一方面,每当有幸看到名家的书法真迹 ... 自然之最10-30
-
2018全国适合养老的20座城市,丽江竟然排第一 当你老了是想隐居山村还是在大城市享受?是想呼吸自由的空气还是照顾儿孙?2018刚开始,网上流传中国“最适合养老居住”前二十个城市榜单丽江也出现在这份榜单上!20昆山昆山,地处经济活跃的长江三角洲东端,位于国 ... 自然之最07-25
-
秦岭自然保护地体系知道多少? 科技日报记者 史俊斌 通讯员 杜扶阳这几天,习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秦岭因他的到访而再次成为热点受到世界瞩目。那么,秦岭陕西区域内有多少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地体系情况如何? 远眺西岳华山 杨晓卫 摄“ ... 自然之最07-25
-
自然界的奇迹:揭秘世界之最的十大自然奇观 这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些自然界中的“世界之最”,它们不仅令人惊叹,还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世界上最高的树:加州海岸红杉(Hyperion)加州海岸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中的一棵被命名为“Hyperi ... 自然之最05-27
-
吉尼斯之最: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根据世界吉尼斯记录的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86米。珠穆朗玛峰最长的河流:亚马逊河,源头位于秘鲁境内,是世界最长的河流。根据世 ... 自然之最04-11
-
地球上至今还活着的最大生物是什么?无法遏制,它仍在不断狂长 前 言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自然奇观, 比如最大最高的动植物, 以及更神秘的单一生命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奇妙世界, 来认识一些地球上的自然之最, 看看它们的身影究竟有多壮观。一、 巨大的动物从前有怪兽般的 ... 自然之最04-02
相关文章
- 2018全国适合养老的20座城市,丽江竟然排第一
- 秦岭自然保护地体系知道多少?
- 地球上奇迹最多的地带
- 自然界的奇迹:揭秘世界之最的十大自然奇观
- 吉尼斯之最: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
- 地球上至今还活着的最大生物是什么?无法遏制,它仍在不断狂长
- 世界十大自然之最#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和美景
- 伊瓜苏瀑布:自然奇观之最
- 重磅!我国这一新发现,刷新“自然界之最”!
- 除了地坑院,你知道河南的三门峡有多少全省以及全国之最吗
- 中国之最之自然景观,你都知道哪些?还有哪些是我不知道的呢?
- 中国之最:白水河是世界最大瀑布群,壮观场面令人惊叹!
-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11034米
- 大语文学习:中国自然环境之最
- 中国自然之最
- 地理常识之世界山川湖海之最
- 探访东莞绿道之最,领略自然之美
-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铜,如今已有10亿岁重达26吨
- 中国十大地缝大峡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世界新七大奇迹,你同意新的名单吗?
热门阅读
-
张译和张铎,你真的能分清楚吗? 07-13
-
三年自然灾害毁灭了多少的东西,实属可怕 07-13
-
丹霞山阴阳石酷似男女生殖器,羞涩的人真的看不下去 07-13
-
世界上最高的十大山峰,珠穆朗玛峰稳居第一 07-13
-
俄罗斯十大城市排名:莫斯科第一,圣彼得堡第二 08-01
-
世界十大最缺水的国家排行榜,索马里位列第一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