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绿水青山 书写“大漠风流”——辽宁彰武七十余年生态治沙调查

发布者:金华大帅 2023-7-8 23:14

仲夏时节,辽宁彰武。

山林松风送爽,稻田水影天光,一派塞外江南景象。

谁能想到,这个位于蒙古高原和辽河平原之间的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谁能想到,这里是国家一级生态敏感带,历史上沙化土地面积曾占全县总面积的96%?

谁能想到,这里每年最多曾有70%的农田遭受风沙侵扰,亩产粮食不足百斤?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一代代治沙人的接续奋斗,从苦干到巧干,从人定胜天到科学治沙,70余载,这个“三北”防护林重点建设区域上的治沙要塞,书写了绿进沙退、绿富同兴的大漠风流与时代传奇。

绿富同兴:喜看沙海变“金山”

阿尔乡镇北甸子村。

一株高约三米的元宝枫挺立在已被绿草和灌木覆盖的沙丘上。不如其他地区的枫树挺拔、枝叶舒展,这棵300多岁的枫树枝干有些弯曲,树叶因缺水皱皱巴巴。但在当地,它被村民们称为“沙漠女儿”,被视为“神树”。

“以前有句顺口溜:‘一碗米、半碗沙,五步不分爹和妈’,你想想,这里的风沙有多大?”北甸子村党支部书记白晓华说,“以前村子周围全是流动沙丘,村民们外出,遇到风沙漫天的时节,常常迷路。这棵大枫树,就是指路的明灯。”

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处在沙地南侵的咽喉要道。新中国成立前,彰武县所在的阜新地区沙化土地面积占辽宁省的60%,是全省自然条件最严酷、生态灾害最集中、生态治理最困难的地区。其中,彰武县24个乡镇有23个属于沙化区,沙化面积达到524.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只有2.9%,被称为辽宁的“风口”和“沙窝子”。

新中国成立后,彰武治沙便一步也没有停歇:辽西林业试验站、辽西省沙荒造林局、中科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林业试验站等国家、省级科研机构相继在彰武县设立,一大批国内顶级治沙专家学者和当地村民一起,在漫漫狂沙中战天斗地,通过选育优良树种、探索生态治沙模式,逐步实现绿进沙退、绿富同兴。

如今,站在“沙漠女儿”身旁,放眼望去,一排排挺拔的樟子松、杨树和灌木丛向两侧铺展开去,如一堵密实厚重的绿色长城,把眼前的科尔沁沙地牢牢锁住。

登上彰武县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内的欧李山,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景致各有不同:东侧西旧府湖烟波浩渺、鹭飞鱼游,北侧万亩草场风吹草动、牛羊嬉戏,西侧5000余亩“三北”防护林绵延横亘、气势如虹;南侧当地政府原本保留了一小片沙丘,想让大家通过对比看到彰武原来的样子,却因近年来生态持续向好,沙丘上也长满碧草……

彰武县委常委、副县长褚佳琪说,自示范区建设以来,共完成造林58650亩、治理风蚀点79处、牧草补播81630亩。

虽然远离市区,还是有不少游客自驾前来打卡。

“我家以前就住这附近,那时候的条件太艰苦了,常年刮大风,到处都是沙子,所以我就带着全家搬走了。”73岁的本地人刘学振对记者说,当年全家“逃离”,如今,他带着家人回来“打卡”,“变化真的太大了”。

在德力格尔景区,湖、岛、湿地、草原、沙漠等自然景观齐聚,风景秀丽,被人们称为“漠上草原”。治沙后不仅让景区风景更美了,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今年“五一”假期,景区吸引了近5万名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大德镇黄花村村民刘军和妻子、儿子都在德力格尔风景区上班,一家三口每年有十多万元收入。

经过70余载的治沙接力,彰武县境内6座万亩流动沙丘得到固定,沙化土地面积约60%;林地面积由原来的18万亩增加至212万亩;扬沙天气由1953年的43天下降到近十年的每年平均5天;粮食产量由不足2亿斤增长到现在的22亿斤;章古台镇成为全国最大的樟子松育苗繁育基地,每年苗木产业产值近1亿元。

填补空白:新中国治沙的“彰武模式”

经过70多年的探索实践,辽宁彰武逐渐总结出一条“以灌木固沙为主,人工沙障为辅”的综合治沙方法,发现并培育出耐寒、耐旱、耐瘠薄的树种,为全国治沙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彰武模式。

——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始终以科学的态度推进防沙治沙。走进位于章古台镇的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一方小小的展室里摆满一代代治沙人的老照片和他们获得的荣誉。这个全国首家固沙造林研究所从1952年成立至今,始终承担着科学治沙的重任。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们在沙海中反复试验,他们终于摸索出“以灌木固沙为主,以沙障为辅,前挡后拉,分期治理”的综合治沙方法,这也被誉为中国三大治沙方法之一,填补了我国灌木治沙史的空白。

彰武治沙精神干部学校校长翟钟龄介绍说,科研人员经过长期试验,发现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呼伦贝尔沙地的樟子松,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性。经过两年的育苗试验,1955年,人工引种的樟子松在沙丘中全部成活,彼时起,樟子松开始在河北、陕西等地大范围推广,1978年,樟子松成为“三北”防护林的主力树种,彰武的固沙经验开始在整个“三北”防护林所在的14个省区推广应用。

——创新发展,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治沙新路。微风吹拂,秧苗翻滚。大冷镇上三家子村,68岁的村民王炳军蹲在田埂上查看水稻长势。从2020年开始,辽宁省启动总投资26.5亿元的柳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以期通过“以水含沙”进行“旱改水”,减少柳河河水中泥沙含量,进而减少土地沙化。

目前,彰武县已完成沙化土地改水田约1.8万亩,项目区农民户均增加收入2万余元。“后续还将改造约上万亩的沙地,继续让沙地变绿洲。”彰武县生态环境局局长彭宏川说。

在后新秋镇烧锅村,860亩农田里挺立着一排排太阳能板,1.8米高的立柱下方,种植不久的黑豆抽出新芽,绿意连成一片。“头顶是光伏发电,太阳能板成了遮阴棚,下面种植黑豆和冬黑麦,原来这里都是沙土地,天热的时候秧苗都被烫死了。”后新秋镇党委书记程华说,“光伏板遮光降温、减少水分蒸发,板下种粮种菜,实现农光互补。”

70余年来,彰武逐渐形成了“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的系统治沙创新模式。当地正在打造“光伏+治沙生态产业大型基地”,建成后预计治理沙化土地15万亩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超600万吨。

——实施“三河源”保护工程,守护发展源头活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养息牧河源头,200亩“碳中和林”恣意生长,这里正在实施“三河源”保护工程,这一工程是彰武县所在的阜新市实施的重点工程,阜新市委提出“治沙先治河、治河先治源”的思路,组织实施对境内的细河、绕阳河、养息牧河三条大河源头进行保护,将其建设成为科普教育基地、观光打卡园林,积极探索科学治沙、源头治水新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除了彰武,整个阜新地区的土地沙化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每年从三河源头冲刷而下的泥沙量很大,在源头绿化造林,进行生态治理,有利于从根本上遏制土地沙化。”阜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祝建华说。

锚定目标:“中国砂都”的绿色未来

70余年,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彰武人把沙地踩在了脚下,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一个个绿色奇迹,建构着绿色未来。

随着治沙理念的不断完善,彰武县经历了从患沙、防沙、治沙到硅砂产业发展的历程。硅砂主要由石英颗粒组成,主要用于铸造、玻璃、建材、石油等行业。彰武县的硅砂含泥量小、杂质少,是难得的铸造用砂的原砂富积区。彰武硅砂总面积近40平方公里,储量约30亿吨。

近年来,彰武县成立硅砂产业办公室,大力发展硅砂产业。2016年在北京国际铸造博览会上,彰武县被授予“中国铸造用砂产业基地”称号。

目前,彰武县已成为全国三大天然硅砂主产地之一,当地立足硅砂资源禀赋,实施“延链、补链、强链”策略,大力发展硅砂深加工、装备制造及配套、高端建材产业,2017年以来,新增签约落地三大主导产业链项目100余个。目前,全县铸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国内硅砂行业10强企业有7户落户彰武,实现了“点沙成金”的“沙之梦”。

治沙,再造了彰武的生态系统。生态,则为彰武乃至阜新带来了绿色的新希望。

2022年7月,阜新市获批成为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当地正通过开展气候投融资先行先试,构建有利于气候投融资的政策和市场运行环境,创新绿色信贷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和促进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目前,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已入库56个项目,正实施包括百万亩草场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等首批4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67亿元。

“气候投融资核心是‘降碳’,几代彰武人接续治沙,让沙丘变绿海,留下一片绿水青山,也为当地带来了金山银山。通过推进政策制度创新,搭建碳核算、碳认证、碳披露体系,量化降碳固碳能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信贷支持,从而为阜新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振兴提供生态助力,全力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丽华说。(记者孙仁斌 崔师豪)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 江苏省兴化市之“最”盘点

    江苏省兴化市之“最”盘点 兴化市,作为江苏省泰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不仅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多个领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之最”。以下是对兴化市之“最”的详细盘点。一、自然之最1. 最大的淡水湿地保护区:兴化市 ... 自然之最04-09

  • 江苏“之最”

    江苏“之最”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和文化大省,拥有众多自然、历史、经济、文化领域的“之最”。以下是部分代表性内容:自然地理之最 1、最高峰: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海拔624.4米,是江苏省地理最高点。 2、最大湖泊: ... 自然之最03-31

  • 中国10大地理之最:探秘自然奇迹的巅峰与极限

    中国10大地理之最:探秘自然奇迹的巅峰与极限 ☆☆中国广袤的疆域蕴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世界之巅的雪山、深不可测的峡谷、浩瀚沙漠、碧波万顷的湖泊,每一处地理之最都书写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吧!1.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珠 ... 自然之最03-29

  • 中国自然与地理之最

    中国自然与地理之最 1. 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约1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这里有沙漠、雪山、草原等多样景观,如喀纳斯湖的秋色、克勒青河谷的冰川群,以及神秘的罗布泊。 2. ... 自然之最03-24

  • 江苏省兴化市海南镇之“最”盘点

    江苏省兴化市海南镇之“最”盘点 海南镇,作为江苏省兴化市下辖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小镇,不仅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以其独特的“之最”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以下是对海南镇之“最”的详细盘点。一、自然之最1. 最美丽的湖泊风光:海 ... 自然之最03-21

  • 海南地理与自然之最

    海南地理与自然之最 1 、海南岛(本岛)四至之角最北角:文昌市木兰湾木兰角,北纬20-9-40;(木兰角)最南角:三亚市锦母角,北纬18-10-04;(锦母角)最西角:东方市八所镇鱼鳞洲鱼鳞角,东经108-36-43;(鱼鳞角)最东角:文昌市龙楼 ... 自然之最02-26

  • 中国自然景观之最

    中国自然景观之最 中国的城市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化与历史闻名,还因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吸引全球游客。以下是一些中国城市在自然景观方面的“之最”:1.桂林山水漓江 :被称为“桂林三绝”,以其清澈见底、层峦叠嶂的江水和四周的山峰闻 ... 自然之最02-26

  • 世界最小的海前十​名:苏禄海上榜,第九位于日本

    世界最小的海前十​名:苏禄海上榜,第九位于日本 海洋让人感觉是一望无际,但有些海洋很小,虽然看起很小但储水量很大,里面有丰富的资源,能提供给人类,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排行榜123网查询各大平台,整理出世界最小的海前十名,其中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 ... 自然之最02-20

  •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排名:雅浦海沟上榜,第一位于西太平洋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排名:雅浦海沟上榜,第一位于西太平洋 海沟是海洋中两壁较陡、狭长、水深大于五千米的沟槽,是海底的最深处的地方,这些海沟分布在各大洋,地理位置复杂,有各种的海洋生物,排行榜123网查询了各大网站,整理了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排名。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 自然之最02-20

  • 世界最大的岛屿排​行:本州岛上榜,第十加拿大第三大岛

    世界最大的岛屿排​行:本州岛上榜,第十加拿大第三大岛 岛屿是指四面换环水在涨潮时高于水面而形成的陆地,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有些岛屿上有丰富的资源,各种美丽的风景,适合人类生存,排行榜123网查询了各大网站,整理了世界最大的岛屿排行。 世界最大的岛屿排行 1.格陵 ... 自然之最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