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的多重境界

发布者:贴牌人生 2023-10-13 05:04

作者:叶小文(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摘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民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品质。今天,“和”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和平的思想已经深深地积淀在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之中;“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应有的文化基础、共同的文化底蕴。只有“和而不同”,才能最广泛地凝聚和发挥一切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凝聚用之不竭的巨大活力、提供取之不尽的强大动力。

中国为什么一贯坚决、真诚地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为什么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发展到哪一步,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无数清晰的道理可以辨明,已经并继续的历史可以证明。但归结到一点的最好说明,就是“和而不同”。其不仅是中国,也将是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应有的文化基础、共同的文化底蕴。

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揭示了中国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底蕴,即“和而不同”。他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数百年前,即使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其内涵,睿智深刻;其展开,境界多重。

“和而不同”,如何理解“不同”

著名学者王中江先生曾引用《庄子·则阳》中关于“同异关系”的讨论,指出事物的多样性具有创造力,差异性和多样性就是造就整体性和共同性的力量。同时提出,融合多样性的东西能够产生出新的东西;将不同的东西加以调和并使之平衡,就叫做“和”。在这里似可将调和平衡理解为“中”,持中或求中。如果说将不同和差异的东西统合起来就是“共同”,那么“共同”与“同”的内涵就是有区别的,即“共同”是多因素的“和”,而“同”只是单一性质的事物,于是就有了“和而不同”这个深刻的哲学概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其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绝不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是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不讲求原则,并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古写的篆文“比”字,象形两个人完全一样,只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就是典型的小人,不是君子。中华文化是君子文化,提倡“君子坦荡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现代化呼唤的时代精神要在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这种重铸既应该突出主导、主流,也应该强调和谐、合作,即应该“和而不同”,避免“同则不继”;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孰去孰留不能简单化。现实往往是“江南三月,杂花树生”,并非谁最美,谁就居于“至善至美”之不二法门;谁最“精”,其他的就皆在“去粗”之列;谁要存,就必争夺主位、排斥异端;谁有影响,就不断膨胀,甚至走向极端。因此,我们既要有对中华文化根的尊重和扬弃、对中华文化魂的坚守和创新,也要有对外国文化包括宗教文化的包容和借鉴。

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没有坦诚真挚的感情、没有平等待人的胸襟,是不可能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欲交天下士,未面已虚襟”。当前,执政党必须适应社会多样化发展趋势,在始终坚持并不断增进共识的基础上,以博大的胸怀对待不同党派、民族、阶层、宗教信仰者以及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广大成员,实现“和而不同”基础上的团结。这就需要一种自觉和自省,真心诚意地欢迎党外人士监督,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大家不说话。如果出现不一致的想法,要首先思考有无道理,应该允许和支持保留意见,并留待实践去检验。只有大方向一致的诤言,才是真正的同志情怀!

新阶层、新组织涌现,新思维、新潮流涌现,新情况、新问题涌现,社会空前活跃起来,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然是好事。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如果“一味求同”,则只能是“同则不继”。一致性必须要有多样性基础,多样性必须要有一致性指导。既不能过于追求一致性,也不能过于放任多样性,关键是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因此,我们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1958年,毛泽东同志对当时的《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说:“我们的报纸有自己的传统,要保持和发扬优良的传统,但别人的报纸,如解放前的《大公报》,也有他们的好经验,我们一定要把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学过来。”毛泽东同志要求报纸编辑学习的,不仅是方法,更是胆识。请名流学者发表议论,而且是日复一日,形成固定专栏,非常需要编辑的眼量和胆识。作者既然署了真名和真实身份,讲套话、空话就不大相宜。“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千人一腔可以震耳欲聋,但未必是好的状态。大家都喜欢“和谐”。“和”字古体作“龢”,从龠从禾。龠乃象形字,表示一组长短粗细各异的管子,一齐吹奏、各发其声,只要和谐相融,便会悦耳动听。

“和而不同”意在求“和”

《国语·郑语》有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意思是:和谐确实能够产生新事物,但一味求同并不能够持续发展。只是一种声音就谈不上动听,只是一种颜色就谈不上美丽,只是一种味道就不能成为美味,只是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因而,只有“和而不同”,才能最广泛地凝聚和发挥一切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凝聚用之不竭的巨大活力、提供取之不尽的强大动力。

“和而不同”意在求“和”。那么,何为“和而不同”之“和”?“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特质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方式是一分为二基础上的合二为一,和而不同基础上的求同存异,良性竞争基础上的奋进创新,我为人人基础上的人人为我。“和”的哲学是“会通”,既有包容,更有择优;既有融合,更有贯通;既有继承,更有创新;是一以贯之、食而化之、从善如流、美而趋之。“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和而不同”难在如何在“不同”中求“和”

“和而不同”难在如何在“不同”中求“和”。对此,中华文化有长期的实践和多方面的积淀。例如,儒释道三家思想就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道家认为,道的属性是“和”。天地日月森罗万象、芸芸众生千差万别,无不蕴含着两重性,“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当产生利益冲突、矛盾纠纷时,不妨彼此体谅、委曲求全,开阔胸襟、以德报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而释家的根本原理是缘起论。所谓“缘起”,就是互相依存,和合共生。释家主张的“是法平等”“自他不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平等观念,是实现与达成“和”的重要思想基础。

道家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之最根本的属性就是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道家提出“道法自然”“知和曰常”,强调用心去体会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统一性,维护其和谐。道家在促进人内心和谐方面,主张少私寡欲,知足常乐;在促进人际和谐方面,主张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方面,主张物我共生,其乐融融。释家讲“理事圆融,事事无碍”,即教人克服贪嗔痴的欲念,达到和谐的境界。释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缘起共生,依正不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自我的和谐上强调内心和平,“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儒家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以“和而不同”为主线追求“和”,以“和”对“多”集散成大,以“和”制“合”平衡互补,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强调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尊重事物的多样性、和谐性,主张多样共生、协调平衡。

由此可见,儒释道三家确以一个“和”字相通。万流归宗,和而不同。可以说,“和”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向量,也是古代先哲的生命信仰和思维基础。

“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因而能够与时俱进、与时俱丰

中华文明历来有尚“和”的传统。“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少有文明之间的互相蔑视、彼此践踏,多是互相尊重、彼此欣赏;少有文明之间的以大欺小、弱肉强食,多是有容乃大、海纳百川;少有文明之间的高低优劣、生存竞争,多是相互平等、和合共生;少有文明之间的孤芳自赏、一枝独秀,多是互补共荣、百花齐放。集中到一点,就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民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品质。中华民族自秦汉时期实现大一统之后,“和”从价值层面跃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和平思想已深深地积淀在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之中。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中国需要和平、爱好和平,也愿意尽最大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真诚帮助仍然遭受战争和贫困煎熬的人们”。可以说,“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因而能够与时俱进、与时俱丰。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独特思维方法”指的是什么?便是天人合一,允执厥中,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众缘和合。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迎接这场并不逊色于历史上文艺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复兴”,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以和为贵既是中国现实的政治承诺,更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使然

中华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血液中,镌刻在中国人民的生命历程中,根植于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其生生不息、枝繁叶茂、百花齐放,有多元一体之“体”、和而不同之“同”、美美与共之“共”。以中华文化为主题、为纽带、为载体的交流,将使人民群众的心灵沟通更为深刻坚实、广泛持久。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笔者认为今天应该强调其中相辅相成的两条,即《周易》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人应效法天之日月星辰的从不间断的刚健运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提倡人应效法广袤大地的有容乃大的宽厚、包容,和而不同、和实生物。既能“自强不息”,又能“厚德载物”,此乃君子之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通理、中国“德有余福亦有余”之真谛。

“自强不息生和气,厚德载物送和风”,“和”应该是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念与智慧。昔称“紫气东来”,今有“和气东来”;人叹“文明冲突”,我有“和风西送”。“东来”的,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而生长、凝聚的自强不息、和实生物之“和气”;“西送”的,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呼唤、弘扬的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和风”。当前,走向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引导全球化的理念,需要“转化冲突”的和解,需要跨学科、跨国界的“和平学”。而追求多元和谐、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传达的理念正是“和”。

天下为公的大同理念,是中国建构同心圆的共识基础;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是中国调动积极性的情感纽带;不偏不倚的中道精神,是中国包容各种力量的方法原则;和而不同的多元一体,是中国处理五大社会关系的智慧体现;得道多助的政治理念,是中国汇聚人心力量的精神底色。儒家传统讲“内圣外王”,今天的中国,对内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对外坚持奉行以邻为善、和平共处的和平外交政策。《庄子·天下》有云:“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崇尚和平、以和为贵,既是中国现实的政治承诺,也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使然,更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贡献。

“和而不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底蕴

讲“和而不同”的多重境界,不能不关注、聚焦到现实: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持续下滑,经济复苏步履维艰;逆全球化浪潮逐渐蔓延,甚至出现上涨趋势,且美国首当其冲。那么,“和而不同”还管用吗?

事实上,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感受到共同威胁、共同挑战,因此必然会理性地看到,新一轮全球化还会到来,“和而不同”是必然的选择。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挑战,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和而不同,携手前行。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霍金先生提出关于‘平行宇宙’的猜想,希望在地球之外找到第二个人类得以安身立命的星球。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瑞士联邦大厦穹顶上刻着拉丁文铭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因此,“和而不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底蕴,是在这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中以“和”求“同”、求同存异的唯一选择和不二法门。

总之,“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能够支撑住、构建出一个人类和平相处、命运休戚与共的新境界。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可以说,优秀而朴素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随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逐渐扩展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新华网,2014年9月24日。

②《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新华网,2017年1月19日。

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大家都在看

  • 游山玩水赏云海 矗立北京东边最高处的森林王国

    游山玩水赏云海 矗立北京东边最高处的森林王国 中国网7月9日讯 雾灵山是燕山山脉的主峰,被称为“京东之首、燕山之最”。这使雾灵山在燕山地区独具特色,独领风骚。雾灵山地理位置独特,位于我国暖温带北部,既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温带针阔混交林带的过渡地 ... 自然之最12-13

  • 白鹿的奇妙时刻:沉醉日照金山,感悟自然之美

    白鹿的奇妙时刻:沉醉日照金山,感悟自然之美 《白鹿与日照金山的璀璨邂逅》。说说白鹿与日照金山的故事!1. 有个叫白鹿的俊姑娘,长得可水灵,眼睛大大的笑起来像春天里开得最艳的花,她平日忙着拍戏到处跑,有一回来到一个有高高大山的神奇地方,山高得像要碰 ... 自然之最10-30

  • 湖州漂流之旅:激流勇进,畅享自然之魅

    湖州漂流之旅:激流勇进,畅享自然之魅 湖州漂流之旅:激流勇进,畅享自然之魅。1. 在湖州,一场惊心动魄又充满乐趣的漂流体验正悄然等待着你的探索。这里山川如诗如画,水流奔腾不息,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你准备的一场冒险盛宴。2. 深夜当你穿上救生衣,踏 ... 自然之最10-30

  • 秋天最有仪式感的9件小事,做过5件,就很幸福

    秋天最有仪式感的9件小事,做过5件,就很幸福 当空气中飘荡着似有若无的桂花香气,杂货铺里堆着新鲜多汁的黄梨,月色一日比一日清寒,雨声从热闹变得沉寂,我们便知道,秋天已经来了。四季轮转,秋意渐起,季节的转换总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色彩。穿着暖暖的卫 ... 自然之最10-30

  •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江西庐山 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江西庐山 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 10月16日至17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登上闻名中外的江西庐山,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先后探访了庐山会议旧址、庐山抗战博物馆、庐山锦绣谷、美庐别墅、含鄱口等地,感受“人 ... 自然之最10-30

  • 米芾书法的“平淡”与“自然”

    米芾书法的“平淡”与“自然” 随着近两年博物馆爆火,越来越多年轻人排队去看书法真迹。抄经拓碑、临帖练字也成了新的热门休闲活动。一方面,日常生活中我们大量依赖输入法用电子设备沟通,常常提笔忘字;但另一方面,每当有幸看到名家的书法真迹 ... 自然之最10-30

  • 2018全国适合养老的20座城市,丽江竟然排第一

    2018全国适合养老的20座城市,丽江竟然排第一 当你老了是想隐居山村还是在大城市享受?是想呼吸自由的空气还是照顾儿孙?2018刚开始,网上流传中国“最适合养老居住”前二十个城市榜单丽江也出现在这份榜单上!20昆山昆山,地处经济活跃的长江三角洲东端,位于国 ... 自然之最07-25

  • 秦岭自然保护地体系知道多少?

    秦岭自然保护地体系知道多少? 科技日报记者 史俊斌 通讯员 杜扶阳这几天,习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秦岭因他的到访而再次成为热点受到世界瞩目。那么,秦岭陕西区域内有多少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地体系情况如何?  远眺西岳华山 杨晓卫 摄“ ... 自然之最07-25

  • 自然界的奇迹:揭秘世界之最的十大自然奇观

    自然界的奇迹:揭秘世界之最的十大自然奇观 这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些自然界中的“世界之最”,它们不仅令人惊叹,还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世界上最高的树:加州海岸红杉(Hyperion)加州海岸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中的一棵被命名为“Hyperi ... 自然之最05-27

  • 吉尼斯之最: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

    吉尼斯之最: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根据世界吉尼斯记录的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86米。珠穆朗玛峰最长的河流:亚马逊河,源头位于秘鲁境内,是世界最长的河流。根据世 ... 自然之最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