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说:不要以为老子是禁欲的,没有“欲”,就没有这个世界

发布者:看进人间 2023-4-16 03:57

很多研究老子《道德经》的人,说到道家,定然会想到一个“欲”字,通常会不假思索地潜意识地定论:老子是主张“无知无欲”的。这么认识,用本文要提到的老修者的话说就是:那你至少对“反者道之动”的理解还不到位。

受朋友之约,我们在张道陵纪念馆见到了徐老先生,他是一位老修者,江苏徐州人,是徐淮地区著名的老子文化研究者,老先生退伍后做过电台记者,20多岁出家修行,先后皈依过佛家、伊斯兰和道家诸门派。

80多岁的老先生因为常年修炼,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朋友们向他请教了很多修行方面的问题,其中就有如何看待“欲”这个问题。

老先生对“欲”的见解,让我们大开眼界。他说:不能把“欲”片面地理解为“欲望”,《道德经》里面的“欲”是个多义词,既有世人之“欲”,也有圣人之“欲”,否则,就不会出现“圣人欲先民”“圣人欲上民”之说了,不同的是,圣人之欲不同于众人之欲,这就是老子说的“圣人欲不欲”。

对于老先生的解说,朋友们初时诧异,听他讲完,大家都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朋友们问道:老子不是主张“恒使民无知无欲”的吗?这是否前后矛盾呢?

徐老先生解释说:这个问题经常被问到。刚才不已经讲过了吗?“圣人欲不欲”,就是说:圣人“欲道”;而民众“欲名利”。所谓“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你们对照一下整部经文,比较一下所有关于“智”“愚”的用法,就知道,这个“知”是智巧、机巧、伪诈、投机的权谋术,老子反对“以智治国”,认为那是“国之贼”,所以反对用“知”;而无知无欲的“欲”是指贪欲,是名声货利之“欲”。

有人问:去除世俗之“欲”,是否就像庄子说的那样“形同槁木”“心如死灰”?

老先生说:庄子虽是老子后学,但思想大不同。老子思想是治世的,庄子思想则是出世的,佛教来到中国,半是佛陀半老庄,但主要是庄子,禅宗里面的庄子思想更明显。这个历史渊源,你们可以比较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便可一目了然。

先生说:庄子讲修道,讲全生保身。但如果都像庄子说的那样“坐忘”而心死如灰,“恒道”生生之功如何体现?所以,我就经常说,“欲”是动力,是能量,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

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个生生不息的源头之水呢?

老先生缓缓道:“圣人为道而有欲,因为‘欲’是生生不息的动力,经文说‘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就是说:通过守静,使污浊得以慢慢地清澈;通过运动,让静定缓缓焕发生机。保有这种清静无为之道的人是不‘求’盈满的。因为不‘求’盈满,所以能守常而不新成。”

有的朋友对“敝不新成”的理解,不好接受,因为万物总是要“成”的,人也是追求成功的,圣人不也要“无为而成”吗?

徐老先生回答说:“老子有句话叫做‘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这跟‘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思想一致,大道虚空无限,永远都装不满它,一旦盈满,这个世界不就爆了吗?这也就是为什么‘敝不新成’的原因。”

”所以说,宇宙的产生源于这个动力。没有这个‘欲’的动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有人又问:老子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老子是主张“性本善”的吧?

老先生反问道:你觉得是“性本善”对呢?还是“性本恶”对呢?都对都不对,孟子强调的是人性的先天之善,荀子强调的是先天之恶,但着眼点都在一个“后天养成”上。

如果非要给老子定性站队,那么,老子应该属于“性本贵论”,人的自然本性是最可贵的,这种人性观,跟儒家、道教、佛教的道德观、宗教观,甚至跟政治的价值观都没有关系,不论他善不善,圣人都是“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所以才会“圣人恒善救人,故人无弃人,物无弃物”。

徐老先生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我想到了关于“人性”“性”的趣事。

我在湘西认识一个福建的和尚,释印庆法师,五十七八岁,他的道行很高,道经、佛经张口就来。他的装束、言行、不与俗世同的形象,完全跟印象中的世外高人形象相吻合。他的“人性”之真,可以佐证徐老先生的观点。

我问过他不少“严肃”的“题外”话题,比如婚姻,还有关于女人的话题。开始时他总是笑而不答,我们混熟后,他才慢慢透露出他的心迹。

他老家是湖北的,初中没毕业就上武当山申请皈依道教,因为年龄小而被拒之门外。求道心切的他于是遍访各地道观、寺庙,最终在福建出家做了和尚。

他说(这些话被我稍作加工,不一定是他的原意),他这几十年游学过许多地方,接触过佛道各界的各色人等,聊的来的也会涉及到这些话题。但我没见过你们所说的“真修者”,那个只有在历史上、书本上、文艺作品里才能找得到。人就是这样,总是对自己领域之外的东西感兴趣,何况对于我们这些出家修行的人呢?

其实简单想想就可窥其大概,“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中国如此,国外也如此,没有谁可以生活在真空中。

老子可是一个严肃的思想家,他说男婴都能“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这个耻辱吗?很正常。为什么和尚道士有如此反应就被认为罪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比“自然而然”再高尚的了,修道不就是要达至这个境界吗?

所以,我们——我说的是跟我一样的修者,没有谁真的做到“无欲无求”。我有时候也犹豫,也想还俗,找个女人成家。可是你看我这身子骨,加上2000度的高度近视,谁要我啊?

我笑他遁入空门还六根不净尘缘未了,如何面对佛祖?

他只是笑了笑,说我在对他进行世俗道德绑架。

今天听徐老先生这一席话,我相信了,“欲”是这个世界的动力,道有欲,圣人有欲,出家人也难免“欲”望缠身,要不然何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说?我想起老监院姜先生的话:无论你怎么“欲”,不超越你的行业底线,都是正常的。因为,大道有情有信,也有欲。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