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阅海 青青之岛

发布者:闲云悠雨 2023-4-19 03:57

东亚明珠,青青之岛;

中国青岛,千载长青!

两千多年前,青岛就曾经是九州聚焦、帝王瞩目的“打卡地”,而开创此盛况的便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那时的青青之岛,芳名琅邪。邪,牙声、从邑。汉代开始写作琅琊。有人将琅琊两字解释为如珠似玉珍贵漂亮,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喜欢的美名,丝毫不输于明代中叶方有记载而沿至清末开埠、如今享誉世界的名字——青岛。

琅琊,位于青岛西海岸的琅琊镇。先秦时,琅琊曾为齐国东部名邑,《孟子》中曾记录一段齐景公对晏子说的话:“我欲观于转附朝儛(今芝罘成山),遵海而南,放于琅琊。”秦统一后在齐之琅琊邑设琅琊县,并以此作为三十六郡之一琅琊郡之治所。

“六王毕,四海一”,战胜六国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年间,投入极多精力与时日,巡游全国。巡游五次,其中三次到过琅琊。

让我们打开《史记》,来细读太史公司马迁为秦皇补记的打卡记录:

“始皇东行郡县。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时在公元前219年,始皇当年41岁,这是五次巡游中的第二次巡游。

“始皇东游。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旋,遂之琅邪”。时在公元前218年,始皇当年42岁,第三次巡游。

“始皇出游。行至云梦,浮江下,至钱唐,临浙江,上会稽,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时在公元前210年,始皇当年50岁,第五次巡游。

五次巡游,三到琅琊。尤其是首次到琅琊,“大乐之,留三月”。琅琊成为咸阳之外始皇留住时间最长的地方;移民三万户至此,且免除赋税十二年,此等举措大大超出常规。太史公的数行史文,显示秦始皇对于琅琊——青青之岛是多么喜欢、多么重视。始皇为何对琅琊如此情深意切?

我们可以想到,从内地走来,行至东海之滨,美丽海景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经过齐国数百年经营,南方勾践的越国又迁徙来此近百年,琅琊当时的物质条件相较别处更为优裕。

除此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吸引了秦始皇,他来此要完成其重要的政治使命,他要以帝王身份来祭祀季节之神,并通过这样的隆重活动,向天下人展示他的至高权威。

这里是东方之地流传千百年的季节之神的供奉地。

《史记封禅书》:“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第)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四时即是四季。四时主,相当于希腊神话中掌管季节和自然秩序的时序女神。

秦始皇在琅琊祭祀季节神——四时主,是对齐地神祗的接受、肯定、崇奉,能起到在精神上怀柔齐民的效果;同时,吸收以往诸侯的地方级神祗,根据功能和需要编汇新建帝国的诸神谱系,在精神方面能起到加强促进统一的作用;对重要神祗的祭祀,更是帝王至高权威的体现。

琅琊能作为季节神的供奉地,与其绝妙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琅琊台海拔183米,这高度似乎很平常。但因其位于海边,三面临海,高出海面与陆地,就使其足以有居高望远的奇效,在这里非常有利于观测海上日出。其周围的岛屿则构成确定日出方位的参照物:东北方向有灵山岛,此岛海拔513米,为中国北方海拔最高的沿海岛屿;东南有斋堂岛。

琅琊台、灵山岛、斋堂岛三地,构成了一个天然的观测日出方位的坐标系。冬至日,日出时太阳光从斋堂岛北端照射到琅琊台;夏至日,日出时太阳光从灵山岛北端方向投射到琅琊台。一点两线构成55度夹角,两线分别对应夏至、冬至时的日出方位,角平分线则指向春分、秋分日的日出方位。将此角均分为12等分,便可一一表示24节气对应的日出方位。如此天造地设的奇妙坐标,怎能不让人倍感神奇而心生崇拜!

在绵延数万年的农业时代,农时对于农业至关重要。人们为了安排农事,需要准确的日历,以保证踏准时间节奏,及时播种,赢得丰收。为了编制日历,古人要大量观测日升月落的天象、草萌虫鸣的物候,积累数据,把握规律。日出之早晚,成为造历中的核心事项,古人依靠观测日出方位,来掌握季节的演变,掌握大自然的天时。同时,中国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以上天之子的身份自居,宣称自己是上天的儿子,代行上天在世间实行统治。天子,将日历的制定、颁布,视为其专有的权力,经过天子颁布的历,也就有了法的权威。

《尚书尧典》中写道:尧帝命令掌历官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在历法中,自然之天与神圣之天结合在了一起。人们敬畏大自然的季节韵律,形成了对季节的神秘崇拜,萌生出季节之神这样的观念,这是古人的普遍的信仰。帝王对季节之神的祭祀,是这种自然崇拜的最隆重展现,同时,帝王也借此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世间权威。

所以,秦始皇要来琅琊,他必须来,而且是来了再来、来此长留、多年后还要再来。必须到季节神四时主供奉地的琅琊来祭拜,才能向天下人展示,他是天下九州的真命天子。

对于历法的高度重视以致崇拜,在后世两千年有无数生动的展示。宋朝,通过向南唐颁赐历法而显示其中原帝国的宗主权威;西夏,通过弃用宋朝颁赐的历法而表达脱宋独立。即使到了近世,建立民国后大总统孙中山的第一道命令竟然不是别的,而是涉及历法,命令全中国改行阳历。

为了日升步伐、为了世间历法、为了帝王权威,千古一帝,琅琊打卡。

多么美妙的打卡地!

邻近大珠、小珠拔地而起的巍峨高山,面朝一望无际、青波浩淼的蔚蓝大海;金沙滩如黄金铺就,龙湾潮似银龙奔腾;青山静立,涛声入耳。纵目东望,海天相交,形成笔直的海平线,这条迷人的直线远在天边,又历历在目。海平线是每天旭日东升的摇篮。太阳,有恒而守信,他开启每一个崭新的日子,而每天在海面上欢悦而出的位置,总比昨日又略有不同。琅琊台上的观测者,记录下太阳每日出海的踪迹,编织出了指导九州大地春耕秋收的历法。

三个月的悠悠时光中,秦始皇在琅琊台上向海远眺了多少次?身边有谁在陪伴他?感动今人的海风,一定也吹拂过这位千古一帝的华贵衮冕,摇曳过他美丽妃子的裙裾。

面朝大海,能极好地释放心里的压力。琅琊台上,遥望碧海,秦始皇或许也会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这样的感慨吧?远离内陆,来到海边,避开了干燥和酷热,享受到湿润和清凉。海里有食之无尽的海参、鲍鱼、黄花鱼、加吉鱼,这位关中帝王,对东海美味,当时是何种感受?随员侍从中,肯定有人专职记录过皇帝的食谱。假如梁实秋早生随行,肯定会为后人留下一部琅琊谈吃的妙笔雅文。司马迁的打卡记录中,确实提到了鲍鱼,但那是在远离琅琊处、英雄末路时,千百年间让无数后人感到几丝悲凉。

“大乐之,留三月”,这六字让后人生发无穷想象,也让我们对琅琊台——秦始皇的打卡地增添新知、心生喜欢,以至心神向往、跃跃欲试,也想沿着千古一帝的足迹,到此一游、拍照打卡。

琅琊台上,面朝大海看红日升腾,我们见到了生动直观、自然律动的历;转身回顾,遥望中原大地,我们想起了悠悠千古的史。历与史,自然与人文,在琅琊台上凝结为一体。

秦始皇,这位超等帝王级“大粉丝”,成为琅琊台、青青之岛的最好、最隆重的“广告人”和“宣传员”。

琅琊盛韵,青青之岛。

作者:侯新军 (部分史料、图片来自网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