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与沙共舞,让那片沙海变绿洲——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沙之路

发布者:方天话戟 2023-4-21 10:19

视频加载中...

对白芨滩人来讲,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些无法忘却的数字。这些数字沾满了疼痛、泪水、艰苦、喜悦,和着岁月的沧桑,贯穿了几代白芨滩人的治沙梦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

如今,三代白芨滩人筚路蓝缕,累计治沙造林68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使毛乌素沙地从银川平原灌区边缘后退了20多公里。白芨滩林场干部职工以每年造林2万亩的速度,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东西宽30公里、南北长61公里的绿色屏障,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每天早上8时,护林员们已经开始巡林了

90余名护林员坚守在护林第一线

4月4日晚,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湾护林点。

“下雨了!”吴敬忠赶紧从屋里出来,他瞅了瞅灰蒙蒙的天空,这场雨让他欣喜万分。

9年,4万亩林区,58岁的吴敬忠守护着这个白芨滩防沙林场最老的护林点。这片林区有他父母当年栽下的树木。这些树的年龄比他还大,他陪伴着它们,仿佛在时光的斑驳中看到了父母年轻的模样。

吴敬忠守护的东湾护林点位于灵武市与盐池县交界处,距离白芨滩管理站4公里左右,是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偏远的一个护林点。整个护林点有5名护林员,而他是唯一一个常年居住在此的护林员。吴敬忠的日常职责就是从护林点出发到东湾管护区域的界线,每天来回巡护49公里。

“夜里刮风睡不着,我就去林区转转,我们这儿不怕下雨,就怕刮风。”早上8时,吴敬忠已经巡林10公里,他仔细察看着路旁的绿化带里是否有被大风刮倒的树。

巡逻、做饭,床头的书已经翻起了褶皱,每个夜晚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9年来,吴敬忠在这片荒凉之地默默坚守,他的双脚如他守护的小叶杨林树根一般,扎根在沙漠深处。

“这是‘沙漠姑娘’花棒,你看这粉色的小花多俊。这是‘铁汉子’柠条,它们的抗旱防沙能力都特别强,这片绿洲全靠它们了。”如今,吴敬忠已累计完成治沙面积1万余亩,栽植花棒、柠条、沙拐枣256万余株,撒播草籽1万公斤,点种2万公斤。这些数字刻在了他的心里,是他一辈子的骄傲。

吴敬忠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下了一个护林员的承诺:我是白芨滩治沙人第二代,是一个护林人更是一名党员,我坚守的是白芨滩人不屈不挠的治沙精神⋯⋯

护林员正在检查经果林的花苞是否受冻。

林区的每一棵树木在吴敬忠看来就像自己的孩子。在他的坚守下,东湾护林点从未发生过一起火灾,4万余亩灌木乔木林成为阻沙南侵的天然屏障。

55岁的梁峰是甜水河管理站甜水河片区的护林员,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治沙,从生产一线工人到护林员,梁峰在林场已经度过了30多个春秋。

进入4月,气温一天天升高,梁峰每天巡林的脚步也跟着加快。巡林很耗体力,尤其夏天更加难熬,蚊虫多,只能穿上厚厚的工作服,一天下来身上要被汗水湿透好几回。“巡林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巡查,除了发现火灾隐患,还要及时观察树木生长情况,如果生虫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梁峰坦言,他走遍了林区的沟沟坎坎,这里有多少山头、林中有多少路口,他都如数家珍。

“这几年,保护区花大力气保护生态环境,林区的植被、乔木、灌木得到了有效保护。”梁峰笑着说,随着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他很庆幸,他管护的林区没有发生过一起火情。

静寂林区,日晒雨淋,这就是护林员的生活。年过五旬的梁峰,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迹,但他仍然觉得自己是一名“年轻人”,白芨滩的这片林区他还想再守护几年。

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像吴敬忠、梁峰这样的护林员有90余名。他们用双脚丈量大地,用汗水浇灌林区,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与树木为伴,与岁月同行,在护林路上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草方格固定流沙。

70年,沙漠增高了2厘米黄土层

沿着颠簸的公路,车辆驶入猪头岭林区。

清明节刚过,连着几天下雨,沙漠已经变得潮湿。眼下,正是播种的好时节,工人们正在沙漠里的草方格中播撒柠条种子。

“得知雨季要来,我们提前一星期就把柠条种子浸泡发芽,雨季一过就可以撒种了。”在甜五路路段,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魏蒙停下车,走进林区用相机记录灌木乔木生长情况,草方格及沙土的面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连续10年,他都会定期定点拍摄林区从沙漠逐步变成绿洲面貌。

4月的沙漠,阳光依然耀眼,魏蒙被风沙打磨过的皮肤显得黝黑。他三步并作两步穿行在灌木林立的沙漠中,努力找寻一处黄土层稍厚一点的地方。

在一处灌木丛下,魏蒙蹲下来用手轻轻地搓起地上的一块沙皮拿给记者看。“这块沙子已经结皮了,薄薄的这层黄土可是治沙的功臣,它可以固定沙子,让沙子不再流动。”魏蒙坦言,治沙造林的目的就是造土, 70年来,林场几代治沙工人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才让沙子里长出了2厘米的固沙黄土,这黄土比金子都珍贵。

大柳毛子沙区治沙前后对比照。(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白芨滩防沙林场总面积148万亩,地处银川市黄河以东毛乌素沙地边缘。多年以前,这里生活的人每天都“覆沙卧土”。“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这首在当地口口相传的歌谣,唱尽了沙漠化给当地百姓带来的苦楚。

“我从16岁开始治沙,那时生活真苦。没有房子,我们就在地里挖个坑,坑上搭个棚子住在里面。”今年78岁的兰治国回忆,那时治沙连路都没有,在沙漠里种的树苗都是工人们一棵一棵背进去的。因为风沙太大,经常一夜大风就把树苗连根拔起,一个冬天过去,沙漠又恢复了原样,大家一年栽下的树苗几乎没了踪迹。

时间回到1985年,时任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的王有德,开启了新的治沙之路。沙漠里没有路,他就带着工人一点点用石子铺路,再沿着路向四周扎草方格、种树。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大家就背着麦草、树苗进入沙区。白天,顶着高温推沙平田、挖坑种树,晚上就住在临时帐篷里。王有德改变过去一季造林、成活靠天被动治沙模式,主要抓雨季造林,啥时候下雨就啥时候造林,并注重灌草结合、树种合理搭配,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工人正在草方格中播撒柠条种子。

“沙漠想变绿洲,治沙技术是关键。没治理前的沙漠距离黄河最近5公里,区域内分布有10多条水蚀冲沟,黄沙沿沟进入黄河抬高河床,造成风沙危害严重,灾害性天气对工农业危害较大。”魏蒙介绍,在干旱造林区重点推广“1+4”治沙技术。“1”是草方格固定流沙,“4”是雨季撒播草籽、穴播灌木种子、营养袋苗造林、春秋植苗造林四项技术互为补充,主抓雨季造林,注重灌草结合、树种间合理搭配,沙丘丘顶撒播草籽,在迎风坡、丘间低地种植耐旱灌木,如柠条、花棒、沙拐枣等,极大提高了造林质量,造林平均成活率从过去的30%,提升到现在的80%左右。

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沙博物馆里,一个滚动的大屏幕上有不同的面孔交替出现。“这个大屏幕上的人是我们林区的职工和附近的农民,他们参与治沙行动,每个人都种下了数不清的树,只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长眠在这片沙漠中了。”魏蒙凝视着屏幕上那些熟悉的面孔,几十年的与沙共舞、汗水筑绿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满目苍翠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每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15.88亿元

走进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产业发展片区,沙地上的一栋栋大棚绿意盎然,林区工人王少军正在韭菜大棚中收割今年第二茬韭菜。

“去年投资了60多万元建韭菜大棚,我都没贷款。今年韭菜卖得不错,大棚加上大地收入20万元没什么问题。”王少军个子不高,脸色黝黑,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作为白芨滩林场的工人,除了防沙治沙还能通过治沙发展产业,在致富这条路上王少军成了林场“红人”。

虽然韭菜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但谈起当年治沙防沙经历,王少军还是红了双眼。“印象最深的一次沙尘暴,我拉着母牛和小牛犊从地里准备回家,结果一阵狂风过来,50多公斤重的小牛犊眼睁睁地被风暴刮到100米开外的一条干沟里。”王少军回忆,刚开始治沙成效缓慢,工人们头一天挖的渠遇上刮大风第二天就被风沙淹没,“林场看不到蓝天更看不到希望。”

清明节后,正是播种的好时节。

2001年,王少军离开了白芨滩来到了高沙窝收费站当临时工。“在外面两年,心里总惦记着林场,咱林场几代人防沙治沙我不能缺席。”王少军坦言,2003年,他放弃了在外面的工作,回到白芨滩重新开启了防沙治沙之路。

如今,王少军的女儿大学毕业后拿到双学位,也回到了白芨滩工作。“艰苦奋斗、不屈不挠,这是几代白芨滩人的精神,这精神要代代相传。”王少军说,如今的白芨滩早已变了模样,这片沙,这片林,是永不磨灭的希望。

51岁的杨幸福,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如今的生活已是满满的幸福。

“从3月25日开始上市,昨天一个大棚的毛桃已经全部摘完,半个月左右,一个棚就收入3万元。”4月9日,杨幸福送走了最后一批来采摘的游客。

杨幸福是甜水河管理站的职工,2008年起开始种植大棚,如今他已拥有11栋大棚,大棚拥有数量是林场所有职工中最多的。从最初种植蔬菜,到后来发展特色经果林,杨幸福一直在摸索种植既能起到生态保护作用,又能创造经济效益的果蔬品种。

“我们通过治沙发展沙产业,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去想如何通过现有条件去创造经济价值。”杨幸福告诉记者,他现在种了8栋葡萄,3栋毛桃,今年“五一”又将有4个棚迎来采摘季,每个棚预计最少收入3万元。

出苗一个月左右的柠条幼苗。

“治沙要与致富同步发展才可持续。以前治沙越治越穷,现在我们通过发展多种经营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泉管理站副站长马国栋介绍,在沙区边缘有水的地方,采取滴灌节水技术,营造乔灌混交林,种植沙地经济林,发展沙产业。如今林场发展了四大支柱产业,种植特色林果3000亩、苗木2000亩、沙地韭菜1000亩,温棚232座,建起了一座千头奶牛养殖场,靠多种经营反哺治沙并带动职工增收,2022年林场一线职工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

近年,通过第三方咨询公司对白芨滩防沙治沙每年产生的森林生态系统效益进行监测和评估,白芨滩保护区每年生产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15.88亿元。白芨滩开展的防沙治沙对保护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安全的作用无法替代。目前,保护区引进了治沙物种30多种,开展了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育苗造林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保护区野生动物129种、植物311种,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以前沙里种树,如今沙里淘金。几十年过去,沙漠绿了,职工富了。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初步实现了治好沙、管好沙、用好沙的“沙产业”雏形,走上了从防沙之害到用沙之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宁夏日报记者 张晓慧 文/图/视频)

记者手记:

把绿色变成信仰

“白芨滩的沙海变绿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几代白芨滩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所有的白芨滩人共同的心声。

多年来,白芨滩沙区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让白芨滩从不毛之地发展到绿色林海,这足以令世界称奇。

治沙英雄王有德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矢志不渝地走在治沙造林这条路上,绿色是他无法割舍的情怀。“只要我能走得动,我就会在治沙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王有德说。

从20世纪60年代,老一辈白芨滩人背着树苗进沙漠,到如今干旱造林区“1+4”科学治沙技术。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几代白芨滩人的治沙情怀从未改变。他们传承着勤劳坚韧、众志成城的防沙治沙精神,将精准治沙和科学治沙的理念播撒到沙区,续写着绿色发展新篇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涵养和绿色发展的回馈,惠及了淳朴的白芨滩人。当坚持成为自觉,把绿色变成信仰,这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真谛。(宁夏日报记者 张晓慧)

编辑:徐佳敏 韩强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大家都在看

  • 白鹿的奇妙时刻:沉醉日照金山,感悟自然之美

    白鹿的奇妙时刻:沉醉日照金山,感悟自然之美 《白鹿与日照金山的璀璨邂逅》。说说白鹿与日照金山的故事!1. 有个叫白鹿的俊姑娘,长得可水灵,眼睛大大的笑起来像春天里开得最艳的花,她平日忙着拍戏到处跑,有一回来到一个有高高大山的神奇地方,山高得像要碰 ... 自然之最10-30

  • 湖州漂流之旅:激流勇进,畅享自然之魅

    湖州漂流之旅:激流勇进,畅享自然之魅 湖州漂流之旅:激流勇进,畅享自然之魅。1. 在湖州,一场惊心动魄又充满乐趣的漂流体验正悄然等待着你的探索。这里山川如诗如画,水流奔腾不息,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你准备的一场冒险盛宴。2. 深夜当你穿上救生衣,踏 ... 自然之最10-30

  • 秋天最有仪式感的9件小事,做过5件,就很幸福

    秋天最有仪式感的9件小事,做过5件,就很幸福 当空气中飘荡着似有若无的桂花香气,杂货铺里堆着新鲜多汁的黄梨,月色一日比一日清寒,雨声从热闹变得沉寂,我们便知道,秋天已经来了。四季轮转,秋意渐起,季节的转换总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色彩。穿着暖暖的卫 ... 自然之最10-30

  •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江西庐山 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江西庐山 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 10月16日至17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江西行采访团登上闻名中外的江西庐山,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先后探访了庐山会议旧址、庐山抗战博物馆、庐山锦绣谷、美庐别墅、含鄱口等地,感受“人 ... 自然之最10-30

  • 米芾书法的“平淡”与“自然”

    米芾书法的“平淡”与“自然” 随着近两年博物馆爆火,越来越多年轻人排队去看书法真迹。抄经拓碑、临帖练字也成了新的热门休闲活动。一方面,日常生活中我们大量依赖输入法用电子设备沟通,常常提笔忘字;但另一方面,每当有幸看到名家的书法真迹 ... 自然之最10-30

  • 2018全国适合养老的20座城市,丽江竟然排第一

    2018全国适合养老的20座城市,丽江竟然排第一 当你老了是想隐居山村还是在大城市享受?是想呼吸自由的空气还是照顾儿孙?2018刚开始,网上流传中国“最适合养老居住”前二十个城市榜单丽江也出现在这份榜单上!20昆山昆山,地处经济活跃的长江三角洲东端,位于国 ... 自然之最07-25

  • 秦岭自然保护地体系知道多少?

    秦岭自然保护地体系知道多少? 科技日报记者 史俊斌 通讯员 杜扶阳这几天,习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秦岭因他的到访而再次成为热点受到世界瞩目。那么,秦岭陕西区域内有多少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地体系情况如何?  远眺西岳华山 杨晓卫 摄“ ... 自然之最07-25

  • 自然界的奇迹:揭秘世界之最的十大自然奇观

    自然界的奇迹:揭秘世界之最的十大自然奇观 这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些自然界中的“世界之最”,它们不仅令人惊叹,还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世界上最高的树:加州海岸红杉(Hyperion)加州海岸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中的一棵被命名为“Hyperi ... 自然之最05-27

  • 吉尼斯之最: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

    吉尼斯之最: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根据世界吉尼斯记录的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86米。珠穆朗玛峰最长的河流:亚马逊河,源头位于秘鲁境内,是世界最长的河流。根据世 ... 自然之最04-11

  • 地球上至今还活着的最大生物是什么?无法遏制,它仍在不断狂长

    地球上至今还活着的最大生物是什么?无法遏制,它仍在不断狂长 前 言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自然奇观, 比如最大最高的动植物, 以及更神秘的单一生命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奇妙世界, 来认识一些地球上的自然之最, 看看它们的身影究竟有多壮观。一、 巨大的动物从前有怪兽般的 ... 自然之最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