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发布者:蓝色妖哥 2024-4-22 08:18

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的南半段,南北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的雄伟山系。

大体与太平洋岸平行,北起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加勒比海湾,经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南至阿根廷的火地岛,全长约9000km。

一般宽300-400km,最宽处600km以上,多5000-6000m以上的高峰,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m,是南美洲的最高峰。世界上最长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

基本上是中生代末和新生代阿尔卑斯运动的产物。上新世以来的造山运动,改造了原来的构造,在运动强烈的地段伴随断裂、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现代火山、地震活动频繁,至今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由前寒武纪至第三纪各种海相和陆相沉积岩、花岗闪长岩和火山堆积物组成,其中以中生代和第三纪沉积岩出露最广。

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和众多河流发源地及分水岭,西坡河短流急,注入太平洋;东侧属大西洋水系,源远流长。气候垂直分布明显。

安第斯山脉由一系列平行山脉和横断山体组成,间有高原和低地,在多数地区可分东、西科迪勒拉山两行山脉。自北而南可大致分为北、中、南三段。

北段主要在南纬3°附近以北,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境内,以山脉条状分支,隔以幽深构造谷地为特点,北纬2°附近向北分为东、中、西科迪勒拉三部分。

东科迪勒拉为一系列平行褶皱山岭,从西南向东北延伸,在北纬7°30附近向北分为两支一佩里哈山(Sierra de Perija)和梅里达山,列峙于马拉开波盆地两侧。山脉向着赤道方向逐渐收拢。东、中科迪勒拉合二为一,在穿越赤道时,只有东、西科迪拉两支山脉。

在哥伦比亚南部和厄瓜多尔北部裂谷两侧,多火山,以海拔6310m的钦博拉索火山最高,为安第斯山脉三大火山带之一。

中段宽度和高度显著大于北段,主要地形构造特征为东、西科迪勒拉之间楔入宽阔的山原,玻利维亚高原最宽处达600km以上。

东科迪勒拉沿山原东缘延伸,山势高峻雄伟,多5000-6000m以上高峰,曾遭受第四纪冰川侵蚀。

在南纬16-28°秘鲁和智利之间,火山分布密集,高于5700m的火山锥有18座之多,为第二火山带。

南段在南纬 27°30'以南,东、西科迪勒拉接近,宽度收敛,至南纬41°附近基本上表现为一条山链,向南伸达火地岛,山体高度则由北部4000-5000m 降至南部1500-2000m。

在南纬31-43°之间汇集了很多火山,成为第三火山带,阿空加瓜山和图彭加托山均在此段,后者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

三大火山带的众多火山峰顶白雪皑皑,山坡森林郁葱,与高原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旅游或登山佳地,如奥里萨巴火山国家公园、阿空加瓜山等。南纬38°以南,由于断层和冰川作用,地形破碎。

南段主要处于温带纬度,常年盛行西风,受海洋影响很深,气候温凉湿润,年降水量一般都在1000mm以上,雪线很低。南纬42°以南因近代下沉作用,现代冰川也很发育,岛屿星罗棋布。

矿产资源丰富,在中段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境内(赤道至南纬35°之间)延伸着一条南美洲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矿藏富集地带。

秘鲁南部伸至智利中部是世界最大的斑岩铜矿床;有储量仅次于东南亚的玻利维亚境内的东科迪勒拉的锡矿。银、汞、铋、钒等产量或储量均居世界前列,还是世界上出产硝石最多的地区。北段盆地和谷地中藏有丰富的石油,以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盆地最著名。

雪线以上无生物。山猫、白尾鼠、南美驼、南美秃鹰等生活在不同的海拔高度。

2500m以下为农业带,2500-3500m为人口最密集区。可供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有咖啡、可可、烟草、棉花和金鸡纳;畜产品有牛、羊、奶制产品、羊毛和驼毛。

智利和阿根廷之间有两条国际铁路。泛美公路从加拉加斯经波哥大至基多,并与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公路网连接。空运亦占有重要位置。山区仍广泛使用畜力驮运。

1969年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五国成立安第斯条约组织,共同开发山区资源(1973年委内瑞拉加入,1977年智利退出)。

中部地区曾有过灿烂的古印第安文化,遗址尚多,如特奥蒂华坎、昌昌、库斯科等;还有世界长寿中心比尔卡旺巴。主要城市有基多、利马、圣地亚哥等。

(图片来自网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