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灵敏度最高!“拉索”通过验收:要在人类未来宇宙观中留下中国篇章
四川稻城,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方圆1.36平方千米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正在敏锐捕捉从宇宙“洒”向地球的带电粒子,从中发现宇宙深处的未知世界。5月10日晚,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从2015年立项,到2021年完成建设, “拉索”一边建设一边观测,已为人类打开了一扇观测宇宙的全新窗口。未来十几年,它将助力中国粒子天体物理研究走向世界最前沿,向当今最重要的科学前沿课题——高能宇宙线起源问题发起冲击。
挺进宇宙探测“无人区”,挑战着科学家的勇气、智慧与毅力;高海拔施工,更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拉索”的崛起,展现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与能力。它在建设与运行中所凝聚起的“挑战极限”的海子山精神,也将成为我国建制化基础研究的一个典范。
拉索全景航拍图
敢想:在世界屋脊建最灵敏的宇宙线大装置
“在人类未来的宇宙观中,我们一定要留下中国人书写的篇章。”“拉索”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曹臻是我国宇宙线研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目前的引领者。
为寻找宇宙线的起源,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王淦昌、何泽慧等老一辈科学家就在云南昆明东川一座3200米的山峰上,建起了中国第一个宇宙线实验室——落雪站。上世纪90年代,谭有恒等人在西藏建立我国第一代伽马天文学探测基地——羊八井宇宙线国际观测站。
曹臻曾跟随导师谭有恒在羊八井值守多年,见证了中国宇宙线研究一步步走到国际前沿,逐渐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走到国际领先?”
曹臻与他的拉索构想
历数目前人类对宇宙构成的认知中,几乎没有一个重要观点是由中国科学家贡献的。“五千年泱泱中华文明,不应该在人类的宇宙观中毫无话语权。”一幅宏伟的宇宙线研究蓝图,开始在曹臻心中勾画:只有做出一流研究成果,引领国际宇宙线领域的发展,才可能在人类未来宇宙观的构成中,拥有话语权。
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最前沿的物理学领域,“得大装置者得天下”已成大势所趋。无论是“上帝粒子”还是引力波的发现,都得益于大科学装置性能的提升。
2010年左右,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下一代伽马天文观测大科学装置计划。经过多年酝酿,曹臻提出了利用世界屋脊的地理优势,建立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的设想——灵敏度比当时最好的宇宙线装置高出30倍!
“这个设想对粒子物理、天文学、宇宙学等诸多学科来说,都极具引领性。”中科院高能所副所长董宇辉认为,当自由探索发展到一定阶段,建制化基础研究一定会出现。只有提出重大科学问题,形成“使命驱动”,才能将多个团队联合在一起,共同克服困难,最终求解答案。
建成后的“拉索”,其国际领先地位已无可质疑:它是世界上最灵敏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灵敏度最高的甚高能伽马巡天普查望远镜、能量覆盖范围最宽的超高能宇宙线复合式立体测量系统。
基于其超高的探测灵敏度,“拉索”在初步运行期间就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重大发现: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候选天体,并记录到人类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精确测定标准烛光蟹状星云的超高能段亮度,发现1千万亿电子伏特伽马辐射,挑战理论极限……
如今,国际粒子天体物理领域形成了一股“拉索效应”:询问“拉索”的最新发现,已成为该领域科学家“每会必谈”的热门话题。
曹臻透露,不久之后,“拉索”还将公布一项重要发现,可能会改变人类目前对部分天体现象的理解,“我们的发现已经开创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未来还将以更大的全新发现,将中国人的贡献写入人类未来的宇宙观”。
敢做:靠自己的力量建成“拉索”,唯有中国
由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会吸收高能粒子,对于1PeV(拍电子伏特,P即10的15次方)以上的超高能粒子,宇宙就不再是“透明”的。再加上大气的吸收,这些粒子落在地球上的概率,在每平方米土地上可能一年才有一次。
当超高能粒子撞入大气时,就会“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地激发一系列低能的次级粒子,这被称为“级联簇射”。通过探测这些次级粒子,科学家可以反推出那颗超高能粒子的方向和能量。“拉索”就是为此而造。
从空中俯瞰群山间的“拉索”,5216个电磁粒子探测器和1188个缪子探测器构成一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探测器阵列、7.8万平方米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18台广角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它犹如一幅人类问天的图腾,表达着人类窥探宇宙的好奇。
由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和缪子探测器阵列组成的一平方公里阵列(KM2A)
占地1.36平方千米,建在超过4000米的高海拔地区,还要将装置灵敏度提升30倍,工程难度可想而知。而“拉索”实现了几乎百分之百的国产化。
“是中国国内完备的工业体系给了科学家挑战不可能的信心和勇气。”董宇辉不无自豪地说,“放眼全球,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拉索’这样的大科学装置的,唯有中国。”
且不论仪器设备的尖端突破,“拉索”单凭水电配套、时间同步,就创下了“世界第一”。
或许没人会想到,“拉索”的纯净水水体冠绝世界。7.8万平方米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完全浸泡在水深达4.5米、相当于两个“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大小的水池中。如此巨大的纯净水体,对建筑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
“刚接手时,以为只是造台拖拉机,后来发现性能要求堪比跑车。”项目建安分总体主任冯少辉以此比方,来形容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接下大水池工程之后的感受。
科研人员在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内部检查设备
由于粒子发出的切伦科夫光极其微弱,因此整个水体建筑必须绝对防光;为确保水底的探测设备正常工作,在冬季冷到-35℃的海子山上,水池里的水体不能结冰,且昼夜温差不得超过0.05℃;总水量每天的变化率要控制在0.03%以内。
“最后,这个投资仅1.6亿元的项目,获得了四川省建设工程天府杯的金奖。”冯少辉说,让评委投出全票的理由只有一条——技术含金量实在是高。
时间同步精度,这是在海子山上挑战的又一个极限。“拉索”的时间分配系统实现了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同步精度,达到亚纳秒级别。
当一个超高能粒子引发的级联簇射到达地面,粒子先后时差以十几纳秒计。通常,时间同步靠光子在光纤中“奔走相告”。可到了纳秒级,哪怕细微的温度扰动、距离差异,都可能导致时间同步出现误差。
为此,清华大学团队与高能所联手,通过巧妙的技术改进,使近万个探测器节点之间的时间偏差小于0.3纳秒。而且,整个系统可以不受光纤长度和温度变化影响,自动校正并补偿线路延迟,还非常适应野外工作环境。这套系统被科学家昵称为“小白兔”。
光电倍增管的突破,也是“拉索”的骄傲。“拉索”研制出了新一代硅光电倍增管相机,突破了传统设备无法在月夜进行观测的局限,使18台广角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的观测时间得到成倍提高。
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WFCTA)
过去,20英寸光电倍增管的技术被国外垄断。这次,“拉索”团队携手国内高科技企业,成功制造出高时间性能的同类产品,而且良品率非常高——生产了2200多个,次品仅55个。这些次品被设计成了一面装饰墙,陈列在位于稻城镇上的“拉索”科普展示馆中。这一突破,不仅迫使国外企业大幅降价,甚至还让他们上门来求购。
敢拼:“给钱也不干”的工地上,科研人员“零淘汰”
构成海子山精神的,不仅有科学家、工程师的迎难而上、挑战极限,还有普通工人的爱岗敬业与无私奉献。
2017年,“拉索”基建开工时,遇到了“招工难”。地处高海拔、无人区,面对高寒、缺氧、手机信号不佳等恶劣条件,很多前来找活儿的工人刚一下车,看到条件这么艰苦,第二天就走了,只撂下一句“给钱也不干”。
据不完全统计,“拉索”基建工地上的工人淘汰率超过50%。然而,最终在工地上留下来的工人都非常吃苦耐劳,最高峰时约有600多人,这令前来参观的欧洲同行吃惊。工人们的敬业与刻苦,也让科研人员深深感动。
电磁粒子探测器安装
身处海拔4410多米的高原,普通人哪怕多说会儿话,都感觉气喘费力,更何况工人承担着基建工地上的重体力活儿。在缪子探测器建设中,有位来自东北的小伙子。刚来时白白净净的他,每天在工地上风吹日晒,半年后就变得皮肤黝黑、胡子拉碴,身上的衣服也满是油污,外貌与之前几乎判若两人。
暴雪后的缪子探测器(MD)阵列
稻城每年10月就开始霜冻,因此只有半年时间适合施工。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能够施工的时间只剩下两个月。为了在两个月里完成半年的工程量,工人们自发三班倒加班。当年9月底,当工人们得知工程经费吃紧,主动让工程经理“先拿我们的工钱去买材料”。“拉索”工程项目副总经理、总工艺师何会海回忆,当时所有管理层都深受感动,表示“工钱会尽快补上,不会欠大家一分钱”。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科研人员的淘汰率为零。这得益于中科院成都分院开创的“稻城观测+成都研究”模式。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长陈锋介绍,海子山的观测站条件艰苦,他们通过协调地方政府,一方面在稻城镇上建起测控基地,并辅以生活设施,一方面在成都设立成都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方便引才的同时,为宇宙学、粒子物理、空间环境等交叉研究提供综合平台。
在曹臻看来,“拉索”通过验收又是一个起点。未来,他们还将围绕高能宇宙射线源开展更多研究。比如,建造灵敏度更高的观测设备,努力“看清”射线源内部构造,结合中微子探测确定射线源的更多性质。
“未来可期,亦不可期。”科学家们将在不断挑战极限中,揭示更多宇宙奥秘。
作者:许琦敏
编辑:中科院高能所提供
大家都在看
-
商业航天大事记 商业航天大事记是创业邦推出的商业航天系列栏目,旨在为商业航天领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精选商业航天大事件,投融资消息等,记录这个商业航天的大航海时代。整理丨刘杨楠编辑丨海腰图源丨L3Harris官网里程碑1.SpaceX估 ... 世界最高12-21
-
最高风速14级!625米世界第一高桥如何扛? “经常有临时的阵风和涡流,最高风速会达到14级。”花江峡谷大桥承建单位贵州交投集团所属桥梁集团六安八标项目副经理王淞钰说。花江峡谷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桥,也是世界上主桥跨径最大的山区桥梁。然而,更 ... 世界最高12-21
-
100多层高的大楼,总重高达80万吨,为啥承重柱不会被压垮? 现代城市中,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站在这些建筑面前,人们不禁会好奇:这么庞大的体量,尤其是超过100层的大楼,总重量可能达到80万吨甚至更多,为何那些看似纤细的承重柱能够稳稳地支撑住这一切,而不会 ... 世界最高12-19
-
突破“卡脖子”技术 世界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开工建设 今天(12月18日),世界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华能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二期项目在江苏常州正式开工建设。华能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二期项目,规划建设两套350兆瓦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机组,总容积达120 ... 世界最高12-18
-
世界军衔最高的家庭,丈夫上将,妻子中将,老丈人开国元帅 军衔是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大小高低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度,设置了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 ... 世界最高12-17
-
世界最高悬索桥索塔吊装过半 央广网苏州12月11日消息(记者顾炀威)12月10日,在中交二航局张靖皋长江大桥施工现场,全球首台万吨米级塔吊W12000—450塔机将重达260吨钢塔T15节段缓缓从地面吊起,索塔成功攀升至156米的新高度,标志着世界最高悬 ... 世界最高12-11
-
世界最高的女性不得不被担架抬上飞机,整个飞行过程中都躺着 世界最高女性鲁梅萨·格尔吉哈斯因身高7英尺0.09英寸(约2.14米),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她乘坐飞机时因为太高,只能躺着被担架抬上飞机。近日,她将这一特殊经历记录下来后在网络上走红。(工作人员将鲁梅萨 ... 世界最高12-10
-
相当于200层楼高!世界最高双向六车道钢桁梁悬索桥主塔封顶 12月6日,由驻穗央企中铁广州工程局承建的世界最高双向六车道钢桁梁悬索桥——贵州安盘高速天门特大桥安顺岸11号主塔顺利封顶。继8月盘州岸主塔封顶后,大桥两岸主塔全部封顶,标志着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即将进 ... 世界最高12-06
-
全球最大最强!华龙一号核电并网,什么水平?欧盟绑一起都拼不过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 | 实用电脑手机技巧编辑 | 陆陆叁【前言】从宏观角度看中国核电技术的自主创新是一个重要里程碑,2024年11月28日,福建漳州核电 ... 世界最高11-30
-
300公斤!迪拜展出全球最大金条!国际金价继续上涨,升破2700美元关口,未来怎么走?专家解读 每经编辑:杜宇据央视财经11月23日消息,11月19日,在迪拜举行的一场国际会议闭幕式上,阿联酋铸币厂展示了一块重达300公斤的金条。吉尼斯世界纪录官网显示,这块金条创下了全球最大金条的纪录,并已被正式收入《吉 ... 世界最高11-29
相关文章
- “世界最高少年”的篮球梦
- 全球最大最强!华龙一号核电并网,什么水平?欧盟绑一起都拼不过
- 300公斤!迪拜展出全球最大金条!国际金价继续上涨,升破2700美元关口,未来怎么走?专家解读
- 全球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 魔兽世界:全球最高等级阵亡,暴露硬核服最大缺陷,国服也受影响
- 世界最高女人和最矮女人首次见面,两人相差152厘米
- 全球最高垂直马拉松在沪开赛
- 世界最高的15座大楼
- 世界上最高和最矮的女性首次在伦敦见面,来自土耳其身高215.16厘米的鲁梅萨和来自印度身高62.8厘米的乔蒂,画面犹如童话世界
- 世界最高和最矮女士首次见面,1.52米的身高差,却称“有共同点”
- 世界最高、最矮女性碰面!一人头顶只到另一人膝盖,这画风对比
- 世界最高最矮女性首见面
- 相差152厘米!世界最高和最矮的两位女性首次见面
- 世界最高和最矮两位女性首次见面!一个215.16厘米,一个62.8厘米
- 世界上最高和最矮的两位女性首次见面:一个215.16厘米,一个62.8厘米
- 全球最大!又一“巨无霸”下线!这座万亿之城,太给力→
- 世界最高电压等级输电工程完成首次绝缘子调增改造项目
- 全球最大!我国首个!正式并网→
- 世界海拔最高北斗探空站建成回眸:坐看风云涌动
- 全球名气最高的10位国际巨星,谁最厉害,你最喜欢哪一位
热门阅读
-
世界最高音排行榜,声音高到能竟然能震碎玻璃 07-13
-
世界最高少女,16岁时身高便已突破了2米 10-24
-
世界上最高的佛像,中原大佛高达208米 11-18
-
最高美国帝国大厦,总高度为443.7米 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