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草,关键时刻还能救命?

发布者:青山一角 2023-11-30 22:28

你也许听过这样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支骑着骆驼的商队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苦熬数日的商人们饥渴难耐,绝望之际,他们突然发现了几株巨大的绿色植物,于是抬手一刀下去,清水便哗哗地流了出来。畅饮一番之后,商队最终走出沙漠。

讲故事的人这时往往会神秘地一笑:“这种植物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因为它是旅行者的朋友,所以得名旅人蕉。”

旅人蕉


事实上,旅人蕉真的存在,它也确实能够储存水分,甚至在被刀划开之后会有流出清水。但是,上面的故事却不可能发生。至于原因,得从旅人蕉的生物学特性说起。


能流出水却救不了人

旅人蕉(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 Sonn. ),又叫旅人木、扁芭槿、扇芭蕉、水木等,是姜目鹤望兰科旅人蕉属下的多年生单属种植物。

它原产于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不过,在岛上的西南荒漠地带几乎看不到一株旅人蕉;而在中部至东部的山地、热带季雨林甚至沼泽中,则有大片旅人蕉茁壮地生长着。从分布区域可以看出,旅人蕉是一种需水性极强的植物,它喜欢温暖、向阳并且湿润的环境,最合适的生长温度为23℃至33℃。

与此同时,旅人蕉的叶柄表面光滑,似有一层类似薄膜的东西(蜡质皮粉),可以帮忙折射白天灼热的阳光。每个叶柄之间的结合也十分紧密,基部则有一个凹槽,每当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顺着旅人蕉的叶片流到叶柄处(也就是叶片之间的缝隙处),使得雨水只进不出,滴水不漏。这些特殊的物理构造就使旅人蕉具备了一定的储水能力。所以,旅人蕉能储水是真的。

旅人蕉的叶片与叶柄


旅人蕉的叶脉



虽然这种深“v”形的凹槽的确能在雨季积存部分雨水,但在旱季很可能已经流光或者无法饮用,而叶柄内的较大的空腔组织里也不是总有水。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有旅行者在荒漠中干渴不已,旅人蕉不会是他的目标,因为他根本无法找到旅人蕉——“人家不喜欢沙漠嘛”;如果是在降水充沛的雨林里,他能遇到旅人蕉,但这些地方往往有更好的水源;如果在较为干旱的森林中,他或许能找到旅人蕉,但当他满怀期待地扎破叶柄,这时候旅人蕉的叶柄中可不一定有水。

需要的时候不在身边,在身边的时候不被需要——这就是旅人蕉令人沮丧的事实。

不过,就算遇到了能取水的旅人蕉,也真的不建议你来一口。因为旅人蕉的水并不是传说中的甘甜清冽,而是承接的雨水,雨水洗刷了叶子,再来洗刷你的肠胃?


世界上最高的草

虽然不是“神仙树”也流不出“神仙水”,但旅人蕉被很多植物学家认定为世界上个子最高的草本植物。

一般来说,我们在华南地区看到的旅人蕉都能长到5至6米,而在它的老家马达加斯加岛,最高可达30米,比很多乔木都要高大。更令人赞叹的是,它长成的样子如一把碧玉般的羽扇,又如同正在骄傲开屏的孔雀,深浅不一的绿层层叠叠相互交织,向上一直延伸到高远的天空中,优雅旷达,美丽异常。

30米高的旅人蕉


深圳莲花山公园的旅人蕉


长得这么高的植物为什么是草而不是树呢?这就要说说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区别了。

主流植物分类学认为,草(草本植物)和树(木本植物)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一是木本植物普遍高大,且具有明显的主干;草本植物相对矮小,没有明确主干;二是木本植物有坚硬的木质部,而草本植物的茎为柔软的“草质茎”,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三是木本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

还没长出“扇子把”的旅人蕉


再看旅人蕉,它虽然有主干(后期才能形成,初期它只有“大扇面”,没有“扇子把”)、多年生,但却没有硬邦邦的木质部,所以只能划分在草本植物一类。更常见的例子是竹子,虽然它又高又硬且多年生,但也是草。

一把巨大的植物扇子


除此之外,旅人蕉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根部极长,会不断向着土壤深处延伸,这也导致了旅人蕉会自动去寻找更多水分和更合于生存的地方。一旦找到了那个地方,旅人蕉就会在根部重新长出一颗新芽,在新的地方开启新的草生。因此,旅人蕉也被人们称为“会行走的大树”,或许这才是它名字中“旅人”二字的真正含义。


碧蓝色的宝石

除了“世界上最高的草”“能储存水分救人一命”等话题,旅人蕉的种子也有独一无二的卖点。其蒴果在完全成熟后开裂,露出天蓝色丝绸一般的假种皮覆盖着的种子。这些蓝色,来自广泛存在于动物中、但在植物中却仅存于旅人蕉所在的姜目植物中的胆色素(bilirubin)。

旅人蕉的碧蓝色假种皮


大鹤望兰的假种皮


一般而言,假种皮是一些植物吸引动物取食、传播种子的手段,常常是红色、黄色等色彩(旅人蕉的近亲大鹤望兰就是橙红色),为什么它会出现这么耀眼的蓝色呢?原因很简单,为了繁殖。

很多植物都是靠鸟类和昆虫来传播种子,但马达加斯加岛的鸟和虫子对旅人蕉“重视”不够,所以它只能另寻出路,把目标锁定在一种名为狐猴的生物上。

还有一种说法是旅人蕉的花虽然有大量花蜜,但却有坚硬的暗绿色革质苞片保护着,即使在成熟的时候,也保持着闭合的状态。鸟和昆虫显然没有力气打开这么厚重的大门,于是重任落在了狐猴身上。

命运,让狐猴和旅人蕉走到了一起

作为树栖动物,狐猴能够轻松地接触到旅人蕉的花。当它们手脚并用撬开花朵坚硬的苞片,用长舌头啜饮花蜜时,旅人蕉的花粉就粘在它们的脸上、毛上,当它取食下一朵花时,就将花粉带到了下朵花的柱头上。据观察,领狐猴、黑狐猴等相当依赖旅人蕉的花蜜作为食物来源,旅人蕉也非常满意让狐猴担起传粉者的角色。

不过,大多数狐猴仅能区分蓝色和绿色,尤其对短波长的蓝紫光更加敏感。一场物种之间的牵手诞生了,旅人蕉的种子变蓝了,得到了狐猴的关注;而狐猴不仅为旅人蕉传粉,还为它传播种子。这个过程当然并非植物有智商或者想变就变,而是自然选择的大手,让那些无法产生这些变异的旅人蕉没有留下后代。

于是,旅人蕉和狐猴相互依存、彼此受益,用千万年时光共同谱写了一段新的协同演化自然传奇。但在今天,几乎所有的狐猴都进入濒危状态,如果有一天旅人蕉彻底失去了它最亲密的盟友,不知道故事是否还能继续书写下去。

(图片来源:植物志、维基百科)

(本报记者李欣撰稿)

声明:本文版权归属《中国花卉报》社,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篡改,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若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号联系。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